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17)
2023(15947)
2022(13650)
2021(12850)
2020(10563)
2019(24683)
2018(24469)
2017(47309)
2016(25273)
2015(28674)
2014(28465)
2013(27791)
2012(25191)
2011(22627)
2010(22574)
2009(20683)
2008(19695)
2007(17394)
2006(15034)
2005(12518)
作者
(71006)
(59045)
(58653)
(55955)
(37412)
(28399)
(26779)
(23399)
(22499)
(20768)
(20227)
(19791)
(18675)
(18299)
(18220)
(17697)
(17616)
(17456)
(16905)
(16790)
(14491)
(14400)
(14221)
(13604)
(13246)
(13048)
(13033)
(12784)
(11816)
(11648)
学科
(102307)
经济(102105)
(72143)
管理(71852)
(57333)
企业(57333)
方法(50531)
数学(43576)
数学方法(42817)
(37708)
业经(25890)
中国(25879)
农业(25175)
(24101)
(21319)
地方(19621)
理论(19041)
(17573)
(17087)
(16760)
贸易(16753)
(16288)
技术(16074)
(15314)
财务(15227)
环境(15209)
财务管理(15193)
企业财务(14367)
(13840)
教育(13475)
机构
学院(356647)
大学(356217)
管理(145934)
(137481)
经济(134401)
理学(128053)
理学院(126710)
管理学(124106)
管理学院(123468)
研究(110803)
中国(81227)
(73935)
科学(69602)
(60912)
(58358)
业大(54560)
(53024)
中心(52065)
(50334)
财经(50082)
研究所(48659)
(48157)
师范(47755)
北京(45902)
(45710)
农业(44327)
(41164)
经济学(40803)
(40485)
师范大学(38425)
基金
项目(252944)
科学(200154)
研究(186046)
基金(184283)
(159238)
国家(157873)
科学基金(137506)
社会(118250)
社会科(111259)
社会科学(111226)
(99106)
基金项目(97867)
自然(89681)
自然科(87615)
自然科学(87594)
教育(86597)
自然科学基金(85980)
(82660)
编号(77369)
资助(75755)
成果(61514)
重点(55673)
(55577)
(52865)
(52359)
课题(51979)
创新(48733)
科研(48274)
教育部(48221)
国家社会(48029)
期刊
(147238)
经济(147238)
研究(97679)
中国(64318)
(56974)
学报(55466)
科学(51810)
管理(50970)
(45387)
大学(43540)
教育(41687)
学学(40951)
农业(38788)
技术(32708)
业经(28043)
(26353)
金融(26353)
财经(23397)
经济研究(22392)
(19891)
图书(19802)
问题(19322)
(18024)
科技(17443)
(17292)
技术经济(17012)
理论(16594)
统计(16449)
商业(15508)
资源(15459)
共检索到4981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熊超  夏健  
村民是古村落保护的主体,研究认为村民的组织动员及意愿表达机制是村民参与保护的关键。通过"村民本位"的社会网络建构将原子化的村民组织起来,通过村民参与的自上而下的保护和村民自下而上的日常性保护措施健全村民参与的意愿表达机制,最终建构村民参与的古村落保护模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蒋海萍  王燕华  李经龙  
古村落型世界遗产地的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均衡关系一直倍受关注。文章通过对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旅游开发历程、现状深入的调查,对西递、宏村两种旅游开发模式下的经济、社会影响做了比较,指出古村落型世界遗产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在实施社区参与的开发模式(Commun ity-BacedDevelopm ent)的同时融入企业经营因素,根据当地实际探索适宜的开发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淑华  
在对古村落多元利益主体相互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生态学的共生理论确立了古村落的共生单元,以及共生单元的主质参量、共生界面,据此建构了古村落的共生系统,分析其共生演化模式的特点和优化,认为一体化共生演化和对称互惠共生演化是古村落共生系统的优化方向。同时,讨论了共生演化模式发展过程中的三种过渡类型,即居住主导型、保护主导型和开发主导型。由于不同演化阶段,起主导作用的动力机制不同,其演化模式也不同,依据时序和演化关系,将古村落的空间演化划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初级演化阶段对应的是居住主导型模式,起主导作用的动力是自然演化力;中级演化阶段对应的是保护主导型模式,起主导作用的动力是政府干预力、市场经济推动力;高级演化阶段对应的是多元利益主体演化模式,起主导作用的动力是政府调控力、和谐发展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邵秀英  冯卫红  
古村落是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的重要载体,贫困却是古村落的普遍现象。以保护为基础、产业为途径、减贫为目标,实现遗产保护、文化传承与社区发展协调统一,是古村落面临的主要任务。山西省是我国古村落遗存最多的省区之一,目前古村落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传统农业、旅游开发以及资源开采等产业类型,不同的模式面临的保护与减贫任务各有侧重。本文根据山西省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价值、现有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基础以及产业发展的潜力,从产业发展角度提出旅游开发、文化创意、生态农业、政府救助等适于古村落保护与减贫发展的模式,并对不同模式的适用对象和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丽娜  邵秀英  
古村落作为乡村遗产的"活化石"、传统民俗文化的空间载体,其发展振兴是乡村振兴中特殊且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旅游通常被认为是实现古村落保护、发展和振兴的最佳选择,但实践中却存在过度景区化、社区消失、利益冲突等负面问题。本文通过碛口旅游振兴古村落的案例研究,得出以政府主导、景区社区叠置、开放式管理、社区多元参与为特点的"碛口模式"在处理古村落发展与保护、村富与民富、乡村建设与景区建设等关系上能够实现协调统一,对于古村落通过旅游实现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冯淑华  
本文重点研究了古村落旅游吸引力、旅游客源的特点 ,以及客源地与旅游地之间的关联度 ,为古村落旅游客源市场的定位与开发提供了依据。并通过对旅游者行为模式的研究 ,揭示了相同条件下 ,不同旅游者的行为特点 ,为古村落旅游产品设计开发提供借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科  屈小爽  
古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及文化地域特色,有着较大的旅游开发潜力。而目前河北省古村落旅游资源无论是现实保护程度还是研究关注度都略显滞后。河北省古村落有特色民居型、独特格局型、特色文化型、红色革命型四种村落类型,文化体验"原生态"开发模式、民俗文化"博物馆"开发模式、文化创意型"村落产业"发展模式和山水生态"休闲度假"开发模式可针对村落类型及开发现状进一步实现河北太行古村落的合理利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生东  
古村落已经成为一类重要的旅游景点,然而随着旅游开发的推进,旅游者的进和原住居民的退,使古村落面临过度商业化与空心化的困境。运用生态学的共生理论,以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村为案例,分析了古村落空间的演化轨迹,结合村落遗产旅游从物质景观遗产,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再到农业遗产的开发历程,提出了村落遗产旅游的共生整体开发模式。并认为留住村落原住居民,合理分配相关者利益,活态保护村落整体遗产是村落遗产旅游共生整体开发的保障。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玢  左俊玮  
赣南古村旅游作为以独特文化为根基的一种旅游业态,其发展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生活富裕的目标,并已成为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引擎。然而,由于当前古村发展的各类主流模式仍旧受到地方政府资金短缺、旅游开发非专业化、监管权责不明等问题的限制,阻碍了古村落再生发展的进程。针对此类问题,对古村再生开发过程中各方利益主体关系进行分析和梳理,提出一套政企合作的多元化开发模式,并根据当前政策完善政企合作项目融资操作细则,同时通过制度立体化建设、古村经济文化价值挖掘和合作监管机制三个关键政策,确保古村再生发展的可持续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韩超凡  金露  
古村落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因此如何兼顾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旅游开发,以促进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古村落保护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为例,分析其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尝试提出针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措施,以探索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耦合发展模式。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王萍  满艺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当下三种主要的传统村落档案建构模式:权力主控模式、精英主导模式、村民自治模式,从建档主体、建档范围、档案材料分类、著录标准、建档成果及利用五个方面对已有建档实践的基本情况、优势、不足做出研判,并对各建档模式的自我优化、深度融合策略以及如何充分发挥档案专业人员在该工作中的"建档规范制定者""建档技术输出者""建档质量把关人"等角色作用问题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德阔  
西递、宏村对世界遗产资源的经营模式在全国具有典型性,西递由村办旅游公司,收入按照人口和房屋两种形式分配。家族化管理,经营不规范。宏村是租赁给外来企业经营,市场化运作,标准化管理,但忽视了村民的合法权益,企业和村民矛盾尖锐。股份合作制保留了这两种模式的优点、又克服了缺点,也不是这两种模式的简单相加,而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营,它在股权设置、收益分配、民主管理各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其经营模式的成功,将对我国其它遗产资源的经营提供镜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沛林  刘春腊  
沟域是山区古村落分布的理想区域,发展沟域经济可为山区古村落保护提供物质基础,保护山区古村落是沟域经济文化发展的重点。在分析沟域经济典型模式(文化创意先导模式、特色产业主导模式、龙头景区带动模式、自然风光旅游模式和民俗文化展示模式)及其特点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沟域经济典型模式对山区古村落保护的启示,即注重生态保护、激活文化潜能、开展差别保护、发展特色产业、展示个性元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文智  张薇  庄志民  
村落式农家乐集群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形态,在发展中受到传统经营理念的桎梏而表现出诸多问题。本文以苏州市明月湾古村落为例分析发现,村落内部一般存在成熟型、潜力型、粗放型和滞后型四类农家乐经营业主,其利益诉求各有侧重,由此在满足与平衡不同利益诉求的基础上,要引导村落内部分工和专业化经营,鼓励农户纵向合作与联合体经营,补齐农家乐产业链条,实现农家乐专业化、规模化与品牌化经营,从而推进村落式农家乐集群经营创新。应积极建立相应的配套管理机制,利用当地政府和农家乐协会的力量,为农家乐分工与合作经营提供相应的公共设施、服务平台及一些专项性政策措施,改善农家乐经营的整体环境,扩大村落旅游利益分享空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国庆  张勇  
古村落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区域特色。在中国快速的城镇化建设中,对古村落的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然而,资源开发不当或过度、发展模式与当地社会不协调等问题还造成传统文化传承的困难,导致古村落资源开发与当地人居生活和生态环境不均衡发展,影响了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在开发中实现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需要创新古村落旅游发展模式,实现古村落资源保护与人居环境和谐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