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28)
- 2023(2940)
- 2022(2136)
- 2021(1924)
- 2020(1345)
- 2019(2967)
- 2018(2732)
- 2017(4809)
- 2016(2493)
- 2015(2582)
- 2014(2618)
- 2013(2736)
- 2012(2549)
- 2011(2531)
- 2010(2741)
- 2009(2604)
- 2008(2510)
- 2007(2535)
- 2006(2353)
- 2005(1716)
- 学科
- 农(19320)
- 农业(13019)
- 济(12636)
- 经济(12620)
- 业(9627)
- 业经(7277)
- 农业经济(6172)
- 发(4624)
- 中国(4384)
- 发展(4370)
- 展(4360)
- 村(4290)
- 地方(4277)
- 农村(4273)
- 制(4260)
- 管理(3917)
- 建设(3691)
- 收入(3502)
- 土地(3460)
- 分配(3203)
- 经济建设(3156)
- 工作(3108)
- 策(3099)
- 方针(2949)
- 农民(2813)
- 及其(2764)
- 政策(2762)
- 人口(2725)
- 劳(2658)
- 劳动(2657)
- 机构
- 学院(37381)
- 大学(34522)
- 济(15511)
- 经济(15065)
- 管理(13707)
- 研究(13334)
- 农(12667)
- 理学(11475)
- 理学院(11353)
- 中国(11317)
- 管理学(11202)
- 管理学院(11122)
- 农业(8503)
- 中心(7345)
- 财(7338)
- 科学(7132)
- 京(6866)
- 业大(6788)
- 江(6713)
- 省(6533)
- 所(6050)
- 范(5958)
- 师范(5932)
- 农业大学(5432)
- 发(5422)
- 研究所(5310)
- 州(5227)
- 财经(5026)
- 发展(4956)
- 展(4945)
共检索到638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冯连伟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辖19个乡镇,1042个行政村,总人口110.9万人,总面积2434.8平方公里。2007年以来,沂水县实施村庄合并、拆迁、改造,两年间共立项262个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拆迁改造闲置和低效利用宅基地1.02万户,拆迁危旧房屋80万平方米;建设新房屋25万平方米,安置4500户;复垦总面积7479亩,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推进了城乡统筹发展,成功探索了一条村庄整治之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长全
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面对耕地减少与农村宅基地等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并存的矛盾,村庄整治被认为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的突破口。本文基于对河南省的研究发现,村庄整治在促进三化协调与农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大量问题:耕地数量有增加缺乏政策约束力,难以落到实处;拆旧复垦普遍不到位,耕地数量保持面临挑战;复垦耕地质量提升有过程,短期内冲击粮食生产能力;土地规模流转后有非粮化、非农化倾向;农业生产便利性受到不利影响。基于这些问题,本文提出相关建议,以进一步发挥村庄整治促进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村庄整治 粮食安全 增减挂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仇保兴
当前正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初期,全国一些省份正在开展声势浩大的村庄整治工作。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从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出发,分析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基层干部容易陷入的四种误区,进而提出村庄整治必须做到五个“先行”来确立正确的方针政策,同时还强调必须在整治过程中同步建立五种长效机制来纠正我国农村公共品提供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村庄整治 长效机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崔亚凝 刘文泽 张远索
运用案例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从分析韩国"新村运动"发展模式入手,分析其发起原因、发展过程、主要内容以及成功经验。在分析归纳中国村庄整治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探讨韩国"新村运动"可供借鉴的经验。研究表明,韩国在农村建设方面,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支持农村建设,以思想启蒙为核心,加强农民精神文明建设,激发其积极性使其自主建设管理家乡,并配合相关农协组织和民间自发组织,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强国民素质教育、改善农村基础环境三者相结合等做法值得中国借鉴。
关键词:
韩国 “新村运动” 村庄整治 经验与启示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静 马骁 宋双双
乡村在国土空间中承担着不同的功能职责和发展定位。本文通过分析不同村庄的多元属性差异,探索对村庄的详细分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类型村庄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重点。
关键词:
土地综合整治 不同类型 农用地整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雪 毛世平
完善村庄基础设施有利于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强力支撑。因此,本文选取与中国国情相似的日本为例,分析其自1955年至今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四个演进阶段,研究发现日本致力于做好前瞻布局,坚持"城乡等值"理念,培育农产品特色品牌,以数据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且日本的成功经验与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五位一体"的内涵形成有效契合。采用比较研究法,归纳了中日两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异同,以及中日两国在建设目标、面临的人力短板问题、推进农村绿色发展方面存在的共同点。但与日本相比,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性不足且主体单一,区域间不协调且忽视后期管护,政策规划及财政投资存在短板。基于日本经验及中国国情,本文提出强化智能设施应用,加快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地建设村庄,创建多元共治的治理机制,撬动社会资本进入,助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必亮
本文在对温州一个村庄的标会情况进行了比较详尽调查的基础上 ,将村庄共同体理论和信任理论与该村的非正式金融发展现实相结合 ,初步地建立了“村庄信任”这样一个全新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框架。借助这一分析框架 ,文章认为 :(1 )标会将自由竞标过程与程序、竞争性利率决定、自愿性合作、大众参与、信任等因素实现了有机结合 ,是一种很有效率、活力与竞争力的非正式金融制度安排。 (2 )因为村庄共同体与区域性文化等因素对标会行为的嵌入 (embeddedness) ,小规模、社区性标会在现实运作过程中的风险很小。 (3 )政府在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的同时 ,应该允许各种非正式金融的存在与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卢毓俊
通过分析得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各级地方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科学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完善之处、农村基础设施管理方面存在诸多矛盾、村庄内部分整治情况不尽如人意、农村"一事一议"工作开展困难重重,并在此基础上继而阐释其深层原因。
关键词: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村庄整治 金融信贷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伟 曹银贵 王静 袁春 乔陆印
研究目的:构建农村居民点迁村并点的适宜性评价体系,对迁村并点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并对迁村并点进行条件判别。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研究结果:(1)从自然条件的角度构建了迁村并点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2)确定了指标体系因素层和指标层的权重,地形条件是迁村并点首要考虑的因素,其权重比较大。(3)界定了迁出与合并的适宜性分值分别为小于0.20和大于0.70。(4)分析得出了迁村与并点两种模式的判别条件。研究结论:开展迁村并点的适宜性评价与判别是必要的,一方面有利于进行合理的搬迁与集中选址,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居民点的条件进行快速地迁村并点判别。
关键词:
村庄整治规划 迁村并点 适宜性评价 判别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军奎
由于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体系的过度依赖,我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主体性明显不足。基于对中国国情和村庄特点及实际处境的判断,文章提出村庄本位的农村社会工作推进导向和发展思路,强调农村社会工作导向应从个人、家庭服务转向村庄服务,从问题解决转向关系调适,从经济帮扶转向文化帮扶。村庄本位的农村社会工作可以在村庄社会关系调适、经济资源整合与共同体意识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进而助力培植农村发展的内源动力,其要义在于更好地推进农村社会工作的主体性发展,并在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和实务模式创新上推进农村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关键词:
村庄本位 农村社会工作 推进导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军奎
由于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体系的过度依赖,我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主体性明显不足。基于对中国国情和村庄特点及实际处境的判断,文章提出村庄本位的农村社会工作推进导向和发展思路,强调农村社会工作导向应从个人、家庭服务转向村庄服务,从问题解决转向关系调适,从经济帮扶转向文化帮扶。村庄本位的农村社会工作可以在村庄社会关系调适、经济资源整合与共同体意识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进而助力培植农村发展的内源动力,其要义在于更好地推进农村社会工作的主体性发展,并在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和实务模式创新上推进农村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关键词:
村庄本位 农村社会工作 推进导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石培基 李得发 李巍 王录仓
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是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同时乡村人口持续性地向城市迁移导致区域人口分布不均衡、空心村的数量逐渐增多、城乡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等诸多问题。由此看来,乡村人口持续向城市迁移不利于乡村的稳定和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从现实问题来看,对区域人口的空间分布进行调控,减少空心村的数量和防止城市人口过渡集中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时期,通过分区整治规划,把乡村分散的和规模较小的村庄首先向重点村和中心村整合,其次向乡镇集中,分散城市人口,集中乡村人口,使区域的人口空间分布适度集中而有机分散,是促进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储卫东
土地资源是生态资源的核心要素,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对土地生态系统实施保育或恢复重建,对于确保自然资源持续再生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通过科学合理地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大力推进村庄土地整治,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推进了生态淮安、美丽淮安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淮安市农村生态环境现状淮安市地处苏北平原中部,生态建设基础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慧芳 毕如田 王国芳
[目的]为了推动村庄压煤区土地资源与矿产资源协调利用,促进开采规划与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方法]文章论述了压煤区土地整治转型中的转型方向、整治内容和整合技术,并以泽州县4个压煤村为综合示范区进行实证。[结果]基于"地—矿"资源协调利用优化路径及其驱动下集成的压煤区土地综合整治技术应用于实践,结果表明整治后示范区耕地面积增长17.79%,粮食产能增长率33.33%,耕地质量提高等级1个等级,平均地块面积变化率为261.54%,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面积增长13.72%,田间路网密度增加量12.88m/hm~2,煤炭压覆面积干扰度减少3.12%,煤炭可采量提升率4.56%,机耕面积增长率为17.79%,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统筹城镇建设用地率71.97%,农地地均年收入变化率33.33%,集约用地面积增长3.9%,工矿废弃地面积减少100%,复垦后土地再利用率100%,生态用地面积增长率6.345%,植被覆盖提高率3.8%,风景休闲用地面积提升0.007%。[结论]在压煤区"地—矿"资源利用冲突逐渐加剧的背景下,协调"地—矿"资源利用关键在于田块修筑、压煤村居民点整理、工矿废弃建设地复垦、资源循环再利用及生态修复等项目联动实施,而基于以上内容的土地综合整治技术体系优化,能够为压煤区"地—矿"资源协调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