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87)
2023(15403)
2022(12988)
2021(12161)
2020(10440)
2019(23906)
2018(23535)
2017(45261)
2016(24410)
2015(27439)
2014(27368)
2013(27074)
2012(25041)
2011(22292)
2010(22466)
2009(20729)
2008(20611)
2007(18588)
2006(16042)
2005(14227)
作者
(69994)
(59103)
(58307)
(55808)
(37134)
(28411)
(26748)
(22943)
(22139)
(20955)
(19967)
(19896)
(18492)
(18275)
(18215)
(18168)
(18015)
(17153)
(16940)
(16756)
(14506)
(14485)
(14349)
(13640)
(13327)
(13209)
(13138)
(13046)
(11954)
(11845)
学科
(102658)
经济(102534)
(73732)
管理(65236)
(51743)
(51560)
企业(51560)
方法(45491)
数学(40460)
数学方法(39917)
农业(34277)
业经(26140)
(26055)
中国(25759)
地方(22116)
(20552)
(20421)
(18174)
贸易(18165)
(17679)
(15753)
银行(15721)
(15629)
财务(15579)
财务管理(15538)
技术(15279)
(14964)
(14868)
金融(14865)
企业财务(14761)
机构
学院(346039)
大学(342026)
(141266)
经济(138205)
管理(134343)
理学(116319)
理学院(115094)
研究(113105)
管理学(112953)
管理学院(112320)
中国(86904)
(74916)
科学(70397)
(70171)
(64223)
农业(57755)
业大(57195)
(56858)
中心(55847)
(53778)
研究所(51641)
财经(50972)
(46357)
(45432)
师范(44976)
北京(42813)
经济学(42509)
(42299)
(39832)
(38571)
基金
项目(235436)
科学(185593)
研究(171710)
基金(170981)
(149470)
国家(147903)
科学基金(127081)
社会(109588)
社会科(103501)
社会科学(103472)
(95281)
基金项目(91001)
自然(82389)
自然科(80482)
自然科学(80456)
自然科学基金(79023)
教育(78728)
(77902)
编号(70178)
资助(69206)
成果(56302)
重点(52753)
(52246)
(51265)
(48996)
课题(47719)
创新(45749)
科研(45715)
国家社会(45085)
教育部(44477)
期刊
(157598)
经济(157598)
研究(95518)
(76061)
中国(67611)
学报(56695)
农业(51643)
科学(51460)
(50192)
管理(44926)
大学(43757)
学学(41500)
教育(34276)
(33800)
金融(33800)
业经(32138)
技术(30039)
(25162)
财经(24461)
经济研究(22790)
问题(22200)
(20997)
(19808)
技术经济(16881)
统计(16451)
世界(16437)
资源(16091)
科技(15897)
农村(15816)
(15816)
共检索到5083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万江红  苏运勋  
利用来自山东省一个村庄的质性调查材料,通过家庭农场的土地流转和农场雇工,探讨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村庄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由村庄职业农民推动形成的家庭农场能够比较顺利的开展,与其嵌入村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有密切关系。家庭农场生产已经明显区别于传统的小农户生产,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基于熟人关系流转的土地附带有合同关系,农场雇工虽然是来源于传统人情基础上的帮工,但开始出现货币化趋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鹏  
从家庭与市场的契合性视角,基于浙江J村家庭作坊的社会学考察结果表明,家庭并不仅仅是市场解构作用的产物。依托作坊经济,家庭嵌入并适应市场的同时也受到了市场的再造。家庭的市场嵌入是指家庭的日常生活逻辑与家庭再生产的策略均服从于市场与资本的逻辑。市场对家庭的再造表现为伦理冲击与结构强化的悖论后果,形成利益性家庭。利益性家庭融合了激进与保守的双重属性,反映了家庭市场化转型的复杂性,并呈现出相对的稳定性。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姬超  马华  
家庭农场是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基础之上的一次创新,是我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农业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的一次重大改革。尽管存在各种缺陷和不足,但相比单个农户来说,家庭农场仍然具有规模优势,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因此能够为农业稳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带来正效应。舞钢市家庭农场的实践说明,家庭农场对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推动乡村转型可能起到关键的作用。但是在土地流转费用、农业补贴归属等问题上,农场主与流出土地农户也时而产生分歧和矛盾。过高的交易费用极大制约着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各地乡村持续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加以解决。各级政府要适时出台激励和保障政策,引导农场主向种植粮食作物方向发展,从...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当前中国农业面临着关键性的转型选择,急待实现从小农经济向规模经济的根本性转换。本文通过对四川省不同区域135个家庭农场的问卷调查分析,家庭农场以其特有的本土性和稳定性更强、更具规模理性的比较优势,正在成长为我国农业转型中最具活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坚持家庭经营基础地位的同时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目标的最优选择之一。从总体上判断,目前我国家庭农场正处于初始起步的关键期,亟待强化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创新予以有效的发展支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宽  曹珍  
农业经营的规模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经典话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标志着中国在此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在探索之初即为随后的争论埋下了伏笔。不管争论的结果如何,规模经营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各地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适度规模既要从经济学角度考虑资源的优化配置,也要从村庄的角度考虑到分配的公平。村民更多的是从总收入的角度来看待家庭农场推行的结果,即务农可以获得与务工相当的收入,经营者保持了种植的积极性,其他人也不会感觉有失公平。适度规模与村庄内的均衡收入有关,与政府的补贴水平呈反比关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运勋  
本文旨在探讨新形势下村庄治理中"聘用干部"的生成逻辑及其治理效果。基于田野调查的质性研究发现,为了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基层治理需要,通过村集体或乡(镇)政府公开招聘的村干部开始进入村庄治理场域。村庄的中青年人口外流所导致的村治主体流失和基层治理现代化带来的规范治理是"聘用干部"产生的结构与制度背景,而嵌入家庭再生产为他们进入村庄治理提供了较大的能动空间。在这个过程中,"聘用干部"不仅可以较为顺利地参与村庄治理,低成本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而且在与主职村干部的互动中逐渐掌握群众工作方法,他们开始成为村庄后备干部的重要来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运勋  
本文旨在探讨新形势下村庄治理中"聘用干部"的生成逻辑及其治理效果。基于田野调查的质性研究发现,为了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基层治理需要,通过村集体或乡(镇)政府公开招聘的村干部开始进入村庄治理场域。村庄的中青年人口外流所导致的村治主体流失和基层治理现代化带来的规范治理是"聘用干部"产生的结构与制度背景,而嵌入家庭再生产为他们进入村庄治理提供了较大的能动空间。在这个过程中,"聘用干部"不仅可以较为顺利地参与村庄治理,低成本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而且在与主职村干部的互动中逐渐掌握群众工作方法,他们开始成为村庄后备干部的重要来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绍亭  周霞  周玉玺  
[目的]文章通过对山东省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实证分析,旨在厘清技术、规模对农场经营效率的促进作用,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各类型家庭农场短板,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方法]以山东234个家庭农场数据为例,运用DEA模型对家庭农场全样本及纯种植、种养结合、种植兼休闲、种养兼休闲4类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解。[结果]首先,家庭农场综合技术效率仅为0. 170,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别为0. 235和0. 786,规模效率相对充分纯技术效率不足是经营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其次,种养结合类农场发展势头较好,纯种植类家庭农场发展滞后且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最低,种养兼休闲类农场的规模效率最低。[结论] 4类农场差异明显,应降低生产技术使用门槛,引导农场主参加职业教育,提升纯种植类农场纯技术效率,同时出台相关政策,实现土地流转的降费提效,改善种养兼休闲类农场规模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武焱  
家庭农场绿色生产水平的提升需要稳定和高效的家庭农场制度来支撑。以2013—2022年我国家庭农场绿色生产的政策法律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方法,对我国家庭农场绿色生产的制度数量、强度、内容等现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家庭农场绿色生产制度供给存在规制强度不足、内在结构不均以及主体联动性较差等问题。据此,提出优化我国家庭农场绿色生产制度供给的几点建议:一要加强家庭农场绿色生产制度的规制强度,二要补齐家庭农场绿色生产制度的内容短板,三要加强家庭农场绿色生产制度的主体联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蔡键  
我国的家庭农场是规模与组织形式介于小农家庭和雇工农场之间的农业组织,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三者的成本收益及家庭农场的形成机制、发展现状,并运用数据包络方法剖析了家庭农场的运行效率。研究表明家庭农场具有运行效率高于小农家庭和雇工农场的可能性,但我国家庭农场现阶段存在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的低效率现象。因此,相关部门在鼓励、推动家庭农场建设与发展的同时,要杜绝出现家庭农场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和增加雇佣劳动力等现象,应有效转移家庭农场内部富余的家庭劳动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明月  郑军  赵晓颖  安康  
基于山东省422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的调研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和似不相关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订单农业参与行为对家庭农场绿色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参与订单农业的家庭农场采纳绿色生产的比例明显高于未参与订单农业的农场,且与订单方联系紧密的农场采纳绿色生产的比例高于与订单方联系不紧密的农场。2)订单农业能够显著促进家庭农场绿色生产,特别是能够促进家庭农场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废弃物回收。3)农场经营年限、质检追溯、“三品一标”、参与培训等其他控制变量也对其绿色生产具有显著影响。为此,应加快家庭农场采用“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等订单农业模式,同时鼓励家庭农场与订单方建立紧密的联系,加大农场绿色生产培训,促进农场绿色生产意识到意愿、意愿到行为的转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炜  
"包产到户"使农村土地细碎化、农业经营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适度规模逐步完善,给农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为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本文利用2011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水稻调研数据,选取家庭农场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构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多元化经营背景下家庭农场水稻生产效率。研究结果显示:样本家庭农场多元化经营会导致其水稻生产效率的损失;同时,随着家庭农场主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家庭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其生产效率随之提高;技术支持水平的提升亦能促进水稻生产效率的提升。本文针对家庭农场这一新兴农业经营主体的研究,力求为我国一些地区农业现代化研究和实践提供新思路,为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逐步转型提供参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炜  
包产到户使农村土地细碎化、农业经营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适度规模逐步完善,给农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为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本文利用2011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水稻调研数据,选取家庭农场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构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多元化经营背景下家庭农场水稻生产效率。研究结果显示:样本家庭农场多元化经营会导致其水稻生产效率的损失;同时,随着家庭农场主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家庭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其生产效率随之提高;技术支持水平的提升亦能促进水稻生产效率的提升。本文针对家庭农场这一新兴农业经营主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方成  靳永广  
集体所有的制度安排、产权与政治的密切关联以及层级制的行政治理机制使村级组织和基层政府共同行动于土地制度改革场域中。本文的核心议题是探究土地制度改革中行政与自治能否以及如何有效联动。Y县宅基地制度改革实践表明,行动的关键是构建集体自主治理的行动机制,实则是政府嵌入式治理与村庄自组织管理联动的过程。其中,前者以弹性制度嵌入、涉农项目进村和内生组织赋权等村庄面向的行政嵌入调动村民事务理事会主导改革积极性,而宗族性村庄具有的强关联特性和外部行政赋权则为后者通过情感与利益动员提供了条件。宅基地利用现状及未来需求、"尽量不得罪人"的心理定位、村庄集体收入水平以及制度赋予的行动自主性,分别从自然和社会层面约束或激励理事会的具体行动,由此改革呈现多样性结果样态。组织的非正式性与激励的单一性为自组织管理的长期存续埋下了消退的潜在可能性。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窗口透视新时代农村基层治理,认为应通过行政资源培育社会的自组织能力,从而实现政府治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建华  杨晨晨  徐玲玲  
实现农业发展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和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的农业发展导向,探讨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的现实困境可为其有序发展提供路径参照。本文以苏南家庭农场为例,对其发展中所涉及的政府政策明确细化程度、土地流转规范程度、融资及保险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并识别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加深政策细化程度、实现"一对一"技术帮扶、规范农业用地流转过程、构建家庭农场保障体系、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树立农户质量安全认证意识、发挥"示范效应"促进交流合作、优化农业区域经济布局等方面提出家庭农场发展的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