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32)
- 2023(8130)
- 2022(6794)
- 2021(6283)
- 2020(5002)
- 2019(11627)
- 2018(11710)
- 2017(21199)
- 2016(11698)
- 2015(13429)
- 2014(13739)
- 2013(13167)
- 2012(12160)
- 2011(10926)
- 2010(10927)
- 2009(10062)
- 2008(9775)
- 2007(9128)
- 2006(8233)
- 2005(7086)
- 学科
- 济(42479)
- 经济(42435)
- 管理(29622)
- 业(27850)
- 农(26572)
- 企(18482)
- 企业(18482)
- 农业(17957)
- 地方(16378)
- 中国(14590)
- 业经(13911)
- 环境(12046)
- 方法(12044)
- 财(10557)
- 发(10334)
- 制(9577)
- 学(8911)
- 数学(8790)
- 理论(8703)
- 数学方法(8651)
- 发展(8420)
- 展(8404)
- 教育(7997)
- 和(7879)
- 农业经济(7855)
- 划(7635)
- 工作(6891)
- 教学(6380)
- 银(6356)
- 银行(6351)
- 机构
- 学院(156451)
- 大学(150512)
- 管理(54715)
- 济(53668)
- 经济(51868)
- 研究(50977)
- 理学(45237)
- 理学院(44612)
- 管理学(43709)
- 管理学院(43401)
- 中国(40658)
- 京(33092)
- 科学(32257)
- 农(29649)
- 江(28146)
- 财(26827)
- 中心(25918)
- 范(25803)
- 师范(25619)
- 所(24848)
- 业大(22863)
- 州(22643)
- 研究所(21977)
- 农业(21597)
- 北京(20610)
- 省(20182)
- 师范大学(19970)
- 财经(19670)
- 技术(18935)
- 院(18735)
- 基金
- 项目(100012)
- 研究(80600)
- 科学(76851)
- 基金(67008)
- 家(56966)
- 国家(56260)
- 社会(48676)
- 科学基金(47824)
- 社会科(45395)
- 社会科学(45386)
- 省(42743)
- 编号(36928)
- 教育(36614)
- 基金项目(36299)
- 划(34067)
- 成果(30819)
- 自然(28232)
- 自然科(27384)
- 自然科学(27380)
- 自然科学基金(26832)
- 课题(26045)
- 资助(25410)
- 发(23590)
- 重点(22460)
- 年(22232)
- 项目编号(20508)
- 部(20367)
- 性(20342)
- 创(20109)
- 规划(19748)
共检索到254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黎荣秋 杨凤敏
文章以广西马山县周鹿镇周水村黎屯为例,针对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探索建设一个环境优美、村庄整洁、民风淳朴,并具有忠义文化特色的文明新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韦明升
当前,"三农"问题仍然是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中的最大短板,而农业产业化即是突破这一难题的有效路径,进而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意义重大。本文以广西马山县为例,探讨了推进相关工作的对策措施。一、前言(一)农业产业化是"三农"的出路。"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1996年,中国人民大学温铁军教授首次提出"三农"概念后,媒体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晨宇 李广慧 袁媛
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设计是我国当前城乡建设关注的焦点。文章以登封徐庄镇王屯村安置规划设计为例,探讨新农村规划的相关理念、策略和方法。规划以"自然"、"和谐"为基础,提出"中心共享、和谐统一"的规划概念,以期塑造一个"集约、生态、宜居"的新型农村社区。
关键词:
自然 和谐 新农村 规划设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路培 马世梁 刘贺明 王勇
小城镇是城市与农村的中间地带,建设小城镇是乡村城市化的重要形式。根据城市形象设计、景观生态规划和旅游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地理学等相关理论,综合运用实地调查、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从用地规划、交通规划、绿地规划等方面,对周窝音乐小镇规划项目进行了分析研究,综合考虑武强县城区发展与音乐小镇建设的互动作用,分析了小城镇文化资源开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认为,小城镇建设应充分挖掘现有的自然资源,对各项功能用地、交通组织、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考虑,合理布局,并提出融合地方文化,打造特色现代化小镇形象是小城镇发展的必由之路,以此为政府制定发展小城镇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特色 小城镇 建设 周窝 规划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鹏
政府以"联系点"名义推动的项目制实践对基层治理结构产生了新的要求。旧精英及其所依赖的日常治理方式难以适应项目造点的治理需求,新精英凭借其掌握的经济资源和暴力资源充实了村庄治理的权力结构。在项目造点的治理逻辑之下,政府的介入和主导抑制了新旧精英更替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冲突,维持了精英更替的平稳,减少了权力结构的耗散。新旧精英的更替实际上通过"共谋"的方式表达,并促成了基层政府以项目为中心的治理目标的实现。由于精英更替的不可逆性和悬浮性,随着政府行为退出和利益输送中断,村庄日常治理可能面临去政治化的困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金丽国 夏鑫 蔡为民
<正>核心提示2023年发布的《天津市村庄规划编制导则》提出了村庄用地兼容的概念,并构建了用地兼容指引表。本文总结了天津市用地兼容的相关规定,探索了村庄建设用地兼容管控体系与实现路径,并提出了相关完善建议,以期为我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提供案例参考。2021年,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通知》提出,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鼓励对依法登记的宅基地等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复合利用,发展乡村民宿、农产品初加工、电子商务等农村产业。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叶茂乐 李艳艳
通过对厦门市集美大学城周边区域各因素进行调研、数据分析和总结,依托大学城的先天优势并合理利用区域内不同特点的高校资源,提出"一校一特点,一村一文化"的发展理念,探索有效规划和统筹大学城周边村镇文化的发展途径与改善策略,旨在改变中国大学城与周边区域"有关系、少联系"的普遍局面,提升大学城周边村镇发展潜力,形成"同城化"效应,从而构建大学城和周边村镇协调发展的双赢新模式。
关键词:
大学城 区域发展 双赢 新模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晓军 郭雨露 何微丹 何豫
随着"城乡等值"逐步成为新时期城乡发展的新导向,大都市地区村庄的内涵发生改变。传统的"单村独建"出现了产业同质、设施低效、建设破碎等诸多困境,阻碍其可持续发展和品牌打造。广州从化米埗乡村群规划从产业共荣、设施共享、空间共建、社会共治四个方面探索大都市地区村庄"群落化"规划策略,以期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的创新模式,为广州乡村振兴提供一种长效机制和实施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沈斌表
学校文化是由多种亚文化构成的复杂系统。在解读学校文化的基础上,以宁波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为例,对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文化源头"(即地方文化、产业文化和大学文化)及其特质进行了分析,并详细阐述了宁波高职院校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专业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文化建设 实践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贾岚 郑循刚 谢艳 李何超 吴玺
[目的]空心村演变为不良现象,阻碍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为了分析空心村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寻求解决建设用地粗放利用和浪费问题的有效办法,文章开展了空心村综合整治评价。[方法]基于城镇近郊区空心村建设用地整治实地调研,以冉义镇11个村庄为研究区域,分析整治前后数据,构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比分析各村庄整治前后效果,包括土地利用效果评价与节约集约评价,运用聚类分析划分整治效果区域,并研究其差异。[结果]经过整治,冉义镇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水平由粗放(25.08)提高到中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川
村庄公共性是联结各治理主体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枢纽,意味着对基于特殊主义的家庭和私人利益的超越,以及面向整个村庄共同利益的包容和敞开。环境公共品的供给主体之间存在三对关系:一是行政主体与自治主体彼此激发形成循环结构,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最终从政策性事务真正转化为村庄内生性事务;二是市场主体与自治主体彼此共生形成并行结构,起到常规性保障村庄公共空间环境治理底线的作用;三是家庭主体与自治主体彼此牵拉形成转换结构,支配家庭主体的家庭伦理和家庭分工规则成为将家庭主体转换为自治主体的重要通道。这表明,以对村庄公共性的嵌入为主轴,行政主体、市场主体、家庭主体与自治主体共同构筑成一个相互补位、彼此支撑的治理网络,推动环境公共品以低成本、高稳定性、高效率的方式得到供给。
关键词:
村庄公共性 环境治理 嵌入性 公共品供给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川
村庄公共性是联结各治理主体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枢纽,意味着对基于特殊主义的家庭和私人利益的超越,以及面向整个村庄共同利益的包容和敞开。环境公共品的供给主体之间存在三对关系:一是行政主体与自治主体彼此激发形成循环结构,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最终从政策性事务真正转化为村庄内生性事务;二是市场主体与自治主体彼此共生形成并行结构,起到常规性保障村庄公共空间环境治理底线的作用;三是家庭主体与自治主体彼此牵拉形成转换结构,支配家庭主体的家庭伦理和家庭分工规则成为将家庭主体转换为自治主体的重要通道。这表明,以对村庄公共性的嵌入为主轴,行政主体、市场主体、家庭主体与自治主体共同构筑成一个相互补位、彼此支撑的治理网络,推动环境公共品以低成本、高稳定性、高效率的方式得到供给。
关键词:
村庄公共性 环境治理 嵌入性 公共品供给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钟庆君
村内通婚使村庄内部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因姻亲关系产生的小亲族和个人利益至上原则,在消解家族对抗的同时,也导致村庄内部凝聚力进一步下降。本文以S村为典型案例,通过分析村内通婚对村内人际关系的改变和对村庄治理的影响后认为,在一个既定的村庄内,村内通婚对村庄治理具有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而从长远看,大量的村内通婚不利于村庄的治理和发展。
关键词:
村内通婚 家族问题 村庄治理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薛永盛
合理、适用的地名分类是村庄地名文化景观研究的重要基础。为探究地名分类方法对村庄地名文化景观分析结果的影响,文章以甘肃省民勤县248个行政村地名为例,通过比对“用字分类法”和“专名分类法”在出发点、侧重点方面的异同,测度这两种方法对村庄地名文化景观空间格局的影响程度,甄别空间分布差异对地名分类方法的敏感性,从而验证了两种分类方法的差异性、适用性问题。该研究为开展行政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异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关键词:
地名 分类方法 文化景观 空间分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乐柱 韦明升
一、制约黑山羊产业规模发展的因素剖析马山全县11个乡镇都养殖黑山羊,主要分布在白山、古零、古寨、金钗、里当、加方、百龙滩等中东部石山地区,少量分布在周鹿、林圩、乔利、永州等丘陵地区。2011年,黑山羊饲养量9.46万只,存栏4.25万只,出栏5.21万只,羊肉产量820吨。全县养殖黑山羊1511户,能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