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64)
- 2023(17065)
- 2022(14216)
- 2021(13298)
- 2020(10806)
- 2019(24845)
- 2018(24212)
- 2017(46361)
- 2016(24791)
- 2015(27686)
- 2014(27790)
- 2013(27107)
- 2012(25314)
- 2011(22919)
- 2010(22990)
- 2009(21251)
- 2008(20935)
- 2007(18935)
- 2006(16445)
- 2005(14500)
- 学科
- 济(108029)
- 经济(107919)
- 业(69677)
- 管理(68974)
- 企(52148)
- 企业(52148)
- 方法(44139)
- 农(40184)
- 数学(38836)
- 数学方法(38312)
- 中国(31147)
- 地方(27506)
- 财(27150)
- 农业(26911)
- 业经(26232)
- 制(20850)
- 学(19566)
- 贸(18636)
- 贸易(18624)
- 易(18013)
- 银(17122)
- 银行(17090)
- 融(16732)
- 金融(16727)
- 行(16415)
- 环境(16350)
- 发(16143)
- 技术(15569)
- 和(15403)
- 务(15389)
- 机构
- 学院(353618)
- 大学(349015)
- 济(145470)
- 经济(142363)
- 管理(135935)
- 研究(118840)
- 理学(116833)
- 理学院(115551)
- 管理学(113605)
- 管理学院(112925)
- 中国(90248)
- 京(72579)
- 科学(71608)
- 财(67856)
- 农(62402)
- 所(58761)
- 中心(56534)
- 江(53857)
- 研究所(53077)
- 财经(53059)
- 业大(52200)
- 经(48150)
- 农业(47717)
- 范(47655)
- 师范(47193)
- 北京(45403)
- 经济学(44362)
- 州(43206)
- 院(42811)
- 经济学院(40009)
- 基金
- 项目(236249)
- 科学(186293)
- 研究(176203)
- 基金(169926)
- 家(146859)
- 国家(145535)
- 科学基金(125167)
- 社会(112825)
- 社会科(106720)
- 社会科学(106694)
- 省(94427)
- 基金项目(89541)
- 教育(81064)
- 划(78522)
- 自然(78270)
- 自然科(76426)
- 自然科学(76406)
- 自然科学基金(75007)
- 编号(73171)
- 资助(68212)
- 成果(59487)
- 发(55532)
- 重点(53277)
- 部(52159)
- 课题(50617)
- 创(49514)
- 国家社会(46546)
- 创新(46221)
- 科研(44968)
- 教育部(44898)
- 期刊
- 济(166675)
- 经济(166675)
- 研究(101755)
- 中国(71533)
- 农(61872)
- 财(52966)
- 学报(52664)
- 科学(49576)
- 管理(48506)
- 农业(41487)
- 大学(41077)
- 教育(39073)
- 学学(38839)
- 融(34553)
- 金融(34553)
- 技术(32138)
- 业经(31300)
- 经济研究(25834)
- 财经(25581)
- 问题(22270)
- 经(21999)
- 业(19677)
- 版(18046)
- 技术经济(17219)
- 商业(16501)
- 统计(16460)
- 科技(15980)
- 贸(15892)
- 理论(15869)
- 图书(15846)
共检索到5269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博
目前中国相当一部分地区乡村仍然存在精英治理现象,即村级治理由村庄精英而非广大村民主导。从主体的角度看,村庄社会精英治理的生发逻辑可以从乡镇政府、村庄精英、普通村民三个层面进行剖析,乡镇政府层面体现为悬浮型政权的选择性治理思维,村庄精英层面体现为利益驱动下对村庄治理的介入,普通村民层面体现为"工具性差序格局"下的"原子化"。村庄精英治理现象的优化路径有三:一是村庄精英治理体系的优化,二是普通村民群体自治能力与参与机制的优化,三是乡镇政权调控与指导机制的优化。
关键词:
村民自治 精英治理 生发逻辑 优化路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建 吴理财
政府嵌入、村落秩序及村民集体行动作为我国村落治理的内在变量,三者的关系决定了村落治理结构的变迁。通过对G村道路修建的"事件—过程"分析发现,后税费时代村落治理结构经历了从内生性治理到动员性治理再到脱嵌化治理的结构性变迁。在内生性治理时期,村落治理需要外部权威的裁决才能保障村落内部秩序的平衡,村落总体上具有较强的自主性;而在村落利益分化的背景下,由于基层政权的治理能力日益衰减,村落治理需要依靠软磨硬泡为代表的软强制的动员才能实现;而到了脱嵌化治理时期,村落社会需要依托经济精英领导的理事会来维持村落共同体的运转。G村村落治理结构的转换体现了"规划性变迁"的农村治理逻辑,村落治理日益呈现结构离散化的特性。在当前村落社会"大转型"的背景下,需要通过政府扶持村落社会来抵御市场的冲击,重构"互动共治"的村落治理结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建 吴理财
政府嵌入、村落秩序及村民集体行动作为我国村落治理的内在变量,三者的关系决定了村落治理结构的变迁。通过对G村道路修建的"事件—过程"分析发现,后税费时代村落治理结构经历了从内生性治理到动员性治理再到脱嵌化治理的结构性变迁。在内生性治理时期,村落治理需要外部权威的裁决才能保障村落内部秩序的平衡,村落总体上具有较强的自主性;而在村落利益分化的背景下,由于基层政权的治理能力日益衰减,村落治理需要依靠软磨硬泡为代表的软强制的动员才能实现;而到了脱嵌化治理时期,村落社会需要依托经济精英领导的理事会来维持村落共同体的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海莉娟
乡村振兴必须发挥妇女的主体性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受父权文化的影响,农村妇女通常在社会和家庭中处于从属地位。通过对陕南两县8名农村女性经济精英进入村庄权力中心、参与乡村治理的过程进行考察,在"资源-文化"视角下分析她们如何从经济精英转变为治理精英并探讨其参与村庄治理的意义。结果发现:经济地位的提高是引导农村妇女参与乡村治理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冲破传统性别文化束缚、改善不平等性别权力结构的关键。农村女性经济精英凭借自身的能力和性别优势在村庄治理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从而推动乡村善治,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白呈明
"理解80%中国农村的80%现象"驱使我们去深切地关注和观察中国普通村庄日常生活中的村民自治,以便更好地把握我国村民自治的基本样态和真实逻辑,而不为"明星"效应所左右。村民自治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生活,它将在现代民主、法治和传统文明的契合中不断进步。
关键词:
普通村庄 村民自治 生活逻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红旭
村庄治理是构造村庄秩序,维护村庄有序良性运行的综合性活动。村民自治一度作为国家外缘式引入村庄的组织形式,是要在农村社区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在实际运作中这一制度却遭遇诸多矛盾,以致陷入困境。村庄精英作为内生于村庄内部的特殊群体,在社区公共事务中自发组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立足一个西北村庄的个案研究,试图在分析村庄精英形成机制和角色实践的基础上,寻找他们引导村民集体实践的行动逻辑,进而置于国家—精英—村民的框架内探讨他们的功能,发掘村庄精英角色整合对村庄治理的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于水 鲁光敏 任莹
农民是农村环境治理的直接受益者和重要行动主体,然而环境治理中“政府干、农民看”的现象并不鲜见,提升农民在环境治理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实现农村环境善治有着重要意义。实现农民在环境治理中的积极参与,需要由管控式环境治理逻辑转向参与式环境治理逻辑,在制度供给层面创造参与空间、提供参与支持、制定参与计划,在权益实现层面回应农民环境权益、经济权益和其他权益诉求。研究以浙江云和“绿谷分”实践为例,分析认为加强公民赋权、民主协商、自主治理是实现农民参与式环境治理的内在机制,并从重塑治理共同体、强化社会组织建设、增强民主协商制度等方面提出优化农民参与环境治理路径。
关键词:
环境治理 农民参与 逻辑转换 路径优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博 曹兵妥
乡村振兴中所演化出来的经营型治理逐渐成为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村庄治理中的一种有效模式。以关中西部一个村庄的个案为研究对象,从乡村经济-政治二维视角出发探析了经营型治理的基本特征和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治理所演化的逻辑转向。研究发现,村庄治理中的人才带动、公司化运作、国家政策的事中支持和针对乡村发展的阶段性任务转向共同形塑经营型治理的村庄治理格局。这种经营型治理对中国的乡村治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经济型能人成为村庄的治理主体,经济型治理手段成为村庄的治理方式,经济与政治的互相嵌入成为村庄治理的机制,村庄经济发展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要目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博 曹兵妥
乡村振兴中所演化出来的经营型治理逐渐成为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村庄治理中的一种有效模式。以关中西部一个村庄的个案为研究对象,从乡村经济-政治二维视角出发探析了经营型治理的基本特征和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治理所演化的逻辑转向。研究发现,村庄治理中的人才带动、公司化运作、国家政策的事中支持和针对乡村发展的阶段性任务转向共同形塑经营型治理的村庄治理格局。这种经营型治理对中国的乡村治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经济型能人成为村庄的治理主体,经济型治理手段成为村庄的治理方式,经济与政治的互相嵌入成为村庄治理的机制,村庄经济发展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要目标。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增付
对闽、赣、湘三地规模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的实证研究,探讨土地流转背景下新土地精英阶层的形成机制和村庄治理参与行为。分析发现:土地向规模经营主体的集中,规模经营主体的身份符号和对占有资源的策略化利用,村组织衰落和土地流转后村庄常住人口的减少等因素,推动了新土地精英阶层的崛起。新土地精英具有参与村庄治理的历史必然性和主观需求性。但应当注意,新土地精英的崛起和村庄治理参与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需从加强规制入手,既发挥新土地精英作为治理主体的功能,又要避免其对村庄公共资源的攫取,以有效解决或缓解农村社会问题。
关键词:
土地流转 新土地精英 村庄治理 公共资源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秦勃
宗族是村庄政治生活函数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在农村场域中,宗族依然扮演着农村社会自我运行中的重要角色,并显示着其强大的影响力。本文选取了湘南一个村庄中两个势均力敌的异姓宗族,分析他们在村民选举中的博弈行为。通过个案研究可以显见,在双方或几方宗族势力相当的情况下,如果村民们只是各自投自己一方的选票,进行非合作博弈,其结果只会是选举失败,而导致这种状况的深层次原因包括宗族非理性的认同、宗族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农村社会的面子观等。缓和或者消解这种宗族之间的非合作博弈,发挥宗族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采取的措施应该是"疏",而不是"堵"。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宗族 博弈 选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嘉鸿 贾林州
组织租并不足以说明村社理性所具有的特质,村社制度所内涵的,除了长期演进的重复博弈结构中形成的具有工具理性特性的"队生产"形态,还包括以血缘认同和村落共同体认同为基础的具有价值理性性质的家庭内代际分工和外部协作行为。这一价值形态和生产关系及其所依赖的小农经济,即为小农村社制度,它实质上是人地关系高度紧张条件的制约下,农耕文明演进路径依赖地形成的内生性生产与治理结构。豫南村落自主治理实践形态表明,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根源在于乡村巨变导致乡土伦理价值体系的式微与村社制度的瓦解。因此,"三治"问题的解决需要重建
关键词:
组织租 村社理性 小农村社制度 乡土伦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汪杰贵
村庄治理现代化体系由村庄治理价值、村庄治理制度、村庄治理模式、村庄治理主体、村庄治理行为、村庄治理能力和村庄治理绩效等七个部分组成。村庄治理现代化目标实现关键在于突破村庄治理系统困境。而村庄治理系统困境可细分为村庄治理价值滞后、村庄治理制度不完善、村庄治理模式复杂化、村庄治理主体一元化、村庄治理行为不当、村庄治理能力不强和村庄治理绩效低下等七个方面。村庄治理现代化路径可细化为七个方面:重构村庄治理价值、完善村庄治理制度、改进村庄多元治理模式、实现村庄治理主体多元化、实现村庄治理行为科学化、提升村庄治理能力、提高村庄治理绩效。
关键词:
村庄治理现代化 框架体系 系统困境 路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潭 刘祖华
本文试图运用博弈分析框架以湘南G县为背景观察、分析村庄精英竞争机制和村庄政治的运行实态。作者指出,在村庄治理精英和非治理精英的博弈与治理精英系统中村支书—村主任的博弈中,由于自主机制缺位和制度供给短缺,治理精英、非治理精英、乡镇政府和普通村民4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行为偏差,村庄公共治理其实处于一种“亚瘫痪”状态。因此,要变革村庄公共治理必须从4个方面入手:明晰责权,建立村支两委协调均衡机制;拓宽渠道,完善非治理精英吸纳机制;扩大参与,加强村民监督机制;规范政府行为,建立乡镇仲裁机制。
关键词:
精英博弈 亚瘫痪状态 公共治理 制度安排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杨君 贾梦宇
权力继替规则是观察与理解中国村庄治理的一个重要视角。在政治精英、社会精英与经济精英的长期争斗与合作中,村庄治理格局逐渐从权力主导的"多元精英"治村过渡到"富人"治村。在这一变迁过程中,村委会选举和资源无疑是关键因素。选举与资源构成了村庄精英权力继替的基本规则,而这种规则与逻辑在"体制内精英—体制外精英—普通村民"的村庄政治分层结构中发挥作用,形成了中国村庄特有的"精英流动"现象。
关键词:
多元精英 富人治村 选举 林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