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78)
2023(6555)
2022(5344)
2021(4837)
2020(3812)
2019(8479)
2018(8256)
2017(15278)
2016(8278)
2015(9091)
2014(9121)
2013(9007)
2012(8282)
2011(7729)
2010(7941)
2009(7892)
2008(7802)
2007(7329)
2006(6707)
2005(5880)
作者
(23379)
(20124)
(19710)
(18955)
(12389)
(9472)
(8891)
(7586)
(7531)
(7092)
(6872)
(6606)
(6529)
(6191)
(6189)
(6003)
(5725)
(5659)
(5652)
(5640)
(5071)
(4821)
(4692)
(4620)
(4511)
(4442)
(4438)
(4410)
(3984)
(3908)
学科
(33637)
经济(33563)
(29477)
管理(27628)
(23315)
(20451)
企业(20451)
农业(15734)
(13533)
业经(12630)
(11617)
中国(10778)
方法(10185)
(8973)
数学(8503)
数学方法(8431)
体制(7369)
(7081)
银行(7073)
(6773)
农业经济(6652)
(6630)
地方(6607)
(6606)
金融(6604)
(6411)
财务(6393)
财务管理(6373)
企业财务(6059)
(6049)
机构
学院(124513)
大学(123570)
(53352)
经济(52144)
管理(46533)
研究(41919)
理学(39675)
理学院(39277)
管理学(38720)
管理学院(38485)
中国(32761)
(28042)
(25035)
(23175)
科学(22297)
财经(21173)
(19952)
(19951)
中心(19685)
(19022)
研究所(17547)
业大(17464)
经济学(17172)
农业(16660)
(16217)
师范(16096)
财经大学(15421)
北京(15415)
(15356)
经济学院(15348)
基金
项目(80366)
科学(64577)
研究(62634)
基金(59448)
(50484)
国家(49974)
科学基金(43395)
社会(42765)
社会科(40280)
社会科学(40275)
(31464)
基金项目(31182)
教育(28207)
(25603)
编号(25467)
自然(25140)
自然科(24523)
自然科学(24518)
自然科学基金(24078)
资助(22866)
(22448)
成果(22008)
(18559)
国家社会(18171)
重点(17931)
课题(17869)
(17569)
(17075)
(16785)
教育部(16461)
期刊
(68091)
经济(68091)
研究(39172)
中国(29218)
(28355)
(22778)
农业(17976)
科学(17900)
学报(17876)
管理(17152)
大学(15327)
(14982)
金融(14982)
学学(14581)
业经(13650)
教育(12584)
财经(11200)
(9598)
技术(9269)
经济研究(9109)
问题(8889)
农村(8199)
(8199)
农业经济(8073)
(7867)
社会(6732)
经济问题(6113)
(6067)
世界(5900)
改革(5677)
共检索到194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红  
以陕西三个村落的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村落变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村落变迁是由制度、市场与农业技术三大动力机制共同作用的;目前在陕西农村,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的村落并且各自呈现不同的变迁状态。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罗燕  
班集体作为我国高校独特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诸多制度要素(高等教育学年制、统包制和政治辅导制)构建基础上才得以确立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班集体所赖以存在的核心制度要素发生了变迁。从符应论分析我国高校班集体制度变迁的趋势,发现作为一种社会化体系班集体从基于社会控制的外化式模式向基于个体构建的内化式模式转变。而从个体身份认同理论分析则发现加强学生的集体性身份认同,帮助他们完成与群体和社会进程的意义连接,既是我国高校班集体建设的教育目标,亦是我国高校班集体建设的路径选择的结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晋媛  
传统村落作为中华农耕文明和现代人类乡愁记忆的共同载体,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顺应新形势对其进行保护和开发成了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实行保护前提条件下的旅游开发不失为一条破题之路。以往的传统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多集中于产业路径、开发模式、空间保护、社区参与、产品设计等角度,文化角度涉及的不多,而古村落的魅力恰在于其蕴含乡风民俗的特色乡土文化,因此文章从民俗学视角将传统古村落文化中民俗事象、俗民群体、民俗传承纳入研究范围,在地化开展山西省古村落民俗旅游开发主体、发展环境、产品文化创意和市场联动的共生模式动力机制研究,并针对当前山西省古村落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度低、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农户参与性不充分及旅游市场链条延展不够等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占锋  张红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流入城市,使得农村劳动力结构处于失衡状态并且对农村社会文化生活的正常运行带来巨大挑战。通过深入剖析陕西关中李村的个案,发现农村劳动力结构变迁已经对原有的村落文化传承机制产生了重要的冲击,致使村落文化传承面临难以为继的处境。基于此,建议强化村级组织在村落文化传承方面的组织、引导功能;鼓励成立留守妇女文化组织;重视村落的文化扶贫,重建村落文化空间。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昕  
建国后,我国高等学校自主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政策认可到法律规定的过程。笔者认为,这一制度变迁的过程是由非正式制度转变为正式制度的过程;是政府和高等学校二者在政策层次、组织层次和操作层次上进行情人博弈的过程;是政府让渡的资源部分地被市场机制所替代,并逐渐形成"三角协调"(政府、高等学校、市场)的过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广文  
中国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严重不足,促进了农村自发金融创新。农户资金互助合作社,就是这种创新的典型案例。基于一定社区或村组的、限于成员间不断借贷的资金互助,不同于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以轮转储蓄信贷协会(RoSCA)形式存在的互助会,是一种重复博弈。在满足成员的小额贷款需求方面的绩效显著,并有财务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但是,它资金实力有限,并在股权设置等方面需要完善,最重要的是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促进其更加规范化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璨  陈恩伦  
我国网络教育政策相继经历以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性政策为主,初步构建网络教育政策体系;以强制规范性政策为主,基本形成网络教育政策体系;引导性和能力建设性政策并举,创新发展网络教育政策体系的三阶段变迁历程。运用多源流理论探寻网络教育政策变迁机理发现,问题源流凸显网络教育待解决问题的变化,提供变迁的合理性基础;政治源流中国家战略的转变,营造变迁的良好政治环境;政策源流汇聚政策共同体的建言献策并促使政策制定者采纳,形成变迁的合法性依据。时下,应统筹规划、分层次完善网络教育政策体系,保障网络教育制度供给;细化网络教育政策微观内容,彰显网络教育政策对现实问题的观照;推动网络教育政策价值取向从"成事"向"成人"回归,以立德树人、规范管理促进网络教育内涵式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潭  
本文依据变迁时序和表现形态建构了"政策时滞"、"政策博弈"、"政策演进"三个理论纲要,并在三个理论纲要下尝试性地提出了九个基本的理论命题。其目的在于揭示和阐述公共政策变迁的内在逻辑,同时也说明公共政策变迁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所建构变量系统的复杂性。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徐传谌  孟繁颖  
人们对需要和利益的追求是生产力发展和制度变迁的内在主体动因,生产力的发展是制度变迁社会进步的最终动力,只有以发展生产力为切入点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制度变迁的进程。因此,制度变迁和具体制度安排的调整要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尊重每个人切身利益为主要手段,才能充分调动制度变迁主体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伯华  曾灿  刘沛林  窦银娣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是生态学、地理学和人居环境科学交叉与融合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文章阐释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系统构成、内在机制和阶段判定,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是一个不断运行的开放系统,系统的转型升级和质的飞跃主要依靠系统内部与外部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转换。在基础上,借助生态群落演替的基本理念,结合生态学、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方法,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阶段分为入侵、竞争、反应和调控4个阶段,并构建了不同阶段的驱动机制概念模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时空背景下,探讨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系统特征和动力机制,有较强的时代意义与理论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晓庆  
速水佑次郞和弗农.拉坦关于农业技术变迁理论与农业技术发展的历史事实真相到底有多近呢?本文认为,农业技术变迁之所以发生,不是单一的或几个因素的简单组合,而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动力系统在起作用。农业技术变迁动力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各个分力有机构成的统一体,各个分力都对农业技术变迁有所贡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兵  曾大本  苏竣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镁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作为镁资源、生产与出口大国,如何在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研究我国的镁产业发展规律,并以此推动我国镁产业的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以产业生命周期为发展主线,以产业价值链为判断标准,对全球及我国镁产业在生命周期中产业价值链的变迁及内在动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产业后发国家在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后建立产业竞争优势的动力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宗藩  肖媚  王媚  
发展动力机制变迁引致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历经三次嬗变:一是新中国建国初期集体化过程中从弱到强再至僵化的变迁;二是改革开放后"去集体化"过程中从僵化到新生再至弱化的变迁;三是十八大以来改革深化过程中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重构的变迁。鉴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受到其所嵌入经济社会网络的深刻影响,本文基于嵌入性视角从制度嵌入、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及认知嵌入等维度出发,探析发展动力机制变迁如何致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嬗变。研究发现,政府政策制度导向、所处经济社会网络结构位置、社会关系网络和农民认知程度等嵌入性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动力机制,因此需要从制度、结构、关系及认知四个维度针对性地优化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动力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旭斌   李雪娇  
传统村落的景观生成与变迁是时空语境下景观发生、发展、演变的整合过程,是群落自然地理景观和人类聚落文化相互作用的体现。通过田野考察的研究方法,对湖湘传统村落景观的生成特性、生成机制及发展变迁等进行论述。研究得出:(1)自然环境、地理物候与社会生活场景生成了湖湘村落的景观空间结构与艺术风貌。(2)景观的生成与变迁受自然地理空间、产业经济、审美伦理与文化传承的影响,同时受“兴、生、觉”的生成机制的影响。(3)国家政策驱动、生产生活方式改善与民族文化延承的内外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是促进村落景观发展变迁的动因,应遵循景观生成的基本逻辑,对传统村落景观进行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颖  
笔者通过对经历农民外出流动的典型乡村的观察,在文中对"人口安于不流动"和"没有陌生人"的乡土特征做出回应。人口流动现象施加作用的层次和领域正是农村社会变迁发生的场所,即留守乡村的生活形式以及这些日常现实的社会过程。关于流动的实践意识已经成为留守社区人口的基本行为取向;乡村社会关系因农民流动而引发差序格局的纵横变化和"熟悉的陌生人"现象;流迁行为的不彻底性,又局限着农民的生存价值和自我实现具有很强的内倾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