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34)
2023(13766)
2022(11949)
2021(11371)
2020(9516)
2019(22170)
2018(22284)
2017(42621)
2016(23129)
2015(26188)
2014(26454)
2013(25989)
2012(23779)
2011(21411)
2010(21532)
2009(19815)
2008(18909)
2007(16487)
2006(14450)
2005(12008)
作者
(66714)
(55472)
(55144)
(52694)
(35400)
(26882)
(24949)
(21793)
(21189)
(19778)
(19271)
(18638)
(17741)
(17436)
(17068)
(16737)
(16724)
(16302)
(15839)
(15758)
(13915)
(13480)
(13459)
(12865)
(12488)
(12374)
(12276)
(12217)
(11181)
(11030)
学科
(93989)
经济(93889)
(62673)
管理(60837)
(48102)
企业(48102)
方法(45363)
数学(38303)
数学方法(37611)
(36465)
农业(24783)
业经(23624)
中国(22652)
地方(22110)
(20495)
(20178)
理论(17588)
(15497)
(15344)
(14349)
贸易(14338)
环境(14062)
(13859)
技术(13393)
(12081)
(12041)
财务(12007)
财务管理(11984)
教育(11840)
(11780)
机构
学院(324953)
大学(322136)
管理(130757)
(119957)
经济(116967)
理学(114044)
理学院(112740)
管理学(110406)
管理学院(109834)
研究(104829)
中国(77241)
科学(69062)
(68319)
(58287)
(53184)
(52251)
业大(51984)
中心(48779)
研究所(48052)
(47941)
(45649)
师范(45243)
农业(44665)
财经(42894)
北京(42662)
(39366)
(38871)
(38265)
师范大学(36372)
技术(34821)
基金
项目(228731)
科学(178681)
研究(166623)
基金(163638)
(142412)
国家(141160)
科学基金(121384)
社会(102890)
社会科(96975)
社会科学(96946)
(92839)
基金项目(87922)
自然(80346)
自然科(78394)
自然科学(78376)
自然科学基金(76905)
教育(76338)
(76008)
编号(69754)
资助(67880)
成果(55442)
重点(50529)
(48859)
(48726)
课题(47626)
(46775)
科研(43582)
创新(43524)
大学(41931)
项目编号(41516)
期刊
(133702)
经济(133702)
研究(88828)
中国(61208)
(56814)
学报(52953)
科学(49463)
管理(44343)
大学(40204)
农业(38885)
(38455)
学学(37841)
教育(37348)
技术(28917)
业经(25739)
(24616)
金融(24616)
经济研究(19169)
财经(18870)
图书(18102)
(18059)
问题(17689)
(17027)
资源(16623)
科技(16364)
(15906)
理论(15224)
技术经济(15146)
业大(14704)
统计(14458)
共检索到463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银春  赵荣荣  梁越  
以芋头侗寨为研究对象,分析村落遗产地负责任旅游扶贫模式。研究发现,芋头侗寨现已建立完善的保护利用机制和行动协调机制,其联动帮扶机制及包容性增长机制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在现阶段芋头侗寨的负责任旅游扶贫开发中,已经形成了当地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参与旅游扶贫模式:通道县、双江镇等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中景信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旅游带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扶贫工作队的物资和技术帮扶、芋头侗寨贫困人口的旅游参与。这样的扶贫模式使得旅游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甚至规避了旅游扶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政府、旅游企业及扶贫工作队在后期的扶贫工作中,仍应重点考虑如何提升寨内贫困人口技能、重点发挥当地村民特别是贫困村民及当地旅游企业的重要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蒋海萍  王燕华  李经龙  
古村落型世界遗产地的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均衡关系一直倍受关注。文章通过对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旅游开发历程、现状深入的调查,对西递、宏村两种旅游开发模式下的经济、社会影响做了比较,指出古村落型世界遗产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在实施社区参与的开发模式(Commun ity-BacedDevelopm ent)的同时融入企业经营因素,根据当地实际探索适宜的开发模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燕琴  
旅游业为边远民族村寨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机会,但社会生态巨变也使其面临诸多压力与冲突,威胁到地区稳定,对化解之道的深层次探索亟待理论支撑。文章借用Selye生理应激理论,根据压力概念发展的趋势,提出社区层面压力–冲突论之6大命题,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由压力源(A)、应对资源(B)、应对过程(C)、压力反应(D)、应对结果(X)构成的社区压力应对之ABCD-X模式,其中B-C为"传承"维度,A-D为"变革"维度。该模式应用于中俄边界室韦俄罗斯民族村的旅游扶贫研究,显示出良好的框架条理作用和机理解释能力;结合实践经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卢松  陈思屹  潘蕙  
进入21世纪,全国掀起了古村落旅游热潮,古村落成为旅游开发的重点。寻求古村落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双赢"之路、探索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成为旅游学术界和业界的共同任务。本文在库(Ko)构建的旅游可持续性评估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展开了古村落旅游可持续性的评估模型及其实证研究。古村落旅游可持续性评估模型包括人文系统和生态系统两大部分,其中人文系统包括社会文化发展、经济发展、古建筑保护状况、社会政策、旅游服务与质量等5个维度,生态系统包括总体环境感知、生态系统质量、环境政策与管理水平等3个维度,总共有32个具体量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苏莹莹  孙业红  闵庆文  王英  
[目的]文章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归纳农业文化遗产地村落旅游经营模式现状,对村落旅游经营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类分析,为农业文化遗产地其他村落旅游发展提供借鉴。遗产地发展旅游的基础是当地的特色资源,旅游发展过程中经营模式的选择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相对遗产地其他村落而言,历史文化名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核心村具有相对较高的影响力和资源优势,这是村落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方法]该文通过搜集筛选出分布在91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历史文化名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共47个,对这47个村落旅游经营模式进行归类,分析其旅游经营模式的现状。并从中选取3个典型案例村进行分析,通过对案例村旅游经营模式的发展过程分析,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结果]目前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经营模式主要以村民自主经营和政府投资经营模式为主。遗产地旅游旅游经营模式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当地村民的参与,但村落经营仍处于探索阶段,尚不成熟,且在资金、参与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结论]遗产地村落旅游经营过程中应该注意资金和专业化管理的合理引入,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海燕  杜瑶瑶  
在乡村旅游扶贫对接的过程中,贫困地区可能面临着在旅游资源禀赋受限情况下进行开发以及保障贫困人口作为主要受益者的两大挑战。以湖南省302个旅游扶贫重点村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10.2的空间分析工具、地理探测器以及矢量化后的湖南省数字高程图(DEM)对旅游扶贫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度,并综合理论研究成果梳理发展模式。结果表明:1)湖南省旅游扶贫重点村的Moran’s I指数为0.65,呈现正向空间自相关且集聚性特征显著;2)全省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分布并不均衡,湘北平原地区和湘东山丘区为中低密度核心分布区,湘南山丘区为双密度核心分布区,湘西山地和湘西北山原山地区为多密度核心分布区;3)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是影响旅游扶贫重点村空间分异性的关键因素,旅游人数和可支配收入的解释度较强,而地形地貌和交通制约着基础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最后,建议旅游扶贫过程中应考虑空间分异性影响下各个旅游重点扶贫村发展模式存有差别,进一步识别正确的扶贫路径,并巩固旅游扶贫成果。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时少华  
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社区中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对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隶属网络分析方法,在确定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两个旅游村落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和参与事件的基础上,采用专家调查法、访谈法、媒体报道和文献资料等方式收集网络数据,建立隶属参与关系网络,通过紧密度、互惠性、核心边缘、传递性、中间人分析,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克己  张朝枝  吴茂英  
在幸福2.0时代,追求美好生活、实现蓬勃发展的人生是社会大众共同的愿景。在关注物质条件改善的同时,乡村居民还渴望获得更高层次的意义、成就感和获得感。因此,旅游扶贫不仅要注重经济效果,还要体现社会意蕴。文章选取粤北两个代表性的遗产地为案例:丹霞山景区(内生式发展模式)和林寨古村(外源型发展模式),通过对景区周边村落进行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探讨不同旅游扶贫模式下乡村居民的本真幸福感及其差异。调研人员共访谈36位乡村居民,并以积极心理学PERMA模型为理论框架,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归档和分析。研究发现:(1)旅游扶贫能够提高遗产地乡村居民的幸福感,其中,内生式要比外源型的旅游扶贫模式更能够增强乡村居民的幸福感;(2)乡村居民的积极情绪和参与感均有所增强,但是,人际关系收益感知并没有明显增强,显得复杂很多;(3)乡村居民所感知的生活意义和成就感相对较弱,对幸福感的积极影响较小。文章为更好地提升乡村居民幸福感和优化旅游扶贫模式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汤小红  郭梦晓  袁宝龙  
推进农林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我国大批少数民族旅游村寨被开发,游客对旅游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少数民族旅游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湖南省通道县芋头古侗寨为例,分析芋头古侗寨与国内其他知名侗寨相比而具有的特色,挖掘芋头古侗寨发展农林文旅产业的优势资源,从而提出芋头古侗寨农林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发现:1)与其他知名侗寨相比,芋头古侗寨的旅游优势在于规模庞大的吊脚楼群及侗族银饰;2)芋头村具有丰富的建筑文化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及侗族农耕文化,非常适合农林文旅产业融合发展;3)从旅游体验的视角来看,芋头片区应着力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上团片区应着力推进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红香片区应着力推进林业与旅游业融合。最后,从政府支持、资源融合和品牌打造等三个方面提出芋头古侗寨农林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及政策保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汤小红  郭梦晓  袁宝龙  
推进农林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我国大批少数民族旅游村寨被开发,游客对旅游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少数民族旅游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湖南省通道县芋头古侗寨为例,分析芋头古侗寨与国内其他知名侗寨相比而具有的特色,挖掘芋头古侗寨发展农林文旅产业的优势资源,从而提出芋头古侗寨农林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发现:1)与其他知名侗寨相比,芋头古侗寨的旅游优势在于规模庞大的吊脚楼群及侗族银饰;2)芋头村具有丰富的建筑文化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及侗族农耕文化,非常适合农林文旅产业融合发展;3)从旅游体验的视角来看,芋头片区应着力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上团片区应着力推进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红香片区应着力推进林业与旅游业融合。最后,从政府支持、资源融合和品牌打造等三个方面提出芋头古侗寨农林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及政策保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项慧燕  何峰  周国华  邹明霞  
从系统性和综合性视角来分析传统村落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不仅可以为农户可持续生计构建和减缓贫困提供决策支撑,而且有助于理解传统村落空心化和衰落的内在原因,并为激发传统村落内生发展动力提供科学决策。论文基于英国国际发展署提出的可持续生计框架,并结合传统村落作为活态遗产的特殊属性,从脆弱性背景、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结构与过程转变、生计结果5个方面构建了旅游开发背景下传统村落农户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村、永兴县板梁村、苏仙区坳上村和桂阳县阳山村4个典型传统村落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郴州传统村落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不同传统村落的农户可持续生计水平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沙洲村处于较高水平,其余3个处于中等水平;(2)传统村落中参与旅游的农户可持续生计水平明显高于未参与旅游农户,参与旅游不仅有助于提升农户可持续生计水平,而且还有助于农户理解有关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政策制度,增加农户文物保护、文化传承和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农户的文化自信;(3)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较匮乏,农户生计策略多样性不足,农户参与旅游意愿不高,政府和旅游企业旅游带动作用较弱等是阻碍郴州传统村落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关键因素,应通过优化农户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质量与结构,鼓励农户积极参与旅游,加强政府和企业引领带动作用等来提升传统村落旅游地农户的可持续生计水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伯华  杨家蕊  廖柳文  窦银娣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新型的遗产类型,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紫鹊界梯田为例,根据人居环境的概念内涵,将农业文化遗产地人居环境系统分为3个子系统,即自然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人工支撑环境,并构建了9个要素层和37个指标层的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被调查者对紫鹊界梯田人居环境的可感知性为0.79,属于较好水平,但3个子系统的可感知性存在较大差别,感知度最高的是自然生态环境系统,达到了较好水平,其次是社会文化环境系统,总体感知水平一般,人工支撑环境系统可感知性最低,部分项目可感知性达到较差级别。根据人居环境感知结果,提出了若干对策,研究结果将为案例区和其他类似文化遗产地的人居环境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庄晓平  尹书华  孙艺萌  
政府信任是政治学、社会学新兴的研究领域,旅游研究对此鲜有涉及。文章以旅游地居民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为研究目标,借鉴了西方学者的研究范式,从政府信任的制度理论、文化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的3种理论视角,构建了6个理论假设维度。以广东省开平市自力村、马降龙村、锦江里村3个村落为研究案例地,展开实证调研,运用SmartPLS 3.0软件分析相关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绩效、居民决策权、人际信任、文化价值观和感知利益对政府信任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成本对政府信任影响不显著;且政府绩效与人际信任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文化价值观,最后是居民决策权和感知利益。研究为旅游地政府的善政良治提供理论支持,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庄晓平  朱竑  邓素球  
过往旅游感知研究多停留在实证研究层面——以管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的视角居多,而实证之后对其从制度伦理等哲学角度的反思鲜有涉及。实际上,研究旅游只在管理学或社会学层面的思考是远远不够的,许多问题还涉及目前旅游学界未给予足够关注的制度伦理。文章拟从另一视角来验证旅游发展带来制度伦理方面的诉求。通过比较两个地理位置相当、人口社会学特征相似的古村落——广东开平自力村和马降龙村的旅游影响感知及态度,发现由于旅游发展程度的不同,居民对开放社会的制度伦理诉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得出旅游发展程度越高,居民呈现出对公民社会的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生东  
古村落已经成为一类重要的旅游景点,然而随着旅游开发的推进,旅游者的进和原住居民的退,使古村落面临过度商业化与空心化的困境。运用生态学的共生理论,以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村为案例,分析了古村落空间的演化轨迹,结合村落遗产旅游从物质景观遗产,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再到农业遗产的开发历程,提出了村落遗产旅游的共生整体开发模式。并认为留住村落原住居民,合理分配相关者利益,活态保护村落整体遗产是村落遗产旅游共生整体开发的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