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94)
- 2023(11251)
- 2022(8862)
- 2021(7981)
- 2020(6439)
- 2019(14426)
- 2018(14326)
- 2017(27305)
- 2016(15110)
- 2015(16774)
- 2014(16747)
- 2013(16240)
- 2012(14792)
- 2011(13153)
- 2010(13194)
- 2009(12481)
- 2008(12460)
- 2007(11257)
- 2006(10233)
- 2005(9170)
- 学科
- 济(60086)
- 经济(59975)
- 业(46426)
- 管理(45982)
- 企(34524)
- 企业(34524)
- 农(30486)
- 农业(20455)
- 业经(19065)
- 制(18879)
- 财(18661)
- 中国(18168)
- 方法(17496)
- 数学(14523)
- 数学方法(14388)
- 体(14354)
- 地方(14233)
- 学(11416)
- 务(11145)
- 发(11132)
- 财务(11111)
- 财务管理(11082)
- 体制(10679)
- 土地(10656)
- 银(10513)
- 企业财务(10507)
- 银行(10503)
- 行(10018)
- 融(9807)
- 金融(9803)
- 机构
- 学院(208760)
- 大学(206205)
- 济(83491)
- 经济(81453)
- 管理(77978)
- 研究(70231)
- 理学(66104)
- 理学院(65358)
- 管理学(64329)
- 管理学院(63935)
- 中国(56043)
- 京(44114)
- 财(42995)
- 科学(40570)
- 农(39211)
- 江(34194)
- 所(34088)
- 中心(33606)
- 财经(32671)
- 业大(30871)
- 研究所(30268)
- 经(29420)
- 农业(29238)
- 范(28347)
- 师范(28150)
- 北京(27043)
- 州(26571)
- 院(25642)
- 经济学(25610)
- 省(24246)
- 基金
- 项目(137407)
- 科学(108850)
- 研究(105526)
- 基金(99118)
- 家(85112)
- 国家(84293)
- 科学基金(72701)
- 社会(69103)
- 社会科(65051)
- 社会科学(65033)
- 省(54960)
- 基金项目(52857)
- 教育(47394)
- 划(44969)
- 编号(44162)
- 自然(43903)
- 自然科(42765)
- 自然科学(42754)
- 自然科学基金(41959)
- 资助(37593)
- 成果(36681)
- 制(32091)
- 重点(30784)
- 课题(30720)
- 发(30496)
- 部(30417)
- 国家社会(28753)
- 创(28338)
- 性(27424)
- 创新(26608)
共检索到3266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佳鑫
单一的土地细碎化治理方式难以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现“小田并大田”的地方实践提供了治理机制融合的契机。实地调查发现,从村社统筹的视角出发,村社集体由于具有政经社合一的属性,在发挥自组织优势的基础上整合了行政机制和市场机制,是三位一体治理机制的承接载体。在具体实践中,村社集体能够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实现土地产权整合并有序流转土地经营权。统筹治理的机制在于村社集体通过整合地方政府的治理资源激活自组织,在发挥自组织动员能力的基础上改进行政机制的不足并降低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使三种机制在实践中能够取长补短。村社统筹的土地细碎化治理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以及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因此,在土地细碎化治理的融合机制探索中,应充分重视村社集体在土地细碎化治理中的统筹功能,同时发挥政府的基础性作用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佳鑫
单一的土地细碎化治理方式难以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现“小田并大田”的地方实践提供了治理机制融合的契机。实地调查发现,从村社统筹的视角出发,村社集体由于具有政经社合一的属性,在发挥自组织优势的基础上整合了行政机制和市场机制,是三位一体治理机制的承接载体。在具体实践中,村社集体能够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实现土地产权整合并有序流转土地经营权。统筹治理的机制在于村社集体通过整合地方政府的治理资源激活自组织,在发挥自组织动员能力的基础上改进行政机制的不足并降低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使三种机制在实践中能够取长补短。村社统筹的土地细碎化治理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以及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因此,在土地细碎化治理的融合机制探索中,应充分重视村社集体在土地细碎化治理中的统筹功能,同时发挥政府的基础性作用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佳鑫
单一的土地细碎化治理方式难以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现“小田并大田”的地方实践提供了治理机制融合的契机。实地调查发现,从村社统筹的视角出发,村社集体由于具有政经社合一的属性,在发挥自组织优势的基础上整合了行政机制和市场机制,是三位一体治理机制的承接载体。在具体实践中,村社集体能够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实现土地产权整合并有序流转土地经营权。统筹治理的机制在于村社集体通过整合地方政府的治理资源激活自组织,在发挥自组织动员能力的基础上改进行政机制的不足并降低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使三种机制在实践中能够取长补短。村社统筹的土地细碎化治理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以及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因此,在土地细碎化治理的融合机制探索中,应充分重视村社集体在土地细碎化治理中的统筹功能,同时发挥政府的基础性作用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艾佳璇 杜焱强 邹伟
解决农地细碎化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焦点,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小田并大田。从理论和实践上厘清农地细碎化的治理逻辑,可以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制度安排提供决策依据。研究依据“产权—收益”理论构建了农地细碎化治理的理论逻辑框架,从土地连片、基础设施效能实现、产权界定和产权交易四个角度论述扩大农地收益的逻辑,并以此框架阐释了盐城市亭湖区“小田变大田”的实践逻辑,分别是零存整取、开发引导、确权确地和一户一账。为更好地提高农地细碎化治理效能,需要优化乡村基础设施,推动土地确权从“确小块”向“确大块”转变,建立土地产能评估机制,重视溢出土地的利用与管理。
关键词:
农地细碎化 规模经济 交易成本 农地收益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邱书钦
土地细碎化是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格局,也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障碍之一。土地细碎化表面上是地块的细碎化。实质上是土地产权的细碎化,而无论是土地流转还是土地整治,都未能从根本上整合细碎化的土地产权。怀远县基于方便农民耕种的需要,在基层大胆创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集体组织调整土地的功能,通过"三不变、两提倡、一调整"形成了"一户一块田"的耕种模式,有效解决了土地细碎化难题。我国农村土地细碎化治理及制度变革,必须强化集体组织的土地统筹权利和能力,赋予其相应的土地(地块)调整职能,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邱书钦
土地细碎化是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格局,也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障碍之一。土地细碎化表面上是地块的细碎化,实质上是土地产权的细碎化,而无论是土地流转还是土地整治,都未能从根本上整合细碎化的土地产权。怀远县基于方便农民耕种的需要,在基层大胆创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集体组织调整土地的功能,通过“三不变、两提倡、一调整”形成了“一户一块田”的耕种模式,有效解决了土地细碎化难题。我国农村土地细碎化治理及制度变革,必须强化集体组织的土地统筹权利和能力,赋予其相应的土地(地块)调整职能,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邱书钦
土地细碎化是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格局,也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障碍之一。土地细碎化表面上是地块的细碎化。实质上是土地产权的细碎化,而无论是土地流转还是土地整治,都未能从根本上整合细碎化的土地产权。怀远县基于方便农民耕种的需要,在基层大胆创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集体组织调整土地的功能,通过"三不变、两提倡、一调整"形成了"一户一块田"的耕种模式,有效解决了土地细碎化难题。我国农村土地细碎化治理及制度变革,必须强化集体组织的土地统筹权利和能力,赋予其相应的土地(地块)调整职能,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立足于小农经济为主的基本国情,保护耕作者的利益,为满足现代化小农生产提供服务;既要尊重各地群众的意愿和创造性,也要规范指导,有序推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伟
土地细碎化治理是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议题。土地细碎化问题无法通过单一的治理方式解决,需借助多种力量合力应对。中部金峨县的经验表明,土地细碎化治理应以县域为单元构建治理体系,整合地方政府、农民和市场主体等力量,使政府、社会和市场形成治理合力,实现土地细碎化治理的目标。在土地细碎化县域治理体系中,以地方政府引导为核心的行政化机制是前提条件,供给土地细碎化治理资源,引导土地细碎化治理实践;以农民自组织为核心的社会化是组织机制,村社集体统筹协调土地整合和土地流转过程,农民通过自主决策和民主协商参与实践过程;以市场耦合为核心的市场化机制是必要条件,耦合行政化机制和社会化机制,借助土地流转市场发育推动土地集中高效利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小红 陈兴雷 于冰
我国农地细碎化的现状与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当前主要存在土地流转、土地整理、自愿互换等三种农地细碎化治理模式。研究基于行为选择的视角,对上述三种模式从行为目标、行为选择及治理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现有模式治理农地细碎化效果欠佳,其原因在于政府、农业企业、农村集体以及农户等参与主体的行为目标和行为选择存在多元化和不一致的特征,农村集体的所有权主体身份未能得到体现。在对安徽省首创的"一户一块田"农地细碎化治理模式的考察中发现应当充分发挥农村集体所有权主体的作用,将农村集体和农户作为农
关键词:
农地细碎化 一户一块田 治理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小红 陈兴雷 于冰
我国农地细碎化的现状与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当前主要存在土地流转、土地整理、自愿互换等三种农地细碎化治理模式。研究基于行为选择的视角,对上述三种模式从行为目标、行为选择及治理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现有模式治理农地细碎化效果欠佳,其原因在于政府、农业企业、农村集体以及农户等参与主体的行为目标和行为选择存在多元化和不一致的特征,农村集体的所有权主体身份未能得到体现。在对安徽省首创的"一户一块田"农地细碎化治理模式的考察中发现应当充分发挥农村集体所有权主体的作用,将农村集体和农户作为农地细碎化治理的核心主体。"一户一块田"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户层面的农地细碎化问题,实现了我国农地分配的帕累托改进。
关键词:
农地细碎化 一户一块田 治理模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秦立建 张妮妮 蒋中一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研究了土地细碎化、劳动力转移对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发现土地细碎化降低了农户的粮食生产效率,减少了粮食产量。土地细碎化降低粮食产量的传导路径有两个,一是减少农户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投入,从而抑制了本应生产出来的粮食产量;二是增加了农户的投工量;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减少了农户的农业生产投工量,降低了粮食生产效率,表明中国的农业发展已经处于后刘易斯转折点阶段;农户家庭的医疗支出负向影响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医疗支出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产生了显著的"挤出效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雁 刘友兆
站在细碎化的角度研究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构建基于细碎化视角下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江西省分宜县10乡镇2004年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采用文献资料法、景观格局指数法、综合指数法和AHP方法,得到以下研究结果:分宜县南部乡镇土地细碎化程度最低,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最高;北部土地细碎化程度最高,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最低;位于中部平原区乡镇,其土地细碎化水平处于中间水平,其可持续利用能力在全县处于中间水平。论文构建的基于土地细碎化视角下的乡镇级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反映区域细碎化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马志昂 程久苗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是科学评价土地整理效果的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等差法构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以安徽省郎溪县南丰镇土地整理项目区为例,对项目整理前后的各种效益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该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均达到"良好"标准,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土地整理 效益评价 安徽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蚌蚌 刘芳苹 侯学博 朱华东 牛文浩 靳亚亚 王伟 王志彬
研究目的:基于陕西榆阳区的农户调研数据,探讨“一户一田”耕地细碎化治理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结果:(1)“一户一田”耕地细碎化治理通过产权重组和土地整治工程融合实现耕地集中连片和设施完善,进而促进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户生计的专业化分工,从而通过农业节本增效增收和非农就业增收实现农户收入提高;(2)实证发现“一户一田”耕地细碎化治理能够显著使农户的总收入提升2.103万元,其中农业收入提升0.483万元,非农收入提升1.620万元,亩均流转收入提升0.089万元;(3)“一户一田”耕地细碎化治理对收入水平高、劳动力数量多、耕地总面积大、地块数量多的农户收入增长更明显。研究结论:依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政策实践,统筹推进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流转和农田建设工程,协同改造“地”的空间形态,以加快耕地细碎化治理,促进新技术应用及人地关系协调,促进农户增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如良 刘子玉 陈江华
随着农户兼业化发展,务农劳动力流失效应日趋严重,农机社会化服务急需加强。但我国户均承包的小规模经营方式以及土地肥瘦搭配的细碎化问题又阻滞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其间矛盾亟待解决。基于理性小农理论,利用江西省水稻种植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二元Probit模型,分析农户兼业化与土地细碎化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并通过工具变量法解决农户兼业化与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用之间的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农机社会化服务已成为大多数农户的选择,82.41%的农户在其农业生产任一环节使用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户在收割和整地两大生产环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用比例分别为84.01%和59.53%。矫正内生性后,农户兼业化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采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土地细碎化负向调节农户兼业化对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用的积极影响。同时,农机社会化服务满意度、户主年龄、受教育情况、健康状况、家里到县城距离对农户采用农机社会化服务有显著的影响。据此,提出应抓住高标准农田建设机遇,降低土地细碎化程度;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协调;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