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41)
- 2023(7082)
- 2022(5695)
- 2021(5375)
- 2020(4055)
- 2019(9523)
- 2018(9325)
- 2017(16826)
- 2016(9168)
- 2015(10032)
- 2014(9811)
- 2013(9680)
- 2012(9233)
- 2011(8219)
- 2010(8200)
- 2009(7510)
- 2008(7134)
- 2007(6305)
- 2006(5677)
- 2005(4667)
- 学科
- 济(37281)
- 经济(37242)
- 农(26136)
- 业(22101)
- 管理(19141)
- 农业(17850)
- 地方(14816)
- 方法(12020)
- 业经(11713)
- 企(11332)
- 企业(11332)
- 数学(10818)
- 数学方法(10724)
- 中国(10441)
- 农业经济(7895)
- 制(7874)
- 发(7492)
- 财(7110)
- 环境(6514)
- 学(6232)
- 土地(6090)
- 发展(5987)
- 展(5971)
- 理论(5499)
- 教育(5494)
- 地方经济(5452)
- 工作(5437)
- 村(5299)
- 农村(5274)
- 收入(5157)
- 机构
- 学院(119854)
- 大学(115850)
- 济(44983)
- 管理(44308)
- 经济(43646)
- 研究(39991)
- 理学(37737)
- 理学院(37242)
- 管理学(36588)
- 管理学院(36362)
- 中国(30642)
- 农(26366)
- 京(24591)
- 科学(24537)
- 中心(21025)
- 江(20647)
- 范(20099)
- 师范(19965)
- 业大(19894)
- 财(19721)
- 农业(19240)
- 所(18391)
- 州(17232)
- 研究所(16645)
- 省(16333)
- 师范大学(16005)
- 财经(15078)
- 北京(14998)
- 院(14449)
- 经(13548)
- 基金
- 项目(83973)
- 研究(67170)
- 科学(65617)
- 基金(57272)
- 家(47945)
- 国家(47364)
- 社会(42193)
- 科学基金(41371)
- 社会科(39465)
- 社会科学(39454)
- 省(37621)
- 基金项目(31600)
- 教育(30670)
- 编号(29744)
- 划(28764)
- 自然(24240)
- 成果(23662)
- 自然科(23557)
- 自然科学(23553)
- 自然科学基金(23103)
- 课题(21019)
- 资助(20925)
- 发(19933)
- 重点(18551)
- 年(17928)
- 创(17603)
- 部(17534)
- 规划(16827)
- 农(16826)
- 性(16528)
共检索到187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胡新艳 罗必良 王晓海
本文选取广东省茂名市浪山村进行个案研究,以揭示村落地权实践中表现出的复杂而真实的产权形态。浪山村的实践表明,地权配置之于农民,是一个伦理性与功能性的统一体;将承包权均等赋予有资格的人,表达了公平理念;将经营权竞价配置给有能力的人,构成了效率增进与分工演化,由此满足了农民对公平与效率的双重追求。从实践效应看,这一特殊村庄的地权实践及其发展历程,展示出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三大转型特征,可能蕴涵着未来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变迁的发生机制,对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完善和改革具有示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农地产权 公平理念 效率逻辑 浪山村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新艳 朱文珏 刘凯
通过"自下而上"的案例探讨方式,分析浪山村地权配置效率的形成以及实践效果,提出"农地价值属性、主体行为能力与产权权能配置三者匹配促进效率生成"理论分析框架。浪山村地权配置制度的实践分析表明,竞价的农地经营权促进了农地要素价值实现及其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分工效率,均户的价值型农地承包权促进了农地资产价值实现及其农地流转效率,村组织的农地调控权促进了农地公共价值实现与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由此得到村落地权分离形成多种基本权能,分别对应配置于合适的产权主体,有利于实现农地的多重价值属性,平衡村落中多个效率目标的结论。浪山村个案总结为中国村落地权制度创新及其村庄发展转型的路径选择提供了经验启迪。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徐刚 张海霞 吴幽
随着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原子化等问题的出现,公益力量下沉中生成的乡村基金会成为促进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主体。本文以广东省茂名市中垌镇为典型案例展开乡村公益组织生态分析,发现乡村基金会在与村委会的关系上展现出既存在“应付”更有所“承担”的应承式多态互动图景,并形成了“高度集权”与“随时分权”、“统一供给”与“差异需求”的双重效应。乡村基金会与村委会的应承式互动在生态位视角下,可归因于相互之间的趋适竞争逻辑,显示为乡村基金会生长发展中的成长式位态,并表现为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层次化的结构位态,以及突破权力“板结化”、消解组织“资源诅咒”、规避信任“陷阱”和防范传统“观念坝”的功能位态。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为推动乡村基金会与村委会互动的位态治理提供政策启示,在促进生态位平衡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乡村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有效支撑的组织生态。
关键词:
应承式互动 趋适竞争 生态位 位态治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梁逸更
[目的]通过对不同区域间乡村旅游差异的研究,以期为广东省乡村旅游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方法]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和分析比较法,在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广东省不同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的水平、特点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结果](1)广州市主要发展城郊型乡村旅游,且近几年的旅游收入均高于梅州市和茂名市。(2)梅州市主要依托民俗风情、特色产业、古建筑、古村落等文化背景,打造观光游览、文化体验性乡村旅游产业;梅州市的旅游收入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有效推进了梅州市经济的发展。(3)特有的农业资源开发了
关键词:
区域 乡村旅游 差异 广州 梅州 茂名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汤志伟 邹叶荟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公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社会冲突也不断增加。随着民众民主维权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增强,邻避设施及其引起的邻避冲突也成为了比较严重的公共问题,缺乏有效公民参与是邻避冲突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笔者以广东省茂名市的PX项目引发的冲突事件为例,从公民参与的角度分析了茂名市邻避冲突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了邻避冲突应对的具体相关建议,即培养公民树立正确的参与意识、完善公民的参与方式、拓宽公民参与渠道、加强公民参与的法律制度建设,强化相关司法保障。
关键词:
邻避冲突 公民参与 应对策略 PX项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志超 徐翔
基于对广东省茂名市201份罗非鱼养殖户的调查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农户罗非鱼养殖的成本效率进行评估,并从养殖户人力资本和生产特征方面选取16个变量,使用TobiT分析方法对罗非鱼养殖成本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罗非鱼养殖户成本效率普遍低下,主要原因是要素投入远未达到要素配比的最佳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可以通过改进技术效率帮助养殖户实现成本效率;成本效率与规模呈倒"U"型关系;不同生产技术对成本效率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罗非鱼产业链在提升养殖成本效率方面没有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烈,王山河,丁焕峰,王华
依托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的海岛旅游开发是无居民海岛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运用生态景观学和旅游地理学的基础知识,以茂名市放鸡岛为例,探讨无居民海岛的生态旅游规划及其发展战略。
关键词:
无居民海岛 生态旅游 放鸡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梁逸更
[目的]乡村旅游作为环保产业发挥着重要的辐射作用和联动效应,分析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及所处的地位,以期为促进城乡交流合作,缩小城市乡村间的经济文化等差距以及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战略地位和行动评价SPACE矩阵,从财务优势(FS)、竞争优势(CA)、环境稳定性(ES)和产业优势(IS)等4个方面分析茂名市乡村旅游的战略类型。[结果]计算结果显示FS为3,ES为-2.67,CA为-2.8,IS为4.33,SPACE矩阵结果横坐标为1.53,纵坐标为0.33,表明茂名市乡村旅游所处的战略地位为进取,其乡村旅游正处于一种有利的地位和较佳的环境中,战略选择机会较多,同时利用自身的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结论]茂名市乡村旅游要保持进取的战略地位,需挖掘旅游特色、提升旅游竞争能力、提高从业人员水平及推进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优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10月13日,由人民银行茂名市中心支行和茂名金融学会共同牵头组织,茂名市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33家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茂名金融业诚信建设共同宣言》签署仪式在广东茂名市举行。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牛晓闽、月日由人民银行茂名市中心支行和茂名金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邵俊岗 沈言言 李振
本文利用双层规划模型研究了PPP项目定价和政府补偿问题。将政府作为上层决策者,社会资本和消费者作为下层决策者,建立了政府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社会资本和消费者分别以利益最大化和消费者剩余最大化为目标的双层规划模型,并对建立的非线性双层规划模型给出了相应的求解算法;进而用茂名市PPP项目作为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双层规划模型 PPP项目定价 政府补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小迪
一、程序化管理是公共财政管理的核心内容 (一)公共财政是法治财政。 公共财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政府收支活动或财政运行机制。公共财政既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政治范畴,其蕴含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在理财过程中实现法治化管理。我国这几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叶延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窦银娣 刘悦滢 李伯华
随着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功能属性与结构特征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探索其更新演进的行动逻辑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行动科学理论视角,分析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与行动逻辑表达式的耦合关系,构建了有机更新的行动逻辑框架和实践路径。研究表明:(1)行动逻辑表达式的三个要素“主体、场合、行动”与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的“行动主体、行动领域、行动本身”之间存在明显的要素耦合关系。(2)以多元主体视角为研究起点,借鉴马克思主义理论,从需求、系统、时间、空间四个维度构建行动逻辑框架,梳理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的内在逻辑规律。(3)将需求协调逻辑、系统互促逻辑、时间控制逻辑、空间支撑逻辑作为基点,形成了“主体需求协调与主体治理协同、主体系统升级与主体关系重构、更新时序控制与更新节律平衡、空间更新优化与场域资本互动”的优化路径。本文以探究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行动逻辑的未来演变趋向,形成具有客观性、能动性与规律性特征的行动路径,为中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的理论框架和创新路径提供了经验借鉴与决策依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为霖 梁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建立农户征信系统: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以茂名市为例
滨海沙滩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竞争分析——以茂名市沙滩开发为例
村庄重建的实践逻辑与运作模式——以湖州市荻港村为例
电子商务协会促进淘宝村发展的机理及其运行机制——以广东省揭阳市军埔村的实践为例
义务教育生均拨款标准改革中的充足、公平与效率——以广东省深圳市为例
校史融入思政课:逻辑、理念与方法——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以广东省梅州市为例
城乡融合进程中村落共同体秩序变迁及重建的实践逻辑
义务教育财政资金配置效率的统计测度——以广东省的实践为例
组织场域视角下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实践逻辑——以苏南永联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