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28)
2023(17374)
2022(14591)
2021(13458)
2020(11243)
2019(25493)
2018(25440)
2017(49342)
2016(26718)
2015(30010)
2014(29751)
2013(29786)
2012(27433)
2011(24504)
2010(24786)
2009(23030)
2008(22829)
2007(20611)
2006(18418)
2005(16221)
作者
(77420)
(64824)
(64382)
(61085)
(41293)
(30827)
(28940)
(25342)
(24609)
(23107)
(22067)
(21898)
(20596)
(20574)
(19941)
(19608)
(19081)
(19025)
(18601)
(18445)
(16114)
(15993)
(15758)
(15060)
(14502)
(14464)
(14459)
(14411)
(13015)
(12952)
学科
(116305)
经济(116165)
(104233)
(84995)
企业(84995)
管理(84972)
(52128)
方法(49032)
数学(39114)
数学方法(38726)
业经(37395)
农业(34830)
(33364)
中国(29689)
地方(25759)
(22755)
财务(22691)
财务管理(22660)
(22530)
技术(21880)
企业财务(21493)
(21368)
(19653)
理论(19390)
(19167)
贸易(19157)
(18575)
(18197)
(17850)
(16932)
机构
学院(387577)
大学(382354)
(159683)
管理(158625)
经济(156483)
理学(137204)
理学院(135799)
管理学(133771)
管理学院(133080)
研究(126749)
中国(97307)
(80811)
科学(77801)
(76184)
(71847)
(63288)
业大(61584)
(59642)
中心(58415)
农业(58315)
研究所(57502)
财经(57049)
(51859)
北京(50197)
(49665)
师范(49275)
(47262)
经济学(46879)
(45344)
经济管理(43301)
基金
项目(262656)
科学(208432)
研究(195253)
基金(191260)
(165320)
国家(163776)
科学基金(142168)
社会(125161)
社会科(118337)
社会科学(118305)
(105058)
基金项目(102430)
自然(90825)
自然科(88692)
自然科学(88667)
自然科学基金(87102)
教育(86677)
(85554)
编号(80182)
资助(76797)
成果(63986)
重点(57873)
(57774)
(57731)
(56466)
课题(53866)
创新(52151)
国家社会(51281)
(49649)
人文(49383)
期刊
(185742)
经济(185742)
研究(111437)
(76488)
中国(75754)
学报(59297)
管理(58804)
科学(57083)
(55565)
农业(52092)
大学(46014)
学学(43895)
教育(36673)
业经(36621)
(34829)
金融(34829)
技术(33447)
财经(27625)
经济研究(26544)
(26214)
问题(24786)
(23714)
技术经济(20934)
(20051)
科技(19247)
现代(19046)
世界(18050)
商业(17910)
理论(17813)
资源(17647)
共检索到5737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罗明忠  
农村劳动力转移既包括农业产业内和就地就近转移,也包括向非农业产业和城镇转移。莆田村的经验表明,通过"公司+基地+产业化农民"的模式,可以实现农村劳动力在农业产业内转移。产业化经营是农村劳动力农业产业内转移的基础,并将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相关服务的提供和改善可以推进本地农村劳动力转移,良好的预期则会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吸引力,并形成示范效应。当然,农村劳动力在农业产业内和非农产业的转移,又将为农业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准备空间,达到"多赢"的结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祝坤艳  
[目的]通过分析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的影响,为促进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统计数据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搜集分析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关的数据和河南省与农业产业结构的数据,探究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最终详细说明河南省劳动力转移对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产生的具体影响。[结果]20062013年,河南省劳动力转移的年增长速率6.93%,在此影响下农民收入年增长率达19.98%;农作物总产量年增长率达26.69%;粮食作物和油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琦  罗明忠  唐超  
理性的农村劳动力会对非农转移与农业内部转移的收益进行比较,并结合其对转移成本的支付能力做出转移选择,而转移成本深受劳动力家庭资源禀赋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农户家庭劳动力转移选择与家庭资源禀赋密切相关,相较于非农转移,农内转移虽然是农户最大化家庭收益的次优选择,却也是控制转移风险和费用的最优选择。因此,要结合现阶段产业发展的实际,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为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向明  石海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超  罗明忠  张苇锟  
基于广东省阳山县和新丰县2 232个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Tobit模型和OLS回归实证分析了农业分工调节下农地确权方式对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整合确权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其中,社会化服务程度增强了整合确权对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的促进作用,市场化程度则削弱了整合确权对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农地产权界定实践中,应鼓励有条件地区实施土地置换整合,降低土地细碎化程度,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建设,以此加快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进程。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世豪  万春红  
文章基于中心—外围模型中的离心力和向心力,分析了调查问卷中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原因,并深入分析了广东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基本情况,探讨了农村劳动力空间流动的理论机制,提出了促进广东省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合理转移的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春雨  方觉曙  
文章通过对安徽省芜湖市农业产业化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研究,分析农业产业化的不同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机制,探求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地域模式,为农村经济发展及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岳公正   李宝智   胡玉玲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罗明忠  
农村劳动力转移要求就业稳定和心理适应,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成为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选择。因此,要借助相关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强化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合法权益的保护;实施积极的工资政策,让农村转移劳动力更多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建立心理辅导和心理援助的长效工作机制,帮助农村转移劳动力顺利完成角色转变;不断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善企业内部劳动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大兴  
一、就地转移是消化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良策 农业劳动力转移一直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现实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城市膨胀、工业扩张、发展二、三产业,创造非农就业机会来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二是利用劳动密集取向技术发展农业,适当调整农业内部生产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使农业部门内就业得以深化,同时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非农就业机会,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就我国国情而论,采用后者,即就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办法,不失为良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坚  
日本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胡坚一、概述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产业结构的转变。根据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三趋势之一──配弟-克拉克趋势,在三次产业结构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将首先转入第二产业,从而导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孔祥智  马九杰  
农业内部就业深化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孔祥智马九杰农业劳动力转移一直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现实途径无非有:一是利用劳动密集取向技术发展农业,适当调整农业内部生产结构,如加大出口创汇经济作物产品的生产等,在农业部门中扩大可增...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祥江  杨锦秀  
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民增收并推动农村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但转移规模应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当劳动力转移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刘易斯拐点"出现后,虽然西南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但数量不断减少后,农业产出总量不仅不会继续增加反而开始减少。文章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农村转移劳动力数量存在最佳规模,并以我国劳动力转移数量较大的西南地区数据进行了分析和验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满四  高颖超  
鼓励和推动农民创业,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当前的农民创业工作无论是主观方面还是客观方面都面临很多问题,如农民心理素质较低、创业知识和技能缺乏、家庭因素的影响、身份限制、融资困难,以及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政策支持力度不强、治安环境不佳,等等。当地政府要提供相应的创业政策,建立农民创业资本筹集体系,营造农民创业氛围,加强农民创业者创业技能培训,改善农民创业的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