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64)
2023(12184)
2022(9981)
2021(8936)
2020(7156)
2019(15595)
2018(15180)
2017(27918)
2016(15294)
2015(16614)
2014(16553)
2013(16125)
2012(15108)
2011(14100)
2010(14315)
2009(13445)
2008(12797)
2007(11727)
2006(10706)
2005(9311)
作者
(47128)
(39754)
(39316)
(37458)
(24785)
(18885)
(17634)
(15554)
(15142)
(13818)
(13742)
(12937)
(12846)
(12360)
(12270)
(11994)
(11615)
(11570)
(11254)
(11143)
(10017)
(9879)
(9644)
(9206)
(9102)
(8684)
(8587)
(8531)
(8044)
(7839)
学科
(82530)
经济(82442)
管理(42318)
(41827)
(31301)
(28347)
企业(28347)
方法(25560)
数学(22570)
数学方法(22440)
农业(21233)
地方(20686)
中国(19152)
业经(18754)
(16801)
(15739)
(15345)
(13062)
地方经济(12792)
环境(11469)
(11128)
金融(11120)
(11012)
银行(10968)
(10943)
贸易(10939)
(10879)
(10554)
(10550)
(9698)
机构
学院(227466)
大学(224688)
(101514)
经济(99550)
研究(83170)
管理(82651)
理学(71282)
理学院(70464)
管理学(69332)
管理学院(68926)
中国(61955)
科学(50182)
(50163)
(46019)
(44092)
(42254)
研究所(38547)
农业(38403)
业大(38129)
中心(37632)
财经(35019)
(34835)
经济学(32209)
(31746)
(29296)
(29099)
经济学院(28784)
师范(28693)
北京(28410)
(27342)
基金
项目(152897)
科学(119625)
基金(111246)
研究(108814)
(99168)
国家(98255)
科学基金(82582)
社会(73158)
社会科(68965)
社会科学(68944)
(60830)
基金项目(58909)
自然(51572)
自然科(50348)
(50334)
自然科学(50329)
自然科学基金(49440)
教育(48380)
资助(43417)
编号(42322)
重点(34700)
(34631)
成果(34018)
(33034)
(31488)
国家社会(31213)
课题(30171)
创新(29550)
科研(28844)
计划(28172)
期刊
(123510)
经济(123510)
研究(66702)
(51329)
中国(47445)
学报(42302)
科学(36981)
农业(33412)
(32827)
大学(31899)
学学(30928)
管理(29428)
(22109)
金融(22109)
业经(21846)
经济研究(20153)
教育(19478)
财经(18205)
技术(17603)
问题(16025)
(15826)
(14758)
(13440)
业大(11943)
技术经济(11746)
世界(11381)
统计(10700)
商业(10652)
(10582)
经济问题(10581)
共检索到345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向楠   乐章  
集体经济实力与村民自治效果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反映了集体经济资源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8年数据,利用多层回归模型与工具变量法,本文从民主自治的过程维度与有效自治的结果维度实证考察集体经济实力对村民自治的影响效应及约束条件。结果发现,第一,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具有显著的民主增进效应,利益关联强化有利于提高村民选举参与率,尤其是中低社会阶层的选举参与率。第二,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并不必然推动村庄有效自治,集体经济的治理效能还受到村庄社会关联度的调节,即在社会关联度较高的村庄中,才能更好地发挥集体经济在公共事务治理中的动员作用,推动集体行动达成与村庄治理有效。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贺雪峰  何包钢  
村民自治制度是国家强制实施的一项制度。依据村民自治制度实施场域的村庄状  况的不同 ,这一制度安排的实践后果会有不同。本文试图依据村集体掌握经济资源的多  少 ,将作为强制实施的村民自治制度实践后果的民主化村级治理 ,区分为动员型村级治理  和分配型村级治理。这两种村级治理类型由于村集体经济资源多少的不同 ,而在具体表  现中具有相当的不同。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立  王亚华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突破农村集体行动困境、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2017年的暑期调查数据,以农户参与灌溉设施供给为例,对集体经济如何影响村庄集体行动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集体经济对村庄集体行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集体经济既可以通过村干部领导力影响村庄集体行动,也可以通过村民归属感影响村庄集体行动,还可以通过村干部领导力影响村民归属感,进而影响村庄集体行动。其中,村干部领导力是最主要的路径。进一步探讨发现,集体经济对村庄集体行动的影响路径存在显著的村庄差异。村庄治理失灵会削弱集体经济对村干部领导力和村庄集体行动的影响,也会制约村干部领导力的发挥。只有在治理有效的村庄,集体经济才会促进村庄集体行动。本文深化了集体经济影响村庄集体行动的机制认识,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波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治理具有内在关联性。当前,农村呈现出空心化、空巢化和老龄化等困境,农民难以被有效组织动员,农村共同体面临消解。本文基于皖南多个村庄的实地调研,结合农村集体经济的演进逻辑,提出农村集体经济的三种类型,即外生型、合作型和内生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集体所有,能够再造村庄共同体,形成利益共同体、组织共同体和生活共同体的新型村庄共同体。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改变村级组织治理弱化的现状,通过治理权威形塑、治理资源强化和治理形式多样,增强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促进村民自治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振奇  
使用大规模的跟踪调查数据,从村庄民主自治开展的角度,研究了村庄合并和治理重心下移两类治理单元调整对村庄“四个民主”的影响。结果显示:村庄合并后,村民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概率、村庄召开村民大会的频次都会降低,民主自治开展困难;治理重心下移后,村民民主参与的概率、村庄召开民主大会和民主评议的频次都会提升,民主自治较易开展。从影响机制看,村庄合并会减少村民获取重要信息的便利性,进而降低村民的民主参与概率;重心下移会提升村民的政治效能感和重要信息获取便利性,进而提升村民的民主参与概率;单元调整后,村民公共事务参与积极性的改变,会直接影响村庄的民主管理。进一步研究发现,村庄合并后,提升交通便利性能激活村民部分类型的民主参与热情,但难以解决民主管理难题;重心下移后,议事会或理事会能承接部分村庄自治活动,而村庄合并难以达到类似效果。不论治理单元如何调整,提升村民的政治效能感和信息获取便利性,激发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热情,对开展村庄民主自治都是有益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秀江  谭雨婷  
以广州20个经济联合社(行政村)为例研究村集体公共支出结构的效率,通过构建模型分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共支出结构对村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村民幸福感与公共服务支出和分红支出呈正相关,与经营性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呈负相关,其中行政管理支出的影响最显著;集体经济水平在公共支出与幸福感之间具有调节作用,村民幸福感并未随公共支出同步增长,经济水平低的村社公共服务支出对幸福感的边际效用更大。应根据集体经济水平确定公共支出结构和公共服务支出类别,严格控制行政管理支出比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卫龙宝  凌玲  阮建青  
本文在集体行动理论基础上建立理论框架解释村庄特征影响村民形成集体行动,进而分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内在机制;利用CGSS村级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理论假说。研究表明,村庄规模显著负向影响村民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村庄密度显著正向影响村民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而基于宗族结构的传统社会关联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董宣宣   耿鹏鹏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实现公平享益是村民和谐、村庄善治的重要基础。农村集体经济的产权性质决定了其可以诱导“效率导向下的公平实现”,从而成为维护村庄经济社会交往秩序的基础性力量。本文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共同富裕—农民社会交往”的分析框架,揭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以维护村社和谐、密切村民交往的实现逻辑,阐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社会效应。利用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估计结果表明,村庄集体经济发展将激励村社农民开展密切的社交活动和人情往来,维护村民和谐,促进村庄善治。机理分析发现,集体经济发展有助于实现村社成员收入公平,实现农村共同富裕,从而构建起村社和谐稳定的经济享益基础与分配格局。进一步证据表明,集体经济发展不仅有助于实现村社成员增收和享益公平,实现农村共同富裕,构建起村社和谐稳定的经济享益基础与分配格局,而且能够繁荣村社志愿服务和组织参与,协调治理体系,保障村社和谐稳定。本文强调,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不仅能够实现共同富裕,而且能够促进村庄善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白呈明  
"理解80%中国农村的80%现象"驱使我们去深切地关注和观察中国普通村庄日常生活中的村民自治,以便更好地把握我国村民自治的基本样态和真实逻辑,而不为"明星"效应所左右。村民自治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生活,它将在现代民主、法治和传统文明的契合中不断进步。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金红  
自从实行村民自治制度以后 ,广东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农村超越了一般农村在村民自治制度背景下实行的单一性民主治理模式 ,通过能人治理与制度化治理相结合、权威治理与专业化治理相结合 ,实现了农村治理结构的新发展 ,形成了一套新的农村治理模式。实践表明 ,进一步处理好民主与权威、制度与技术的关系 ,优化农村治理结构 ,完善农村治理模式 ,是村民自治制度未来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娅  
本文从近两年实施民主选举后的农村现状出发 ,分析提出了当前村民自治所处的阶  段是起步阶段 ,而不是通常所说的全面发展阶段 ;规范民主选举的主要对象不是宗族等非  正式组织 ,而是乡镇操纵的问题 ;改变干部治村必须以村民自治章程取代村规民约 ;解决  决策的及时性和落实公开制度有助于实现村民真正成为自治主体。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乃元  苏丫秋  朱玉春  
为考察身份认知对村民参与村庄人居环境治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对陕西、宁夏两省758份微观调查数据的分析,采用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将村民归属感和干部亲近感作为内部人身份认知的两个维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内部人身份认知程度对村民参与村庄环境治理行为表现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集体效能感在内部人身份认知对村民参与村庄环境治理行为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3)村民的亲社会倾向能够显著增强集体效能感对村民参与环境治理行为的影响。基于分析结果,建议以营造集体文化、凝聚集体意识、再造集体组织为前提,弱化村社内部的异质性,增强村民对村社集体和村级组织的认同感,为村民参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强化宣传教育,提高村民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的意愿和水平。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童列春  
高效的村社权力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村社权力效能与集体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正相关性。村民选举赋予村干部权力,政权意志制衡村社权力,干部素质决定了村社权力效能。在农村集体经济活动中,村社权力处于治理地位,村社权力具有协调集体经济的功能。只有激活村社权力,重视村干部选择培养与利益实现,约束村社的法外治权,才能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志章   杨平  
村集体组织如何领办土地托管,土地托管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既有研究尚未作出明确回答。研究以山西古村为样本,通过扎根研究构建起“土地托管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现实需求、内生动力、外部驱力是村集体领办土地托管的核心要素。现实需求归因于村集体经济萧条、农业生产凋敝以及破解“三农”问题的时代呼唤;内生动力主要由带头人本领与道德感、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党组织引领主导、专业合作社助力助推等激发;外部驱力主要由政府重视与统筹规划、政策领航与机制保障、人才装备技术赋能、本土优势产业支撑等推动。村集体领办土地托管是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关键。研究旨在探索以村集体为土地托管行为主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各地如何做好土地这篇大文章,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东平  王海员  
本文利用实地调查数据、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对农村民主化治理与公共投资效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目前农村中选举程序的规范性对公共投资效率的影响不显著,而选举的竞争性与投资效率存在较为明显的倒U型关系,即适度竞争有利于保证公共投资的较高效率,过于激烈或几乎没有竞争的选举对投资效率会存在负向影响;上级政府指定项目施工方对投资效率有负面影响,而村民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投资效率的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