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37)
- 2023(10890)
- 2022(9458)
- 2021(8737)
- 2020(7173)
- 2019(16313)
- 2018(16244)
- 2017(30690)
- 2016(16924)
- 2015(19087)
- 2014(19105)
- 2013(18583)
- 2012(17268)
- 2011(15862)
- 2010(16321)
- 2009(15395)
- 2008(15303)
- 2007(14297)
- 2006(12436)
- 2005(10832)
- 学科
- 济(68129)
- 经济(68059)
- 业(47503)
- 管理(44427)
- 企(33731)
- 企业(33731)
- 农(33708)
- 方法(28785)
- 数学(25036)
- 数学方法(24771)
- 农业(22384)
- 财(18990)
- 中国(18629)
- 业经(17976)
- 制(15403)
- 地方(15007)
- 学(13980)
- 贸(12903)
- 贸易(12898)
- 易(12499)
- 务(11039)
- 财务(11008)
- 财务管理(10967)
- 理论(10945)
- 银(10818)
- 银行(10794)
- 体(10585)
- 企业财务(10281)
- 行(10251)
- 和(10040)
- 机构
- 学院(243653)
- 大学(237599)
- 济(94541)
- 经济(92216)
- 管理(89241)
- 研究(78842)
- 理学(76088)
- 理学院(75232)
- 管理学(73782)
- 管理学院(73328)
- 中国(60536)
- 京(49363)
- 科学(48871)
- 农(47731)
- 财(44880)
- 所(40106)
- 江(39359)
- 中心(38192)
- 业大(37395)
- 农业(36262)
- 研究所(35987)
- 财经(35004)
- 范(33673)
- 师范(33360)
- 州(31500)
- 经(31407)
- 北京(30628)
- 经济学(28771)
- 院(27835)
- 技术(26902)
- 基金
- 项目(155258)
- 科学(120319)
- 研究(118052)
- 基金(108747)
- 家(93557)
- 国家(92650)
- 科学基金(78407)
- 社会(73058)
- 社会科(68640)
- 社会科学(68621)
- 省(63562)
- 基金项目(57574)
- 教育(55116)
- 划(51965)
- 编号(51942)
- 自然(48367)
- 自然科(47144)
- 自然科学(47130)
- 自然科学基金(46251)
- 资助(43750)
- 成果(42894)
- 课题(35610)
- 重点(35102)
- 发(34717)
- 部(33765)
- 创(31980)
- 性(30631)
- 项目编号(30060)
- 创新(29795)
- 年(29745)
- 期刊
- 济(114625)
- 经济(114625)
- 研究(69071)
- 中国(49915)
- 农(49789)
- 学报(37878)
- 财(36463)
- 科学(34324)
- 农业(32557)
- 教育(29739)
- 大学(28740)
- 管理(28721)
- 学学(26997)
- 业经(23815)
- 融(23067)
- 金融(23067)
- 技术(21480)
- 经济研究(16980)
- 财经(16681)
- 问题(15377)
- 业(14585)
- 经(14367)
- 版(14330)
- 图书(12434)
- 商业(12112)
- 技术经济(11580)
- 农村(11439)
- 村(11439)
- 农业经济(11264)
- 理论(11055)
共检索到364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博 刘祖云
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旨在实现村庄社会的民主自治。但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的村庄治理呈现为乡村精英治理。本文对历史上乡村精英治理的几个典型阶段进行了回溯,并对精英治理的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认为,乡村精英治理具有向更高一级村级民主自治形式过渡的必然,并就乡村精英治理的变革逻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村民自治 乡村精英 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正丽
"有效治理"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要求,必须依靠健全的乡村民主治理体系予以支撑,因而村民自治是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也反映出国家的整体治理水平。但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已然发生了重大变革,诸多基础性社会问题的出现制约了村民自治作用的发挥,因而需要准确审视农村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陈病旧疾"和新生问题,并探索"良善之治"以契合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厚安 谭同学
本文在对湖北黄陂区木兰乡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全面分析了村民自治背景下乡对村 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关系 ,以及“村治”对乡政务的影响 ,认为目前乡村关系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是 :乡财政与村财务处于困境、地税征收压力与泡沫成分上升、村自治功能发挥不良、 农村经济粗放发展、乡与村利益矛盾突出等。文章还剖析了村民自治背景下乡行政主控 型乡村关系的形成及原因、“乡政”与“村治”的互动关系、乡村建制变革和经济发展方向等 问题。
关键词:
村民自治 乡村关系 乡行政主控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郑柏琼 袁方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艺颉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推动农村治理转型,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农村经济发展。但现有村民自治制度导致了农村治理结构不科学、公共服务供给失衡等困境,并且阻碍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导致战略实施的扭曲与失衡。进一步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的制度机制,提升新时期乡村治理水平,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在乡村振兴新形势下,通过构建制度滞后供给模型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村民自治的制度诉求与现有供给不足导致的实践困境,并探讨滞后制度供需矛盾中村民自治制度产生的问题,对制度新需求下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提出转型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村民自治 滞后供给 制度转型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明兴 孙昕 徐志刚 陶然
利用一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抽样调查数据,本文对目前中国农村党支部选举和"两委"分工状况进行了描述分析,并定量研究了"压力型体制"下影响村"两委"之间权力分配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农村村庄的权力分配格局实际上是乡镇政府、普通村民以及村"两委"等各方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乡镇党委、政府对村干部的工作压力越高,权力越倾向于向村党支部集中;村民的集体上访越多,村"两委"之间的权力就越平衡。本研究旨在揭示"压力型体制"下村"两委"之间权力分配的主要制度动因、面临的结构性矛盾以及下一步的改革方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战辉
城乡社会转型期农民流动性增强、村庄公共性萎缩、乡村精英权威弱化,加剧了乡村治理精英的社会性流失;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加速了传统乡村治理精英的制度性流失。转型期乡村治理面临精英缺位的实践困境。乡村治理数字化改革中,搭建多元化乡村精英参与村级治理的数字平台,促进了乡村精英主体整合、精英权威重塑,再造了复合型精英治理结构,重塑了乡村精英治理的规范化和公共性;与此同时,数字化改革中的乡村精英治理也面临精英主体性弱化、数字形式主义以及治理悬浮的困境。因此,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和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不仅要发挥乡村精英人才的支撑作用和治理优势,而且要遵循数字技术与治理主体、基层组织和乡村社会的适配性,从而实现乡村治理数字化的渐进性变革。
关键词:
数字乡村 乡村精英 精英再造 基层治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战辉
城乡社会转型期农民流动性增强、村庄公共性萎缩、乡村精英权威弱化,加剧了乡村治理精英的社会性流失;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加速了传统乡村治理精英的制度性流失。转型期乡村治理面临精英缺位的实践困境。乡村治理数字化改革中,搭建多元化乡村精英参与村级治理的数字平台,促进了乡村精英主体整合、精英权威重塑,再造了复合型精英治理结构,重塑了乡村精英治理的规范化和公共性;与此同时,数字化改革中的乡村精英治理也面临精英主体性弱化、数字形式主义以及治理悬浮的困境。因此,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和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不仅要发挥乡村精英人才的支撑作用和治理优势,而且要遵循数字技术与治理主体、基层组织和乡村社会的适配性,从而实现乡村治理数字化的渐进性变革。
关键词:
数字乡村 乡村精英 精英再造 基层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侯怡
“三农”问题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藩篱,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紧密相关。农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主体,其自身的现代化发展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农民在综合素质、生产技能、生活方式等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农民现代化发展,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包莲
在中国改革发展过程中,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决策,而其中实现村民自治又是实现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关键,尤其是对其在实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的解决,如法律不完善,民主决策中的村委会与政府之间,党支部之间的关系不清等等,都应值得我们认真地剖析,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从而为保证农村村民自治制度的健康发展,为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建设 问题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涂利军
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以解决工农差别、城乡分治等诸多现实问题,使城市和农村得到协同治理以避免两极分化,而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进需要完善的村民自治制度的支撑,以应对当前乡村治理处于探索阶段所存在的种种矛盾冲突,进而将村民自治纳入到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体系当中,保障农民权益在新型城镇化中不受侵害。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村民自治 反思 重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会吉 薛桂霞 陈静
[目的]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分类推进的必然结果,是助力乡村转型发展的有力举措。[方法]文章基于S省M市1086个村庄9169份村民调查问卷数据,运用多元Logistic模型对村民的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意愿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1)研究区村民对村庄现状满意度总体表现为“满意”,治理有效、生态宜居和产业兴旺满意度较高,而生活富裕和乡风文明的满意度相对较低;(2)村民内调型聚落空间重构意愿>外迁型聚落空间重构意愿>不进行空间重构的意愿,其中内调型聚落空间重构是乡村振兴分类发展的重点方向;(3)男性村民外迁型空间重构意愿更强,村民年龄越大则内调型空间重构意愿越明显,学历越高则外迁型空间重构意愿越强烈,而家庭经济收入来源为务农的农户更倾向内调型空间重构;(4)提升“产业兴旺”满意度会显著提高村民内调型空间重构意愿,提高“生态宜居”满意度会显著降低村民的空间重构意愿,这是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结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要充分尊重村民意愿,避免一刀切的政策安排、一种模式的重构标准和一次性的重构设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钟海
20世纪初以来,国家政权逐渐开始扩张,历代政权都竭尽全力企图将国家权力延伸到乡村社会,以此来汲取政权建设和社会发展资源。在总结20世纪上半叶几乎所有尝试失败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后逐渐确立起村民自治,真正开启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在新的历史时期,村民自治又陷入一种"设计原则相悖"及治理性困境的"十字路口",这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本文认为,村民自治的走向应不断强化村治的实体性与"草根性"、自主性与多样性。
关键词:
乡村治理 现代国家 村民自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余斌
"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对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乡村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村民自治整体水平不高、整体绩效欠佳,村民自治组织作为村民自治运作和实现的主要"组织平台",由于受到"过度行政化"、"两委"关系摩擦、财务困难、管理幅度过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在承担村级治理之责时往往表现得"力不从心",与新型城镇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实现对村民自治的应然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其积极作用的发挥有赖于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实践创新。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治理现代化 村民自治 困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余斌
"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对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乡村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村民自治整体水平不高、整体绩效欠佳,村民自治组织作为村民自治运作和实现的主要"组织平台",由于受到"过度行政化"、"两委"关系摩擦、财务困难、管理幅度过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在承担村级治理之责时往往表现得"力不从心",与新型城镇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实现对村民自治的应然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其积极作用的发挥有赖于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实践创新。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治理现代化 村民自治 困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