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04)
2023(18228)
2022(15774)
2021(14736)
2020(12296)
2019(27995)
2018(27845)
2017(53326)
2016(29126)
2015(32532)
2014(32456)
2013(31912)
2012(29181)
2011(26317)
2010(26627)
2009(24426)
2008(23996)
2007(21231)
2006(18713)
2005(16341)
作者
(82989)
(69085)
(68524)
(65557)
(44044)
(33262)
(31196)
(26966)
(26380)
(24734)
(23597)
(23352)
(22044)
(21740)
(21440)
(21279)
(20634)
(20295)
(19817)
(19814)
(17100)
(16929)
(16707)
(15894)
(15461)
(15421)
(15341)
(15337)
(14047)
(13738)
学科
(113036)
经济(112872)
管理(87589)
(84753)
(69861)
企业(69861)
方法(51487)
数学(44360)
数学方法(43730)
(38159)
(33099)
中国(29986)
业经(28493)
(27386)
农业(25198)
(24641)
地方(23175)
(20740)
财务(20648)
财务管理(20604)
企业财务(19604)
(19449)
贸易(19438)
(19335)
银行(19286)
理论(19181)
(18888)
(18608)
(18325)
技术(18116)
机构
大学(410082)
学院(409043)
管理(161573)
(160575)
经济(156936)
理学(139894)
理学院(138369)
管理学(135824)
管理学院(135052)
研究(133949)
中国(100550)
(85865)
科学(82324)
(77935)
(69042)
(65974)
(62739)
中心(62545)
业大(61697)
财经(61611)
研究所(59873)
(55978)
(53845)
北京(53461)
师范(53328)
农业(53062)
(49573)
(48843)
经济学(48575)
财经大学(45850)
基金
项目(280916)
科学(221322)
研究(205909)
基金(204419)
(177563)
国家(176062)
科学基金(151946)
社会(130255)
社会科(123264)
社会科学(123234)
(110368)
基金项目(108086)
自然(98780)
自然科(96476)
自然科学(96450)
教育(95160)
自然科学基金(94692)
(92005)
资助(83836)
编号(83749)
成果(68708)
重点(62621)
(62212)
(58933)
(58149)
课题(57898)
创新(54314)
科研(53743)
教育部(53648)
(53490)
期刊
(177977)
经济(177977)
研究(119726)
中国(79856)
学报(66574)
(65950)
(61391)
科学(60091)
管理(59203)
大学(51555)
学学(48501)
教育(46129)
农业(44074)
(38420)
金融(38420)
技术(35171)
业经(30920)
财经(30384)
经济研究(26835)
(25918)
问题(23437)
(21043)
图书(20682)
(20564)
理论(19634)
科技(19286)
技术经济(18628)
实践(17960)
(17960)
现代(17786)
共检索到6004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姣  
通过对浙江北部D村的个案考察,从村庄社会内部的角度出发,力图分析经济高度分化背景下利益密集型村庄选举过程的表现样态及其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深层机制,并进一步分析其村庄治理层面的后果。研究表明,村级权力的高价值激发了村民参与选举的意愿,以纵向经济分层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的圈层化构成了村庄内部选举高度竞争化的助推机制;在竞争性选举过程中,竞选者以利益派性为组织基础,采取关系、金钱等策略性动员方式获取选票;村级权力的高价值直接带来了村庄选举以及村庄治理的谋利化色彩,表现在村级资源的分配上,即为分配原则的私人化,导致了村庄底层以上访为主要方式的针对处于村干部位置之上的富人群体的抗争,村级组织面临合法化危机。针...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欢欢  吕德文  
在复合型党建实践中,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存在相互促进的交互关系。复合型党建通过党员发展的开放性、党员管理的“治理化”、组织生活的实体化以及组织形象的先进性,实现基层党组织多维度的公共性建构。复合型党建实践机制的核心是嵌入式引领,包括三个方面:公共性动员机制、认同式动力机制、反馈性效能机制。复合型党组织建设提升了组织的行动力、活力和整合能力,并在村庄治理中产生了溢出效应。由此,复合型党建塑造了村庄复合型治理效能,实现了村庄公共利益主体的重塑、村庄公共规则的构建和集体公共利益再生产。复合型党建既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条有效路径,也对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欢欢  吕德文  
在复合型党建实践中,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存在相互促进的交互关系。复合型党建通过党员发展的开放性、党员管理的“治理化”、组织生活的实体化以及组织形象的先进性,实现基层党组织多维度的公共性建构。复合型党建实践机制的核心是嵌入式引领,包括三个方面:公共性动员机制、认同式动力机制、反馈性效能机制。复合型党组织建设提升了组织的行动力、活力和整合能力,并在村庄治理中产生了溢出效应。由此,复合型党建塑造了村庄复合型治理效能,实现了村庄公共利益主体的重塑、村庄公共规则的构建和集体公共利益再生产。复合型党建既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条有效路径,也对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姣  
基于对内生型工业村庄浙北D村的个案考察,从仪式性人情交往实践过程展示农村阶层关系的形成逻辑。村庄阶层通过仪式性人情所具有的面子竞争以及构建和维系社会关系的双重价值发挥作用,形塑着村庄社会的阶层关系形态。为富人阶层主导的人情规则,造成对底层阶层的双重排斥:对底层参与村庄中社会性价值追求的排斥和对底层社会关系上的排斥,进而形成富人阶层对底层的排斥性关系。中间阶层的特殊位置决定了他们有自身阶层性地位确保的需求,参与到为富人所主导的面子竞争之中,形成一种中间阶层同富人阶层之间带有依附性质的竞争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沈费伟  杜芳  
建设“零污染村庄”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宜居乡村的新方法,也是促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的新途径。本文应用协同治理分析框架,以浙江省源头村为典型案例发现,当前源头村建设“零污染村庄”的实践逻辑是以污染预防控制为前提、以资源循环利用为关键、以清洁能源推广为重点、以环境教育传播为核心、以环保公众参与为保障,从而打造了一个环境优美、生态经济、社会凝聚的乡村振兴样板村。源头村在建设“零污染村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治理主体、高效率的治理机制、多类型的治理资源以及共识性的治理目标的创新模式,并且通过学习机制、行政机制以及社会机制来保障“零污染村庄”创新模式的发展。为进一步发挥“零污染村庄”治理优势,提升乡村振兴绩效,未来需要从明确各主体角色定位、塑造合理性治理结构、合理配置多类型资源以及达成共识性集体行动,从而更好地推进农村环境善治目标。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罗兴佐  
村治是各权力主体在村庄内部交互作用的过程。自 1 980年以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分化 ,各种民间组织重新兴起 ,并在村民自治的背景下成为村治中的重要力量。民间组织对村治的参与 ,一方面提升着村庄治理的民主化程度 ,另一方面又可能导致村级组织权威的衰落 ,给乡村社会带来不稳定。因此 ,重建村级组织权威 ,实现民间组织的制度化参与 ,对于乡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秋菊  
关于征地拆迁,法律关系主体是作为征地拆迁方的国家和作为被征地拆迁方的土地相关权利人,二者之间是行政法律关系。实地调研发现,当前征地拆迁中常涉及三类主体:农户、开发商和政府,由于开发商介入征地,征地拆迁中的补偿标准逐渐由政府规定标准转变为农户与开发商的协商标准。通过对开发商介入的征地拆迁模式的发生机制和实践后果展开分析,发现该模式训练了农民的谈判能力,被征地拆迁的农民正在成为土地增值收益的分享者,而调整措施的缺失将会导致这部分群体转化为土地食利者阶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沈费伟  
探寻有效的农村环境参与式治理,既是保障村民群众合法生态权益的现实需要,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之生态宜居目标实现的客观要求。本研究通过对浙北荻港村环境治理的案例考察发现,农村环境参与式治理的实现机制是以广泛的社会资本为基础,以农村精英为组织领导核心,以健全内部运行机制为支撑,以环境公共服务体系改善为关键,以多元组织力量发挥为保障。尽管如此,在治理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如何平衡"公民参与"与"政府主导"之间的张力、如何实现"地方知识"与"专业知识"之间的融合、如何增强"外部支持"与"内生力量"之间的互动、如何平衡"生产规模"与"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未来需要从治理理念、治理体制、治理方式以及治理机制四方面来总结提升农村环境参与式治理绩效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婷  
阶层分化村庄中,村庄自治为密集利益引发的派性斗争所主导,上层经济精英掌控了话语权。在选举层面,大多数村民尤其是中下层的村民无法表达自己的意志;但在决策层面村民自治却超越了上层的主导,大部分村民的意志在决策的过程中得以表达,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民主决策。在选举的过程中,村民参与对于选举结果的影响无非是哪一边的上层来当村干部,自身没有办法参选,不同的选举结果与大多数的中下层村民之间的利益关联并不强。而在利益密集的阶层分化村庄,决策往往意味着利益分配方案的制定,这与村民的直接利益存在较强关联性。而且村民能够通过国家在场的力量,影响决策方案的制定,维护自身的利益,对上层主导的派性斗争进行制衡。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婷  
阶层分化村庄中,村庄自治为密集利益引发的派性斗争所主导,上层经济精英掌控了话语权。在选举层面,大多数村民尤其是中下层的村民无法表达自己的意志;但在决策层面村民自治却超越了上层的主导,大部分村民的意志在决策的过程中得以表达,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民主决策。在选举的过程中,村民参与对于选举结果的影响无非是哪一边的上层来当村干部,自身没有办法参选,不同的选举结果与大多数的中下层村民之间的利益关联并不强。而在利益密集的阶层分化村庄,决策往往意味着利益分配方案的制定,这与村民的直接利益存在较强关联性。而且村民能够通过国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岩  李欣茹  
村级债务一直是困扰基层治理的重大问题。税费时期的传统村级债务主要是在压力型行政体制的运作模式以及传统型村干部共同作用之下形成的,属于资源挤压型村级债务。不同于传统村级债务,农业税取消之后的新村级债务是在国家大规模资源下乡背景下产生的,是一种资源输入型负债,主要是在提供兜底作用的大量下乡资源、内在动机的乡村利益合谋以及保障实施的富人型村干部治理手段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高昂的新村级债务给乡村社会带来严重的治理后果,表现为村庄社会分化、基层权力固化以及村庄主体性弱化。村级债务规模与范围不断扩大容易造成严重的治理困境,需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华杰  
竞争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机制。但对竞争的信仰和功利的教育价值取向催生了竞争性学习观,导致了一些不易察觉的道德后果,阻碍了学生的道德成长。因而,亟需对这种竞争性学习观进行道德化矫正,构建和谐、健康和道德的竞争关系与学习理念,从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道德成长环境。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祖佩  
本文是建立在广泛田野调查基础上的总结性研究。根据项目进村的不同方式,本文将承接项目的村庄划分为接受型、争取型和捆绑型三种类型,进而探讨了项目进村对乡村治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项目进村实现了乡村治理的重构,且在不同类型的村庄中,乡村治理重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比较三类村庄治理实践的基础上,本文以分利秩序作为当前项目进村背景下乡村治理—般逻辑和乡村政治社会样态的总结。分利秩序以"权力"为主导,以"去政治化"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去目标化"为基本后果。后税费时期乡村两级组织强制性权力与基础性权力的错位和功能失调,是理解分利秩序得以形成的深层逻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河啸  张明生  李宝值  朱奇彪  
"经营村庄"是促进乡村发展、产业兴旺、村民致富的创新实践和有效模式。本文基于浙江省的多案例考察,分析了经营村庄面临的主要挑战,总结了经营村庄的典型实践,提炼了村集体在经营村庄中的重要功能。研究表明,各地可从空间优化、要素激活、产业开发、政策保障等方面形成符合地方实际的经营村庄路径。村集体通过发挥整合功能、协调功能、治理功能保障经营村庄的有效运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雒珊  
在资源下乡的背景下,“经营村庄”成为普遍现象,逐利的工商资本进村成为“经营村庄”的主导者。资本在政府引导下进行“村企绑定”,介入乡村的权力体系,扮演“经营者”和“治理者”双重角色。在此基础上,资本进村从生产经营转向平台化的经营。首先,通过迎合政策打造亮点,搭建项目资源平台,完成村庄的基础打造;其次,集中流转土地资源进行投资平台的运作,吸引外来资本进行非农化开发,实现村庄的增值;最后,资本以“经营共同体”的中介对接角色,在多个利益主体关系平台的运转中处于主导地位,保证村庄的维护和升级。乡村资源被资本统筹调配成为其经营获利的工具,对乡村治理产生不可控的后果。这启示我们,需要加强制度规范资本下乡,防止资源下乡过程中资本下乡经营的利益蚕食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