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68)
2023(9760)
2022(8523)
2021(7956)
2020(6681)
2019(15233)
2018(15170)
2017(29170)
2016(15971)
2015(18107)
2014(18060)
2013(17918)
2012(16655)
2011(15194)
2010(15677)
2009(15041)
2008(14967)
2007(14042)
2006(12309)
2005(10940)
作者
(46544)
(39130)
(38962)
(37325)
(24492)
(18857)
(17875)
(15211)
(14575)
(14037)
(13139)
(13056)
(12225)
(12165)
(12114)
(12090)
(11996)
(11333)
(11328)
(11213)
(9793)
(9672)
(9467)
(8935)
(8883)
(8874)
(8788)
(8661)
(8009)
(7916)
学科
(67045)
经济(66975)
(45000)
管理(41149)
(33181)
(31199)
企业(31199)
方法(28119)
数学(24673)
数学方法(24334)
农业(21908)
中国(18214)
(17347)
业经(17050)
(14747)
地方(14625)
(13690)
(13455)
贸易(13449)
(12968)
(11051)
银行(11030)
(10462)
(10180)
财务(10146)
财务管理(10110)
(10095)
金融(10091)
(9680)
理论(9679)
机构
学院(232699)
大学(228563)
(93251)
经济(91042)
管理(85736)
研究(77807)
理学(72773)
理学院(71960)
管理学(70545)
管理学院(70113)
中国(60702)
科学(47884)
(47787)
(46705)
(44028)
(40403)
中心(37366)
(36985)
业大(36179)
研究所(36161)
农业(35550)
财经(34069)
(32171)
师范(31900)
(30497)
北京(30084)
(29827)
经济学(28116)
(27014)
(25604)
基金
项目(146764)
科学(113943)
研究(110571)
基金(103558)
(89117)
国家(88280)
科学基金(74548)
社会(68792)
社会科(64695)
社会科学(64675)
(59694)
基金项目(54684)
教育(50992)
(49088)
编号(48075)
自然(46307)
自然科(45169)
自然科学(45155)
自然科学基金(44294)
资助(42251)
成果(39997)
重点(33085)
(32963)
课题(32797)
(32088)
(29916)
(28640)
科研(28124)
创新(27923)
项目编号(27769)
期刊
(113155)
经济(113155)
研究(68054)
(48759)
中国(46583)
学报(36266)
(34878)
科学(33177)
农业(32001)
管理(27808)
大学(27333)
教育(25896)
学学(25699)
(24136)
金融(24136)
业经(22888)
技术(19460)
经济研究(16719)
财经(16466)
问题(15632)
(14280)
(14145)
(13255)
(11736)
技术经济(11269)
农业经济(11241)
图书(11234)
理论(11227)
商业(11163)
农村(11120)
共检索到353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明兴  孙昕  徐志刚  陶然  
利用一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抽样调查数据,本文对目前中国农村党支部选举和"两委"分工状况进行了描述分析,并定量研究了"压力型体制"下影响村"两委"之间权力分配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农村村庄的权力分配格局实际上是乡镇政府、普通村民以及村"两委"等各方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乡镇党委、政府对村干部的工作压力越高,权力越倾向于向村党支部集中;村民的集体上访越多,村"两委"之间的权力就越平衡。本研究旨在揭示"压力型体制"下村"两委"之间权力分配的主要制度动因、面临的结构性矛盾以及下一步的改革方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成  
农村宗族在村民自治过程中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宗族价值观和村民自治的民主精神之间存在本质性的矛盾;另一方面,农村宗族的存在可以作为一种制衡性力量,帮助农民抵御地方政府和黑恶势力的不正当干预,从而保障村民自治的正常开展。随着村民自治和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开展,宗族和村民自治的民主精神之间的本质性矛盾将日渐凸显,但宗族的复兴也是其现代化的过程,对宗族加以正确的引导,它可以向新型农民组织转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包莲  
在中国改革发展过程中,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决策,而其中实现村民自治又是实现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关键,尤其是对其在实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的解决,如法律不完善,民主决策中的村委会与政府之间,党支部之间的关系不清等等,都应值得我们认真地剖析,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从而为保证农村村民自治制度的健康发展,为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博  刘祖云  
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旨在实现村庄社会的民主自治。但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的村庄治理呈现为乡村精英治理。本文对历史上乡村精英治理的几个典型阶段进行了回溯,并对精英治理的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认为,乡村精英治理具有向更高一级村级民主自治形式过渡的必然,并就乡村精英治理的变革逻辑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厚安  谭同学  
本文在对湖北黄陂区木兰乡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全面分析了村民自治背景下乡对村  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关系 ,以及“村治”对乡政务的影响 ,认为目前乡村关系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是 :乡财政与村财务处于困境、地税征收压力与泡沫成分上升、村自治功能发挥不良、  农村经济粗放发展、乡与村利益矛盾突出等。文章还剖析了村民自治背景下乡行政主控  型乡村关系的形成及原因、“乡政”与“村治”的互动关系、乡村建制变革和经济发展方向等  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孙送春  
村委会政策执行监督因监督意识淡薄、法律规范不完善、奖惩机制不健全而出现委托人监督缺失、代理人自我监督乏力、政策对象监督失效等现象,这不利于村委会权力的良性运行和村民合法权益的有效维护,不利于国家政策的贯彻以及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必须强化监督意识、健全政策执行监督机制,完善村委会政策执行监督体系,确保监督主体的独立性、监督过程的合法性、监督结果的有效性,以提高村委会政策执行效率,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涂利军  
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以解决工农差别、城乡分治等诸多现实问题,使城市和农村得到协同治理以避免两极分化,而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进需要完善的村民自治制度的支撑,以应对当前乡村治理处于探索阶段所存在的种种矛盾冲突,进而将村民自治纳入到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体系当中,保障农民权益在新型城镇化中不受侵害。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笑寒  
研究目的:分析村民自治制度与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流失的内在成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现行村民自治制度在村庄治理、社区秩序维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村规民约与正式制度间的冲突难以调和,基层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缺乏行政约束,集体成员资格的认定主要取决于村规民约,以及妇女在村民自治中的参政不足,由此造成了一系列妇女土地权益流失问题。研究结论:在村民自治背景下防止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流失,必须建立对村委会的民主监督机制和权力约束机制,对村规民约实行审查和纠错机制,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参政意识,切实赋予妇女在村民自治中的参与权和决策权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正丽  
"有效治理"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要求,必须依靠健全的乡村民主治理体系予以支撑,因而村民自治是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也反映出国家的整体治理水平。但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已然发生了重大变革,诸多基础性社会问题的出现制约了村民自治作用的发挥,因而需要准确审视农村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陈病旧疾"和新生问题,并探索"良善之治"以契合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郑柏琼  袁方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姚合平  王卫东  
村民自治是农村村民在民主的基础上自主处理集体事务的权利,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自治,它是村民所应该享有的一种固有权利。我国的群众集体所有制为其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市民社会学说则为其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翠改  宋惠敏  张甜甜  赵思雨  
民主选举,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前提。过多农民的流动导致传统的民主选举出现了以下问题:第一是村民文化素质整体不高;第二是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第三是选举成本高;第四是缺乏针对性的监督指导。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的对策为:加强民主教育;适当调整选举时间;完善选举制度;健全管理机制。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翠改  宋惠敏  张甜甜  赵思雨  
民主选举,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前提。过多农民的流动导致传统的民主选举出现了以下问题:第一是村民文化素质整体不高;第二是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第三是选举成本高;第四是缺乏针对性的监督指导。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的对策为:加强民主教育;适当调整选举时间;完善选举制度;健全管理机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艺颉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推动农村治理转型,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农村经济发展。但现有村民自治制度导致了农村治理结构不科学、公共服务供给失衡等困境,并且阻碍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导致战略实施的扭曲与失衡。进一步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的制度机制,提升新时期乡村治理水平,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在乡村振兴新形势下,通过构建制度滞后供给模型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村民自治的制度诉求与现有供给不足导致的实践困境,并探讨滞后制度供需矛盾中村民自治制度产生的问题,对制度新需求下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提出转型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余斌  
"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对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乡村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村民自治整体水平不高、整体绩效欠佳,村民自治组织作为村民自治运作和实现的主要"组织平台",由于受到"过度行政化"、"两委"关系摩擦、财务困难、管理幅度过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在承担村级治理之责时往往表现得"力不从心",与新型城镇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实现对村民自治的应然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其积极作用的发挥有赖于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实践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