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81)
2023(3608)
2022(2854)
2021(2640)
2020(1955)
2019(4441)
2018(4089)
2017(7388)
2016(3776)
2015(4094)
2014(4029)
2013(3916)
2012(3785)
2011(3603)
2010(3949)
2009(3813)
2008(3657)
2007(3510)
2006(3318)
2005(2624)
作者
(11081)
(9643)
(9230)
(8795)
(5802)
(4617)
(4110)
(3617)
(3575)
(3276)
(3165)
(3155)
(3060)
(2812)
(2809)
(2712)
(2675)
(2592)
(2552)
(2426)
(2370)
(2279)
(2277)
(2213)
(2187)
(2146)
(2115)
(1948)
(1935)
(1929)
学科
(23917)
(18770)
经济(18738)
农业(16263)
(15178)
业经(8237)
农业经济(6502)
中国(5768)
收入(5536)
(5404)
管理(5358)
(5310)
企业(5310)
发展(5003)
(5002)
分配(4864)
(4772)
(4692)
农村(4675)
地方(4504)
建设(3979)
方法(3850)
土地(3826)
人口(3773)
(3769)
(3660)
问题(3567)
工作(3551)
(3440)
劳动(3439)
机构
学院(58172)
大学(55973)
(25057)
经济(24521)
管理(21526)
研究(21186)
理学(18382)
理学院(18174)
管理学(17922)
管理学院(17809)
(17252)
中国(16298)
农业(11832)
科学(11559)
(11156)
(10694)
中心(10584)
业大(10103)
(9939)
(9071)
(9048)
师范(9001)
研究所(8990)
财经(8277)
农业大学(7717)
经济学(7648)
(7503)
(7300)
(7206)
(7200)
基金
项目(38998)
研究(31804)
科学(31090)
基金(28458)
(25177)
国家(24382)
社会(21902)
社会科(20316)
社会科学(20310)
科学基金(20217)
(15685)
基金项目(15025)
编号(13636)
教育(13191)
(12381)
(12379)
成果(11743)
自然(10613)
资助(10371)
自然科(10328)
自然科学(10325)
自然科学基金(10132)
(9828)
(9610)
国家社会(9357)
课题(8984)
(8712)
(8699)
(8547)
重点(8376)
期刊
(36681)
经济(36681)
(24324)
研究(16905)
农业(15668)
中国(14507)
业经(10212)
科学(9721)
学报(9405)
大学(8166)
农业经济(8008)
学学(7832)
(7455)
金融(7455)
农村(7320)
(7320)
(6826)
管理(5798)
教育(5630)
(5206)
社会(5180)
农村经济(5070)
问题(5054)
(4914)
社会科(4674)
社会科学(4674)
世界(4355)
经济问题(4047)
经济研究(3845)
财经(3760)
共检索到92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吴理财  
本文立足于中国乡村社会的实际,从“国家建设”的视角探讨村民自治的工具价值和历史功能。文章认为,在整个20世纪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之中,国家建设一直贯穿始终。村民自治是一种国家重建形式,它的推行并非国家从乡村社会的退出,相反则是国家真正深入乡村社会的表现;由于它重新起用了乡村的民间资源,并实现了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性质的对接和融合,无疑是国家对乡村社会整合成熟的标志。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谢安民  薛晓婧  余恺齐  高雯  
自人民公社解体后,广大乡村开始向村民自治转型。但数十年来,村民自治饱受"行政化"等诸多问题困扰,其根本原因在于共同体精神的缺失。当下的乡村社区自治,应当正视村民的主体地位,形成共同体治理和国家治理的互动局面。村民权力是社区自然形成的权威,村委会权力的有效性取决于其融入社区权威的程度。村民参与是社区权力的共有共享,独立自主的投票参与固然需要,但是无法代替村庄事务决策的共同参与和协商。村民整合以社区默契为基础,体制内外精英与普通村民应当通过社区认同有机整合到社区权威中。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唐鸣  
本文系对2017年国家六部委确认的国家层面24个试点单位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调研的报告。报告认为:本来和缘起意义的"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是指"在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建村民委员会",发端于广东清远,没有也不会为全国其它同类地区广为效仿,现在已经没有必要也不应当继续在全国其它地方搞试点。转换和扩展意义的"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是指"在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建村民理事会等组织",虽然试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实践探索、理论研究和政策选择加以解决,目前立刻上升为法律规定,在全国普遍推广的条件还不具备、时机还不成熟。探索完善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健全充满活力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构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要坚持以村"两委"为中心,不忘和坚持在农村基层实现或实行直接民主的初心,坚持"政经分开"的改革路径,坚持城乡融合的发展方向,借助于信息化新技术手段进行创新。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小平  卢福营  
在中国社会转型中 ,农村居民呈现出多元分化的态势。本文从村治的角度出发 ,把  现今的村民分为管理者、非管理精英和普通村民三个群体 ,认为当今农村已基本形成由管  理者群体———非管理精英群体———普通村民三个层面构成的社区权力结构。根据三个群  体在村治中所起作用的组合状况 ,村民自治大致可分为非充分自治、准充分自治和充分自  治三种模式 ,它们分别代表着村民自治纵向发展的三个阶段。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姚合平  王卫东  
村民自治是农村村民在民主的基础上自主处理集体事务的权利,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自治,它是村民所应该享有的一种固有权利。我国的群众集体所有制为其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市民社会学说则为其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韦少雄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基层管理的制度创新,是国家在农村治理方式上的重大变革,它促进了我国的法治建设。村民自治实质上是农村法治,它蕴藏着三个方面的法治价值内容,即维系秩序、维护正义和保障人权。其中,维系秩序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价值追求,维护正义是村民自治的核心价值追求,保障人权是村民自治的目标价值追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党国英  
本文在对我国村民自治历程回顾的基础上,认为推进乡林民主政治的真正难题在于政府权力过大,农村社区党组织的权力生成机制以及精英阶层对农村社会稳定的担忧。而乡村公共管理问题的根源在于大量乡村公共部门为收费而存在,没有为农民提供所需的公共品服务。文章认为应该建立一种公共品供需平衡的乡村治理结构,并提出应将村民自治制度函步推进到乡镇一级,推动乡村民间组织发展等建设。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军  
:本文就村民自治的经济、政治基础 ,村民自治的社会动员机制 ,村民自治进程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的调整 ,以及实行村民自治可能引发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指出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国家政治民主化的推进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家庭、家族和社会不同集团的利益最大化构成了社会动员机制的主要内容 ;村民自治制度将对国家与农民关系的重新调整、对国家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村庄提出新的要求 ,对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仝志辉  
本文讨论村民自治制度原初安排时的理由、推进过程以及在村庄实际运行的机制。村民自治被理解为国家在人民公社制度解体后重新组织农民的一部分,目前这一过程还没有结束,又已经面临着基层农村社会的深刻变化。已经展现的制度推进过程表现出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的特征,但是,由于制度的规范和一致,自治的色彩和制度选择的多样性不突出。村民自治的实际效果受到其他制度的影响,目前遭遇无财政支持、精英外流和村庄共同体解体的挑战。村民自治的未来应脱离政治社会管理的框架,而从农村发展和农村与国家关系的全局上来设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余斌  
"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对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乡村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村民自治整体水平不高、整体绩效欠佳,村民自治组织作为村民自治运作和实现的主要"组织平台",由于受到"过度行政化"、"两委"关系摩擦、财务困难、管理幅度过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在承担村级治理之责时往往表现得"力不从心",与新型城镇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实现对村民自治的应然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其积极作用的发挥有赖于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实践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余斌  
"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对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乡村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村民自治整体水平不高、整体绩效欠佳,村民自治组织作为村民自治运作和实现的主要"组织平台",由于受到"过度行政化"、"两委"关系摩擦、财务困难、管理幅度过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在承担村级治理之责时往往表现得"力不从心",与新型城镇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实现对村民自治的应然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其积极作用的发挥有赖于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实践创新。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龙顺  
利用CSS2017全国微观调查数据,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遵循"能力—意愿—行为"作用链条探讨农民可持续生计对村民自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整体而言,我国村民自治的农民参与度严重不足;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村民自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金融资本影响效应最大,人力资本影响效应次之,社会资本影响效应最小,而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对村民自治的影响并不显著;人力资本层面的受教育程度、政治知识和能力贡献较大,金融资本层面的影响效应存在不确定性,社会资本层面的社会网络具有较大的显著正效应,而社会信任显著性正效应较小;政治兴趣和政治信任在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村民自治影响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部分中介效应或遮掩效应,而政治兴趣中介效应量较大。因此,需要从参与整体现况、参与能力制约和参与心理意愿的维度提高村民自治中农民的参与水平。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玉龙  
本文从村民自治过程中所出现的由于自下而上的监督弱化甚至虚化而导致的农民负担过重、村务决策专制、管理非规范化以及乡镇政府权力失控等现象 ,提出了无党性派别的民监会 ,并对其概念、功能、成立目的、组成人员及运作过程等进行了初步界定和描述 ,进而分析民监会与村民、村“两委”、乡镇政府之间的关系 ,由此得出民监会成立及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娅  
本文通过对农村组织化程度偏低,现代组织资源缺乏和自治组织功能萎缩等问题的分析,以及对现代组织建构、组织形态与组织形式关系的探讨,提出农村发展不仅是组织形式的民主,更需要建构现代组织形态。以现代组织形态打造农村组织进而实现村民自治和农村发展的目标。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郑梦熊  
本文在作者长期观察和大量调查的基础上,以村民自治的惟一主体和实践者——农民对农村基层民主的切身感受和看法为依据,针对当前对村民自治的一些不同看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具体包括:农民民主思想观念的确立是村民自治"搞好了"的主要标志;"选错了人"是农民在学会民主过程中必须付出的成本;"贿选"这一消极现象能够反映出积极意义;民主实际上是粗茶淡饭,民主与生产力水平和公民素质只是一种相对关系;村民自治与党在农村基层的领导核心地位是能够统一起来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