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20)
- 2023(7923)
- 2022(6088)
- 2021(5762)
- 2020(4167)
- 2019(9428)
- 2018(8872)
- 2017(16116)
- 2016(8517)
- 2015(9366)
- 2014(9464)
- 2013(9025)
- 2012(8536)
- 2011(7775)
- 2010(8034)
- 2009(7577)
- 2008(7472)
- 2007(7048)
- 2006(6355)
- 2005(5548)
- 学科
- 济(35350)
- 经济(35306)
- 农(27315)
- 业(23812)
- 管理(19029)
- 农业(18962)
- 业经(13801)
- 企(13746)
- 企业(13746)
- 中国(12531)
- 方法(9940)
- 地方(9593)
- 理论(8484)
- 制(8222)
- 教育(7751)
- 发(7565)
- 农业经济(7399)
- 学(7147)
- 财(6962)
- 收入(6920)
- 发展(6551)
- 展(6527)
- 数学(6523)
- 数学方法(6404)
- 体(6144)
- 和(5975)
- 银(5973)
- 银行(5972)
- 分配(5913)
- 建设(5879)
- 机构
- 学院(123391)
- 大学(119229)
- 济(46428)
- 经济(45126)
- 管理(43415)
- 研究(40576)
- 理学(36578)
- 理学院(36164)
- 管理学(35549)
- 管理学院(35312)
- 中国(31289)
- 京(24753)
- 农(23211)
- 科学(22734)
- 财(22641)
- 范(20382)
- 师范(20265)
- 江(19989)
- 中心(19664)
- 所(18370)
- 财经(17194)
- 业大(16892)
- 州(16581)
- 研究所(16391)
- 农业(16366)
- 师范大学(15854)
- 经(15506)
- 北京(15437)
- 院(14605)
- 经济学(14344)
- 基金
- 项目(78458)
- 研究(66647)
- 科学(61863)
- 基金(53680)
- 家(44701)
- 国家(44076)
- 社会(42942)
- 社会科(40010)
- 社会科学(40004)
- 科学基金(37632)
- 省(32654)
- 教育(30920)
- 编号(30387)
- 基金项目(27716)
- 成果(26364)
- 划(26184)
- 课题(21678)
- 资助(19621)
- 自然(19280)
- 年(19231)
- 发(18946)
- 自然科(18756)
- 自然科学(18754)
- 自然科学基金(18407)
- 性(17901)
- 重点(17716)
- 国家社会(17293)
- 项目编号(17144)
- 部(16975)
- 制(16904)
共检索到195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区小兰 罗珞峻 于水
乡村文化建设既需要自上而下的国家推动,亦需要自下而上的村民参与。文章将格里·斯托克的参与式治理CLEAR模型引入乡村文化建设场域,分析村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动态过程。研究发现,村民文化参与存在无力参与、无意参与、无视参与、无路参与、无心参与的困境,原因是文化互动社会化加剧文化决策难度、活动组织行政化压缩文化自治空间、村民角色边缘化使其产生直接躺平心理;基于“赋能—认同—组织—机制—回应”的参与路径能提升参与能力、激发参与意识、增强参与力量、拓宽参与渠道与催动参与动机。
关键词:
文化建设 村民参与 参与式治理 乡村振兴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津
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村民参与村治事务不足并同时存在积极与消极两种矛盾性的行动态度。分析认为,村民两种矛盾性的行动态度其实遵循统一的行动逻辑:利益最大化逻辑、合法性逻辑和道义性逻辑。这三种逻辑在历史和现实因素的作用下使得村民与村治组织之间形成了“强管理-弱互动”的关系结构。这种呈锁定状态的关系结构不利于农村治理制度的建设、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以及村民对基层治理组织信任的维系,也导致村民在村治当中参与不足。为破解困境,需要从村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保障村民合法财产和相关利益,用发展的眼光持续推进农村治理改革。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九龙 阳玉堃 许碧涵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不仅是应用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图书馆服务智能化、多元化和专业化的要求。但图书馆技术与图书馆服务并不是天然融合,弥合其差距需要从人文视角进行思考。[方法/过程]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厘清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理论逻辑、了解现实困境与展望发展路径。[结果/结论]人工智能技术及其支持技术的革新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的基本前提,在技术革新基础上进行理念和制度的创新最终实现图书馆服务的优质化提升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的基本条件与目标归属。同时,目前AI应用仍然存在体验断代、伦理困境和数据泄露风险。最后,提出文化使命和道德嵌入、技术迭代与智能延展、制度优化与人机共存三大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九龙 阳玉堃 许碧涵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不仅是应用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图书馆服务智能化、多元化和专业化的要求。但图书馆技术与图书馆服务并不是天然融合,弥合其差距需要从人文视角进行思考。[方法/过程]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厘清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理论逻辑、了解现实困境与展望发展路径。[结果/结论]人工智能技术及其支持技术的革新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的基本前提,在技术革新基础上进行理念和制度的创新最终实现图书馆服务的优质化提升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的基本条件与目标归属。同时,目前AI应用仍然存在体验断代、伦理困境和数据泄露风险。最后,提出文化使命和道德嵌入、技术迭代与智能延展、制度优化与人机共存三大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曲延春
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着"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现象,多中心理论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性。非政府组织所具有的公益性、低成本优势、灵活性等特点决定了非政府组织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主体。当前,农村公共产品的非政府组织供给还面临一定困境,表现在非政府组织自身性质的制约、外部制度缺失、内部制度不健全、供给范围有限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应从政府和非政府组织自身两个层面采取措施。在政府层面,应建立与非政府组织的良性互动合作机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在非政府组织层面,应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积极拓宽供给范围。
关键词:
非政府组织 农村公共产品 路径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妍
农地“三权分置”助推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是,借助落实集体土地所有权,巩固农户承包权,盘活土地经营权,充分发挥“三权”各自的功用和能效。目前在农地“三权分置”制度贯彻过程中,还存在着农户所有权主体的地位遭到了排挤;承包权主体与土地的关系处于弱化和固化并存的复杂局面;经营权规模化流转的成效偏低;这些发展困局的存在,违反了政策设计者的初衷。对此,我们必须构建明确的集体土地所有权成员资格,尊重成员意愿,有偿出让承包权,并打破经营权身份限制来完善“三权分置”优化路径,实现农业发展效率的全面提升,助推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云涛
数字赋能乡村产业兴旺,其根本路径是发展新业态。用好数字技术,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关键是要不断创新思路,让新生产模式扎根乡村,打破信息壁垒。以数字技术助力农村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理论逻辑为出发点,分析当前影响数字技术优势潜能释放的限制因素。通过发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载体功能,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完善农村制度化保障机制,提高数字化服务供给水平;构筑数字乡村数字化人才培养新格局,探索农村新兴产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
关键词:
数字技术 高质量发展 理论逻辑 业态交互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豪 张筱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基于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提出产业兴旺需要经历3个阶段发展模式,即资本积累螺旋、产业聚集螺旋和产业兴旺螺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乡村产业兴旺存在的诸多现实困境,如政策设计与政策执行、资本引入与道德风险、人口流失与经济发展、产业规模与资源约束,资产投入与财政持续性等。并分别从理论端、监督端、人口端、实践端、科技端等提炼产业兴旺的纾解路径,以期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可行的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 现实困境 纾解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任慧婷
技能型社会建设是我国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是参与技能型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排头兵”。协同理论视域下,高职院校参与技能型社会建设是历史必然、时代使然和体系应然,同时还存在高职院校区域协同效应发挥不足、技术协同效应发挥不够、质量协同效应发展不均、培养协同效应规格滞后等困境。协同理论视域下,高职院校参与技能型社会建设是“三轨协同”的协作共生共建模型,其实践路径是:以内涵发展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畅通本轨自我协同提升链路;以提质增效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畅通内轨多维协同合作链路;以互惠互利为导向,扩大交流合作,畅通外轨互通协作联合链路。
关键词:
协同理论 高职院校 技能型社会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正安
中国高职教育从外延式扩张到内涵式建设的转变之际,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虽经长期摸索,但仍处于低水平阶段。对高职院校绩效管理的现实困境进行理性反思和追问,是对高职院校绩效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高职院校绩效管理只有在嬗变中进行策略调整,以使命和战略目标为基点,无缝衔接教师的行动,在高绩效文化的引导与绩效结果的充分运用之下,方能实现高职院校绩效管理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突破和跃迁。
关键词:
绩效管理 内涵建设 路径选择 平衡记分卡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胡守勇
文章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考察了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在演化渊源、功能定位、动力机制和现实条件等方面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结合案例分析了传统文化事业体制思维惯性、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社会力量参与不足、融合发展的机制构建阙如等现实困境。笔者认为应从强化体系化的国家文化治理新理念、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筑牢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的融合载体、提升促进融合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等方面整体发力,推进两者融合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车丽波
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动能,已成为推动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但目前跨境电商面临着物流成本高、企业融资难、跨境风险高等诸多问题,数字金融的发展为跨境电商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立足于数字金融赋能跨境电商的理论逻辑,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数字金融服务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和技术应用,并探讨了数字金融服务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挑战。基于此,针对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提出应用数字金融推动跨境电商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促进跨境金融业务全面转型,加速中国跨境电商企业的全球布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申始占 王鹏飞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发展高质量的乡村旅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乡村旅游的人口反虹吸效应、经济提振效应和基建带动效应能够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形成有效衔接,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现。然而,在两者衔接的路径中,乡村旅游业又存在市场发育不健全、产业联动效应不明显以及战略衔接不系统的问题。通过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的多层次分析,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改革路径为:微观层面以市场培育为核心,兼顾生态文明、创新竞争、可持续发展等重点领域;中观层面积极发挥政府的产业引导作用,探索现代化农业、轻工业和第三产业的系统发展模式;宏观层面以中央政策为核心,因地制宜论证各项战略在本区域的有效衔接路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爱华 张珍
近年来,"回流式"城镇化成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的新路径,其重要性日益彰显。"回流式"城镇化是解决传统农民工异地城镇化瓶颈、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实现高质量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农民工回流既有制度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引起的被动回流,也有政策支持、中小城镇吸纳力增强等因素引起的主动回流。但目前我国"回流式"城镇化还存在着因中小城镇产业结构不合理、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政策配套支撑不够等因素导致的回流进程缓慢、回流质量不高、回流效应未能充分发挥的困境。借鉴国外人口流动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国城镇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我们认为,主动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和公共资源配置、拓宽农民工中小城镇就业空间应是合理引导农民工回流、提升"回流式"城镇化质量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农民工 “回流式”城镇化 现实困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需要 姬祥飞 侯晓丽 樊振佳
[目的/意义]数据要素流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对数据要素流通本源的考察和追溯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数据要素流通的规律,加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法/过程]基于分工理论探讨数据要素流通的生发逻辑,归纳总结了数据要素主要通过数据供给、数据交换和数据交易三个环节实现流通,并逐渐演化形成数据要素市场,市场按照“数据供给—数据场景应用—数据再供给”的路径循环往复动态发展。[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受分工演化而来的异化影响,数据要素流通在未来面临数据权属矛盾激增、数据流通相关组织发展受制、数据垄断行为滋生以及消磨组织创新精神等现实困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