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62)
- 2023(7002)
- 2022(5633)
- 2021(5342)
- 2020(4391)
- 2019(9645)
- 2018(9560)
- 2017(18164)
- 2016(10155)
- 2015(11335)
- 2014(11040)
- 2013(11294)
- 2012(10843)
- 2011(9988)
- 2010(10091)
- 2009(9371)
- 2008(9252)
- 2007(8446)
- 2006(7762)
- 2005(6979)
- 学科
- 农(48777)
- 济(45147)
- 经济(45092)
- 业(32566)
- 农业(32557)
- 管理(18634)
- 业经(15838)
- 方法(13724)
- 农业经济(12372)
- 数学(12153)
- 数学方法(12024)
- 中国(11893)
- 地方(11754)
- 企(11258)
- 企业(11258)
- 学(10601)
- 发(10142)
- 制(9702)
- 村(9464)
- 农村(9444)
- 财(8859)
- 发展(8808)
- 展(8798)
- 及其(7748)
- 收入(7738)
- 土地(7653)
- 策(7588)
- 建设(7465)
- 体(7350)
- 贸(7129)
- 机构
- 学院(148474)
- 大学(144734)
- 济(61104)
- 经济(59854)
- 研究(57227)
- 农(55341)
- 管理(53278)
- 理学(45992)
- 理学院(45411)
- 管理学(44601)
- 管理学院(44341)
- 中国(43105)
- 农业(42602)
- 科学(37446)
- 业大(33458)
- 所(30937)
- 京(30613)
- 研究所(28167)
- 中心(26909)
- 农业大学(26253)
- 财(25504)
- 江(23699)
- 省(22254)
- 业(21329)
- 范(20358)
- 师范(20073)
- 院(19285)
- 科学院(19222)
- 财经(19188)
- 州(18780)
- 基金
- 项目(101405)
- 科学(78267)
- 研究(73232)
- 基金(72407)
- 家(65471)
- 国家(64759)
- 科学基金(53074)
- 社会(46571)
- 社会科(43445)
- 社会科学(43429)
- 省(41806)
- 基金项目(38569)
- 划(33882)
- 自然(33628)
- 自然科(32783)
- 自然科学(32773)
- 自然科学基金(32170)
- 农(31900)
- 教育(30849)
- 编号(30722)
- 资助(28727)
- 成果(24936)
- 发(24020)
- 重点(22967)
- 部(22356)
- 课题(20645)
- 创(20496)
- 业(20373)
- 计划(19531)
- 国家社会(19513)
- 期刊
- 济(77249)
- 经济(77249)
- 农(62702)
- 农业(42945)
- 研究(41353)
- 中国(35260)
- 学报(31675)
- 科学(27467)
- 大学(24060)
- 学学(23134)
- 业经(19635)
- 业(19609)
- 财(17087)
- 融(15825)
- 金融(15825)
- 农业经济(14478)
- 管理(13882)
- 农村(13840)
- 村(13840)
- 教育(13206)
- 版(11929)
- 问题(11787)
- 业大(11028)
- 世界(10395)
- 技术(10138)
- 农业大学(9978)
- 农村经济(9233)
- 社会(9159)
- 经济研究(9085)
- 经济问题(9059)
共检索到2316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国锋 邬家峰 王啸 陈长平
根据村庄社会关联形式和性质的不同,分别从村民对村庄的认同感和关联度评价、村庄公共文化活动的参与意愿和价值评价、对待村规民约的态度、对公共事务的意见表达行为及村民日常生活中寻求帮助的方式选择等维度对胜利村、南坝村和十里村三个村庄农民公共精神表征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社会关联程度和性质不同的村庄农民公共精神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社会关联度较高的村庄农民对公共事务的态度、价值认同及对公共事务的参与行为都高于社会关联度相对较低的村庄。因此,建议通过加强对农村社会公共文化生活的重构,培育农民的公共精神与公共理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春燕 庄晋财
在"农民创业—村庄公共品供给—村庄凋敝治理"理论框架下,根据浙江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354个创业农民样本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三者的关系展开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创业活动能促进村庄公共品供给的改善,并作用于村庄经济、社会、生态子系统,进而有效缓解村庄凋敝状况。因此,鼓励农民创业应该成为政府政策的着力点。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军奎
作为事实上的"社会单位",村庄是探讨农村发展与治理问题的理想"单元"。村庄个案的剖析表明,农村人口流动伴随着巨大的代价付出,包括村庄秩序面临失衡挑战、村庄发展动力丧失、村庄悲剧事件增多等等。代价视角下的问题分析表明,农村村庄治理亟需作出三个层面的反思:从治理对象层面看,治理实践中需要格外重视村庄的价值,在发展思维和认知上树立起"村庄本位"思想;从治理主体层面看,村庄治理举措要建立在尊重并调动农民的主体性基础之上,不能把农民仅仅视为需要改变和发展的客体,将其置于被动的承受者位置;从治理目标层面看,村庄治理的目标设定与政策设计需要将重心置于文化之上,超脱单纯的经济物质取向。
关键词:
流动的代价 人口流动 村庄本位 村庄治理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罗兴佐
农民行动单位既是一个数量概念,也是一个关系范畴。数量概念表示的是,农民行动单位可能是个体,也可能是群体;关系范畴表明的是,某一区域内群体与群体、群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关系的性质。从村庄层面看,农民行动单位具体为宗族、户族、小亲族和个体家庭;相应地,本文将村庄划分为宗族型、户族型、小亲族型和个体家庭型。
关键词:
农民行动单位 村庄类型 分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小芹 简小鹰
经验呈现出村庄治理性条件与基础性条件是影响项目绩效的关键。本文尝试提出二对分析概念即"公共治理"和"私人治理"、"利诱型基础"和"排斥型基础"试图对项目问题做深入分析。建立通过对个案方法及其比较研究基础上的研究,可以明晰项目地方实践的不同表达及其成因的复杂性。项目绩效的发挥不仅需要村民的参与,而且也需要以公共性为目的的村庄治理;同时,社会基础条件和治理样态也会相互影响。拥有良好组织能力的"利诱型基础"的社区条件和"公权公用"的治理性基础是项目效度的关键,而"排斥型基础"的社区条件以及"公权公用"的"私人治理"就成为项目限度的根源。
关键词:
项目 国家动员 地方实践 意外后果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庄晋财 陈聪 成华
中国农村公共品单纯依靠政府供给存在比较大的缺口,需要发挥社会力量进行补充。农民创业者与村庄的特殊关系,使之有可能成为村庄公共品的重要提供者。在经典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将个体心理特征、供给项目特征、家庭和村庄关系以及供给制度环境等因素纳入模型,建立以供给行为态度和供给行为控制为维度的农民创业者村庄公共品供给意向二维平面图,对农民创业者村庄公共品供给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创业者比其他群体更容易受到村庄公共品供给的激励,但其供给行为是否发生的关键还在于对公共品项目的预期收益和实施难度。因此,肯定农民创业者村庄公共品供给的行为,通过补贴等方式降低公共品供给难度应成为政府政策的着力点。
关键词:
农民创业 村庄公共品 供给意向 供给行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谢迪 吴春梅
本文构建了农民理性、村庄治理与农村公共服务效率关系的理论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湖北省5个村庄1098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证实了农民公共理性、村庄治理均对农村公共服务效率以及农民公共理性对村庄治理具有促进作用的已有研究结论;发现并验证了村庄治理在农民公共理性对农村公共服务效率的正向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揭示出公共性是三者之间内在关联的理论根基;发现并验证了村庄治理在农民个体理性对农村公共服务效率的正向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揭示出农民个体利益与村庄公共利益的有机结合是这种正相关关系产生的现实基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磊 刘建平
农民合作组织在村庄事务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将其作为村庄社会的内源性主体而分析,认为农民合作组织对村庄治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主要体现在治理主体、治理基础和方式以及治理绩效等几个方面。然而,农民合作组织参与村庄治理仍面临着主体能力不足、多方不信任等一些约束条件,为此,作者提出应明确农民合作组织的功能与定位、增强其主体能力以及构建合作组织和农民之间的信任机制等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春梅 梅欢欢
以公共空间拓展和公共精神培育为内核的村庄公共性建设是乡土价值重塑的关键。村庄公共性由改革开放前的理想化向改革开放后的理性回归过程中,出现了公共空间传统退现代进以及公共精神阶段性缺失的困境,亟待在协同治村、合力并进中实现真正的蜕变。强化村庄公共性对培育时代新农民的耦合和递进效应,有利于攻克农民靠农业农村无望的难关;强化其对和谐村庄建设的协调和联动效应,有利于攻克农民善分不善合的难关,助力共建共治、共享共担、共赢共富理念下的乡村振兴伟业。
关键词:
村庄公共性 时代新农民 村庄和谐 新时代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苏红键
乡村振兴需要因地制宜。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乡村振兴数据库(2020年)305个村庄数据,分析了样本村庄的总体和分类特征,结合统计描述和计量检验分析了村庄特征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村庄表现出显著的收入差异,东部地区村庄、平原与丘陵村庄、隶属省会城市的村庄、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更高;非农产业就业比重越高、耕地流转率和流转价格越高的村庄农民收入水平越高;此外,农村电商的发展、村书记的人力资本水平与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正相关。收入水平越低的村庄外出务工比重越高。藉此,对集聚提升类村庄、城郊融合类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搬迁撤并类村庄、粮食主产区村庄提出多元化的乡村振兴建议。
关键词:
村庄分类 农民收入 多元化乡村振兴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胡海波 程乐 姜浩天
<正>钓源古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自古浸润着庐陵文化与赣商文化,是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单位与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近年来,在十里芳菲文旅品牌创始人张蓓及其团队的努力下,钓源古村深耕自身商业美学,探索出新时代、新征程下的乡村价值共创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为径
2000年后,社会学界关于"农民市民化"主题的研究日益丰富,学者们主要致力于回应两大问题:其一,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关切为何;其二,农民市民化进路何在。文章通过对广东广州城郊K村"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成果调查与文件梳理,试图窥探村庄规划如何通过达标机制、生成机制、发展机制有效推动新型农村社区的农民市民化进程,以及其特征与局限性,并由此回应上述两大问题,论证新型现代性、城乡一体化和"人的城市化"对当前农民市民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
农民市民化 新农村建设 村庄规划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为径
2000年后,社会学界关于"农民市民化"主题的研究日益丰富,学者们主要致力于回应两大问题:其一,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关切为何;其二,农民市民化进路何在。文章通过对广东广州城郊K村"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成果调查与文件梳理,试图窥探村庄规划如何通过达标机制、生成机制、发展机制有效推动新型农村社区的农民市民化进程,以及其特征与局限性,并由此回应上述两大问题,论证新型现代性、城乡一体化和"人的城市化"对当前农民市民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
农民市民化 新农村建设 村庄规划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卫龙宝 凌玲 阮建青
本文在集体行动理论基础上建立理论框架解释村庄特征影响村民形成集体行动,进而分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内在机制;利用CGSS村级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理论假说。研究表明,村庄规模显著负向影响村民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村庄密度显著正向影响村民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而基于宗族结构的传统社会关联影响并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云南省农民收入差异性研究
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评价及差异性分析
20世纪30年代农村改造的差异性表现
农村有十种类型的农民致富快
基于农民创业者的村庄公共品供给内生机制研究——温州市永嘉县桥下镇龙头村的案例
农户资源差异性程度及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本质的认知影响研究——以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和衡东县为例
农民理性与民主:现实面相、作用机理与影响效应——基于湖北5个村庄公共事务治理实践的调查
村庄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农民自组织公共参与逻辑与进路——基于3个典型案例的研究
贫困村农民消费结构差异性问题——以重庆市三类48个贫困村1998~2007年数据资料为例
村庄民主与农民幸福——基于中国乡村振兴调查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