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13)
2023(5443)
2022(4327)
2021(4174)
2020(3035)
2019(7236)
2018(6796)
2017(12815)
2016(6697)
2015(7326)
2014(7067)
2013(7064)
2012(6662)
2011(6191)
2010(6133)
2009(5527)
2008(5083)
2007(4737)
2006(4323)
2005(3392)
作者
(17554)
(15300)
(14552)
(13946)
(9126)
(7314)
(6729)
(5692)
(5672)
(5173)
(5170)
(4918)
(4716)
(4455)
(4432)
(4414)
(4262)
(4260)
(4068)
(4067)
(3647)
(3597)
(3502)
(3463)
(3348)
(3338)
(3290)
(3120)
(3047)
(3039)
学科
(29140)
经济(29108)
(24788)
(17785)
农业(17190)
管理(12399)
地方(11155)
业经(10088)
中国(8063)
(7749)
企业(7749)
农业经济(7447)
(6309)
(6249)
方法(5777)
发展(5431)
(5425)
收入(5324)
(5069)
数学(5062)
数学方法(4992)
(4948)
农村(4928)
土地(4864)
(4740)
工作(4660)
分配(4636)
建设(4578)
(4347)
贸易(4345)
机构
学院(89806)
大学(85128)
(33492)
经济(32483)
管理(32151)
研究(30646)
理学(27521)
理学院(27153)
管理学(26704)
管理学院(26526)
中国(23931)
(21727)
科学(18287)
(17555)
中心(15813)
农业(15468)
(15070)
师范(15001)
业大(14868)
(14845)
(14262)
(14066)
研究所(12719)
(12081)
师范大学(11909)
(11501)
(11254)
财经(10768)
北京(10503)
农业大学(10313)
基金
项目(62253)
研究(51177)
科学(48785)
基金(42868)
(36279)
国家(35783)
社会(32400)
科学基金(30548)
社会科(30145)
社会科学(30142)
(26672)
基金项目(23422)
编号(23258)
教育(22635)
(20955)
成果(18999)
自然(17169)
自然科(16665)
自然科学(16662)
自然科学基金(16324)
课题(15818)
(15269)
资助(15112)
(14500)
(13946)
重点(13601)
(13168)
(13062)
国家社会(13025)
(12946)
期刊
(47865)
经济(47865)
(27645)
研究(25376)
中国(22267)
农业(17959)
科学(12884)
教育(12643)
业经(12514)
学报(12245)
(10437)
金融(10437)
大学(10198)
(9900)
学学(9482)
管理(8513)
农业经济(8422)
农村(8228)
(8228)
技术(7444)
问题(6597)
(6504)
(6376)
社会(6065)
资源(5939)
农村经济(5576)
(5525)
社会科(5466)
社会科学(5466)
经济研究(5032)
共检索到1393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辉  朱静辉  
农田水利建设不仅是一个资金投入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村庄水利合作能力,即在有效对接村庄外大水利的同时,经营村庄内的小水利,使大水利和小水利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安徽省长丰县两个村庄水利案例表明:农村大水利历经了"统"、"统分结合"、"分"等逻辑嬗变后,与小水利的竞争关系不断加强;取消农业税后,乡村水利事业的组织性程度降低,水利的公共性从村级组织开始瓦解,水利越来越成为村民组、特别是村民的私事;村民进行水利合作所能依托的组织资源越来越少,水利合作的制度环境不容乐观。因此,必须强化村级组织在水利合作过程中"统"的作用,将分散村民组织起来与大水利对接,并因地制宜地开展小水利合作,这是当前乡村水利建设...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田也  郑雪  贺梦紫  
"信贷+保险"是一种银行类金融机构、保险公司、政府与农户共同分担风险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本文选择安徽省长丰县草莓种植信贷保险(以下简称"草莓险")为案例,首先从金融生态视角出发从内部动力源、外部动力源和金融生态环境三方面分析"草莓险"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其次结合实地调研的情况探究"草莓险"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内外部制约因素和问题;最后,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田也  郑雪  贺梦紫  
"信贷+保险"是一种银行类金融机构、保险公司、政府与农户共同分担风险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本文选择安徽省长丰县草莓种植信贷保险(以下简称"草莓险")为案例,首先从金融生态视角出发从内部动力源、外部动力源和金融生态环境三方面分析"草莓险"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其次结合实地调研的情况探究"草莓险"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内外部制约因素和问题;最后,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吴贻军  傅泳  许谦  胡瑶  
以安徽省长丰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为例,全面融合政府数据、农户水电数据、运营商数据以及农户自主上报数据,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户信用评价指标,并首创性提出以Logistic回归模型为主体并辅以AHP层次分析法进行决策调整的创新型评价方法,解决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户贷款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改善了农户贷款难的现状。
[期刊] 征信  [作者] 吴贻军  傅泳  许谦  胡瑶  
以安徽省长丰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为例,全面融合政府数据、农户水电数据、运营商数据以及农户自主上报数据,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户信用评价指标,并首创性提出以Logistic回归模型为主体并辅以AHP层次分析法进行决策调整的创新型评价方法,解决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户贷款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改善了农户贷款难的现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鹏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鹏  
基于农村土地内在的资源属性、社会属性和制度属性,土地调整不仅是集体产权的更新实践,而且也是村庄政治的生产实践。在土地调整过程中,组织动员、矛盾激活和"结平衡账"的辩证过程赋予了村庄自主化解矛盾和达成秩序的能力,村庄政治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进而形成与国家政治的良性互动。但是,以"确权"为导向的国家地权调控否定了集体土地制度的实践空间,逐渐侵蚀了村庄政治内核,村庄政治塌陷,村庄内部大量矛盾通过"上访"问题化。村庄政治与国家政治的关系渐趋失衡,基层治理陷入深层困境。因此,村庄政治是村民自治和基层善治的基础,找回村庄政治的关键,是重塑集体调整土地的权能,完善集体土地制度。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鹏  
基于农村土地内在的资源属性、社会属性和制度属性,土地调整不仅是集体产权的更新实践,而且也是村庄政治的生产实践。在土地调整过程中,组织动员、矛盾激活和"结平衡账"的辩证过程赋予了村庄自主化解矛盾和达成秩序的能力,村庄政治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进而形成与国家政治的良性互动。但是,以"确权"为导向的国家地权调控否定了集体土地制度的实践空间,逐渐侵蚀了村庄政治内核,村庄政治塌陷,村庄内部大量矛盾通过"上访"问题化。村庄政治与国家政治的关系渐趋失衡,基层治理陷入深层困境。因此,村庄政治是村民自治和基层善治的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仲宇   李晓彤  
城乡中国背景下,保护型经纪能否实现由退场自保到主动“返场”?若放在乡土中国背景下,只能提出保护型经纪的返场不可能论,但在城乡中国背景下,可以发现返场不可知论,这需要找到返场条件和返场逻辑。本文基于东南某省P县L村的老人会个案研究,提出了村庄保护型经纪返场的“必要且可能论”,并论证了返场逻辑:一是城镇化推动了乡土中国转入城乡中国的宏观背景变迁,乡村治理现代化促使保护型经纪的角色定位转变,带来返场的必要性。二是老龄化、人口外流及村庄发展话语被外部主体攫取,为保护型经纪的“返场”提供了可能性。三是与新经纪博弈—互动过程中,保护型经纪塑造了新老村民的共同体意识,通过参与乡村治理弥合了治理张力,实现了返场。本文发现老人会作为乡土中国一种普通的保护型经纪,在城乡中国时代乡村治理中发挥特殊作用。本文对话并拓展了国家经纪理论中的保护型经纪“退场”说,提出了城乡中国背景下保护型经纪“返场”说,有助于理解乡村治理中村庄权力结构的变迁逻辑。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义强  
本文通过考察发生在一个乡镇选举中的村民日常行动片断 ,对于时下村庄生活逻辑进行了初步分析 ,认为生存处境的离散状态导致的集体行动能力缺位以及乡村社会权力机制的制度性暗示引发的农民自动跟从 ,是解释村庄行动的重要变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波  
精准扶贫要求精准帮扶,驻村帮扶有利于贫困村的脱贫致富。"结构-行动"理论框架下的驻村干部和村干部作为贫困村不同治理主体,其利益诉求并不一致,各自遵循不同的行动逻辑。驻村干部"目标差异"的行动逻辑和村干部"工具理性"的行动逻辑,建构起两种不同理想类型的贫困村治理主体结构,分别是合作型治理主体结构和冲突型治理主体结构。合作型治理主体结构使得驻村干部和村干部有效发挥扶贫作用,冲突型治理主体结构则不利于贫困村的脱贫攻坚。贫困村治理主体结构的优化,需要发挥村干部的主体性作用,完善驻村干部考核机制,平衡扶贫资源禀赋差异性,发挥驻村帮扶对于精准扶贫的最大功效。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琦  
与以往所研究的“经营村庄”不同,“新经营村庄”以项目治理为导向,运用“经营”的行为逻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央逐步加强“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政策进程是项目进村的制度背景,中央财政的专项资金运作构成“新经营村庄”的体制性内涵。通过对村级组织经营行为的考察,从项目开源、优化配置、资源援引、产业提升的经营路径剖析“新经营村庄”的“新”经营和实践样态。研究发现,“新经营村庄”是一种以项目为要素并耦合村庄公共利益的经营行为。村级组织通过引入项目资源并以村庄公共利益诉求为导向的“项目-治理”的治理逻辑,能够再生产出村庄治理效能、产业发展、公共利益,从而实现村级治理组织化、产业发展持续化、公共利益取向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琦  
与以往所研究的“经营村庄”不同,“新经营村庄”以项目治理为导向,运用“经营”的行为逻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央逐步加强“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政策进程是项目进村的制度背景,中央财政的专项资金运作构成“新经营村庄”的体制性内涵。通过对村级组织经营行为的考察,从项目开源、优化配置、资源援引、产业提升的经营路径剖析“新经营村庄”的“新”经营和实践样态。研究发现,“新经营村庄”是一种以项目为要素并耦合村庄公共利益的经营行为。村级组织通过引入项目资源并以村庄公共利益诉求为导向的“项目-治理”的治理逻辑,能够再生产出村庄治理效能、产业发展、公共利益,从而实现村级治理组织化、产业发展持续化、公共利益取向化。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秦勃  
宗族是村庄政治生活函数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在农村场域中,宗族依然扮演着农村社会自我运行中的重要角色,并显示着其强大的影响力。本文选取了湘南一个村庄中两个势均力敌的异姓宗族,分析他们在村民选举中的博弈行为。通过个案研究可以显见,在双方或几方宗族势力相当的情况下,如果村民们只是各自投自己一方的选票,进行非合作博弈,其结果只会是选举失败,而导致这种状况的深层次原因包括宗族非理性的认同、宗族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农村社会的面子观等。缓和或者消解这种宗族之间的非合作博弈,发挥宗族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采取的措施应该是"疏",而不是"堵"。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剑英  李银花  
[目的]通过分析江苏省丰县华山镇华山村村民调查数据,从道路、桥梁、水利、建筑和环保5个方面,对农民村庄整治满意度进行分析。[方法]运用四分图模型,选取江苏省丰县华山镇华山村农民的调查数据,选取乱堆乱放、农宅环境、公共绿化、路灯安装、桥梁整修、广场建设、河道疏浚、公厕整治、供水质量、外墙整修、道路整治、垃圾处理、农厕整改、污水处理等14个指标对农民村庄整治满意度进行研究。[结果]满意度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情况大体一致,农民对村庄整治总体满意,其中对河道疏浚和公厕整治项目满意度较高,对因资金缺乏引起供水质量、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