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17)
- 2023(9948)
- 2022(8650)
- 2021(7937)
- 2020(6730)
- 2019(15365)
- 2018(15251)
- 2017(29524)
- 2016(16039)
- 2015(18089)
- 2014(17946)
- 2013(17834)
- 2012(16547)
- 2011(15164)
- 2010(15471)
- 2009(14788)
- 2008(14459)
- 2007(13314)
- 2006(11587)
- 2005(9914)
- 学科
- 济(69077)
- 经济(69011)
- 业(45141)
- 管理(40628)
- 农(33469)
- 企(31219)
- 企业(31219)
- 方法(30633)
- 数学(27229)
- 数学方法(26983)
- 农业(22205)
- 中国(17692)
- 财(17343)
- 业经(17014)
- 地方(15878)
- 学(14174)
- 制(13289)
- 贸(12948)
- 贸易(12945)
- 易(12516)
- 银(9927)
- 银行(9899)
- 发(9701)
- 和(9587)
- 融(9559)
- 金融(9555)
- 务(9467)
- 环境(9451)
- 财务(9444)
- 行(9426)
- 机构
- 学院(232903)
- 大学(228336)
- 济(92636)
- 经济(90528)
- 管理(86859)
- 研究(76999)
- 理学(75063)
- 理学院(74177)
- 管理学(72674)
- 管理学院(72267)
- 中国(58028)
- 科学(48830)
- 农(48199)
- 京(46731)
- 财(41840)
- 所(39606)
- 业大(37805)
- 农业(36952)
- 中心(36592)
- 研究所(36020)
- 江(35869)
- 财经(33036)
- 范(32266)
- 师范(31979)
- 经(29776)
- 北京(28770)
- 州(28552)
- 经济学(28198)
- 院(26928)
- 省(25945)
- 基金
- 项目(153667)
- 科学(119860)
- 研究(113514)
- 基金(109482)
- 家(94661)
- 国家(93783)
- 科学基金(79617)
- 社会(71596)
- 社会科(67330)
- 社会科学(67310)
- 省(62841)
- 基金项目(58664)
- 教育(52206)
- 划(51224)
- 自然(50267)
- 自然科(49070)
- 自然科学(49055)
- 编号(48494)
- 自然科学基金(48155)
- 资助(43977)
- 成果(39359)
- 重点(34681)
- 发(34428)
- 部(33491)
- 课题(33050)
- 创(31594)
- 科研(29583)
- 创新(29415)
- 性(28789)
- 国家社会(28574)
- 期刊
- 济(108675)
- 经济(108675)
- 研究(63408)
- 农(50200)
- 中国(44635)
- 学报(38067)
- 科学(34873)
- 农业(33184)
- 财(32425)
- 大学(28741)
- 学学(27373)
- 管理(27047)
- 教育(23639)
- 业经(22727)
- 融(21076)
- 金融(21076)
- 技术(18792)
- 经济研究(16329)
- 财经(15637)
- 业(14813)
- 问题(14687)
- 版(13790)
- 经(13354)
- 商业(11712)
- 统计(11245)
- 技术经济(11125)
- 农业经济(10964)
- 农村(10925)
- 村(10925)
- 资源(10907)
共检索到3399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厚安 谭同学
本文在对湖北黄陂区木兰乡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全面分析了村民自治背景下乡对村 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关系 ,以及“村治”对乡政务的影响 ,认为目前乡村关系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是 :乡财政与村财务处于困境、地税征收压力与泡沫成分上升、村自治功能发挥不良、 农村经济粗放发展、乡与村利益矛盾突出等。文章还剖析了村民自治背景下乡行政主控 型乡村关系的形成及原因、“乡政”与“村治”的互动关系、乡村建制变革和经济发展方向等 问题。
关键词:
村民自治 乡村关系 乡行政主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博 刘祖云
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旨在实现村庄社会的民主自治。但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的村庄治理呈现为乡村精英治理。本文对历史上乡村精英治理的几个典型阶段进行了回溯,并对精英治理的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认为,乡村精英治理具有向更高一级村级民主自治形式过渡的必然,并就乡村精英治理的变革逻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村民自治 乡村精英 治理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郑柏琼 袁方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正丽
"有效治理"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要求,必须依靠健全的乡村民主治理体系予以支撑,因而村民自治是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也反映出国家的整体治理水平。但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已然发生了重大变革,诸多基础性社会问题的出现制约了村民自治作用的发挥,因而需要准确审视农村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陈病旧疾"和新生问题,并探索"良善之治"以契合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艺颉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推动农村治理转型,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农村经济发展。但现有村民自治制度导致了农村治理结构不科学、公共服务供给失衡等困境,并且阻碍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导致战略实施的扭曲与失衡。进一步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的制度机制,提升新时期乡村治理水平,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在乡村振兴新形势下,通过构建制度滞后供给模型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村民自治的制度诉求与现有供给不足导致的实践困境,并探讨滞后制度供需矛盾中村民自治制度产生的问题,对制度新需求下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提出转型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村民自治 滞后供给 制度转型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明兴 孙昕 徐志刚 陶然
利用一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抽样调查数据,本文对目前中国农村党支部选举和"两委"分工状况进行了描述分析,并定量研究了"压力型体制"下影响村"两委"之间权力分配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农村村庄的权力分配格局实际上是乡镇政府、普通村民以及村"两委"等各方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乡镇党委、政府对村干部的工作压力越高,权力越倾向于向村党支部集中;村民的集体上访越多,村"两委"之间的权力就越平衡。本研究旨在揭示"压力型体制"下村"两委"之间权力分配的主要制度动因、面临的结构性矛盾以及下一步的改革方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会吉 薛桂霞 陈静
[目的]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分类推进的必然结果,是助力乡村转型发展的有力举措。[方法]文章基于S省M市1086个村庄9169份村民调查问卷数据,运用多元Logistic模型对村民的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意愿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1)研究区村民对村庄现状满意度总体表现为“满意”,治理有效、生态宜居和产业兴旺满意度较高,而生活富裕和乡风文明的满意度相对较低;(2)村民内调型聚落空间重构意愿>外迁型聚落空间重构意愿>不进行空间重构的意愿,其中内调型聚落空间重构是乡村振兴分类发展的重点方向;(3)男性村民外迁型空间重构意愿更强,村民年龄越大则内调型空间重构意愿越明显,学历越高则外迁型空间重构意愿越强烈,而家庭经济收入来源为务农的农户更倾向内调型空间重构;(4)提升“产业兴旺”满意度会显著提高村民内调型空间重构意愿,提高“生态宜居”满意度会显著降低村民的空间重构意愿,这是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结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要充分尊重村民意愿,避免一刀切的政策安排、一种模式的重构标准和一次性的重构设计。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姿璇 潘方杰 黄琦 王璐瑶
特色保护类村庄是乡村振兴的基本类型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该研究基于湖北省特色保护类村庄数据,采用最邻近指数、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网格维分析等方法,从空间分布类型、分布方向、分布密度、分布均衡性等方面识别空间演化特征,并采用地理探测器对其影响机理进行探究。研究表明:1)湖北省特色保护类村庄空间分布为集聚型结构类型,呈现出集聚型趋势逐渐增强的演化特征,其中传统村落类集聚程度最高。2)湖北省特色保护类村庄呈现“东(略偏南)—西(略偏北)”态势,空间分布向心力较强,方向性较为明显,且呈现出向东、西两边逐渐扩散态势。3)湖北省特色保护类村庄高密度区呈现出由散点独立结构向块状组团结构演化的态势,大体上呈现出横“V”字形核密度结构,宜昌始终是核密度最高的区域,不同类型村庄高密度区差异显著。4)湖北省特色保护类村庄在空间上呈不等概率分布态势,存在围绕宜昌、荆州、十堰、襄阳、恩施等集聚分布的态势,且呈现出逐渐均衡的发展趋势。5)自然环境是特色保护类村庄的选址与布局的本底和基石,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和政策环境对其空间分布的影响不断增强,不同类型村庄受到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武汉大学国家发展战略智库课题组
返乡入乡“创业潮”是当前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的新现象。“民工潮”向“创业潮”转变,更多的打工者转变为创业者,对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形成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格局、促进县域城镇化和城乡共同繁荣意义重大。文章基于湖北省枝江市、武汉市黄陂区和黄冈市3个典型地区的实地调研发现,近年来中国城乡发展条件正在发生变化,乡村发展机会不断增加,而城镇生活成本的不断提高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大学生、科技人员和企业家能人开始返乡创业,形成新一轮返乡入乡“创业潮”。返乡入乡创业者职业背景和来源多元化,文化素质较高,积累的创业资源多;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创业和利用互联网从事的创业活跃;带动城市资本下乡和企业兴乡的效应显著。最后,文章为进一步因势利导推动中国返乡入乡“创业潮”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涂利军
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以解决工农差别、城乡分治等诸多现实问题,使城市和农村得到协同治理以避免两极分化,而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进需要完善的村民自治制度的支撑,以应对当前乡村治理处于探索阶段所存在的种种矛盾冲突,进而将村民自治纳入到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体系当中,保障农民权益在新型城镇化中不受侵害。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村民自治 反思 重构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娅
本文从村民自治法律制度调整的乡村政治关系出发 ,着重探讨了村党组织与村民自治、村委会与村民会议、村民与村干部、乡镇政权与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及矛盾 ,法律力图以调整政治关系进而整合权力结构的方式重构乡村关系 ,然而政治关系调整必然遭遇权力与利益的消长变化与阻力。正视这些变化与阻力 ,提高乡村干部的心理承受能力 ,是当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深入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制度关系 政治关系 权力结构 利益整合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谢安民 薛晓婧 余恺齐 高雯
自人民公社解体后,广大乡村开始向村民自治转型。但数十年来,村民自治饱受"行政化"等诸多问题困扰,其根本原因在于共同体精神的缺失。当下的乡村社区自治,应当正视村民的主体地位,形成共同体治理和国家治理的互动局面。村民权力是社区自然形成的权威,村委会权力的有效性取决于其融入社区权威的程度。村民参与是社区权力的共有共享,独立自主的投票参与固然需要,但是无法代替村庄事务决策的共同参与和协商。村民整合以社区默契为基础,体制内外精英与普通村民应当通过社区认同有机整合到社区权威中。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翠改 宋惠敏 张甜甜 赵思雨
民主选举,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前提。过多农民的流动导致传统的民主选举出现了以下问题:第一是村民文化素质整体不高;第二是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第三是选举成本高;第四是缺乏针对性的监督指导。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的对策为:加强民主教育;适当调整选举时间;完善选举制度;健全管理机制。
关键词:
农民流动 村民自治 选举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翠改 宋惠敏 张甜甜 赵思雨
民主选举,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前提。过多农民的流动导致传统的民主选举出现了以下问题:第一是村民文化素质整体不高;第二是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第三是选举成本高;第四是缺乏针对性的监督指导。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的对策为:加强民主教育;适当调整选举时间;完善选举制度;健全管理机制。
关键词:
农民流动 村民自治 选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海波
实践中,自治单元内的社会关联、利益相关与精英收益是村民自治的三重社会动力机制,决定着村民自治的效果。在湖北秭归的双层村民自治实践中,社会动力机制在行政村和村落两种自治单元内发挥了不同的作用:村落较行政村更能保存社区记忆和建立现代社会关联;在公共品供给、土地产权和产业发展三个方面,行政村很难形成一致性利益,而村落内具有高度同质性利益;相较于村庄内的面子、权威等社会性收益,村干部更关注来自县乡的经济性收益,但村落的"两长八员"需要面子、声誉、权威等社会性收益以及低保等经济性收益。三重自下而上的社会动力机制对村落村民自治的推动力更为充足,村民自治在村落自治单元可以更好地发挥基层民主的治理功能。因此,村民自治应与村庄社会基础相适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