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75)
- 2023(12021)
- 2022(9972)
- 2021(9181)
- 2020(7407)
- 2019(16564)
- 2018(16162)
- 2017(30444)
- 2016(16847)
- 2015(18351)
- 2014(18002)
- 2013(17737)
- 2012(16371)
- 2011(14921)
- 2010(15092)
- 2009(14294)
- 2008(14335)
- 2007(12875)
- 2006(11673)
- 2005(10303)
- 学科
- 济(68313)
- 经济(68200)
- 业(56377)
- 农(50101)
- 管理(47505)
- 企(34721)
- 企业(34721)
- 农业(33307)
- 方法(23941)
- 业经(22604)
- 数学(20918)
- 数学方法(20706)
- 制(19059)
- 财(19020)
- 中国(17470)
- 学(14617)
- 体(13785)
- 地方(13141)
- 贸(12927)
- 贸易(12924)
- 易(12641)
- 农业经济(12496)
- 发(12314)
- 银(11568)
- 银行(11521)
- 环境(11082)
- 行(10980)
- 技术(10791)
- 策(10685)
- 融(10590)
- 机构
- 学院(247186)
- 大学(243957)
- 济(101521)
- 经济(99554)
- 管理(91895)
- 研究(86662)
- 理学(80050)
- 理学院(79142)
- 管理学(77835)
- 管理学院(77410)
- 农(69704)
- 中国(66288)
- 科学(55314)
- 农业(53856)
- 京(50385)
- 业大(48057)
- 财(46498)
- 所(45212)
- 研究所(41233)
- 中心(39989)
- 江(38318)
- 财经(36381)
- 农业大学(34093)
- 经(33115)
- 范(31152)
- 省(30794)
- 师范(30721)
- 经济学(30527)
- 北京(30443)
- 院(30165)
- 基金
- 项目(170604)
- 科学(133894)
- 基金(125131)
- 研究(120885)
- 家(112179)
- 国家(111142)
- 科学基金(93469)
- 社会(79191)
- 社会科(74637)
- 社会科学(74617)
- 省(67755)
- 基金项目(67226)
- 自然(60656)
- 自然科(59191)
- 自然科学(59166)
- 自然科学基金(58142)
- 划(56666)
- 教育(53201)
- 资助(48582)
- 编号(47607)
- 重点(38707)
- 农(38018)
- 部(37974)
- 成果(37794)
- 发(37500)
- 制(36209)
- 创(35879)
- 创新(33680)
- 国家社会(33529)
- 业(33422)
- 期刊
- 济(118646)
- 经济(118646)
- 农(73804)
- 研究(67887)
- 中国(51822)
- 农业(49674)
- 学报(47910)
- 科学(42852)
- 大学(36357)
- 学学(35191)
- 财(35053)
- 管理(29052)
- 业经(26237)
- 融(25228)
- 金融(25228)
- 业(23267)
- 教育(19365)
- 财经(17866)
- 技术(17149)
- 问题(17100)
- 版(16764)
- 经济研究(16218)
- 经(15223)
- 农村(15051)
- 村(15051)
- 农业经济(15004)
- 业大(14981)
- 世界(13414)
- 农业大学(13221)
- 科技(12567)
共检索到3654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郜亮亮 黄季焜 冀县卿
农地自由流转是实现农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地配置效率的前提。本文基于2000年和2008年6省1200户农户的追踪面板数据研究发现,2000年,有21%的农户在流转农地时受到村级管制;2008年,农地流转受管制的农户比例下降到3%。随后,本文通过建立计量模型研究发现,村级流转管制显著抑制了农地流转的发生,相比于农地自由流转的农户,农地流转受管制农户转入农地的概率要显著低7%,这是村级流转管制增加了交易成本的缘故;而且,本文通过建立双重差分模型进一步分析发现,管制对农地流转所产生的影响流转效应没有随样本期从2000年变到2008年而发生显著变化,即管制的流转效应是"恒定"的。下一步要更好地落实中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姚永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地流转制度经历了从有限放开所有权流转,到有限放开使用权流转,再到全面放开农地流转市场三个阶段;由强调"点"的流转向"面"的集中转变,从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不可分割性向淡化所有权、重视使用权的方向转变,受让主体由专业农户向多元主体转变;但是,始终强调农地不得用于非农产业,始终在法制的轨道上实施变迁。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朱光华 李海伟
本文以农地流转的两种类型:自发型和集体推动型流转为例,阐明流转制度中存在供给和需求的双重错位。进而从一般意义上分析制度变迁过程中由于制度本身的外部性、交易费用、供求主体的不一致和利益集团的左右等使参与方对新制度的优劣评价存在差异,造成供给相对于需求过剩和不足同时存在的现象。制度变迁中要兼顾各改革参与方的利益,方能更好实现制度变迁的绩效。
关键词:
制度变迁 供求错位 制度绩效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樊鹏飞 张兰 苏敏 冯淑怡
本文基于江苏、辽宁、江西、重庆四省(市)的村庄调查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剖析了农地流转目标考核对村庄农地流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考察了村庄制度环境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其一,农地流转目标考核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村庄农地流转,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其二,村庄制度环境在农地流转目标考核对村庄农地流转的影响中发挥了调节作用。其中,作为正式制度的基层民主负向调节了农地流转目标考核对村庄规模化流转率、规模化流转合同签订率的影响;作为非正式制度的宗族网络正向调节了农地流转目标考核对村庄流转合同签订率、规模化流转率、规模化流转合同签订率的影响。村干部与宗族网络的“权威耦合”可能是形成上述正向调节作用的原因。因此,未来要完善政府的农地流转目标考核政策,激励基层政府和村集体在农地流转市场中发挥好监管与服务功能;要高度重视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制度环境建设,在农村基层民主和非正式治理方面采取配套措施。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丹 任远 戴严科
本文研究农地流转及其制度安排对于中国农村劳动力乡城迁移意愿的影响,分别选取"是否打算外出务工"和"是否想获得城市户籍"来衡量农村劳动力的乡城迁移意愿。研究发现,农地流转会影响农村劳动力的乡城转移意愿,但对不同群体和不同乡城迁移意愿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农地流转的制度安排会影响农村劳动力不同的乡城迁移意愿;农地的保障性功能对劳动力迁移意愿的影响依然存在,但由于缺乏完整的退出权,农地流转的财产性功能对长期迁移意愿表现出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上述研究,本文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视角对中国当前农地流转提出相关思考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地流转 乡城迁移 迁移意愿 城镇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丹 任远 戴严科
本文研究农地流转及其制度安排对于中国农村劳动力乡城迁移意愿的影响,分别选取"是否打算外出务工"和"是否想获得城市户籍"来衡量农村劳动力的乡城迁移意愿。研究发现,农地流转会影响农村劳动力的乡城转移意愿,但对不同群体和不同乡城迁移意愿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农地流转的制度安排会影响农村劳动力不同的乡城迁移意愿;农地的保障性功能对劳动力迁移意愿的影响依然存在,但由于缺乏完整的退出权,农地流转的财产性功能对长期迁移意愿表现出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上述研究,本文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视角对中国当前农地流转提出相关思考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地流转 乡城迁移 迁移意愿 城镇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竹 张安录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用途管制政策下农地城市流转的福利损失状况,研究农地保护政策的最优选择。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方法,模型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用途管制政策(动态土地用途管制)优于静态土地用途管制、税收等政策,但仍然存在福利损失,不是最优的政策选择。研究结论:(1)土地用途管制易于产生政策规避行为和违法用地现象,同时政策制定存在困难;(2)农地保护政策的研究应考虑农地城市流转的动态变化因素;(3)地方政府进行农地流转决策需要考虑农地流转过程中非经济福利的损失。为实现农地城市流转福利优化,地方政府应在流转发生的同时,支出等同于当地非经济损失的资金进行弥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一鸣 罗必良
在正交易费用与异质性主体的前提假设下,本文构建了一个关于"农地流转-交易费用-产权管制"的理论范式,区分了约束农地流转的外生性与内生性两类交易费用,并阐释了产权管制放松节约内生性交易费用的制度逻辑。该范式认为,规模性、风险性和专用性等资源特性所引起的交易困难导致整个农地流转过程必然受到外生性交易费用的约束,但农地产权管制的大幅放松却能减少因租金耗散而衍生的内生性交易费用。所以,若内生性交易费用下降的幅度超过外生性交易费用增加的幅度,则总交易费用可实现最小化。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建立动态博弈模型,发现产权管制放松之后的各农地经营主体租金均得到提高,而政府效用又是农地经营主体租金的增函数,因此产...
关键词:
农地流转 产权管制 交易费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司瑞石 周石磊 刘明月
【目的】促进转出户农地流转续约是增强地权期限稳定性、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加快农业强国建设的根本前提。新就业形态下转出户非农就业稳定性受到严峻挑战,进而影响其农地流转续约达成。然而,现有研究尚未关注非农就业稳定性与农地流转续约之间的因果效应及其影响机制。【方法】本文基于陕西和甘肃2省516户农地转出户数据,从非农就业时间、非农收入占比、非农就业满意度3个层面刻画并测度非农就业稳定性,并采用Ⅳ-Heckman模型和中介效应法实证分析非农就业稳定性对转出户农地流转续约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1)样本区农地转出户非农就业稳定性均值为3.016,58.72%的转出户愿意流转续约,平均流转续约期限为3.752年。(2)在克服非农就业稳定性测量误差和双向因果关系导致的内生问题以及续约意愿产生的样本选择问题后,非农就业稳定性对转出户流转续约意愿和续约期限均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并且这一结果具有良好稳健性。(3)机制分析表明,非农就业稳定性通过人口吸附效应和生计风险感知同时影响农地流转续约意愿和续约期限,通过转出收益预期仅影响农地流转续约意愿。【结论】本文提出了增强企业非农就业吸纳能力、提高转出户非农就业技能、加强非农就业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加强农地流转续约全链条管理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徐保根 韩璐
研究目的:以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典型地区的农户作为案例,分析农村居民点用地集中与农地流转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推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Logistic模型。研究结果:(1)农村居民点集中意愿由低到高顺序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璐璐
俄罗斯在农地私有化改革过程中,确立了农民的农地私有产权。但是这种私有产权只是名义上的权利,是一种份额权利,而不是实质性对土地的所有。叶利钦政府看到这个问题的缺陷,推进农地流转的尝试,但是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农地流转尝试并不成功。因此,叶利钦时代的农地私有化改革只是确立了产权形式,而未能发挥农地产权的激励效应。普京政府看到了私有产权在没有土地流转下的困境,于是,通过《俄罗斯联邦农地流转法》,建立私有产权的自由流转制度,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俄罗斯农地制度变迁史证明,单纯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并不能发挥农地作为生产要素的配置作用,只有将农地制度改革和农地流转制度进行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农地产权的全部权能和激励效应。
关键词:
俄罗斯 农地 私有化 流转 思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琳 冯开文 黄嘉鑫
[目的]农地流转制度发展至今近40年,其制度绩效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界长期关注的问题,但是目前国内学界对农地制度变迁绩效的研究多集中于农地产权制度变迁,鲜有针对农地流转制度变迁绩效的分析。[方法]文章根据农民的非农就业与农地流转的相关性,采用农民的非农收入与家庭收入占比数据作为农地流转制度变迁的制度指标,并对该指标与农业产值之间的关系进行VAR检验。[结果]据脉冲响应分析,在农地流转制度产生初期就会对农业产值产生正向冲击,其影响路径呈现出先是逐渐上升而后缓慢下降的一个倒"U"形的发展态势;随后采用方差分解的方式发现农地流转制度对农业产值的影响作用滞后于农地流转制度发生的时间,但是正向作用持续的时间较长。[结论]该研究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应该进一步完善农地流转制度环境,坚持农地流转制度的推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匡远配 彭云
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背景下,农地流转制度变迁有利于促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优化资源配置,以促进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提升。运用制度经济学特别是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构建“情境—形式—行为”制度分析框架,阐释农地流转制度变迁的演进历程及其发生机理,并提出预期路径。研究得出:农地流转制度经历了农地流转自发组织、制度破冰、转型发展、变迁加速和高质量发展五个阶段的演进。农地流转制度变迁的发生机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以制度变迁情境调适农地流转制度变迁目标、以制度变迁形式维系农地流转制度的承续和以制度变迁行为者行为助推农地流转制度发展。基于历史视角和制度经济学分析,从遵守“自愿、守法、平等”原则、完善“三权分置”制度、创新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地治理现代化等方面提出有序推进农地流转制度变迁的预期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立平 钟涨宝 颜其松
农户兼业化制约了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使当前农地流转陷入了一个新的困境。本文基于农户兼业的分析,以农户兼业对农地流转的影响来探讨农地流转新困境的形成过程,并由此提出了破解新困境的对策。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农户兼业 困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超 李强 王会 刘霞婷 宋中丽
在中国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居高不下和社会阶层趋于固化的双重背景下,农地流转能否缩小收入差距以及低收入家庭能否通过农地流转实现阶层跃迁都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微观数据,利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和收入转移矩阵,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探讨农地流转对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根据所处地区、农地流转数量和租金支付形式(有偿流转或无偿流转)探索其影响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从静态维度考察,农地流转能够有效缩小农村内部整体的收入差距,但把收入差距拆解成两极、高端和低端三个局部来看,加剧和缓解收入差距的影响同时存在。从动态维度考察,参与农地流转有利于提高农村地区整体的收入流动性,能够改善趋于僵化的动态收入分配格局,并且农村低收入家庭可以通过农地流转实现阶层跃迁。从异质性维度考察,农地流转对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主要发生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东部地区这一效果并不明显;大规模转入农地和有偿转出农地均会大幅缩小整体的静态收入不平等程度。因此,政府在继续推动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同时要注重交易方式的规范化和市场化以推动有偿流转,对不同流转规模进行差异化政策支持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