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32)
2023(10428)
2022(8679)
2021(8091)
2020(6576)
2019(15026)
2018(14695)
2017(28778)
2016(14587)
2015(16178)
2014(15874)
2013(15437)
2012(13826)
2011(12196)
2010(11976)
2009(10779)
2008(10294)
2007(8691)
2006(7260)
2005(5705)
作者
(37537)
(31606)
(31393)
(30004)
(19939)
(15051)
(14275)
(12401)
(12088)
(10825)
(10771)
(10589)
(9728)
(9593)
(9411)
(9372)
(9253)
(9251)
(8966)
(8789)
(7576)
(7521)
(7339)
(7319)
(7073)
(7023)
(6736)
(6590)
(6205)
(6135)
学科
(63293)
经济(63230)
(44013)
管理(42441)
(33715)
企业(33715)
方法(30749)
(27595)
数学(26923)
数学方法(26560)
农业(18468)
(17083)
业经(16883)
中国(15229)
(11858)
地方(11220)
(11205)
理论(10370)
(10369)
财务(10336)
财务管理(10315)
(9892)
贸易(9887)
企业财务(9847)
(9627)
环境(8946)
技术(8827)
(8804)
(8759)
金融(8758)
机构
学院(203608)
大学(202417)
(87290)
管理(85897)
经济(85663)
理学(75932)
理学院(75254)
管理学(74112)
管理学院(73700)
研究(58858)
中国(44468)
(40143)
(38876)
财经(32993)
科学(32898)
(30309)
(30124)
中心(29606)
经济学(28128)
业大(28110)
(27421)
(25699)
师范(25488)
经济学院(25481)
(25459)
财经大学(24929)
研究所(23180)
经济管理(23003)
北京(22975)
商学(22342)
基金
项目(146530)
科学(118512)
研究(111033)
基金(109981)
(93747)
国家(92910)
科学基金(82694)
社会(74866)
社会科(70914)
社会科学(70900)
基金项目(58674)
(56472)
自然(51270)
教育(50738)
自然科(50157)
自然科学(50148)
自然科学基金(49240)
(46634)
编号(45090)
资助(42961)
成果(35257)
(33556)
重点(32370)
国家社会(31931)
(31479)
(31350)
教育部(30002)
人文(29881)
(29443)
创新(29192)
期刊
(90749)
经济(90749)
研究(54178)
中国(32165)
(32104)
(31315)
管理(28466)
科学(26390)
学报(26308)
大学(22270)
学学(21338)
农业(21196)
业经(18327)
教育(17391)
技术(17325)
(17123)
金融(17123)
财经(16248)
(13994)
经济研究(13612)
问题(12501)
(10127)
图书(9487)
理论(9389)
技术经济(9226)
商业(9001)
财会(8621)
统计(8599)
农村(8566)
(8566)
共检索到275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颖  张岳恒  
本文沿袭科斯的分析逻辑,以村庄"交易"为基本分析单位,在国家背景下通过深入分析村庄的特征,基于交易费用和公共选择理论分析村庄的性质,研究发现:村庄首先是一个产权保护机制,这种保护是有效的,也是排他的;其次,村庄是一个合作组织,也是一个集体行动的机制。前者降低了对外的交易费用,后者降低了内部的交易费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晓楠  孙建芳  
经过20多年市场经济的冲击,村庄的经济分化与社会分化加深,村庄的异质程度提高,需求偏好的差异性越来越大,使农民基于传统联系的合作能力受到损害,而基于现代联系的合作能力尚未形成,并且政府包办村庄公共产品的供给进一步损害了农民的合作能力,造成了村庄公共产品供给中的"政府失败"。基于此,借鉴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在我国建立政府与村庄自治体和草根组织合作供给公共产品的方式,即政府提供多数或全部费用,村庄自主决定公共产品的内容,政府与村庄自治体合作提供全部村民需要的公共产品、与合作社及草根组织合作为部分村民提供更多元化的公共产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春梅  梅欢欢  
以公共空间拓展和公共精神培育为内核的村庄公共性建设是乡土价值重塑的关键。村庄公共性由改革开放前的理想化向改革开放后的理性回归过程中,出现了公共空间传统退现代进以及公共精神阶段性缺失的困境,亟待在协同治村、合力并进中实现真正的蜕变。强化村庄公共性对培育时代新农民的耦合和递进效应,有利于攻克农民靠农业农村无望的难关;强化其对和谐村庄建设的协调和联动效应,有利于攻克农民善分不善合的难关,助力共建共治、共享共担、共赢共富理念下的乡村振兴伟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卫龙宝  凌玲  阮建青  
本文在集体行动理论基础上建立理论框架解释村庄特征影响村民形成集体行动,进而分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内在机制;利用CGSS村级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理论假说。研究表明,村庄规模显著负向影响村民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村庄密度显著正向影响村民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而基于宗族结构的传统社会关联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丽霞  张应良  刘魏  
借助IAD理论框架,将村庄特征分为物质属性、共同体属性、规则三个维度,基于CLDS2016数据,用熵权TOPSIS法对村级公共品整体供给水平、供给结构分别进行量化,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检验村庄特征、民主治理对村级公共品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村内宗族异质性越低、平均受教育水平越高、人口规模越大、人均农业用地面积越多,越有利于村级公共品整体供给,也有利于村级非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人口规模越大、村庄距离县城越远,越有利于村级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行政村中自然村数量对村级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产生负向影响;民主治理更有利于村级非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且在村内平均受教育水平、村庄人口规模影响公共品供给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丽霞  张应良  刘魏  
借助IAD理论框架,将村庄特征分为物质属性、共同体属性、规则三个维度,基于CLDS2016数据,用熵权TOPSIS法对村级公共品整体供给水平、供给结构分别进行量化,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检验村庄特征、民主治理对村级公共品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村内宗族异质性越低、平均受教育水平越高、人口规模越大、人均农业用地面积越多,越有利于村级公共品整体供给,也有利于村级非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人口规模越大、村庄距离县城越远,越有利于村级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行政村中自然村数量对村级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产生负向影响;民主治理更有利于村级非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且在村内平均受教育水平、村庄人口规模影响公共品供给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智勇  李卫忠  
校企合作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当前校企合作过程中由于利益分配不均,无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尝试从企业视角出发,应用交易费用理论对企业选择校企合作条件进行了研究,并认为交易专用性是影响企业选择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因素,交易专用性越强,企业选择与学校交易的意愿越强,并且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的思路。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吴海盛  邓明  
本文从村庄内部差异的视角,将村庄内部的经济因素、组织因素和政治因素引入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研究中来,以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Logit模型对全国10个省份80个村庄1123个农民的养老模式选择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是否党员、是否有外出务工经历、家庭决策类型,家族网络组织、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认知程度和村庄内部组织资源以及政治因素对其养老模式选择意愿有显著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魏超杰  
~~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孙文中  
利用对闽西关村农民三次环境维权的实地调查资料,本文展现了其发展历程和演绎逻辑。农民的环境维权抗争,是抗争各主体进行利益博弈的动态过程,是在转型期由政治权力结构、村庄秩序变更、价值明念转变和理性行为增加共同塑造的。在这一过程中,农民深受传统文化和市场理性因素的双重影响,为实现自身的利益,通常采取制度外的利益表达渠道进行环境维权,且维权策略具有多元性、权宜性和实用性特点,而农民的弱者身份注定了其雏权行动的预期目的只能得到部分实现。这将不利于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与稳定。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谢东东  赵泽皓  孔祥智  
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离不开要素在城乡间双向互动。文章在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从形成分割、打破分割、开始融合的演进逻辑基础上,采取乡村向城市要素开放的切入点,准确识别开放乡村的发展必然与现实困境,并从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案例相结合的角度研究村庄如何向城市要素开放。研究表明,开放村庄是优化城乡要素配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及发挥乡村多元价值的必由之路,但是同时又面临着要素难以集聚、服务质量低下及集体产权开放性不够的现实挑战。为此,应深化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提升产权结构的开放性,顺应城乡人口互动发展趋势,搭建人才下乡机制,引进乡村产业、公共服务相关紧缺人才成为新村民,推动乡村开放水平提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元珍  
项目纠纷的化解模式主要有消解型、求援型、自主型三种类型,其中,消解型与求援型纠纷化解模式村庄组织程度弱,项目接应能力不强,自主型村庄组织程度强,项目接应能力也较强。基于典型案例的分析表明,村庄主体性是村庄项目接应能力与效果差异的重要诱因,加强村庄主体性,必须增进村庄自主权力,重塑村庄集体行动能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鸿渊  蒲萧亦  
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将有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村庄是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全面认识清楚"村庄"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基础性工作。受环境条件、发展历史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和影响,不同区域或同一区域的村庄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维度上呈现出了异质化趋势。异质化对乡村振兴策略提出了新要求,异质化情景下的乡村振兴策略必须尊重客观事实、立足于村庄差异、尊重农民主体作用,在理顺城乡关系、城乡融合发展的前提下,采用乡村分类、精准振兴策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温胜芳  王海侠  蔡秀云  
村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是农村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发展水平应该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2014年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转变中的村庄"的"百村千户"调查表明,我国农村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明显改善,道路交通、住房条件和垃圾收集是农户眼中近五年农村生活变化最大的方面。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已经开始进入城乡统筹阶段,环境设施呈现区域配置差异特征,不同区域村庄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次序存在差异,公共基础设施运营、更新维护所需的机制要素需要重视。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在区域上呈现均等化改善,农村金融需要下一步重点改善,公共服务中的优质人力资源不足、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问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春燕  庄晋财  
在"农民创业—村庄公共品供给—村庄凋敝治理"理论框架下,根据浙江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354个创业农民样本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三者的关系展开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创业活动能促进村庄公共品供给的改善,并作用于村庄经济、社会、生态子系统,进而有效缓解村庄凋敝状况。因此,鼓励农民创业应该成为政府政策的着力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