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07)
- 2023(10396)
- 2022(8494)
- 2021(7876)
- 2020(6264)
- 2019(13807)
- 2018(13614)
- 2017(24704)
- 2016(13198)
- 2015(14538)
- 2014(13874)
- 2013(13274)
- 2012(12136)
- 2011(11027)
- 2010(11450)
- 2009(10849)
- 2008(10673)
- 2007(9908)
- 2006(8787)
- 2005(7588)
- 学科
- 业(47693)
- 管理(46494)
- 济(46252)
- 经济(46162)
- 企(38263)
- 企业(38263)
- 农(25236)
- 农业(16981)
- 业经(16865)
- 制(16556)
- 技术(15939)
- 财(15378)
- 中国(15190)
- 方法(14752)
- 技术管理(12024)
- 数学(11882)
- 数学方法(11705)
- 体(10909)
- 银(10337)
- 银行(10325)
- 行(9905)
- 地方(9739)
- 融(9389)
- 金融(9387)
- 理论(9115)
- 体制(8911)
- 务(8759)
- 财务(8740)
- 财务管理(8718)
- 策(8714)
- 机构
- 学院(180945)
- 大学(177856)
- 济(73566)
- 经济(71854)
- 管理(70790)
- 理学(60339)
- 理学院(59707)
- 管理学(58855)
- 管理学院(58476)
- 研究(58462)
- 中国(46304)
- 财(37506)
- 京(36216)
- 科学(32296)
- 江(29681)
- 农(28814)
- 财经(28193)
- 中心(28087)
- 所(27144)
- 经(25438)
- 业大(24154)
- 研究所(23958)
- 范(23726)
- 师范(23508)
- 州(23357)
- 北京(22545)
- 经济学(22358)
- 院(21539)
- 农业(20916)
- 财经大学(20610)
- 基金
- 项目(119835)
- 科学(96353)
- 研究(94390)
- 基金(85979)
- 家(73204)
- 国家(72453)
- 科学基金(63771)
- 社会(61867)
- 社会科(58387)
- 社会科学(58378)
- 省(49333)
- 基金项目(45505)
- 教育(44080)
- 划(39755)
- 编号(38393)
- 自然(37786)
- 自然科(36924)
- 自然科学(36915)
- 自然科学基金(36298)
- 资助(32151)
- 成果(31931)
- 创(31397)
- 制(29770)
- 创新(28296)
- 课题(27867)
- 重点(27000)
- 部(26428)
- 发(26168)
- 国家社会(25745)
- 性(24205)
共检索到2856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冷波
当前的村级民主制度难以克服农村政治社会的现实问题。成都市的村级民主制度创新提供了一个可行思路,重点围绕村庄公共品供给、成立村民议事会和输入公共服务资金,在组织和规则的框架内动员村庄多元主体参与民主协商与决策。这种民主制度运行的机制在于:一是通过以需求为导向的资源输入方式激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二是在组织和规则的框架内分层级地统筹与协商;三是平衡村庄多元参与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在上述机制的作用下,村级民主制度不仅运行成本较低,而且实践效果较好。村级民主建设的核心是要树立农民的主体性,而在操作步骤上需要有针对性、分阶段地推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郑洲
本文以成都村级公共服务改革实践为例,首先初步分析了成都市村级公共服务供给现状,然后以农村居民对村级公共服务的实际需求为研究视角,重点分析了成都市在推进村级公共服务需求制度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效。最后在总结成都村级公共服务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完善我国村级公共服务需求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村级公共服务 实际需求 制度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曲延春 陈浩彬
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对于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实现农村社会有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关键在于实现制度化。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还存在制度供给不足、监督问责机制缺失、农民主体理性不足以及基层干部协商民主意识不强等实践困境。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应完善基层社会的协商参与机制,健全法律法规,保障基层群众的协商权利,实行有效监督,建立问责机制,培育农民理性精神,增强基层干部协商民主素质,切实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
关键词:
农村基层协商民主 制度化 问责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曲延春 陈浩彬
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对于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实现农村社会有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关键在于实现制度化。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还存在制度供给不足、监督问责机制缺失、农民主体理性不足以及基层干部协商民主意识不强等实践困境。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应完善基层社会的协商参与机制,健全法律法规,保障基层群众的协商权利,实行有效监督,建立问责机制,培育农民理性精神,增强基层干部协商民主素质,切实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
关键词:
农村基层协商民主 制度化 问责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曹海林
转型期农村社会改革不断推向深入,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却面临着筹资筹劳难等困境,创新村级公益事业投入机制已迫在眉睫。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经费投入亟需增加、村级组织的功能亟需加强、劳动力投入亟需充实、公共财政投资政策亟需细化落实等一系列社会动因必然促使当前村级公益事业投入机制改革创新。全方位推行多种实践策略是当前村级公益事业多元化投入机制建构的必然选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田孟
农村基层民生事业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巨大阻力。决策方式和投入方式是农村基层民生事业的两大支柱,本文通过将前者分为集中式决策和民主式决策、将后者分为制度内投入和制度外投入,构建出了村级公共品供给的四种基本模式。研究发现:在2000~2007年期间,制度变迁主要是从集中式决策向民主式决策转变;在2008~2012年期间,制度变迁主要是从制度外投入向制度内投入转变;而在2013年以后,随着投入方式的转变,决策方式也出现了新趋向。项目制度大有取代村民一事一议制度之势,标志着中国村级公共品供给面临新的制度选择。本文通过对项目制度既有实践绩效的梳理和村级公共品基本性质的分析,认为以制度内集中式供给为基本特征的项目制度难以担当起村级公共品供给的使命,而具有制度内民主式供给特征的新型村民一事一议制度更加符合中国农村基层的实际。积极发挥"民主的民生绩效",应当是中国村级公共品供给体制变革与机制创新的一个基本方向。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奎泉 范诗强
在由计划到市场、人民公社到村民自治、小农经济到城镇化的转型期,村级公共品如何供给才能逼近帕累托最优?现实表明,单纯的政府主导供给模式不能满足当前村级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无力解决村级公共品的供给不足和供求结构失衡问题。基于当前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研究认为,引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力量,创新实现政府主导和政府诱导相结合的村级公共品供给模式,将不失为一个可行之良策。而且,通过相应配套的财政投入及扶持政策,还有可能最终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村级公共品政府诱导供给模式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
村级公共品 供给效率 机制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潘自强 何静
民主恳谈会作为农村基层民主决策制度的创新产物,对于提高农村财政支出的合理性与透明度、保证重大事项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浙江省温岭市的民主恳谈会为例,介绍民主恳谈会的出台背景、主要类型,论述其创新之处以及在实际运行中取得的绩效,从而得出对农村制度创新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民主恳谈会 民主决策 机制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长生
"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是后农业税时代村级公共品供给的制度安排,在实践中困难重重。通过对"一事一议"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和基层实践的调查分析,本文指出财政奖补提升了村干部和村民的积极性,提高了公共品供给的效率。对此,政府在加大财政投入规模的同时,要强化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继续依托"一事一议"这一平台,推进建立各方共同参与的长效供给机制;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充分发挥村集体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
农村公共品 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 机制创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路征 鲜永一 张义方
村民议事会制度是成都市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制度改革的创新举措。基于成都四个村落933位村民的问卷调查,从村民视角刻画村民议事会制度的实施效果,利用LOGIT二值响应模型和对数模型,分析村民个体特征对村民议事会知晓度以及理解和评价新制度带来的影响,探讨村民议事会制度的实施效果及改进措施。结论表明,超过3/4的村民知晓村民议事会制度,绝大多数村民认为新制度的实施在解决村级公共事务上发挥着积极作用,议事会成员的选举过程也体现出较好的公平性;村民文化水平和政治关注度对其是否知晓村民议事会制度有显著影响,文化水平越高、越关心政事的村民更了解新制度;村民年龄、文化水平和政治关注度对其评价新制度有显著...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荣敬本 赖海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边曦
所谓财政民主,就是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民主决策机制。由于财政与经济和政治关系的特殊性,因此,财政民主既是经济民主的体现,亦是政治民主的体现。以公共物品为基础来分析,财政民主似应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点:一是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决定了政府是公共物品的主要供给者,而税收则是人们消费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财政资源应当由政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涛雄 周碧华
竞争性民主是现代民主制度的主要实现方式。政治竞争的一些内在特征,包括选民"选择"行为特点、信息不对称以及候选人事前承诺不可置信等问题常常导致无效竞争。保证民主选举中竞争有效运行的关键在于存在保证竞选人在当选后的任期中会努力实现自己承诺的责任机制,从而提高事前承诺的可置信程度。文章通过一个简单的正式模型展示了这一点,进而尝试从选举机制、评价机制与声誉机制等方面初步探讨构建审责机制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
竞争性民主 承诺可置信 审责机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纪芳
村组关系作为村庄治理的基础性环节,制约着村级治理的水平与效能。基于鄂、桂、晋三地的田野调查发现,村组关系呈现三种实践形态:“村强组弱”结构、“组强村弱”结构以及“村组均衡”结构。村组关系的类型化实践遵循三重逻辑,即以村庄社会关联为核心的社会逻辑、以集体产权配置为核心的经济逻辑及以行政介入为核心的行政逻辑,三者分别形塑出村组不同的治理能力。由此,行政村与村民小组的治理功能差异根源于其资源配置能力的差异,本质上是村庄治权在村组之间的不同分配。作为村庄治权的主体,村组共同构成村级治理不可分割的完整性单元,村组之间的治权分配是理解村级治理差异的关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纪芳
村组关系作为村庄治理的基础性环节,制约着村级治理的水平与效能。基于鄂、桂、晋三地的田野调查发现,村组关系呈现三种实践形态:“村强组弱”结构、“组强村弱”结构以及“村组均衡”结构。村组关系的类型化实践遵循三重逻辑,即以村庄社会关联为核心的社会逻辑、以集体产权配置为核心的经济逻辑及以行政介入为核心的行政逻辑,三者分别形塑出村组不同的治理能力。由此,行政村与村民小组的治理功能差异根源于其资源配置能力的差异,本质上是村庄治权在村组之间的不同分配。作为村庄治权的主体,村组共同构成村级治理不可分割的完整性单元,村组之间的治权分配是理解村级治理差异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