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30)
2023(14480)
2022(12029)
2021(11406)
2020(9202)
2019(20602)
2018(20378)
2017(39033)
2016(20624)
2015(22647)
2014(21719)
2013(20996)
2012(18581)
2011(16762)
2010(16531)
2009(15234)
2008(14107)
2007(12130)
2006(10340)
2005(8574)
作者
(52591)
(43876)
(43700)
(41789)
(27726)
(21073)
(19923)
(16969)
(16835)
(15381)
(15106)
(14773)
(13538)
(13526)
(13474)
(13257)
(13196)
(12914)
(12682)
(12601)
(10664)
(10491)
(10479)
(10180)
(9957)
(9752)
(9635)
(9542)
(8780)
(8593)
学科
(78080)
经济(77992)
管理(58058)
(54978)
(41649)
企业(41649)
方法(33788)
(33190)
数学(30157)
数学方法(29699)
中国(22200)
农业(22152)
(21902)
业经(20289)
地方(16782)
(16727)
(13858)
(13237)
贸易(13226)
(12877)
环境(12378)
(12242)
财务(12194)
财务管理(12162)
(12118)
银行(12110)
理论(11952)
(11862)
(11777)
(11584)
机构
学院(269681)
大学(263530)
(108404)
管理(107678)
经济(106039)
理学(93119)
理学院(92234)
管理学(90673)
管理学院(90140)
研究(83522)
中国(64798)
(52919)
(50935)
科学(49278)
(43847)
中心(41931)
(40782)
财经(40254)
(38502)
业大(38122)
(36643)
(36122)
师范(35798)
研究所(34879)
经济学(33253)
农业(32884)
(32610)
北京(31886)
(30970)
经济学院(30090)
基金
项目(190293)
科学(151612)
研究(144799)
基金(138457)
(118963)
国家(117922)
科学基金(103283)
社会(93953)
社会科(88849)
社会科学(88830)
(75314)
基金项目(73075)
教育(66803)
自然(64220)
自然科(62655)
自然科学(62636)
(62223)
自然科学基金(61452)
编号(61012)
资助(54980)
成果(48116)
重点(42307)
(42107)
(41894)
课题(40570)
(40258)
国家社会(39475)
创新(37519)
(37136)
项目编号(36999)
期刊
(119919)
经济(119919)
研究(73738)
中国(52819)
(44967)
(39200)
学报(37315)
管理(37250)
科学(35507)
教育(30452)
农业(29939)
大学(29565)
学学(27681)
(25794)
金融(25794)
业经(24556)
技术(24081)
财经(18883)
经济研究(18393)
图书(16675)
(16261)
问题(15875)
(13315)
(13283)
资源(13053)
书馆(12231)
图书馆(12231)
理论(12194)
商业(11849)
技术经济(11458)
共检索到3917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望超凡  
资源下乡背景下,部分农民在项目落地过程中的不合作行为是阻碍村级公共品得到充分有效供给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本文研究的问题意识所在。实地研究发现,项目落地会对农民的生产生活资料造成破坏,形成村级公共品供给的"落地成本",农民不愿承担这一成本是其不合作行为的产生根源。广西星村的经验表明,通过转变资源下乡形式、调整基层治理单元并强化规则供给,可以建立村级公共品供给的"村社包干"模式。该模式能够重构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并激活基层民主,从而有效激发农民承担"落地成本"的意识与意愿,实现对农民不合作行为的有效治理。"村社包干"模式的提出为资源下乡背景下的村级公共品供给工作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姣  
以现代互联网、通信技术为依托的技术治理方式向农村基层社会的引入推动了村庄治理体制改革,重塑了村级治理。作为一种技术治理体制,网格化管理和政府服务热线促使村委会组织深度嵌套在政府官僚科层体系,村级治理逻辑发生从自治向行政转变,村民自治被消解。虽然技术治理体制有利于强化国家对基层权力的监控能力,促使村干部的治理行为沿着以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为基础的规范化方向发展,防止基层权力损害村民利益事件的发生,起到了规范村级治理的效果,但其同时也带来了政府责任无限化以及基层治理能力弱化的治理困境。在农村社会仍需要依靠村民自治方式进行治理的情况下,须对现代技术治理体制向农村的推广和运用有所警惕,防止出现村民自治体系的瓦解。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佳妮  吴平  
实现村级公共品供给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政府财政支持有限的情况下,资金不足成为实现村级公共品供给的瓶颈。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为实现更高水平的村级公共品供给迈出的第一步。文章从投融资角度对当前村级公共品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资金不足进行探讨,以城乡统筹改革成都试验区为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钟裕民  刘伟  
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出发,村级公共品供给存在着三方行为主体:全体村民、村委会、生产企业,三者在村级公共品供给的过程中实质上形成了委托、代理加采购的委托代理关系。若要防止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村委会对村民利益的损害,就必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构建激励和监控相结合的机制,促使村委会致力于村级公共品的最优供给。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小华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伟大征程中,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基石,其发展路径的探索与实践显得尤为关键。同时,随着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如何激活农村内生动力,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课题。文章旨在深入剖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旨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红萍  
以成都市村级公共服务资金在基层社会的运作为例,考察不同治理模式下农村小型公共品的供给效率。研究发现,在村级自主治理模式下,项目的决策、实施、监督均由村民及村级自组织完成,公共品的治理成本低、供给效率高、农民的满意度高。在多元共治模式下,项目的决策、实施、监督分别由村民、市场、政府承担。多元主体的分工协作实现了项目在基层社会的规范化运作,但却产生了治理成本增加、项目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农民满意度降低等治理困境。因此,在资源输入背景下,以农民为主体,将农民组织动员起来,充分利用农村社区社会资本,是农村小型公共品治理有效的基础。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奎泉  范诗强  
实现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一直是"三农"问题关注的焦点,而且政府承担着主要的供给责任。对于具有需求偏好差异的农村区域性公共品而言,政府完全主导的供给模式却是导致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正是基于这一点考虑,并结合浙江省村级公共品的调研,本文提出实现农村区域性公共品有效供给的新模式———政府诱导供给模式,即通过税收惠免、财政奖补等激励政策,诱导私人或村集体积极参与农村区域性公共品供给,弥补县级政府效率损失。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良  
近年来,在基层政府推动与资本逐利的双重驱动下,工商资本下乡大规模转入农地。通过对基层政府推动"资本下乡"的背后逻辑和"资本下乡"的运作机制进行分析,本文发现,基层政府、工商资本结成"权力—资本"利益共同体,共同应对土地流转中分散孤立的农户;村级组织成为下乡的工商资本管理分散农户的代理人;基层政府联合下乡的工商资本共同获取涉农项目利益和土地增值利润,其自主利益越来越独立于公众利益,"资本下乡"背景下乡村治理缺乏公共性:治理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违背农民公共利益,治理方式在民主参与方面有待完善,治理资源利用趋向内卷化,治理结果不利于农村发展,这些都导致基层政权的民意基础遭到削弱。为了建构乡村治理公共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博  刘伟伟  黄英龙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入探讨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科学客观梳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难题的成因,针对性地提出精准解决路径不仅关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效度,更关乎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顺利实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綦好东  王爱华  
公共品可以分为纯公共品和准公共品。本文所考察的村级纯公共品及较高程度的准公共品,基本可以采用布坎南关于公共品的定义,即:“任何集团或社会因为任何原因决定通过集体组织提供的商品或服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文君  王海兵  
“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审计如何在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村级小微权力审计是打通党内监督的“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本文构建乡村振兴背景下村级小微权力审计框架,包括小微权力审计的供给、需求和环境,探讨DES模型在小微权力审计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村级小微权力审计的保障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传洲   李国辉   滕皓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进一步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有利于乡风和美,乡村和谐。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局的关键时刻,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仍需要直面部分欠发达地区存在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总量有待补足、已有公共文化服务效果仍有改善空间、配套公共服务发展较缓等问题,通过扩宽公共文化产品增量渠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水平、统筹各项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等方式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指南。
[期刊] 求索  [作者] 桂华  
税费改革后,公共财政逐步向农村覆盖。伴随大量财政资源输入,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机制也发生变化,农村公共品供给由税费改革前的制度外供给转变为制度内供给。借助资源输入,国家强化对基层公共事务的直接介入能力。在此过程中,自上而下投入的国家资源如何与农民需求对接,以及农民如何参与资源输入过程,成为影响乡村治理和资金投入效率的关键。广东省清远市属于第二批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点,清远市尝试在村一级整合惠农资金,改变惠农资源投入方式。清远市试行的"资金整合"做法,一定程度上赋予村庄"财权",让村庄治理重新走向实体化,这对于完善农村基层公共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瑜婷  何建佳  刘举胜  
本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针对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合作双方合作利益分配不均衡、合作关系不稳定等现实困境,基于演化博弈视角,在有限理性的前提下,利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居民-开发商演化博弈模型,探究了合作双方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合作路径演化问题,同时,利用数值仿真方法对影响合作双方合作策略选择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资源开发中,合作双方的策略选择既与初始博弈支付矩阵有关,也与合作双方策略选择的初始参数设置有关。其中,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合作收益系数、增大政府补贴、增大违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凤霞  
本文以农村经营方式转变为切入点,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切实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壮大,夯实党在农村执政的经济基础。主要论述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二是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实现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