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42)
- 2023(10995)
- 2022(9366)
- 2021(8681)
- 2020(7533)
- 2019(17564)
- 2018(17166)
- 2017(32987)
- 2016(17866)
- 2015(19901)
- 2014(19981)
- 2013(20053)
- 2012(19123)
- 2011(17581)
- 2010(18059)
- 2009(16934)
- 2008(17126)
- 2007(15866)
- 2006(13759)
- 2005(12216)
- 学科
- 济(77807)
- 经济(77619)
- 业(51407)
- 管理(47321)
- 企(39748)
- 企业(39748)
- 方法(35564)
- 农(32088)
- 数学(29551)
- 数学方法(29211)
- 财(21260)
- 农业(21258)
- 中国(20859)
- 业经(19948)
- 学(18222)
- 制(16539)
- 地方(15302)
- 理论(12974)
- 和(12641)
- 务(12573)
- 财务(12533)
- 贸(12528)
- 贸易(12522)
- 财务管理(12505)
- 易(12145)
- 企业财务(11973)
- 银(11695)
- 银行(11655)
- 融(11295)
- 金融(11291)
- 机构
- 大学(264017)
- 学院(261666)
- 济(105632)
- 经济(103294)
- 管理(97652)
- 研究(91108)
- 理学(84047)
- 理学院(83052)
- 管理学(81422)
- 管理学院(80921)
- 中国(68941)
- 科学(57008)
- 京(55585)
- 农(54346)
- 财(50574)
- 所(47488)
- 研究所(42879)
- 业大(42418)
- 中心(42211)
- 农业(41637)
- 江(40951)
- 财经(39748)
- 经(36073)
- 范(35618)
- 师范(35250)
- 北京(34922)
- 经济学(32565)
- 州(32079)
- 院(31968)
- 省(29656)
- 基金
- 项目(171836)
- 科学(134361)
- 基金(125084)
- 研究(123588)
- 家(109815)
- 国家(108835)
- 科学基金(91909)
- 社会(80072)
- 社会科(74675)
- 社会科学(74649)
- 省(67280)
- 基金项目(66275)
- 自然(59098)
- 自然科(57760)
- 自然科学(57737)
- 教育(57037)
- 自然科学基金(56741)
- 划(56551)
- 资助(51110)
- 编号(50134)
- 成果(42396)
- 重点(38940)
- 部(38724)
- 发(36448)
- 创(34815)
- 课题(34566)
- 科研(33372)
- 性(33192)
- 教育部(32876)
- 国家社会(32644)
- 期刊
- 济(122315)
- 经济(122315)
- 研究(76663)
- 中国(55987)
- 农(55105)
- 学报(47996)
- 科学(42494)
- 财(40876)
- 大学(36443)
- 农业(36025)
- 学学(34244)
- 管理(33773)
- 教育(28553)
- 融(24886)
- 金融(24886)
- 业经(22399)
- 技术(20449)
- 财经(20180)
- 经济研究(18467)
- 经(17315)
- 业(17117)
- 问题(16334)
- 版(15900)
- 技术经济(12674)
- 业大(12673)
- 统计(12473)
- 图书(12382)
- 贸(12142)
- 理论(11658)
- 科技(11592)
共检索到3971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艳娥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权益问题,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应成为维护乡村社会权益的组织依托;当前在我国乡村治理的实践中,乡村自治性组织的维权性功能存在着缺位、错位和异化的现象,这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着力构建以保障农民权益为根本的乡村治理新机制,推进乡村自治组织的社会性复归,通过政治环境的发展、制度机制的重构、文化观念的培育,挖掘和塑造村民自治性组织作为村民群众维权性组织的组织资源和实践载体。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董红 王有强
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的组织载体,其主要职能是村民自治。但是,从村民自治的实践来看,其职能经常发生偏离,主要表现为附属行政化和过度自治化两种倾向。造成村委会职能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建议合理划分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职能范围;完善相关制度;转变理念,以解决村委会的职能问题。
关键词:
村委会 职能 村民自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江昀 李余生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过程中存在的两种观察角度进行了评析 ,提出了从农民角度和农村实际而不是从学者和官员眼中的“农村实际”进行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的重要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并通过大量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对此观点进行了深入的论证。
关键词:
村民委员会 直接选举 农民角度 农村实际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瑜泰
1980年,在广西23.5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出现了一种崭新的农村基层社会组织,这就是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村民委员会。这个新生事物一出现,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发挥了群众自治作用,博得各族人民的好评,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注。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派人到广西对村民委员会进行考察研究,热情支持农民群众这一伟大创举。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在领导我国各族人民制定的新宪法中明确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泉民
制度结构的特征直接影响制度变迁的方向和进程,制度结构决定着制度选择集合和制度选择的空间。中西方社会制度结构上的多元与二重的差异性,决定了内生于西方的合作经济制度,在被移植嵌入到中国乡村而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在"强制"状态下单兵推进时,其原来与之匹配的各种制度之间协调演进而形成的均衡机制已不复存在,故而在运行方面出现的合作社的"异化"和"异化"的合作社等困境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对此探讨或许会有助于政府在倡导新农村建设运动时的制度安排。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彩霞 李浩 刘荣
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的职能和业务分离,农村会计主体发生更迭,催生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两类会计主体。为进一步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财务核算,本文采用多案例分析方式,从管理模式、分账要求、实施步骤等角度,对全国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分账核算的典型案例予以梳理,并围绕各种分账核算模式进行横向区域比较,确定分账核算中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分账核算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大村社分账核算的推行力度、明晰集体资产分置分管的类属、明确村委会账务处理执行规范、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提升村镇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本文的研究为全面开展“村社分账核算”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以帮助村级会计工作优化、农村财务治理水平提升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期刊] 改革
[作者]
徐顽强 王文彬
只有加快培育乡村振兴的主体自觉,才能真正将乡村振兴战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主体自觉嵌入行动框架,可实现从振兴任务分解到主体自觉培育的逻辑递进。乡村振兴战略可以细分为动能培育、自主建设、组织强化和产业发展四项工作。通过任务与主体匹配,可以认定政府、农民、村级组织和市场主体应该成为共同的行动主体,且应该分别采取科学引领、主动参与、促成合作和支持援助的行动策略。着眼于工作需求和主体自觉分类,可以得出主体自觉的培育路径:强化政府统筹的理念自觉,赢取农民内心赞成的认同自觉,激励治理组织的合作自觉,激发市场主体的责任自觉。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主体 主体自觉培育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董红 王有强
现行法律对村民委员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规定的不合理,导致产生许多问题。完善村民委员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应依照法人理念确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依照公司治理结构来重构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均民
水田村民委员会位于石岩镇东部,全村总面积13.2平方公里,下属三个自然村分别是水田村、石龙村、三祝里村,总人口23500人(其中:常住人口1315人、暂住人口22185人),交通十分便利。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该村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全村现在有工业厂房总面积80万平方米,企业85家,其中的长城工业园、矽感高科技产业园落户在该村,使村经济实力不断壮大,2002年全村的经济总收入950万元;人均收入11038元;集体分配(两级)2500元。全村村民参加了医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昕昱
各地《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基础上,对村民委员会选举选民资格争议的救济途径作了变通,由此出现各省救济方式不同的局面。现有村民委员会选举选民资格纠纷解决机制在实践运行中出现三重矛盾,即立法差异与法制统一之矛盾、司法需求、司法能动与法律规范之矛盾、村民自治能力与纠纷解决之矛盾。为此,村民委员会选举选民资格争议的救济机制应在统一立法、贯彻村民自治的基础上,融合内部自决与外部司法力量。简言之,通过提升村选举委员会公信力、将争议纳入《民事诉讼法》选民资格争议并限缩适格当事人主体、设置换届选举选民临时巡回法庭的方式,向当事人提供合理、高效、公正的纠纷解决资源。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庚祐
民政部提出的“调整村级建制”其实是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条中“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范围调整”背后所隐藏农村建制调整现象的尊重和承认。农村建制调整与村民委员会调整、村庄撤并之间的关键差异主要在于农村建制调整的对象只能是经法定程序批准设立的行政村或村民小组等农村建制实体。构建中国农村建制调整法律制度,应当以农村建制要素为支点确定农村建制调整类型认定标准、以农村建制层级为标准配置终局性农村建制调整决定权、以尊重村民意愿为主线构建农村建制调整基本程序,并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条作出配套修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平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征收中村民权利的行使面临着双重困境,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基础上,构建农民土地财产权实现机制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村民会议制度和对村民委员会的监督机制做了详细的规定,以确权扩能为中心的法律制度建设,排除村委会处分集体土地的权力、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和规范集体土地征收行为,保障了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实现。
关键词:
村民委员会 农村土地征收 权力结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传师 郑传贵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M镇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调查,并与第四届、第五届选举对比分析后认为,在纯农业地区,依附农业税而产生的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有了新的改变,特别是以“海选”村委会为突破口,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价值,被誉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的村民自治制度更加趋于形式化,走向一种假象的民主,基层政府、村干部、村民的参与热情降低,村民自治制度正面临着比以前更多的问题。本文最后提出,应缩小村民自治单位,“海选”组级以下的村民代表,改变“海选”村委会的两次面向全部选民的方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温雪 赵朋飞 覃梦妮
不完善的社会治理法律、向下分化的农民阶层、发展滞后的社会组织与不畅的社会参与机制是西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严重阻碍,因此,未来西部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关键是优化其农村社会治理机制,重点在于完善农村社会组织法律法规、强化村民委员会社会治理能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治理功能和优化农民社会参与机制,最终构建以村民委员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的农村社会治理二元机制。
关键词:
城镇化 村委会 合作社 社会治理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房冠辛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就是"化镇为市",实现"农民市民化"。而中国城镇化在既有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的特质及模式已经固化成为某种"路径依赖",这使得当下乡村的城镇化陷入以"农民主体缺位"为核心特征的困境,最终导致城镇对乡村更深层次地"规训"。基于此,本文依托浙江省青岩刘村这一典型案例,从城市社会学的视角解释了"淘宝村"的出现、演变、特征及意义。正是借助互联网经济和技术创新,"淘宝村"将乡村传统和现代因素有效融合,在赋予农民充分自主权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农业、农村、农民"的"一体配套式"现代化改造,让乡村城镇化真正能够"记得住乡愁"。"淘宝村"也因此在实践和理论的双重层面提供了创新性的启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