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26)
- 2023(4503)
- 2022(3572)
- 2021(3274)
- 2020(2528)
- 2019(5601)
- 2018(5212)
- 2017(9430)
- 2016(5214)
- 2015(5549)
- 2014(5297)
- 2013(5385)
- 2012(5122)
- 2011(4856)
- 2010(5047)
- 2009(4720)
- 2008(4719)
- 2007(4381)
- 2006(4038)
- 2005(3267)
- 学科
- 农(20703)
- 济(20431)
- 经济(20400)
- 业(16859)
- 农业(14015)
- 管理(12201)
- 企(9446)
- 企业(9446)
- 业经(9019)
- 制(6868)
- 方法(6453)
- 农业经济(6295)
- 中国(6037)
- 财(5544)
- 学(5248)
- 发(5228)
- 数学(5220)
- 数学方法(5127)
- 地方(4820)
- 发展(4807)
- 展(4795)
- 体(4692)
- 村(4427)
- 农村(4407)
- 工作(4275)
- 策(4255)
- 收入(4201)
- 建设(3962)
- 银(3830)
- 银行(3818)
- 机构
- 学院(76911)
- 大学(75280)
- 济(28381)
- 研究(27776)
- 经济(27673)
- 管理(26786)
- 理学(23050)
- 理学院(22769)
- 管理学(22293)
- 管理学院(22149)
- 农(21871)
- 中国(21432)
- 科学(17416)
- 农业(15843)
- 京(15365)
- 财(14393)
- 业大(14113)
- 所(13815)
- 中心(13615)
- 研究所(12501)
- 江(12331)
- 范(11106)
- 财经(11060)
- 师范(10969)
- 省(10568)
- 农业大学(10309)
- 经(10012)
- 州(9707)
- 院(9538)
- 北京(9177)
- 基金
- 项目(52319)
- 科学(41487)
- 基金(38624)
- 研究(38491)
- 家(34285)
- 国家(33898)
- 科学基金(28549)
- 社会(25343)
- 社会科(23637)
- 社会科学(23629)
- 省(21377)
- 基金项目(20287)
- 自然(17682)
- 划(17573)
- 自然科(17246)
- 自然科学(17244)
- 教育(16975)
- 自然科学基金(16902)
- 编号(15663)
- 资助(14215)
- 成果(13540)
- 农(13241)
- 重点(11971)
- 发(11785)
- 部(11219)
- 课题(10970)
- 国家社会(10831)
- 创(10685)
- 制(10318)
- 性(10299)
共检索到118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国珍 张应良
村庄衰落阻滞农村经济发展,反过来,农村经济发展缓滞加速了村庄的衰落。有效治理村庄应大力推进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促进生产要素向村庄的聚集;努力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真正提高农民经营土地与投资生产的积极性;积极培育多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推动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探索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增强村庄内生性发展动力;增强村庄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积累,降低农村劳动力迁移成本;强化政府诱导作用,为村庄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条件。
关键词:
村庄衰落 乡村治理 “三农”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军奎
作为事实上的"社会单位",村庄是探讨农村发展与治理问题的理想"单元"。村庄个案的剖析表明,农村人口流动伴随着巨大的代价付出,包括村庄秩序面临失衡挑战、村庄发展动力丧失、村庄悲剧事件增多等等。代价视角下的问题分析表明,农村村庄治理亟需作出三个层面的反思:从治理对象层面看,治理实践中需要格外重视村庄的价值,在发展思维和认知上树立起"村庄本位"思想;从治理主体层面看,村庄治理举措要建立在尊重并调动农民的主体性基础之上,不能把农民仅仅视为需要改变和发展的客体,将其置于被动的承受者位置;从治理目标层面看,村庄治理的目标设定与政策设计需要将重心置于文化之上,超脱单纯的经济物质取向。
关键词:
流动的代价 人口流动 村庄本位 村庄治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荫贵
本文内容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通过统计表和其它史料 ,考察 1 92 7— 1 937年期间的整体演变状况 ,指出这期间被称为近代中国三大金融势力之一的钱庄业的整体趋势是快速的全面衰落。第二部分进而分析钱庄业快速衰落的原因在于其角色定位的改变 ,因为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的财政金融政策 ,是要建立统制全国的垄断金融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银行业是主角 ,钱庄业因为自身的传统和特点 ,成为被南京政府改造收编纳入银行业中进行管理的对象。这种金融政策下新的角色定位 ,是直接导致这期间钱庄业快速衰落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并对南京国民政府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钱庄业 银行业 南京国民政府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舟 陈翊旻 刘渝琳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形成了“中国之治”的治理模式,彰显了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优势。在明确揭示“中国之治”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内涵、考察经济质量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引入“制度优势”拓展高质量发展内涵。运用1998—2020年国家层面数据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多维指标并进行差异化分析,揭示了“中国之治”制度体系下高质量发展整体趋势向好,但具体维度表现存在异质性特征。在制度内核稳定的前提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应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强化五大发展理念与经济质量、制度优势的深度融合与广度拓展。
关键词:
“中国之治” 高质量发展 国家治理体系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马广林 王要武
忽视人力资本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特殊性,容易导致价值管理的盲点,致使价值管理根基与后盾空虚,难免出现决策失误与经营失败。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帆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福格尔在《外交政策》1-2月号预测了2040年中国经济。按照福格尔的预测,到2040年,中国经济规模将达123万亿美元,是2000年全球经济产出的将近三倍。中国的人均收入估计将达8.5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晓科
在现代经济社会,许多曾经叱咤风云,独占鳌头的巨型公司正在走向衰落。庞大的运转费用、传统的垂直式组织结构、拒绝变革的傲慢与惰性严重困扰着巨型公司。靠扩大单一产品生产规模而降低成本从而赢得竞争的时代正在逝去,巨型公司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根据当今世界变化的环境,形成恰当的规模。明日的巨型公司应是一种大公司与小公司的混合体。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列
公众持股公司的衰落迈克尔·詹森一个世纪以来一直做为美国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公众持股公司,在经济的众多领域中,都已失去效用,正处于黯然失色的衰落之中。新的组织形式正在取而代之,它形式上仍然是一种公司组织,但却没有公众持股者,股票也不上市,不在有组织的交易...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李剑阁 韩俊 秦中春 张云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日前就新农村建设现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涉及17省(市、区)、20个地级市、57个县(市)、166个乡镇、2749个村庄。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孙文中
利用对闽西关村农民三次环境维权的实地调查资料,本文展现了其发展历程和演绎逻辑。农民的环境维权抗争,是抗争各主体进行利益博弈的动态过程,是在转型期由政治权力结构、村庄秩序变更、价值明念转变和理性行为增加共同塑造的。在这一过程中,农民深受传统文化和市场理性因素的双重影响,为实现自身的利益,通常采取制度外的利益表达渠道进行环境维权,且维权策略具有多元性、权宜性和实用性特点,而农民的弱者身份注定了其雏权行动的预期目的只能得到部分实现。这将不利于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与稳定。
关键词:
关村 农民环境维权 社会转型 转型抗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汪杰贵
村庄治理现代化体系由村庄治理价值、村庄治理制度、村庄治理模式、村庄治理主体、村庄治理行为、村庄治理能力和村庄治理绩效等七个部分组成。村庄治理现代化目标实现关键在于突破村庄治理系统困境。而村庄治理系统困境可细分为村庄治理价值滞后、村庄治理制度不完善、村庄治理模式复杂化、村庄治理主体一元化、村庄治理行为不当、村庄治理能力不强和村庄治理绩效低下等七个方面。村庄治理现代化路径可细化为七个方面:重构村庄治理价值、完善村庄治理制度、改进村庄多元治理模式、实现村庄治理主体多元化、实现村庄治理行为科学化、提升村庄治理能力、提高村庄治理绩效。
关键词:
村庄治理现代化 框架体系 系统困境 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艳梅 夏彩云
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大幅度提高,而思想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尤为农村公共文化更显贫乏,农村公共文化供给资金不足、人才缺乏、政府片面政绩观和评价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我国农村公共文化的衰微。所以必须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法律保障、增加产品供给、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实行绩效考核,培育农村文化的内生机制,推进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
关键词:
农村 公共文化 衰落 对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全喜 王云航
为了解农村留守妇女对生态权益的认知与维权实践,对豫西5个行政村的农村留守妇女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发现:在认知方面,农村留守妇女生态意识有所提升,但还缺乏对农村环境的整体认识;维护生态权益的意识较强,但缺乏主动有效举措;获取环境信息的愿望强烈,但缺乏客观有效的信息获取途径;认为生态权益维护的困难主要来自政府、企业、个人3个层面。在维权实践中,向农村基层组织及政府部门反映问题是农村留守妇女生态权益维护的主要方式,但其应对举措存在消极忍让与被动参与的倾向;农村留守妇女期待多元化、有效性的维权举措。因此,需要进一步创新留守妇女生态教育形式、加强农村基层政权的职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制度体系、优化农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万莎 沈迁
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具备经济职能,还具有一定的治理职能。山东烟台市W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村民自治提供了组织化平台和治理有效的抓手,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通过治理目标的融合、治理结构的互嵌和治理技术的统合,合作社嵌入村级组织,实现村集体再造。合作社与村集体的互嵌形成了以集体治权为依托的村庄治理样态。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依托集体治权,实现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权和分配权,通过“统分结合”的治理机制实现村集体对村庄的治理有效。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的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使得集体治权复归,再造村集体和重塑村级组织与村民互动关系,成为后税费时期“悬浮型”政权落地的一种路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向楠 乐章
集体经济实力与村民自治效果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反映了集体经济资源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8年数据,利用多层回归模型与工具变量法,本文从民主自治的过程维度与有效自治的结果维度实证考察集体经济实力对村民自治的影响效应及约束条件。结果发现,第一,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具有显著的民主增进效应,利益关联强化有利于提高村民选举参与率,尤其是中低社会阶层的选举参与率。第二,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并不必然推动村庄有效自治,集体经济的治理效能还受到村庄社会关联度的调节,即在社会关联度较高的村庄中,才能更好地发挥集体经济在公共事务治理中的动员作用,推动集体行动达成与村庄治理有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