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18)
- 2023(9041)
- 2022(7877)
- 2021(7245)
- 2020(6081)
- 2019(13973)
- 2018(13824)
- 2017(26581)
- 2016(14516)
- 2015(16395)
- 2014(16226)
- 2013(16033)
- 2012(14880)
- 2011(13750)
- 2010(14083)
- 2009(13593)
- 2008(13315)
- 2007(12429)
- 2006(10761)
- 2005(9260)
- 学科
- 济(61159)
- 经济(61090)
- 业(41537)
- 管理(37621)
- 农(31698)
- 企(28785)
- 企业(28785)
- 方法(27316)
- 数学(23805)
- 数学方法(23579)
- 农业(20986)
- 业经(16224)
- 中国(15359)
- 财(14646)
- 学(12920)
- 地方(12766)
- 制(12264)
- 贸(11870)
- 贸易(11863)
- 易(11524)
- 银(9191)
- 银行(9161)
- 和(9034)
- 理论(8857)
- 行(8716)
- 发(8695)
- 融(8680)
- 金融(8676)
- 务(8534)
- 财务(8509)
- 机构
- 学院(212529)
- 大学(208678)
- 济(84443)
- 经济(82558)
- 管理(80007)
- 理学(68976)
- 研究(68943)
- 理学院(68224)
- 管理学(66977)
- 管理学院(66580)
- 中国(52653)
- 农(44620)
- 科学(43421)
- 京(42713)
- 财(38193)
- 所(35345)
- 业大(34501)
- 农业(34171)
- 中心(33223)
- 江(32739)
- 研究所(32091)
- 财经(30364)
- 范(28724)
- 师范(28429)
- 经(27351)
- 北京(26221)
- 州(26208)
- 经济学(25627)
- 院(23833)
- 经济学院(23288)
- 基金
- 项目(138962)
- 科学(108196)
- 研究(103264)
- 基金(98820)
- 家(85330)
- 国家(84550)
- 科学基金(71728)
- 社会(64787)
- 社会科(60945)
- 社会科学(60927)
- 省(56572)
- 基金项目(52603)
- 教育(47729)
- 划(46463)
- 自然(45146)
- 编号(44620)
- 自然科(44070)
- 自然科学(44056)
- 自然科学基金(43250)
- 资助(39818)
- 成果(36439)
- 重点(31212)
- 发(30958)
- 部(30453)
- 课题(30098)
- 创(28689)
- 创新(26762)
- 科研(26709)
- 性(26450)
- 国家社会(25977)
共检索到3089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乐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村民自治条件下,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领导核心的村党组织在自身建设、与村委会关系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等方面来解读其之所以弱化的主要原因,这也是党和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加强与改进村党组织领导必须面对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村民自治 村党组织 软化 原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宏昌
村民自治在全国普遍推行后,村党组织面临的主要课题与挑战有:一是自身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等方面相对滞后的问题;二是有些村党组织在领导村民自治进程中出现的"两委"关系异化、村党组织领导权威受到挑战、村委会直选中贿选问题向纵深发展的问题;三是当前村党组织领导村民构建和谐农村进程中必须面对的社会治安、干群关系、宗族势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等。事实上,以上这些课题与挑战都事关村党组织在广大农村社会领导核心作用是否能规范而有效地发挥,更关系到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基层党组织 课题 挑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任艳妮 吕翔
以陕西省S县的实际调查为依据,对该县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实施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粗略的分析和探讨,认为S县村民自治机制的良好运行固然与很多因素有关系,但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经济建设是村民自治机制良好运行的根本基础,制度建设是村民自治的有力保障,转变党组织的领导方式是新形势下村民自治的必然选择,村民参与乡村事务的积极性和基本能力是对村民自治主体群众的培养,也是S县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党的领导 运行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姚合平 王卫东
村民自治是农村村民在民主的基础上自主处理集体事务的权利,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自治,它是村民所应该享有的一种固有权利。我国的群众集体所有制为其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市民社会学说则为其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
关键词:
村民自治 法理 市民社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娅
本文通过对农村组织化程度偏低,现代组织资源缺乏和自治组织功能萎缩等问题的分析,以及对现代组织建构、组织形态与组织形式关系的探讨,提出农村发展不仅是组织形式的民主,更需要建构现代组织形态。以现代组织形态打造农村组织进而实现村民自治和农村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农村组织 组织形态 组织形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祝海波 程兴火
我国农村村民自治是一项基本的农村社会制度,无论是从改革开放成果,还是从目前现状,这项新的制度符合我国农村发展的趋势。但由于村民、村委会和乡政府三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不太明确,内生委托人行为能力差、外生委托人角色错位、以及代理人经济基础薄弱、素质不高,使得目前我国村民自治委托代理关系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本文从委托代理的视角提出明确内生委托人、外生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责权利,提高代理人的素质、培养内生委托人的民主意识和政治素质、营造民主氛围等措施和对策,并且得出一些的基本结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包先康 朱士群
根据村民自治制度的设计,村民会议是村级最高决策形式,但是,在很多地区村民会议难以发挥作用,而村民代表会议正在取代村民会议成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因此,村民代表权力的运作的合法性就成为成为问题的焦点。根据对村民代表应然权域和实然权域的考察发现,在村庄事务中村民代表的权力运作,既存在着越域,也存在着限域,很多情况下两者并存。要克服上述困境,必须要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公民教育,探索出消解村民代表权力运作过程中的"合法性困境"的路径。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明兴 孙昕 徐志刚 陶然
利用一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抽样调查数据,本文对目前中国农村党支部选举和"两委"分工状况进行了描述分析,并定量研究了"压力型体制"下影响村"两委"之间权力分配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农村村庄的权力分配格局实际上是乡镇政府、普通村民以及村"两委"等各方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乡镇党委、政府对村干部的工作压力越高,权力越倾向于向村党支部集中;村民的集体上访越多,村"两委"之间的权力就越平衡。本研究旨在揭示"压力型体制"下村"两委"之间权力分配的主要制度动因、面临的结构性矛盾以及下一步的改革方向。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景峰
从法哲学的视角来看 ,村民自治是社会和国家适度分离与互动的体现 ,村民自治高 举着民主和法治两面大旗 ,村民自治是基层自治权直接行使、间接行使与委托行使的结 合 ,村民自治受到现实经济状况的制约。
关键词:
村民自治 民主 法治 基层自治权 法哲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韦少雄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基层管理的制度创新,是国家在农村治理方式上的重大变革,它促进了我国的法治建设。村民自治实质上是农村法治,它蕴藏着三个方面的法治价值内容,即维系秩序、维护正义和保障人权。其中,维系秩序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价值追求,维护正义是村民自治的核心价值追求,保障人权是村民自治的目标价值追求。
关键词:
村民自治 法治 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党国英
本文在对我国村民自治历程回顾的基础上,认为推进乡林民主政治的真正难题在于政府权力过大,农村社区党组织的权力生成机制以及精英阶层对农村社会稳定的担忧。而乡村公共管理问题的根源在于大量乡村公共部门为收费而存在,没有为农民提供所需的公共品服务。文章认为应该建立一种公共品供需平衡的乡村治理结构,并提出应将村民自治制度函步推进到乡镇一级,推动乡村民间组织发展等建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仝志辉
本文讨论村民自治制度原初安排时的理由、推进过程以及在村庄实际运行的机制。村民自治被理解为国家在人民公社制度解体后重新组织农民的一部分,目前这一过程还没有结束,又已经面临着基层农村社会的深刻变化。已经展现的制度推进过程表现出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的特征,但是,由于制度的规范和一致,自治的色彩和制度选择的多样性不突出。村民自治的实际效果受到其他制度的影响,目前遭遇无财政支持、精英外流和村庄共同体解体的挑战。村民自治的未来应脱离政治社会管理的框架,而从农村发展和农村与国家关系的全局上来设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孙送春
村委会政策执行监督因监督意识淡薄、法律规范不完善、奖惩机制不健全而出现委托人监督缺失、代理人自我监督乏力、政策对象监督失效等现象,这不利于村委会权力的良性运行和村民合法权益的有效维护,不利于国家政策的贯彻以及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必须强化监督意识、健全政策执行监督机制,完善村委会政策执行监督体系,确保监督主体的独立性、监督过程的合法性、监督结果的有效性,以提高村委会政策执行效率,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关键词:
村民自治 村委会 政策执行监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