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43)
- 2023(14996)
- 2022(12560)
- 2021(11492)
- 2020(9330)
- 2019(21298)
- 2018(20895)
- 2017(39849)
- 2016(20915)
- 2015(23343)
- 2014(22718)
- 2013(22302)
- 2012(20734)
- 2011(18648)
- 2010(18516)
- 2009(16910)
- 2008(16060)
- 2007(14121)
- 2006(12336)
- 2005(10583)
- 学科
- 济(89899)
- 经济(89793)
- 业(63727)
- 管理(58254)
- 企(46053)
- 企业(46053)
- 农(35547)
- 方法(34193)
- 数学(30025)
- 数学方法(29634)
- 中国(28447)
- 地方(25543)
- 农业(23848)
- 业经(23416)
- 财(20551)
- 技术(18628)
- 制(17553)
- 贸(15507)
- 贸易(15492)
- 银(15323)
- 银行(15306)
- 学(15065)
- 发(14999)
- 易(14972)
- 行(14824)
- 融(14744)
- 金融(14742)
- 环境(13618)
- 地方经济(12726)
- 和(12183)
- 机构
- 学院(285898)
- 大学(281388)
- 济(120326)
- 经济(117778)
- 管理(113844)
- 理学(97773)
- 理学院(96727)
- 研究(95956)
- 管理学(95156)
- 管理学院(94587)
- 中国(74003)
- 京(58169)
- 科学(56708)
- 财(53444)
- 农(49330)
- 中心(46425)
- 所(46032)
- 江(43761)
- 财经(41829)
- 研究所(41564)
- 业大(41459)
- 范(38924)
- 师范(38568)
- 经(38059)
- 农业(36979)
- 经济学(36579)
- 北京(36178)
- 州(35607)
- 院(34957)
- 经济学院(32951)
- 基金
- 项目(197339)
- 科学(157642)
- 研究(148732)
- 基金(143157)
- 家(123301)
- 国家(122154)
- 科学基金(106624)
- 社会(97444)
- 社会科(92139)
- 社会科学(92119)
- 省(79734)
- 基金项目(76089)
- 教育(66897)
- 自然(65929)
- 划(64893)
- 自然科(64466)
- 自然科学(64452)
- 自然科学基金(63267)
- 编号(60842)
- 资助(56228)
- 成果(48390)
- 发(47899)
- 重点(43855)
- 创(43683)
- 部(42801)
- 课题(41532)
- 创新(40831)
- 国家社会(40752)
- 发展(38742)
- 展(38091)
- 期刊
- 济(138802)
- 经济(138802)
- 研究(83221)
- 中国(63089)
- 农(50340)
- 管理(42185)
- 学报(40348)
- 财(40104)
- 科学(39780)
- 农业(33691)
- 大学(32551)
- 教育(31845)
- 融(30564)
- 金融(30564)
- 学学(30457)
- 技术(27071)
- 业经(27034)
- 经济研究(20953)
- 财经(19871)
- 问题(18192)
- 经(17208)
- 图书(17136)
- 业(15765)
- 科技(14553)
- 技术经济(14306)
- 版(13903)
- 商业(13309)
- 理论(12956)
- 统计(12721)
- 现代(12506)
共检索到435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进文
作为农民与集体的重要互动载体,公共服务供给是村社集体经营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闽南S村的田野调查,结合新内生发展理论,提出村社统筹的养老服务供给分析框架,探讨乡村养老服务新内生发展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村社集体是统合多元主体的核心,体现为对引导富人出资、协助市场主体、争取政府支持、组织老年群体等过程的整体统筹。村社统筹多元主体合作生产养老服务的内在机理表达为村社动力激活和能力建构。受益于外部政策环境催化,村社基于老年群体利益诉求与社区精英话语压力形成养老服务模式创新的主体动力。在此基础上,村社通过组织动员、网络联结、制度赋能三重机制实现了主体结构、资源结构、规则结构整合,由此提升了自身整体发展能力。村社统筹的养老服务新内生发展产生了多重效益,为探索符合广大农村民情的养老服务模式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
村社集体 养老服务 新内生发展 机理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麦瑞
简要分析了闽南地区历史乡村振兴发展背景,提出“地域社会圈”的理论能够推动乡村振兴发展。通过对闽南乡村聚落特点的适应性、村民生活空间需求、产业发展特点及闽南乡村传统空间利用等方面的探讨,发现了“地域社会圈”适用于闽南乡村振兴建设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并以厦门市青礁村的改造方案举例说明实践方法。
关键词:
闽南乡村 乡村振兴 地域社会圈 改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瑾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指导下,乡村旅游将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生态环境合体后做整体性开发,乡村旅游事业发展迅猛,已成为我国居民休闲与度假的重要方向。本研究深入阐述城乡统筹发展观下乡村旅游的发展契机,从游客价值体系与景区居民价值体系两个层面深度挖掘城乡统筹背景下的乡村旅游价值,从革新城乡统筹背景下乡村旅游事业发展的理念,强化城乡统筹背景下乡村旅游产品特色,创新城乡统筹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运营模式等角度给出城乡统筹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可行策略。
关键词:
城乡统筹 乡村旅游 旅游产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培洪 李可润 吴小刚
为构建乡村景观意象评估模式以理解乡村景观消逝的症结,基于乡情构建景观意象评估的初步体系,使用模糊德尔菲筛选评估因子,并以闽南乡村为例,通过问卷评测各因子,再采用多准则折衷评估法评估闽南乡村景观意象。结果表明,在视觉认知方面,自然性与生动性是闽南乡村最重要的景观要素;在乡村情感方面,依赖感与归属感是最需改善的目标。实证结果表明,提出的评估模式能明晰景观现状的优劣势,可为延续乡村景观意象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潘颖
该文应用访谈法和扎根理论的方法,揭示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对数字包容的作用因素和内在机理,构建作用模型,总结作用规律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构建的作用模型包括服务、作用和能力3个维度,以及设施利用、资源利用、服务利用、资源赋权、交流赋权、认知赋权、访问能力、使用能力和数字能力9个要素。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利用有助于在资源、交流和认知方面赋权以用户,促使其平等获取与访问、有能力使用数字技术,并将其应用至数字生活中以获得收益。研究结果有助于为促进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实现、增强农民群体数字福祉提供建议和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秋倩 王进 夏显力
当前中国农村普遍存在资源贫乏困境,严重阻碍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西部地区D村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为我们深入了解资源贫乏型乡村蜕变提供了事实依据,揭示乡村内生发展的实现机制和典型经验。D村摸索期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之路探索、萌芽期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合作组织建设、变革期的土地制度改革与村治结构重塑、稳定发展期的治理有效实现与村庄特色建设等四个阶段的依次演进,既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微观缩影,也充分揭示了村庄能人牵头、复合产业建立、政府组织支持和要素变革行动在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为乡村内生发展道路实现提供动力支持,彰显出人才、产业、政府、制度多维要素的驱动效应。
关键词:
资源贫乏 内生发展 乡村振兴 实现机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晓莉
随着我国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的全面推进,农村家庭养老功能虽然仍起基础性作用,但已明显不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笔者通过在陕北S县的实地调研认为:地方政府应从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统筹城乡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的理念为指导,对统筹城乡发展中的社会保障作出制度性安排,积极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政策,并以创新的理念支持农村家庭养老基础功能的发挥,最终全面走向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郑群明
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核归根结底就是将乡村和城市的问题放在一起研究,利用城市的资金和技术优势,激活乡村的优势资源,发展乡村经济,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乡村旅游的发展则是通过旅游盘活乡村资源,服务城市居民,提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坚
城乡是否能得到统筹发展关键在于乡村发展,而乡村旅游因为具有良好的经济带动作用和社会效益,使其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手段。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了SWOT-PEST矩阵分析和发展对策的探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庆鹏 李沁洋
我国将长期面临老龄化加快的严峻现实,但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较大差距。在推进城乡统筹战略的背景下,统筹城乡养老保障制度迎来重大历史机遇。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探索、发展、整顿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等四个发展阶段,尤其是城乡统筹过程中,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本文在最后提出了推进城乡养老保障服务均等化的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养老保障 养老保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姚树荣 陈锴民
党的二十大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为乡村发展掀起新的高潮。从统筹发展和安全视角来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扩大内需、畅通经济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也是落实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等多维目标的基础支撑。当前,粮食安全面临着“无人种粮、无地种粮、无力种粮”的难题,生态安全面临着“农业发展、乡村建设、资金匮乏”的挑战,社会安全面临着“乡村危机、农民进城、改革冲击”的风险。基于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护发展:一是统筹推进粮食安全保障与农民收入提升,着力强化财政支农、耕地保护、产业强农等政策措施,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二是统筹推进生态安全保障与和美乡村建设,从技术、空间、制度等维度加快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三是统筹推进社会安全保障与城乡融合发展,着力破除城乡融合制度障碍,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军 陈雪婧
基层社会发展离不开国家的适时介入与有效引领。在乡村内生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国家适时介入并有效引领乡村社会的良性变革,是乡村建设的主要路径和基本内容,然而其中存在的一定的现实张力也给乡村内生发展实践带来了挑战。本文从新内生发展的视角,梳理乡村发展实践中国家介入和乡村自主行动的具体方式,并分析在此过程中国家介入与地方行动之间的张力,其具体表现为:第一,在政策定位层面,国家宏观政策与基层行动策略难以统合,构成国家本位和地方本位的张力;第二,在治理形态层面,他治与自治的合作缺乏弹性空间,构成行政化他治和地方性自治的张力;第三,在资源配置层面,基层政绩要求和能力欠缺,构成重点帮扶和均等投放的张力;第四,在行动主体层面,国家介入农民行动的边界不清,构成国家主导和农民自主行动的张力。在多重张力并存的情况下,国家与农民互构式的新内生发展机制可以缓解张力之冲突,通过合作式吸纳、培育农民自组织、完善资源分配方式、建立超地方的行动者网络等方式,或能促进国家介入与地方行动的协调互动,共同推动乡村迈向内生发展的新阶段。
关键词:
内生发展 国家介入 地方行动 乡村治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军 陈雪婧
基层社会发展离不开国家的适时介入与有效引领。在乡村内生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国家适时介入并有效引领乡村社会的良性变革,是乡村建设的主要路径和基本内容,然而其中存在的一定的现实张力也给乡村内生发展实践带来了挑战。本文从新内生发展的视角,梳理乡村发展实践中国家介入和乡村自主行动的具体方式,并分析在此过程中国家介入与地方行动之间的张力,其具体表现为:第一,在政策定位层面,国家宏观政策与基层行动策略难以统合,构成国家本位和地方本位的张力;第二,在治理形态层面,他治与自治的合作缺乏弹性空间,构成行政化他治和地方性自治的张力;第三,在资源配置层面,基层政绩要求和能力欠缺,构成重点帮扶和均等投放的张力;第四,在行动主体层面,国家介入农民行动的边界不清,构成国家主导和农民自主行动的张力。在多重张力并存的情况下,国家与农民互构式的新内生发展机制可以缓解张力之冲突,通过合作式吸纳、培育农民自组织、完善资源分配方式、建立超地方的行动者网络等方式,或能促进国家介入与地方行动的协调互动,共同推动乡村迈向内生发展的新阶段。
关键词:
内生发展 国家介入 地方行动 乡村治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安丰平 高金龙 朱欣怡 张溪彧
乡村地区的螺旋式衰落逐渐成为全球乡村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而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乡村发展模式的选择。论文系统梳理回顾了乡村发展模式的演替过程,认为乡村新内生发展模式根植于地方又面向外部,能够实现“上下联动、内外共生”,更符合新时代乡村发展内涵,展示出较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为当下乡村发展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基于结构二重性视角构建乡村新内生发展模式的实证框架,重点总结了乡村新内生发展模式在主体与网络层面的主要实证研究,指出现有研究仍无法解决特定现实命题和理论命题上的操作性问题,缺少系统性行动框架指引;因此未来可从多学科视角展开乡村新内生发展的行动框架及评价研究,探索乡村新内生发展的差异化转型路径及机制,以便更好地指导乡村地理学者推进乡村新内生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袁宇阳 张文明
如何优化乡村资源配置,增强乡村内生发展动力,实现乡村振兴,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从内生发展视角看,乡村资源包括外生性资源和内生性资源两种基本类型,内生性资源以显性和隐性两种基本形式存在。乡村内生发展的关键是有效配置与整合利用内外部资源,尊重地方本土性,着力挖掘地方的人力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等隐性的内生性资源。研究表明,只有积极培育农民自主性,真正赋权给地方,科学制定乡村内生发展规划,统筹利用好内生性资源与外生性资源,才能激活中国乡村内生发展动力,推动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