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32)
- 2023(12397)
- 2022(10551)
- 2021(9551)
- 2020(7976)
- 2019(18306)
- 2018(17752)
- 2017(33062)
- 2016(18464)
- 2015(20588)
- 2014(20752)
- 2013(20288)
- 2012(19000)
- 2011(17369)
- 2010(17671)
- 2009(16361)
- 2008(16445)
- 2007(15312)
- 2006(13324)
- 2005(11432)
- 学科
- 济(75222)
- 经济(75133)
- 业(53066)
- 管理(50158)
- 企(38151)
- 企业(38151)
- 农(34424)
- 方法(33934)
- 数学(29979)
- 数学方法(29714)
- 农业(22995)
- 财(19873)
- 业经(19434)
- 中国(19023)
- 学(17026)
- 贸(15221)
- 贸易(15217)
- 制(15157)
- 地方(14908)
- 易(14793)
- 务(12356)
- 财务(12332)
- 财务管理(12289)
- 银(11770)
- 银行(11706)
- 企业财务(11601)
- 理论(11164)
- 行(11048)
- 环境(10916)
- 融(10791)
- 机构
- 学院(273610)
- 大学(271182)
- 济(107068)
- 经济(104718)
- 管理(101236)
- 研究(90952)
- 理学(87921)
- 理学院(86870)
- 管理学(85266)
- 管理学院(84764)
- 中国(68096)
- 农(63078)
- 科学(59841)
- 京(56057)
- 农业(49183)
- 业大(49051)
- 财(48203)
- 所(47892)
- 研究所(43810)
- 中心(43142)
- 江(42760)
- 财经(38735)
- 范(35699)
- 师范(35175)
- 经(35065)
- 北京(34315)
- 州(33766)
- 经济学(32689)
- 农业大学(32522)
- 院(31631)
- 基金
- 项目(184320)
- 科学(142632)
- 基金(132224)
- 研究(129285)
- 家(117985)
- 国家(116884)
- 科学基金(98080)
- 社会(81565)
- 社会科(76881)
- 社会科学(76854)
- 省(74378)
- 基金项目(71076)
- 自然(64796)
- 自然科(63294)
- 自然科学(63270)
- 划(62191)
- 自然科学基金(62187)
- 教育(59658)
- 编号(52952)
- 资助(52732)
- 成果(42341)
- 重点(41652)
- 发(39929)
- 部(39890)
- 创(38318)
- 课题(36357)
- 科研(36110)
- 创新(35813)
- 计划(35617)
- 大学(33900)
- 期刊
- 济(120196)
- 经济(120196)
- 研究(72387)
- 农(62093)
- 中国(53342)
- 学报(53082)
- 科学(45215)
- 农业(40933)
- 大学(38830)
- 财(38257)
- 学学(37027)
- 管理(32115)
- 教育(27327)
- 业经(24378)
- 融(24093)
- 金融(24093)
- 技术(21880)
- 业(19297)
- 财经(18817)
- 经济研究(18254)
- 版(17158)
- 问题(16603)
- 经(16095)
- 业大(14826)
- 商业(13337)
- 技术经济(13337)
- 科技(13126)
- 农业大学(12835)
- 图书(12599)
- 理论(12021)
共检索到3949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爱明 史仕新
村民参与民主选举行为直接关系到村民自治的制度运行效果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其本身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利益诉求、自身素质的内在因素和政治、社会、经济的外在因素两方面建立村民参与民主选举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规范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农村民主建设工作的重点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政治觉悟,促进其参与民主选举的政治热情,以参与的广度来提高参与的质量,推进农村民主进程的健康发展。二是党和政府应从职能、权利和机制三方面构建起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农村基层组织管理体系,为村民参与民主选举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制度运行环...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参与行为 规范研究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娅
本文从近两年实施民主选举后的农村现状出发 ,分析提出了当前村民自治所处的阶 段是起步阶段 ,而不是通常所说的全面发展阶段 ;规范民主选举的主要对象不是宗族等非 正式组织 ,而是乡镇操纵的问题 ;改变干部治村必须以村民自治章程取代村规民约 ;解决 决策的及时性和落实公开制度有助于实现村民真正成为自治主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史仕新 赵爱明
文章从博弈的视角,阐述了利益对村民民主选举的影响,并以实际调查数据对利益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村民在民主选举这个无穷次重复的利益博弈中,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能实现的。
关键词:
中国村民民主选举 利益 博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战晓华 孙林
随着直接选举在农村的全面铺开,村委会选举的程序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但需要解决的课题、难题还很多。回顾民主选举程序发展历程,分析现状,探索问题,对于规范民主选举行为,把民主选举的精神实质落到实处意义重大。
关键词:
村民自治 民主选举 程序与技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周强
运用全国乡镇民主与治理调查数据库的957个样本,实证研究乡村社会信任对村民参与村委会选举投票的影响,结果表明:72.2%的受访者对村中大部分人表示信任,对村中大部分人越是信任,村民参与村委会选举投票的热情越高;村民对自己家人、亲戚和好朋友的特殊信任比率明显高于对陌生人、生意伙伴、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普遍信任,而普遍信任对村民参与村委会选举投票产生显著积极影响,特殊信任不产生显著影响;此外,民族、年龄、政治面貌以及家庭年收入对村民参与村委会选举投票也产生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朱康对 黄卫堂 任晓
在当前我国农村社区中 ,宗族文化对村民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而村民在选举过程中的宗族偏好也就在所难免。然而如果能保证村级选举在公正、公开、公平的条件下进行 ,各方的博弈结果往往会达到某种均衡。因而切实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实行村民自治制度 ,是把各宗族的矛盾和竞争引导到和平、公开、可控的秩序中进行的良好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
宗族 自治 民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代岷嵋,朱玲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史耀疆 高帆 任保平 J.J.Kennedy
提名方式是民主选举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也是选举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 ,民主选举内在地要求候选人的提名应具有不确定性。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的3种候选人提名方式:村民公开提名、村委会提名和乡党委提名。通过设置变量以及对陕西6个县34个村调查研究结果的实证性分析 ,研究了不同提名方式与民主制度的实施绩效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民主选举 提名方式 实施绩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彩霞,朱玲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文琼
民族杂居村落中的选举竞争表现为以民族支系为情感导向的行为选择,民族支系作为村庄治理结构影响着村庄自治的运行。本文以广西马村为研究对象,以族群认同为视角,考察民族支系在村委会选举中的表现,分析导致村委会选举中民族支系竞争的原因,构建村民自治法治语境中各民族支系竞争的规范路径。
关键词:
族群认同 民族支系 民主选举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新文 陆渊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构建“环境—个体认知—行为”的分析框架,并将村民政治参与行为划分为高制度化、低制度化以及非制度化三种类型,并以CSS2017年和2019年调研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项Logit等计量方法实证检验村民数字网络使用类型与其政治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从政治效能感视角,分析网络使用类型与村民政治参与行为间的因果机理。研究发现,无论村民使用网络社会导向还是娱乐导向的功能均能显著提升其高制度化、低制度化及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中介检验分析发现,政治效能感在村民数字网络使用类型与其政治参与行为之间承担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在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强化村民数字素养的培训与提升,同时加强党员等政治精英的示范引领作用,并有效建立网络道德引领和法律保障机制,以此有效引导村民有序参与政治活动,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关键词:
数字乡村 网络使用 政治效能感 政治参与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展图
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共同构成民主政治。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民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总体而言仍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民主政治发展并不平衡、不充分,作为民主政治基础的民主选举面临很多困境。其中,民主选举并非出于真实意愿是核心。笔者通过对分布在不同区域、发展水平不同的两个行政村村委会选举的考察发现,农村民主发展不容乐观,农村真正实现民主选举任重而道远。应该通过提升人民群众政治素质、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等措施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弘 苏倩
基于MOA理论构建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影响因素模型,选取湖南省368份村民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动机、机会、能力要素对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影响,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究动机、机会、能力要素间的协同联动对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利益感知、外部压力、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主观能力、客观能力等对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任一因素并不构成激发村民参与行为的必要条件,而是动机、机会、能力要素多种并发形成激发村民参与行为的四种组态,即动机-能力型、动机-机会型、机会-能力型、动机-机会-能力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弘 苏倩
基于MOA理论构建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影响因素模型,选取湖南省368份村民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动机、机会、能力要素对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影响,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究动机、机会、能力要素间的协同联动对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利益感知、外部压力、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主观能力、客观能力等对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任一因素并不构成激发村民参与行为的必要条件,而是动机、机会、能力要素多种并发形成激发村民参与行为的四种组态,即动机-能力型、动机-机会型、机会-能力型、动机-机会-能力型。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孙昕 徐志刚 刘明兴 陶然
基于对中国6省116个村庄所做的实地调查数据,文章系统地描述了2000年和2004年前后村支书的产生方式。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党支部民主选举改革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大多数的样本村庄,乡镇党委都放弃了传统的直接指定村支书人选的做法。与此同时,村支部选举的具体程序尚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村民对党内民主的参与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关键词:
农村党支部 民主选举 区域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