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23)
2023(11371)
2022(9631)
2021(9122)
2020(7516)
2019(17737)
2018(17461)
2017(33965)
2016(18376)
2015(20789)
2014(20717)
2013(20825)
2012(19494)
2011(17505)
2010(17521)
2009(16331)
2008(16077)
2007(14779)
2006(12862)
2005(11311)
作者
(52601)
(44558)
(44287)
(42107)
(27849)
(21633)
(20230)
(17460)
(16716)
(15785)
(15068)
(14970)
(13885)
(13846)
(13701)
(13672)
(13644)
(12958)
(12755)
(12601)
(11030)
(10862)
(10842)
(10271)
(10067)
(10066)
(10064)
(9655)
(9132)
(9009)
学科
(79204)
经济(79132)
(53722)
(51055)
管理(43775)
农业(33903)
(31328)
企业(31328)
方法(30588)
数学(27113)
数学方法(26871)
业经(21958)
地方(21204)
中国(19938)
(17871)
(17652)
(14486)
贸易(14480)
(14277)
(14030)
(13544)
银行(13522)
(12958)
(12774)
(12772)
金融(12768)
农业经济(12621)
(12289)
环境(11025)
(10329)
机构
学院(261489)
大学(255821)
(106997)
经济(104629)
管理(98356)
研究(88331)
理学(84678)
理学院(83676)
管理学(82283)
管理学院(81793)
中国(69783)
(64131)
科学(54973)
(53478)
农业(49334)
(47449)
业大(45146)
(45034)
中心(44161)
研究所(40802)
(40765)
财经(37383)
(36091)
师范(35815)
(33869)
北京(32922)
(32869)
经济学(32147)
(30643)
农业大学(30581)
基金
项目(175250)
科学(136750)
研究(132113)
基金(124692)
(108115)
国家(107051)
科学基金(90748)
社会(83107)
社会科(78167)
社会科学(78140)
(70978)
基金项目(67689)
教育(58825)
(58200)
自然(56566)
编号(56138)
自然科(55104)
自然科学(55088)
自然科学基金(54077)
资助(48476)
成果(45163)
(40124)
重点(39248)
(38857)
课题(37832)
(36292)
(36068)
国家社会(33962)
创新(33804)
(33445)
期刊
(125369)
经济(125369)
研究(73708)
(67986)
中国(53035)
农业(46217)
学报(41824)
科学(38590)
(36229)
大学(32126)
学学(30409)
(28740)
金融(28740)
管理(28586)
业经(27644)
教育(25690)
(22071)
技术(21115)
问题(18652)
财经(17378)
经济研究(16850)
(15808)
农村(15311)
(15311)
农业经济(15223)
(14944)
资源(14221)
世界(13674)
经济问题(13183)
技术经济(12594)
共检索到389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申静  陈静  
本文以对鲁南两个村的实地调查为例 ,说明市场因素对欠发达农村地区的侵入造  成的一个可能的后果 ,即村干部对村庄控制和保护能力的减弱 ,并试图用“弱监护人”这一  表述概括之。同时 ,从村干部和村民个人利益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龙  
村干部在村庄治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在实践中村干部行为却出现了日益权变的趋向。通过对S省J县7个村庄的项目进村的案例比较研究发现:村庄资源禀赋与公众参与是影响和塑造村干部角色与行为的关键变量。项目进村中,村干部角色在国家"代理人"与村庄"当家人"的制度角色定位中出现了变异或偏移,呈现出"撞钟型""横暴型""分利型""协调型"干部四种行为类型,村庄治理也由此呈现为"沉默秩序""普力夺秩序""谋利秩序"和"多元治理秩序"四种治理型态。新时代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对村干部角色具有纠偏和规制效应,促使村干部角色回归其应然位置,促进乡村多元有序治理和良善秩序的生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业方  
关于村干部角色行为的研究有两种取向:一是对村干部应该如何的"名"的研究,二是对村干部实际如何的"实"的研究。赵村的村干部的"名"与"实"经历了从融合到偏离的历史性嬗变。改革开放后,因对村干部有了新的要求与期待,历史变迁的惯性及相应的政策及制度性规定为村干部角色行为提供了基础,包办型村干部经历了"名"与"实"的短暂融合。但随着村庄出现可赢利的巨额集体资产,村干部以派性斗争为核心争夺村庄权力,以自我获利为目的,造成村庄集体资产流失,村民利益受损,赢利型村干部的"名"与"实"严重偏离。以制度治村为核心的纠偏机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波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治理具有内在关联性。当前,农村呈现出空心化、空巢化和老龄化等困境,农民难以被有效组织动员,农村共同体面临消解。本文基于皖南多个村庄的实地调研,结合农村集体经济的演进逻辑,提出农村集体经济的三种类型,即外生型、合作型和内生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集体所有,能够再造村庄共同体,形成利益共同体、组织共同体和生活共同体的新型村庄共同体。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改变村级组织治理弱化的现状,通过治理权威形塑、治理资源强化和治理形式多样,增强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促进村民自治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亚玲  
文章在对经济欠发达典型地区——甘肃省具有代表性的8个地区的85家农村中小企业和508户农户进行实地调查,发现目前甘肃省农村非正规金融为满足农户、农村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起到主要作用,并深入剖析其面临的问题。文章指出,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运行体系、拓宽农村民间投资渠道、建立监控民间借贷利率制度和加强监管等是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非正规金融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红旭  
村庄治理是构造村庄秩序,维护村庄有序良性运行的综合性活动。村民自治一度作为国家外缘式引入村庄的组织形式,是要在农村社区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在实际运作中这一制度却遭遇诸多矛盾,以致陷入困境。村庄精英作为内生于村庄内部的特殊群体,在社区公共事务中自发组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立足一个西北村庄的个案研究,试图在分析村庄精英形成机制和角色实践的基础上,寻找他们引导村民集体实践的行动逻辑,进而置于国家—精英—村民的框架内探讨他们的功能,发掘村庄精英角色整合对村庄治理的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陆继霞  何倩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土地流转实践在各地区进行得如火如荼。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某县龙村的实地调查,从微观层面的农户生计视角出发,着重分析了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将土地流转出去的原因存在着复杂性,主要是基于生计创新、生计压迫、社区压力等因素;此外,部分农户基于就业保障、土地收益和土地保障的双重因素考虑、思想认知方面的原因而未将土地转出。鉴于此,建议有关部门在推进土地流转工作、设计相关制度时应向弱势群体予以倾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文丽  
乡村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组织者,他们的话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的现实状况和需求。调查显示,乡村干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有信心的,这是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基于这种判断和对新农村建设话语的分析,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值得注意的五个关键性问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大蒙  吴理财  
对皖北Y村的调查显示,获得声望资本是村庄能人“当村干部”的内生动力。声望是稀缺的象征符号资源,对声望的追求源于人们渴望得到社会承认的心理需要。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样态,声望在社会关系中获得,并扩展行动者在关系网络中的影响力。运用“文化网络-公共身份-声望资本”分析框架,阐释村集体经济“空白村”和人口严重流失的“空心村”,村庄能人“何以要当村干部”这一问题。结果表明,文化网络为声望资本的生产、累积和展示提供了载体平台,村庄能人深受乡村文化网络的影响,具有维持村落社会声望的内在需要。公共身份是声望资本生成的重要机制,担任村干部,便获得了由国家和村民双重承认的“公共身份证”,可为村庄能人扩展声望资本提供“位置资源”,有利于在乡村社会关系网络中扩大影响力,提升社会地位。声望追求能够强化村干部的公共属性,为乡村发展与治理提供持续动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大蒙  吴理财  
对皖北Y村的调查显示,获得声望资本是村庄能人“当村干部”的内生动力。声望是稀缺的象征符号资源,对声望的追求源于人们渴望得到社会承认的心理需要。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样态,声望在社会关系中获得,并扩展行动者在关系网络中的影响力。运用“文化网络-公共身份-声望资本”分析框架,阐释村集体经济“空白村”和人口严重流失的“空心村”,村庄能人“何以要当村干部”这一问题。结果表明,文化网络为声望资本的生产、累积和展示提供了载体平台,村庄能人深受乡村文化网络的影响,具有维持村落社会声望的内在需要。公共身份是声望资本生成的重要机制,担任村干部,便获得了由国家和村民双重承认的“公共身份证”,可为村庄能人扩展声望资本提供“位置资源”,有利于在乡村社会关系网络中扩大影响力,提升社会地位。声望追求能够强化村干部的公共属性,为乡村发展与治理提供持续动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斌  宁泽逵  
当代以徐勇等为代表提出的村干部双重角色理论得到了广泛认同。但是,该双重角色理论缺少量化分析支撑。作为双重代理人的村干部,是严格意义上的不偏不倚的"中间人",还是有所偏重?皆需要量化、验证。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村干部角色代理权重的概念,并试图在这一分析框架下量化村干部角色代理倾向。并认为,村干部具有天生的向村民代理人角色倾斜的潜质,同时指出,当代村干部角色代理方向应是在村民自治的精神下更多的为民服务。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罗万纯  
本文利用调查数据,对中国农村政策的执行情况、村干部对农村政策的评价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农村政策在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少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按村干部对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值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农业税减免政策、种粮直接补贴政策、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良种补贴政策、基础设施投资政策、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农业生产资料增支综合直接补贴政策、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政策;男性村干部对政策总体效果的评价显著高于女性的评价,西部地区村干部的评价要显著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村干部的评价,而村干部的受教育年...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见敏  
当前文献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研究缺乏基于农村居民视角的分析。利用实地调查数据,本文从农村居民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与家庭纯收入等秉赋方面分析了各类群体在农村文化生活现状、对文化建设的感知与期待方面的差异,探讨了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因素。研究发现,农村居民秉赋的异质性使其在文化活动方式选择、文化资源利用、文化信息接收渠道、文化消费支出、文化参与意愿等农村文化建设的诸多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效率。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潘海英  
本文在对经济发达地区——浙江温岭市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近年来当地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基本状况,深入剖析其面临的问题。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并考虑到经济发达地区民间资金充裕、农村非正规金融活跃这一客观事实,本文提出加大政府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政策调整力度、完善制度环境、加强监管、建立利率监测制度等促进经济发达地区农村非正规金融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江卓臻  
《民法典》第36条所确立的监护权撤销制度系保护心智能力不足的自然人的制度。但对撤销事由等具体内容的规定仍不乏争议。就撤销事由中的监护人失职而言,不仅理论上尚存在是否需要结果要件的争议,而且实务中也存在不同的审判路径以及"同案不同判"的问题。通过对立法逻辑以及司法判定逻辑的反思,发现单独采用任一审判路径并不能够完全解决司法适用存在的问题。应当通过阶层认定的方式,合理依序安排各个判定要件,从而实现保护被监护人的目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