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57)
- 2023(15936)
- 2022(13874)
- 2021(12778)
- 2020(10649)
- 2019(24488)
- 2018(24228)
- 2017(46536)
- 2016(24907)
- 2015(28242)
- 2014(28029)
- 2013(27667)
- 2012(25558)
- 2011(23086)
- 2010(23058)
- 2009(21211)
- 2008(20101)
- 2007(17510)
- 2006(15502)
- 2005(13026)
- 学科
- 济(119508)
- 经济(119388)
- 管理(69150)
- 业(67180)
- 企(52898)
- 企业(52898)
- 方法(49440)
- 数学(43469)
- 数学方法(42927)
- 农(35589)
- 地方(27904)
- 中国(26789)
- 业经(25757)
- 学(24463)
- 财(24454)
- 农业(23826)
- 制(18037)
- 贸(17040)
- 贸易(17029)
- 环境(16707)
- 理论(16414)
- 易(16405)
- 和(16289)
- 地方经济(15511)
- 技术(14887)
- 务(14828)
- 融(14782)
- 金融(14780)
- 财务(14758)
- 财务管理(14725)
- 机构
- 学院(357215)
- 大学(356773)
- 济(149335)
- 经济(146299)
- 管理(142936)
- 理学(124743)
- 理学院(123375)
- 管理学(121170)
- 管理学院(120516)
- 研究(119101)
- 中国(86785)
- 京(74109)
- 科学(73136)
- 财(64452)
- 所(58440)
- 农(57942)
- 江(54824)
- 中心(54479)
- 研究所(53609)
- 业大(53380)
- 财经(52548)
- 经(47736)
- 范(47274)
- 师范(46829)
- 北京(45608)
- 经济学(45530)
- 农业(44217)
- 州(43679)
- 院(43220)
- 经济学院(40774)
- 基金
- 项目(249649)
- 科学(196864)
- 研究(182807)
- 基金(181698)
- 家(157354)
- 国家(156036)
- 科学基金(134996)
- 社会(116906)
- 社会科(110591)
- 社会科学(110559)
- 省(98117)
- 基金项目(96901)
- 自然(87438)
- 自然科(85372)
- 自然科学(85353)
- 自然科学基金(83775)
- 教育(83456)
- 划(81170)
- 资助(74633)
- 编号(74423)
- 成果(59187)
- 重点(55354)
- 部(55071)
- 发(53667)
- 创(51251)
- 课题(50566)
- 创新(47852)
- 国家社会(47832)
- 科研(47542)
- 教育部(47475)
- 期刊
- 济(167410)
- 经济(167410)
- 研究(103699)
- 中国(62748)
- 农(55557)
- 学报(55208)
- 科学(51572)
- 管理(51391)
- 财(47783)
- 大学(42672)
- 学学(40538)
- 农业(37814)
- 教育(35537)
- 技术(32011)
- 融(29154)
- 金融(29154)
- 业经(28119)
- 经济研究(26263)
- 财经(25620)
- 经(21915)
- 问题(21388)
- 技术经济(18314)
- 业(16951)
- 图书(16910)
- 版(16860)
- 理论(16703)
- 科技(16505)
- 资源(16431)
- 统计(16226)
- 现代(15865)
共检索到5144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谢治菊
村庄经济类型是影响村民政治信任的重要变量:以小农经济为主的贵州L村,村民的政治信任低且层级差异过大;而以私营经济为主的江苏Y村,村民的政治信任普遍较高,层级差异也较小。并且,L村与Y村村民不信任基层政府的主要原因迥异:在L村主要是基层政府效率低下,而在Y村则主要是基层政府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公平。然而,通过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却发现,促进私营经济发达的村庄村民政治信任高且较为均衡的因素并不是经济本身,而是经济背后村民高度的公共参与热情和参与水平。由此,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促进不同村庄村民政治信任均衡发展。
关键词:
经济类型 差序格局 公共参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邱益中
江苏泰县乡村经济类型划分研究邱益中(南京农业大学经贸学院210095)泰县地处江苏中部,是我国沿海开放县之一,江苏沿江产业带的组成部分,经济发展居江苏中游水平。本文以泰县乡村经济类型划分为例,进一步探讨乡村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异规律,完善乡村经济类型研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治菊
以农村居民的现金收入和家庭耐用消费品存量作为农村经济利益分化的主要测量指标,基于欠发达地区贵州省和经济发达地区江苏省的调查,对农村经济利益分化背景下农民政治信任心理、政治选举心理、政治参与心理状况进行描述,对经济利益分化对农民政治心理的影响进行深入解读。研究表明,农村居民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经济利益分化,且该分化对农民政治信任心理、政治选举心理、政治参与心理有较大的影响。为此,第一,应正视农村的经济利益分化,积极扶持弱势群体,推动农村中间阶层的发展。第二,完善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转变农村经济结构。第三,应加大农村社会的改革力度,健全农村利益表达、利益整合、利益平衡和利益共享机制,完善农民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卢福营
80年代以来,各地农村在改革和发展中自主探索社区经济发展道路,使中国农村经济日益呈现多样化的格局。一部分村庄通过村办集体企业的发展,以集体化的方式实现了农村工业化,并形成集体经济发达的农村社会;另有一部分村庄主要依靠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推动村域经济的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必亮
本文在对温州一个村庄的标会情况进行了比较详尽调查的基础上 ,将村庄共同体理论和信任理论与该村的非正式金融发展现实相结合 ,初步地建立了“村庄信任”这样一个全新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框架。借助这一分析框架 ,文章认为 :(1 )标会将自由竞标过程与程序、竞争性利率决定、自愿性合作、大众参与、信任等因素实现了有机结合 ,是一种很有效率、活力与竞争力的非正式金融制度安排。 (2 )因为村庄共同体与区域性文化等因素对标会行为的嵌入 (embeddedness) ,小规模、社区性标会在现实运作过程中的风险很小。 (3 )政府在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的同时 ,应该允许各种非正式金融的存在与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江国逊 沈山 汪鹏
空心化村庄是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它是我国长期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的矛盾激化与问题积淀。对废弃地整理是协调人地关系、缓解人地矛盾的有效手段。本文以邳州市空心化村庄为例,在对空心化村庄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空心化村庄整治模式采取对应的废弃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测算出邳州市可调整建设用地指标近1/5。
关键词:
空心化村庄 废弃地 邳州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江国逊 陈旭东 石亚飞
空心化村庄是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它是我国长期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的矛盾激化与问题积淀。其废弃地整理是协调人地关系、缓解人地矛盾的有效手段。该文以邳州市空心化村庄为例,在对空心化村庄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空心化村庄整治模式采取对应的废弃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测算出邳州市可调整建设用地指标近1/5。
关键词:
空心化村庄 废弃地 潜力研究 邳州市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季忠义
近期,我们对江苏省沛县农村宅基地管理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选点五个乡镇的10个自然村,10个行政村下辖19个自然村,总户数4326户,总人口16198人,总耕地181147亩,人均耕地115亩。现状总村体面积384014亩,其中包括:宅基地21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秋
女性、民俗和政治,三者并不仅仅是由抽象概念构成的宏大叙事关系,而是在具体时空中彼此嵌入并有着明确指向的研究课题。城镇化进程中,普通农村妇女在民俗生活提供的各种可能渠道中参与村委选举、监督征地利益失衡、培育女性民间社会团体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等,实践了一条独特的"村庄政治"参与模式。农村妇女"村庄政治"参与模式实质是城镇化带来的"民俗生活的政治化",女性民俗的社会理性凸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转型农村社区妇女生活"新传统"。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需重视引导"女性民俗"于农村妇女"村庄政治"参与模式的实践功能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妇女 女性民俗 村庄政治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兰 冯淑怡 陆华良 曲福田
研究目的:分析影响村庄层面农地规模经营发展的因素。研究方法:文献分析,计量经济分析。研究结果:村庄经济发展对农地规模经营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村庄整体非农就业水平提高促进了农地规模经营发展,但当地非农就业机会增加抑制了农地规模经营发展;村庄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委员会可以保障农地规模经营的顺利推进,但行政推动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并未取得预期效果;村领导来自大宗大族不利于农地规模经营的健康发展,村干部"年轻化"对农地规模经营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农地规模经营的推行应该因地制宜,通过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以及规范村干...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萌 郑华伟 高春雨 罗其友
[目的]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基于农民主体视角的村庄环境整治评估工作开展并不充分,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有效探索,明确农民对当前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满意程度,分析制约当地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以期为政府更好地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提供参考方向,使村庄环境整治更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方法]以江苏省姜堰区、高邮市、大丰市和涟水县271个有效样本为基础,构建了包括4个方面21个具体指标的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4个地区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进行总体评价,借助四象限对比分析找出制约当地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的关键因素。[结果]4个地区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综合得分为77.07分,当地村庄环境整治项目得到了农民的基本认可;四象限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对其需求较为强烈,但是目前的整治现状尚不能达到农民期望值的制约因素主要为河塘污染治理、人禽粪便处理、乡村道路和排水管网设施,其次房屋内外装修、工业污染治理、文化娱乐设施、公厕数量与质量和娱乐活动等指标农民满意度偏低,需要进一步的改善。[结论]当前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总体较高,影响满意度的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方面,文末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和提高农民参与性3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晓飞 岳晓文旭 周立
探索村庄发展与经营的模式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问题。本文在总结村企合一、有为集体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湖州市L村"村+公司+家庭农场"的发展实践进行单案例研究,并提出经营村庄的新模式——"村企统合"。村企统合是统筹规划基础上的统一经营与合作,促成了劳动与资本的联合,其本质是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体现出农民主体性与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表现出弱依附性、弱行政性与强经济性、强社会性。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促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村企统合产生的前提,村企统合也是"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村庄创新实践。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向楠 乐章
集体经济实力与村民自治效果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反映了集体经济资源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8年数据,利用多层回归模型与工具变量法,本文从民主自治的过程维度与有效自治的结果维度实证考察集体经济实力对村民自治的影响效应及约束条件。结果发现,第一,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具有显著的民主增进效应,利益关联强化有利于提高村民选举参与率,尤其是中低社会阶层的选举参与率。第二,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并不必然推动村庄有效自治,集体经济的治理效能还受到村庄社会关联度的调节,即在社会关联度较高的村庄中,才能更好地发挥集体经济在公共事务治理中的动员作用,推动集体行动达成与村庄治理有效。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吕亚生 张小林
研究目的:以1990年以来江苏省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村庄规模变动为基础,指出当前村庄用地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其变化的动力机制与用地集约化的途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研究结论:江苏省农村城镇化过程中村庄总人口减少和用地面积增大并行,江苏省城镇用地与农村用地同步扩张;村庄规模的变动受内、外因的共同影响,城镇空间扩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是主要的外因,内部建设用地变动是主要的内因。未来村庄用地集约化要进一步加强村庄规模的调控力度,使其协调发展,适应农村用地集约化发展的需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信贷资金效益比较研究——基于广东、江苏、江西、贵州四省的实证分析
村庄信用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效率的影响路径——基于江苏省多个村庄的组态分析
基于四分图模型的农民村庄整治满意度研究——以江苏丰县华山村为样本
让村庄整治与生态建设有效结合——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
论乡村政治的空间结构——村民小组与村庄空间结构的相关性研究
城镇化影响下的村庄治理模式演进:基于广州典型村庄案例的比较分析
浙江省不同经济类型试点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状况比较研究
农户分化视域下农村养老保险选择新趋向——基于江苏省18个村庄1302份样本的实证分析
村庄产业融合对农地再配置的影响——来自江苏省的微观证据
从升学教育到综合教育——以江苏苏北一个村庄的教育观念变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