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25)
2023(8315)
2022(6650)
2021(6536)
2020(5031)
2019(12086)
2018(12020)
2017(22439)
2016(11982)
2015(13752)
2014(13606)
2013(13215)
2012(12148)
2011(10827)
2010(11284)
2009(10311)
2008(9782)
2007(8615)
2006(7649)
2005(6474)
作者
(32916)
(27565)
(27286)
(26407)
(17798)
(13400)
(12516)
(10762)
(10609)
(10011)
(9691)
(9354)
(9061)
(8662)
(8547)
(8269)
(8055)
(8001)
(7932)
(7834)
(6819)
(6713)
(6633)
(6627)
(6299)
(6260)
(6160)
(5994)
(5606)
(5531)
学科
(50901)
经济(50852)
(29456)
(27262)
管理(26726)
方法(21445)
数学(19694)
数学方法(19166)
(18795)
企业(18795)
农业(18208)
地方(15406)
业经(13535)
中国(13188)
(9300)
(8797)
理论(8755)
(8049)
(8014)
农业经济(7936)
教学(7249)
(6845)
贸易(6837)
环境(6696)
(6570)
金融(6567)
(6456)
发展(6356)
(6352)
(6346)
机构
学院(163430)
大学(158581)
管理(62179)
(59351)
经济(57701)
理学(53370)
理学院(52701)
研究(51770)
管理学(51316)
管理学院(51007)
中国(40735)
(33846)
科学(32807)
(30530)
(26291)
中心(26209)
(26000)
业大(25483)
(24820)
师范(24613)
(24578)
(23373)
农业(22706)
研究所(22362)
北京(21026)
财经(20130)
师范大学(19541)
技术(19198)
(18998)
(18475)
基金
项目(112258)
科学(87490)
研究(85351)
基金(77979)
(66579)
国家(65909)
科学基金(57332)
社会(52234)
社会科(49038)
社会科学(49024)
(47031)
基金项目(41321)
教育(40402)
(38031)
编号(37285)
自然(36371)
自然科(35475)
自然科学(35469)
自然科学基金(34777)
资助(31854)
成果(29940)
课题(26481)
重点(25060)
(24860)
(23357)
(23235)
(22170)
创新(21593)
大学(20943)
规划(20834)
期刊
(73031)
经济(73031)
研究(45416)
中国(37712)
(33617)
教育(24155)
学报(23008)
科学(22818)
农业(22570)
管理(21173)
(19366)
大学(18777)
技术(17792)
学学(17410)
(16185)
金融(16185)
业经(15911)
资源(9823)
(9787)
(9627)
经济研究(9578)
问题(9324)
图书(9277)
统计(9066)
财经(8748)
农村(8579)
(8579)
农业经济(8509)
(8498)
(8359)
共检索到2474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费伟  刘祖云  
在经历了长时间以乡村衰败为代价的激进城镇化进程后,近年来,有关村庄重建与农村发展的议题开始进入到政界、学界和新闻媒体界的视野。基于后农业税时代下中国乡村发展的背景,文章尝试提出了"村庄重建"的概念框架,并通过对湖州市荻港村田野调查所取得的资料为文本,对村庄重建的实践逻辑与运作模式进行了重点阐释。研究表明,荻港村重建的实践逻辑为资金缺乏与项目产业支持、组织涣散与换届选举、精神空虚与文化复兴、纠纷频发与治安维稳、环境污染与村庄整治;其重建的运作模式为经营乡村是基础,政府支持是关键,市场介入是催化剂。当前,荻港村重建的绩效已充分显现,具体包括农民权益的保障、政府合法性的提升、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以及美丽乡村的呈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费伟  刘祖云  
在经历了长时间以乡村衰败为代价的激进城镇化进程后,近年来,有关村庄重建与农村发展的议题开始进入到政界、学界和新闻媒体界的视野。基于后农业税时代下中国乡村发展的背景,文章尝试提出了"村庄重建"的概念框架,并通过对湖州市荻港村田野调查所取得的资料为文本,对村庄重建的实践逻辑与运作模式进行了重点阐释。研究表明,荻港村重建的实践逻辑为资金缺乏与项目产业支持、组织涣散与换届选举、精神空虚与文化复兴、纠纷频发与治安维稳、环境污染与村庄整治;其重建的运作模式为经营乡村是基础,政府支持是关键,市场介入是催化剂。当前,荻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晓飞  岳晓文旭  周立  
探索村庄发展与经营的模式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问题。本文在总结村企合一、有为集体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湖州市L村"村+公司+家庭农场"的发展实践进行单案例研究,并提出经营村庄的新模式——"村企统合"。村企统合是统筹规划基础上的统一经营与合作,促成了劳动与资本的联合,其本质是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体现出农民主体性与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表现出弱依附性、弱行政性与强经济性、强社会性。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促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村企统合产生的前提,村企统合也是"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村庄创新实践。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选华  宋延清  
本文将浙江省湖州市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归结为"湖州模式",阐明了"湖州模式"所依赖的发展路径,并针对"湖州模式"指出了有待完善和解决的新问题,这将为我国其他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范本。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湖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郑锦国  陆小权  
近年来,随着湖州市农村住房改造的不断推进,农村住房改造的资金需求快速增长,资金供需矛盾凸显。本文通过对湖州市金融支持农村住房改造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当前金融支持农村住房改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信贷总量投入不足,担保措施落实困难,贷款潜在风险不容忽视等。并结合湖州实际,提出了促进金融支持农村住房改造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沈费伟  杜芳  
建设“零污染村庄”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宜居乡村的新方法,也是促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的新途径。本文应用协同治理分析框架,以浙江省源头村为典型案例发现,当前源头村建设“零污染村庄”的实践逻辑是以污染预防控制为前提、以资源循环利用为关键、以清洁能源推广为重点、以环境教育传播为核心、以环保公众参与为保障,从而打造了一个环境优美、生态经济、社会凝聚的乡村振兴样板村。源头村在建设“零污染村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治理主体、高效率的治理机制、多类型的治理资源以及共识性的治理目标的创新模式,并且通过学习机制、行政机制以及社会机制来保障“零污染村庄”创新模式的发展。为进一步发挥“零污染村庄”治理优势,提升乡村振兴绩效,未来需要从明确各主体角色定位、塑造合理性治理结构、合理配置多类型资源以及达成共识性集体行动,从而更好地推进农村环境善治目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文剑钢  戴嘉瑜  
传统村落中的公共空间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空间类型,既是村民活动交往的重要场所,又是传承、展现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在过去快速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功能和形态却显得千篇一律,缺乏新意,无法满足现代生活的多样化需求。研究基于有机更新理论与特色建设方法,以湖州和孚镇荻港村为面板,解析传统村落在公共空间中的更新实践,探讨村落公共空间特色营造的有效途径,活化村落人文资源,保持村落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为径  
2000年后,社会学界关于"农民市民化"主题的研究日益丰富,学者们主要致力于回应两大问题:其一,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关切为何;其二,农民市民化进路何在。文章通过对广东广州城郊K村"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成果调查与文件梳理,试图窥探村庄规划如何通过达标机制、生成机制、发展机制有效推动新型农村社区的农民市民化进程,以及其特征与局限性,并由此回应上述两大问题,论证新型现代性、城乡一体化和"人的城市化"对当前农民市民化的重要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为径  
2000年后,社会学界关于"农民市民化"主题的研究日益丰富,学者们主要致力于回应两大问题:其一,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关切为何;其二,农民市民化进路何在。文章通过对广东广州城郊K村"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成果调查与文件梳理,试图窥探村庄规划如何通过达标机制、生成机制、发展机制有效推动新型农村社区的农民市民化进程,以及其特征与局限性,并由此回应上述两大问题,论证新型现代性、城乡一体化和"人的城市化"对当前农民市民化的重要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朝辉  汤陈松  乔浩浩  张伟  邢露雨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也是近年来研究热点,而在乡村旅游流领域研究相对不足。以湖州乡村旅游地为案例,通过对大样本数字足迹的数据处理,分析乡村旅游流空间结构特征,总结空间行为偏好。结果表明:①乡村旅游数字足迹呈现全年双峰值、月度差异不大的时间特征,"双核"多组团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古镇、古村、民宿等带有文化符号旅游景观导向的空间偏好特征;②网络密度0.27的乡村旅游流空间结构由连接度高的34个节点构成,除核心吸引的双核外,民宿集聚区构成了网络结构的核心点;③传统旅游吸引物、民宿集聚区等节点呈现较强的网络中心性,节点的网络结构特征反映乡村旅游流空间呈现的地理临近性,以及区域空间集聚、扩散与联动发展效应。依据研究结论提出"完善与发挥节点集聚扩散功能,增强节点对数字足迹的有效吸引力,提升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策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文钊  谭沂丹  毛寿龙  
农村与发展是一个世界性难题。2006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为中国农村发展刻画了美好蓝图。但是,整体而言,中国农村发展仍然是一种"问题应对型"发展,即根据农村当前发展所面对的挑战和问题,制定有关"权宜之计",缺乏系统性思考和整体性策略。本文根据对浙江省湖州市农村改革实践的实地调研,以及对发展理论演进的文献分析,试图从制度分析的角度开发一个农村与发展的分析框架,强调物质、制度和文化对于农村发展的意蕴,并提出一个"以知识促进发展,以服务保障发展,以市场激活发展,以制度持续发展,以合作带动发展"的理论模型。对于这一模型的内部效度检验,主要是用这一理论模型对浙江省湖州市...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鹏  
基于农村土地内在的资源属性、社会属性和制度属性,土地调整不仅是集体产权的更新实践,而且也是村庄政治的生产实践。在土地调整过程中,组织动员、矛盾激活和"结平衡账"的辩证过程赋予了村庄自主化解矛盾和达成秩序的能力,村庄政治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进而形成与国家政治的良性互动。但是,以"确权"为导向的国家地权调控否定了集体土地制度的实践空间,逐渐侵蚀了村庄政治内核,村庄政治塌陷,村庄内部大量矛盾通过"上访"问题化。村庄政治与国家政治的关系渐趋失衡,基层治理陷入深层困境。因此,村庄政治是村民自治和基层善治的基础,找回村庄政治的关键,是重塑集体调整土地的权能,完善集体土地制度。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鹏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鹏  
基于农村土地内在的资源属性、社会属性和制度属性,土地调整不仅是集体产权的更新实践,而且也是村庄政治的生产实践。在土地调整过程中,组织动员、矛盾激活和"结平衡账"的辩证过程赋予了村庄自主化解矛盾和达成秩序的能力,村庄政治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进而形成与国家政治的良性互动。但是,以"确权"为导向的国家地权调控否定了集体土地制度的实践空间,逐渐侵蚀了村庄政治内核,村庄政治塌陷,村庄内部大量矛盾通过"上访"问题化。村庄政治与国家政治的关系渐趋失衡,基层治理陷入深层困境。因此,村庄政治是村民自治和基层善治的基础,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安永军  
建设与分散小农户有效对接的公共品供给机制是乡村善治的关键命题。国家在外部监控的前提下将公共品供给事务承包给私人主体,生成了"市场包干制",它能够实现前台治理与后台治理的分离,形成了双层治理格局。市场机制能够通过激励清晰化实现服务专业化,而村社组织的支持能够降低协调成本,二者协同实现水利体系与分散小农的高效对接。由此可见,国家是公共品供给的第一责任主体,高效的公共品供给离不开国家的引导与支持;而市场机制具有调动积极性的优势,国家在有效监控的前提下利用市场机制的优势能够提高公共品供给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