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55)
- 2023(6278)
- 2022(5016)
- 2021(4785)
- 2020(3553)
- 2019(8424)
- 2018(7870)
- 2017(13952)
- 2016(7433)
- 2015(7874)
- 2014(7519)
- 2013(7468)
- 2012(7115)
- 2011(6578)
- 2010(6983)
- 2009(6509)
- 2008(6230)
- 2007(5710)
- 2006(5365)
- 2005(4664)
- 学科
- 济(30784)
- 经济(30739)
- 农(27035)
- 业(21164)
- 农业(18671)
- 管理(13561)
- 业经(10541)
- 中国(9956)
- 企(9854)
- 企业(9854)
- 地方(8937)
- 农业经济(7281)
- 制(7181)
- 方法(6981)
- 收入(6775)
- 发(6436)
- 学(5935)
- 分配(5921)
- 发展(5773)
- 展(5755)
- 数学(5733)
- 财(5732)
- 数学方法(5595)
- 体(5533)
- 教育(5374)
- 村(5296)
- 农村(5275)
- 理论(5262)
- 策(5040)
- 工作(4975)
- 机构
- 学院(101054)
- 大学(97736)
- 济(39255)
- 经济(38253)
- 研究(36428)
- 管理(34761)
- 理学(29138)
- 理学院(28763)
- 管理学(28124)
- 中国(27936)
- 管理学院(27926)
- 农(24457)
- 科学(21017)
- 京(19752)
- 财(18418)
- 所(17616)
- 中心(17586)
- 农业(17480)
- 江(16922)
- 范(16326)
- 师范(16199)
- 业大(16076)
- 研究所(15753)
- 州(14244)
- 省(14212)
- 财经(13531)
- 南(13274)
- 院(12775)
- 师范大学(12649)
- 北京(12470)
- 基金
- 项目(66075)
- 研究(53714)
- 科学(51417)
- 基金(45792)
- 家(39251)
- 国家(38669)
- 社会(34076)
- 科学基金(32614)
- 社会科(31744)
- 社会科学(31734)
- 省(28313)
- 教育(25313)
- 基金项目(23872)
- 编号(23658)
- 划(21889)
- 成果(20495)
- 自然(17885)
- 自然科(17437)
- 自然科学(17431)
- 资助(17175)
- 课题(17147)
- 自然科学基金(17089)
- 农(15840)
- 发(15375)
- 重点(15066)
- 年(14730)
- 性(14507)
- 国家社会(14181)
- 部(14107)
- 制(13816)
共检索到167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秦勃
宗族是村庄政治生活函数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在农村场域中,宗族依然扮演着农村社会自我运行中的重要角色,并显示着其强大的影响力。本文选取了湘南一个村庄中两个势均力敌的异姓宗族,分析他们在村民选举中的博弈行为。通过个案研究可以显见,在双方或几方宗族势力相当的情况下,如果村民们只是各自投自己一方的选票,进行非合作博弈,其结果只会是选举失败,而导致这种状况的深层次原因包括宗族非理性的认同、宗族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农村社会的面子观等。缓和或者消解这种宗族之间的非合作博弈,发挥宗族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采取的措施应该是"疏",而不是"堵"。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宗族 博弈 选举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白呈明
"理解80%中国农村的80%现象"驱使我们去深切地关注和观察中国普通村庄日常生活中的村民自治,以便更好地把握我国村民自治的基本样态和真实逻辑,而不为"明星"效应所左右。村民自治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生活,它将在现代民主、法治和传统文明的契合中不断进步。
关键词:
普通村庄 村民自治 生活逻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叶静怡 韩佳伟
在存在信息不对称、上级政府无法完全监督和约束村干部行为的情况下,村民选举制度是对村干部问责和村务监督的基本保障,由选举产生的村干部主事有利于村民对其监督问责和激励提升自治效果。基于民政部2005年"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现状抽样调查"数据的研究支持了上述结论。由通过村民选举产生的村主任和体现村民选举意愿的"一肩挑"主事的管理模式,显著提高了村民对村干部的问责效果;在宗族文化传统相对较弱的地区,"一肩挑"管理模式对村干部问责的影响最大对村主任主事与村支书主事的影响效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坚持国家提倡的村支书候选人由村民推举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将发挥选举制度对村干部的问责和激励作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关键词:
村庄管理模式 自治效果 问责机制 宗族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宇锋
本文考察了行政村层面的宗族结构、村庄规模对村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更垄断的基于血缘等级身份的宗族力量可能会弱化村民作为市场主体的能力,但会在以整个村为生产单位时提供更强的协调能力。小的村庄由于社会网络更小可能会弱化村民作为市场主体的能力,而过大的规模也会降低社会网络作用。由于规模很大程度上源于改革前的行政区化,而在市场化和更先进的技术条件下,最优规模可能会大于原有的划分规模。使用CGSS(2005)400村的数据分析支持了这些推测,我们发现垄断型宗族结构的村庄平均收入更低,并且方差更大,村庄人口规模和村庄收入呈倒U型曲线关系,最优规模约6.4千人,而绝大部分村的规模小于这个值。
关键词:
宗族结构 村庄规模 村民收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仇童伟
为剖析宗族与地方行政力量在土地产权实施过程中的互动特征,文章利用2014年CLDS数据,分析了宗族和行政力量对村庄地权实施的影响。在以民主选举表征民主治理的基础上,研究发现,宗族的存在会抑制土地法律文书的发放,并激励土地调整。在引入民主选举对宗族作用的调节效应后发现,在实施民主选举的村庄中,因传统惯习内嵌于基层治理,导致宗族对土地法律文书发放的抑制性增强。研究还发现,族权与行政权"合谋"会抑制土地法律文书的发放和土地调整,但民主选举会通过约束行政权和放活自治权,使二者的关系由行政权"绑架"族权变为宗族发挥自治功能。为避免行政权与族权"合谋"造成的治权资本化,并对非正式社会安排的自我实施功能加以合理利用,建议通过行政权让位自治权,政府治理扶持村民自治,治理单元多元化和自治功能下放等方式,发挥非正式社会安排在村庄地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土地产权 宗族 民主选举 民主治理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义强
本文通过考察发生在一个乡镇选举中的村民日常行动片断 ,对于时下村庄生活逻辑进行了初步分析 ,认为生存处境的离散状态导致的集体行动能力缺位以及乡村社会权力机制的制度性暗示引发的农民自动跟从 ,是解释村庄行动的重要变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云南 姚洋 Jeremy Foltz
本文通过构建宗族网络作用于农户迁移选择的模型,以农业部的固定观察点调查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补充调查数据为基础,考察了宗族网络对村庄内部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宗族网络对缓解村庄内部的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也就是说,相比没有祠堂或家谱的村庄,农户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在有祠堂或家谱的村庄中更低。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宗族网络对低收入群农户劳动力流动的促进作用,使得他们从宗族网络中获益更多。我们还发现,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宗族网络对缩小收入差距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这表明,宗族网络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对农村正式制度的发展起到了互补作用。
关键词:
宗族网络 收入分配 劳动力迁移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潭 刘祖华
村庄公共决策是一个非契约化和完全信息状态下的迭演博弈过程,是当前村庄政治演化的活动场域。毫无疑问,理性有序的村庄公共选择建构着健康和谐的地方治理秩序。本文运用博弈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及剧场政治理论,探究"一事一议"场景下和压力型公共决策模式中的村庄集体行动逻辑。湘南村庄"一事一议"的案例启示,在受到非正式规则及其约束的乡村集体行动中,由于乡村干部在规则提供与空间控制中的主导地位,处于被动地位的村民的利益诉求表现出一种策略性表达和认可的行为倾向。同时,在存在利益分歧的村庄完全信息迭演博弈的场域中,人们的公共选择行动出现了与布坎南所论述的"一致同意"意义不同的"一致通过"的结果,村庄公共决策实质处于...
关键词:
迭演博弈 策略行动 一事一议 公共决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仇童伟 罗必良
提升村民安全感是实现基层善治、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之一。作为维系传统社会的重要组织力量,宗族因妨害民主自治、威胁村民安全而被诟病。但村庄社会的分散性与自发性使得行政规治面临着高昂的治理成本,故利用非正式组织自我执行机制并发挥其治理潜能,有助于重构乡村秩序。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分析了宗族网络和行政干预对村民安全感的影响。结果显示,宗族网络力量过大或过于集中降低了村民安全感。进一步证据表明,行政干预虽然能够抑制宗族俘获村庄治权,但其依然不利于村民安全感的提升。当行政干预与宗族网络同时存在时,村民安全感得到了有效提升。这表明,宗族网络与行政干预均为“双刃剑”,只有保证二者的协同才能助力基层治理有效。对于远离行政中心、地处山区的村庄,宗族网络是维持社会秩序、保障村庄安全的重要组织力量。本文旨在说明,发挥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寻求两种力量的均衡与协调,是提升村民安全感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
安全感 宗族网络 行政干预 基层治理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鹏
基于农村土地内在的资源属性、社会属性和制度属性,土地调整不仅是集体产权的更新实践,而且也是村庄政治的生产实践。在土地调整过程中,组织动员、矛盾激活和"结平衡账"的辩证过程赋予了村庄自主化解矛盾和达成秩序的能力,村庄政治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进而形成与国家政治的良性互动。但是,以"确权"为导向的国家地权调控否定了集体土地制度的实践空间,逐渐侵蚀了村庄政治内核,村庄政治塌陷,村庄内部大量矛盾通过"上访"问题化。村庄政治与国家政治的关系渐趋失衡,基层治理陷入深层困境。因此,村庄政治是村民自治和基层善治的基础,找回村庄政治的关键,是重塑集体调整土地的权能,完善集体土地制度。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鹏
基于农村土地内在的资源属性、社会属性和制度属性,土地调整不仅是集体产权的更新实践,而且也是村庄政治的生产实践。在土地调整过程中,组织动员、矛盾激活和"结平衡账"的辩证过程赋予了村庄自主化解矛盾和达成秩序的能力,村庄政治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进而形成与国家政治的良性互动。但是,以"确权"为导向的国家地权调控否定了集体土地制度的实践空间,逐渐侵蚀了村庄政治内核,村庄政治塌陷,村庄内部大量矛盾通过"上访"问题化。村庄政治与国家政治的关系渐趋失衡,基层治理陷入深层困境。因此,村庄政治是村民自治和基层善治的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嘉鸿 贾林州
组织租并不足以说明村社理性所具有的特质,村社制度所内涵的,除了长期演进的重复博弈结构中形成的具有工具理性特性的"队生产"形态,还包括以血缘认同和村落共同体认同为基础的具有价值理性性质的家庭内代际分工和外部协作行为。这一价值形态和生产关系及其所依赖的小农经济,即为小农村社制度,它实质上是人地关系高度紧张条件的制约下,农耕文明演进路径依赖地形成的内生性生产与治理结构。豫南村落自主治理实践形态表明,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根源在于乡村巨变导致乡土伦理价值体系的式微与村社制度的瓦解。因此,"三治"问题的解决需要重建
关键词:
组织租 村社理性 小农村社制度 乡土伦理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朱康对 黄卫堂 任晓
在当前我国农村社区中 ,宗族文化对村民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而村民在选举过程中的宗族偏好也就在所难免。然而如果能保证村级选举在公正、公开、公平的条件下进行 ,各方的博弈结果往往会达到某种均衡。因而切实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实行村民自治制度 ,是把各宗族的矛盾和竞争引导到和平、公开、可控的秩序中进行的良好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
宗族 自治 民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川
观察农民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的制裁机制如何运作,是了解村庄整合度、农民集体认同与行动方式,把握村庄社会秩序的生产和维持的重要切入口。在中国的宗族性村庄中广泛存在的小农社会行为的一致性,是通过"协商缺失的被动协同"和"小农社会的行为制裁"两种方式达成的,其根本差异在于多数农户对少数不一致者的行为是否存在制裁意欲。然而制裁意欲并不必然能够转化为针对少数不一致者的有效制裁行为。小农制裁意欲的表达因制裁效度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层级序列结构。宗族性村庄浓密的血缘和地缘关系,一方面阻碍小农制裁意欲表达层级的上升,但另一方面也使少数不一致者仍对宗族精英、村庄精英和村庄舆论的规训和制裁存在戒惧心理,成为使宗族性村庄的内生制裁机制仍能在某种程度上发挥效用的最后保障。宗族性村庄的制裁机制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村庄治理也会带来有益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