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45)
- 2023(16386)
- 2022(14199)
- 2021(13244)
- 2020(11117)
- 2019(25698)
- 2018(25438)
- 2017(49542)
- 2016(26265)
- 2015(29425)
- 2014(29071)
- 2013(28838)
- 2012(26350)
- 2011(23498)
- 2010(23497)
- 2009(21484)
- 2008(20675)
- 2007(18108)
- 2006(15892)
- 2005(13507)
- 学科
- 济(111613)
- 经济(111490)
- 业(77268)
- 管理(71526)
- 企(55537)
- 企业(55537)
- 农(51717)
- 方法(51392)
- 数学(45548)
- 数学方法(44956)
- 农业(34339)
- 业经(27871)
- 中国(27215)
- 财(26304)
- 地方(22711)
- 学(21926)
- 制(19626)
- 贸(19010)
- 贸易(19001)
- 易(18447)
- 技术(16633)
- 理论(16511)
- 务(16155)
- 财务(16078)
- 财务管理(16039)
- 环境(15639)
- 企业财务(15234)
- 发(15013)
- 银(14986)
- 和(14954)
- 机构
- 学院(368072)
- 大学(367190)
- 济(149068)
- 管理(148834)
- 经济(145958)
- 理学(130274)
- 理学院(128943)
- 管理学(126606)
- 管理学院(125937)
- 研究(119586)
- 中国(89894)
- 京(76317)
- 农(73661)
- 科学(73656)
- 财(65906)
- 业大(60030)
- 所(58372)
- 农业(56352)
- 中心(56134)
- 财经(53376)
- 江(53283)
- 研究所(53177)
- 经(48915)
- 范(47951)
- 师范(47531)
- 北京(47258)
- 经济学(44230)
- 院(43304)
- 州(42850)
- 经济管理(40566)
- 基金
- 项目(259237)
- 科学(204587)
- 研究(190350)
- 基金(189382)
- 家(164350)
- 国家(162954)
- 科学基金(141088)
- 社会(121050)
- 社会科(114457)
- 社会科学(114428)
- 省(101308)
- 基金项目(100714)
- 自然(91526)
- 自然科(89400)
- 自然科学(89375)
- 自然科学基金(87745)
- 教育(86805)
- 划(84293)
- 编号(78183)
- 资助(77560)
- 成果(61843)
- 部(57550)
- 重点(57386)
- 发(55161)
- 创(53513)
- 课题(52552)
- 国家社会(49954)
- 创新(49852)
- 科研(49606)
- 教育部(49425)
- 期刊
- 济(161001)
- 经济(161001)
- 研究(104587)
- 农(74173)
- 中国(68711)
- 学报(59142)
- 科学(54362)
- 管理(50632)
- 农业(50535)
- 财(48875)
- 大学(46457)
- 学学(43915)
- 教育(38276)
- 融(32520)
- 金融(32520)
- 技术(32186)
- 业经(31839)
- 财经(25253)
- 经济研究(23934)
- 业(23721)
- 问题(22325)
- 经(21426)
- 版(19441)
- 图书(18026)
- 科技(17700)
- 技术经济(17678)
- 理论(17461)
- 统计(16672)
- 业大(16273)
- 资源(16206)
共检索到529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胜忠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实行,使得铁板一块的农村社会开始分化。农村居民的职业分化和收入差异化,不仅是村落社会分化的重要体现,而且推动着村落社会新的分层体系的形成。本文通过对东南沿海一个普通村落的解剖,在一个特定村落社区里揭示了改革开发后农民分化的变迁过程。案例研究表明,在农村居民职业分化和收入差异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一个以职业为基础、财产为主要标志的农村社会分层标准正成为村落社会分层的基准;在沿海地区,农村社会分化的进程正在不断加速推进,新的社会阶层体系正在形成。
关键词:
村落社区 职业分化 收入差异 社会阶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世贤 彭超
基于2009-2018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检验和处理效应模型等方法,处理农户参与培训的选择偏差问题,分析培训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培训有助于农户增收,增收效应主要来源于农业收入增长;培训的增收效应具有持续性和正向累积效应,但影响程度随时间推移有递减趋势;培训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大。基于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要加大涉农培训力度,坚持需求为导向、农民为中心,分级分类安排符合群体特征、适应农民需要的培训,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训”和“农技推广现场培训”力度,挖掘非农培训增收潜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培训 农民收入 选择偏差 倾向得分匹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世贤 彭超
基于2009-2018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检验和处理效应模型等方法,处理农户参与培训的选择偏差问题,分析培训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培训有助于农户增收,增收效应主要来源于农业收入增长;培训的增收效应具有持续性和正向累积效应,但影响程度随时间推移有递减趋势;培训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大。基于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要加大涉农培训力度,坚持需求为导向、农民为中心,分级分类安排符合群体特征、适应农民需要的培训,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训”和“农技推广现场培训”力度,挖掘非农培训增收潜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培训 农民收入 选择偏差 倾向得分匹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庆 林光华 何军
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民兼业收入已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农民这种兼业行为会降低农业生产的劳动投入,特别是会降低无法用雇工和机械替代的农业生产管理的劳动投入,因此,有必要研究农民兼业化行为对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多元线性模型验证农民兼业化对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的兼业化对家庭土地投入规模有显著负向影响,对家庭的机械使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生产资料的投入量存在着负向效应。这说明,农村劳动力的兼业行为,并非是在劳动力完全剩余状况下产生的,农民的兼业行为会降低农业生产的人力投入,农民家庭会通过改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来实现家庭收入最大化。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农业生产要素 农民兼业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力 刘宗志
研究目的:探究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对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农业农村部固定观察点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对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1)农地“三权分置”增加了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且主要推动了财产性集体经营收入增加,非财产性集体经营收入无明显变化。(2)机制分析表明,农地“三权分置”增强了村集体主体地位。一方面,村集体通过增加地力投资,获得新增土地的增值收益和集中统一流转的管理费;另一方面,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后,村庄能够吸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进而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3)异质性分析表明,“三权分置”对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提升作用对处于城郊的村庄、村干部受教育年限高的村庄和产业化水平较高的村庄更为明显。研究结论:应当继续深化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强化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落实,增强集体经济活力;同时,鼓励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村共同富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比 尹燕飞 徐雪高
农民收入增长区域结构与空间特性对于农民增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使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别计算了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省际类型,并通过空间模型考察了各省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空间效应。我们发现,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类型区域结构呈现出一定空间特征,空间"相邻效应"较为显著,以长江为流域主轴的各省农民工资收入增长对相邻省份农民工资收入增长弹性较大,而地理相对"边缘"省份的则较小;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类型区域结构特征不明显,且空间效应不显著。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比 尹燕飞 徐雪高
农民收入增长区域结构与空间特性对于农民增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使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别计算了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省际类型,并通过空间模型考察了各省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空间效应。我们发现,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类型区域结构呈现出一定空间特征,空间"相邻效应"较为显著,以长江为流域主轴的各省农民工资收入增长对相邻省份农民工资收入增长弹性较大,而地理相对"边缘"省份的则较小;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类型区域结构特征不明显,且空间效应不显著。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丹丹 周宏
本文从农户分化视角出发,系统梳理了农户分化与种植业结构变动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通过2004—2011年国家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追踪数据,实证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非农市场的发展,在劳动力边际收益差异下,农户逐步出现了两极分化;(2)由于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农户之间种植业结构变动趋于纯农户流入更多的土地,非农收入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流出土地;(3)农户内部种植业结构变动受地形及年末耕地面积影响,地形越平缓、年末耕地面积多的纯农户越倾向于种植粮食作物,相反则越倾向于种植经济作物。随着粮
关键词:
种植结构 农户类型 农户分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利昌 陈菁
为了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影响因素,本文在依据广州市农村固定观察点89个农户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年龄与农民是否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育呈负相关关系,而家庭年人均收入、对职业技能培育政策了解程度与农民是否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育呈正相关关系。因此,为了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效果,进一步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本文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炜
"包产到户"使农村土地细碎化、农业经营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适度规模逐步完善,给农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为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本文利用2011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水稻调研数据,选取家庭农场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构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多元化经营背景下家庭农场水稻生产效率。研究结果显示:样本家庭农场多元化经营会导致其水稻生产效率的损失;同时,随着家庭农场主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家庭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其生产效率随之提高;技术支持水平的提升亦能促进水稻生产效率的提升。本文针对家庭农场这一新兴农业经营主体的研究,力求为我国一些地区农业现代化研究和实践提供新思路,为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逐步转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多元化经营 生产效率 家庭农场 水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炜
包产到户使农村土地细碎化、农业经营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适度规模逐步完善,给农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为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本文利用2011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水稻调研数据,选取家庭农场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构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多元化经营背景下家庭农场水稻生产效率。研究结果显示:样本家庭农场多元化经营会导致其水稻生产效率的损失;同时,随着家庭农场主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家庭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其生产效率随之提高;技术支持水平的提升亦能促进水稻生产效率的提升。本文针对家庭农场这一新兴农业经营主体
关键词:
多元化经营 生产效率 家庭农场 水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袁方 史清华
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本文从返贫的视角研究了创业与农户贫困的关系。鉴于被解释变量农村返贫率是典型的受限数据,将使用面板Tobit模型和两部模型进行参数估计。研究发现:近年来返贫人口占贫困人口比例不断攀升,由2004年的18.18%大幅增加到2013年的52.25%。农村创业率和创业收入均能显著降低返贫的概率,具体而言,创业率每增加10个百分点,农村返贫率减少0.76%。创业收入每增加10%,返贫率减少0.10%。此外,村集体固定资产、以及初中和高中学历劳动力均对农村返贫存在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鼓励农户家庭创业,特别是提高创业成功率和增加创业收入,对打赢脱贫攻坚战、阻断返贫发生至关重要。
关键词:
创业 贫困 返贫 精准扶贫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孔荣 梁永
本文从增加非农就业机会(减少农业就业)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两个方面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影响农民收入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利用1980—2005年的有关统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在整体上对农民收入具有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经历了阶段性变化过程。
关键词: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 农民收入 农业就业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彭小辉 史清华 朱喜
本文以行为生命周期假说为理论基础,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了农户各种不同来源的收入对其家庭人均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各种不同来源收入的消费倾向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表明不同财富在满足消费上是不可替代的。具体来说,农户各种不同来源收入的消费倾向从高到低依次为: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家庭农业经营性收入、非农收入;由于转移性收入的一次性和小额支付的特征,私人转移性收入具有最高的消费倾向,而转移性收入中的农业补贴收入和救灾救济收入对农户家庭人均消费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收入 消费 农村居民 行为生命周期假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尹志超 吴子硕 王瑞 郭军
本文基于2011—2019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追踪数据及中国县域统计年鉴数据,运用多时点DID模型,实证研究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对农村家庭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政策能促进农村家庭非农就业,为农村家庭在本地从事非农就业提供新机遇。机制分析表明,缩小数字鸿沟,扩大社会网络及促进非农产业集聚是该政策促进农村家庭非农就业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文化水平高、健康程度好、所在村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或村庄内无企业的农村家庭而言,该政策对非农就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关键词:
数字乡村 电子商务 非农就业 数字鸿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农户收入水平、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大豆生产者补贴对农户土地投入决策的影响*——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土地资本化与农村阶层再分化——一个沿海村庄的阶层结构变迁分析
权力分配对农村家庭收入差异影响的分析——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
农民集体行动的动员机制分析——对桂北一个宗族村落的考察
气候变化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来自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证据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绩效与差异分析——基于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数据调查
农民培训工程的政策效果评估——基于宁夏农户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实证检验
基于实物资产专用性的农户绩效实证研究——以山西“十村千户”固定跟踪观察点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