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28)
2023(5715)
2022(4676)
2021(4643)
2020(3711)
2019(8283)
2018(8441)
2017(16240)
2016(9097)
2015(9823)
2014(9792)
2013(9857)
2012(9354)
2011(8684)
2010(8955)
2009(8480)
2008(8562)
2007(8137)
2006(7461)
2005(6673)
作者
(26012)
(22434)
(21901)
(21021)
(13709)
(10896)
(9907)
(8729)
(8426)
(7824)
(7566)
(7478)
(6964)
(6841)
(6840)
(6816)
(6553)
(6435)
(6411)
(6132)
(5592)
(5522)
(5506)
(5309)
(5229)
(4989)
(4973)
(4783)
(4666)
(4644)
学科
(48245)
(39489)
经济(39439)
农业(32222)
(31966)
管理(20392)
业经(16037)
农业经济(12289)
(12108)
企业(12108)
方法(11185)
中国(10055)
(9619)
(9506)
(9408)
农村(9389)
数学(9144)
地方(9063)
数学方法(8975)
发展(8367)
(8361)
(8188)
(7915)
(7547)
土地(7364)
建设(7310)
及其(7152)
(6972)
(6910)
劳动(6908)
机构
学院(131022)
大学(126122)
(52683)
经济(51527)
管理(50394)
(47870)
研究(45038)
理学(43452)
理学院(43032)
管理学(42263)
管理学院(42035)
中国(36548)
农业(36288)
业大(28371)
科学(28154)
(26566)
(23427)
中心(22463)
农业大学(22313)
(22067)
(21587)
研究所(20961)
(17849)
师范(17667)
(17557)
(17471)
(16725)
经济管理(16621)
财经(16550)
北京(15914)
基金
项目(84098)
科学(65608)
研究(64209)
基金(60151)
(52287)
国家(51677)
科学基金(43686)
社会(40946)
社会科(38077)
社会科学(38067)
(34547)
基金项目(32141)
编号(28640)
(28528)
教育(27309)
(27283)
自然(26539)
自然科(25892)
自然科学(25886)
自然科学基金(25406)
成果(23338)
资助(23212)
(19288)
(18659)
课题(18144)
重点(18041)
(16913)
(16852)
国家社会(16820)
(16766)
期刊
(71293)
经济(71293)
(56415)
农业(38464)
研究(35147)
中国(32912)
学报(23759)
科学(21942)
业经(19354)
大学(19041)
学学(18288)
(16865)
(15404)
农业经济(14460)
(14382)
金融(14382)
管理(13995)
农村(13833)
(13833)
教育(13001)
问题(10737)
(10606)
技术(10548)
世界(9269)
农村经济(9217)
业大(8636)
社会(8620)
经济问题(8362)
农业大学(8035)
图书(7965)
共检索到206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曹建新  
在现有关于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的研究中,多把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合称为乡村组织)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和分析。实际上,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一级政府,有其相对独立的预算收入;而后者则是一个社区自治性组织,并没有固定的财源。因此,本文试图从一个独立的视角,通过分析村级组织自身及其收入结构的演变对其在村级社区中履行公共品供给职能的影响,来探究在不同层级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中,村级组织应扮演的不同角色。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理想  王莹  
由农户自发成立自主协会来完成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践中需要满足严格的社会条件。只有在村庄社会积淀有足够的信任感和凝聚力且具有较强社会关联的情况下,才能有效消除"搭便车"现象。在中国农村社会资本存量低及传统社会关联被严重削弱,现代社会关联尚未完全建立的现实条件下,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仍需强化政府职责,赋予政府权力以积极的角色定位。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奎泉  范诗强  
实现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一直是"三农"问题关注的焦点,而且政府承担着主要的供给责任。对于具有需求偏好差异的农村区域性公共品而言,政府完全主导的供给模式却是导致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正是基于这一点考虑,并结合浙江省村级公共品的调研,本文提出实现农村区域性公共品有效供给的新模式———政府诱导供给模式,即通过税收惠免、财政奖补等激励政策,诱导私人或村集体积极参与农村区域性公共品供给,弥补县级政府效率损失。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素豪  
全面推行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的乡村治理模式在国家政策层面已经达成共识,然而“一肩挑”如何影响农村基层治理效能仍然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议的理论和实证问题。基于行政村层面的微观数据,考察了“一肩挑”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显著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从作用机制来看,“一肩挑”的协调功能有助于提高村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村庄集体经济发展,进而提高村集体对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一肩挑”的控制功能通过重构乡村治理组织权责,推动农村公共事务管理效率提升,进而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此外,在城市郊区、人口规模较大或村干部主体素质较高的行政村,“一肩挑”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应更加明显。据此提出完善“一肩挑”制度设计、优化“一肩挑”推行策略、健全“一肩挑”监督机制的建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素豪  
全面推行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的乡村治理模式在国家政策层面已经达成共识,然而“一肩挑”如何影响农村基层治理效能仍然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议的理论和实证问题。基于行政村层面的微观数据,考察了“一肩挑”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显著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从作用机制来看,“一肩挑”的协调功能有助于提高村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村庄集体经济发展,进而提高村集体对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一肩挑”的控制功能通过重构乡村治理组织权责,推动农村公共事务管理效率提升,进而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此外,在城市郊区、人口规模较大或村干部主体素质较高的行政村,“一肩挑”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应更加明显。据此提出完善“一肩挑”制度设计、优化“一肩挑”推行策略、健全“一肩挑”监督机制的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綦好东  王爱华  
公共品可以分为纯公共品和准公共品。本文所考察的村级纯公共品及较高程度的准公共品,基本可以采用布坎南关于公共品的定义,即:“任何集团或社会因为任何原因决定通过集体组织提供的商品或服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惠元  
基于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主体地位的理论依据,将政府作用归纳为"五个供给",即制度供给、法律供给、财政供给、组织供给和道德舆论供给,然而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政府不是万能的,应正确界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作用边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申忠海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需要有政府的组织引导、群众的主动参与、社会各方的积极支持以及工业的反哺和城市的带动。同时,要从宏观层面入手,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之阻隔,改变生产要素的流向及其路径依赖,使资金、人才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与聚集。新农村建设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但更依赖于因地制宜的实践与探索。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段笃屏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除了发挥农村巨大潜力外,各级政府要发挥积极作用,最关键的是要求政府的工作思路、政策、机制和制度到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科灶  李健  
改革开放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村级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目前,我国农村村级组织在提供农村公共产品方面主要存在筹资难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农民自发形成、自愿参与的合作组织对缓解农村村级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问题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宝玉  
土地资源的合理流动,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选择。尽管中央明令农村土地流转必须依法自愿、有偿进行,但实际运作中一些地方政府滥用征地权,强制性流转,并任意截留补偿,以地生财,与民争利。不仅严重侵害了农民利益,造成了农民利益大量流失;而且也损害了政府形象,给基层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解翔  
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农村金融角色定位解翔在中西部百业待兴的新的历史时期,农村金融业如何顺应并赶上这个历史潮流,在为区域社会作贡献的同时,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问题。本文以西部经济发展为背景,对此加以探讨。一、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四大金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钟裕民  刘伟  
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出发,村级公共品供给存在着三方行为主体:全体村民、村委会、生产企业,三者在村级公共品供给的过程中实质上形成了委托、代理加采购的委托代理关系。若要防止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村委会对村民利益的损害,就必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构建激励和监控相结合的机制,促使村委会致力于村级公共品的最优供给。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田孟  
农村基层民生事业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巨大阻力。决策方式和投入方式是农村基层民生事业的两大支柱,本文通过将前者分为集中式决策和民主式决策、将后者分为制度内投入和制度外投入,构建出了村级公共品供给的四种基本模式。研究发现:在2000~2007年期间,制度变迁主要是从集中式决策向民主式决策转变;在2008~2012年期间,制度变迁主要是从制度外投入向制度内投入转变;而在2013年以后,随着投入方式的转变,决策方式也出现了新趋向。项目制度大有取代村民一事一议制度之势,标志着中国村级公共品供给面临新的制度选择。本文通过对项目制度既有实践绩效的梳理和村级公共品基本性质的分析,认为以制度内集中式供给为基本特征的项目制度难以担当起村级公共品供给的使命,而具有制度内民主式供给特征的新型村民一事一议制度更加符合中国农村基层的实际。积极发挥"民主的民生绩效",应当是中国村级公共品供给体制变革与机制创新的一个基本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