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55)
- 2023(9692)
- 2022(7860)
- 2021(7232)
- 2020(5823)
- 2019(13344)
- 2018(13072)
- 2017(25273)
- 2016(13575)
- 2015(15045)
- 2014(14816)
- 2013(14772)
- 2012(13593)
- 2011(12246)
- 2010(12113)
- 2009(11085)
- 2008(10699)
- 2007(9582)
- 2006(8695)
- 2005(7425)
- 学科
- 济(64777)
- 经济(64737)
- 农(50045)
- 业(42520)
- 农业(33479)
- 管理(28968)
- 业经(21417)
- 企(20562)
- 企业(20562)
- 地方(20168)
- 方法(18641)
- 数学(16542)
- 数学方法(16349)
- 中国(15020)
- 农业经济(12696)
- 发(12620)
- 土地(11752)
- 制(11641)
- 产业(11429)
- 学(10635)
- 发展(9869)
- 展(9858)
- 村(9784)
- 农村(9763)
- 技术(9699)
- 财(9243)
- 环境(9164)
- 地方经济(8866)
- 体(8616)
- 贸(8603)
- 机构
- 学院(187475)
- 大学(178815)
- 济(78104)
- 经济(76481)
- 管理(74583)
- 理学(64598)
- 理学院(63925)
- 研究(63737)
- 管理学(62910)
- 管理学院(62576)
- 农(53580)
- 中国(50318)
- 农业(40485)
- 科学(39641)
- 京(38085)
- 业大(36117)
- 中心(31935)
- 所(31345)
- 江(29909)
- 财(29892)
- 研究所(28381)
- 范(25781)
- 师范(25600)
- 农业大学(25238)
- 经济管理(23630)
- 省(23478)
- 州(23420)
- 财经(23315)
- 北京(22762)
- 院(22630)
- 基金
- 项目(131361)
- 科学(103603)
- 研究(100762)
- 基金(92408)
- 家(79788)
- 国家(78988)
- 科学基金(68012)
- 社会(64681)
- 社会科(60877)
- 社会科学(60859)
- 省(55939)
- 基金项目(50247)
- 划(44241)
- 编号(43547)
- 教育(42639)
- 自然(41016)
- 自然科(39916)
- 自然科学(39911)
- 自然科学基金(39141)
- 资助(34598)
- 成果(33127)
- 发(32420)
- 农(31364)
- 课题(28956)
- 重点(28923)
- 创(27993)
- 部(27839)
- 发展(26804)
- 国家社会(26516)
- 展(26367)
- 期刊
- 济(96467)
- 经济(96467)
- 农(59828)
- 研究(49689)
- 中国(44667)
- 农业(40921)
- 科学(28249)
- 学报(27471)
- 业经(24703)
- 大学(21860)
- 管理(21234)
- 学学(20859)
- 财(20632)
- 业(19031)
- 融(17777)
- 金融(17777)
- 技术(17267)
- 教育(16675)
- 农业经济(15138)
- 农村(14733)
- 村(14733)
- 问题(14454)
- 资源(12519)
- 版(11837)
- 经济研究(11492)
- 经济问题(10851)
- 世界(10377)
- 技术经济(9973)
- 科技(9973)
- 农村经济(9833)
共检索到282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鲜晓军 杨海娟 苏彤
[目的]探究农户、土地、产业转型耦合协调水平的演化特征及规律,对促进村庄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村庄系统的理论分析,构建转型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并分析不同时期农户、土地及产业的耦合协调水平。[结果](1)农户和产业总体表现出良性转型,且两者转型速度快于土地转型。(2)"农户—产业"、"产业—土地"的协调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农户—土地"在2010年后出现不协调趋势。(3)综合耦合度呈"波浪式"上升态势,值均在0.8以上,三者联动作用较强; 1980—2010年综合协调度快速提升, 2010后出现下降势头。(4)农户、土地和产业间的转型耦合协调水平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 2010年以来,土地转型的滞后阻碍了村庄协调转型。[结论]村庄系统协调性的下降是农户、土地和产业三者共同作用与反馈的结果,三者的综合耦合度及协调度的变化反映了系统自调节自组织的过程,符合"农户—土地—产业"开放系统由耗散到协调有序演进的规律。最后,文章总结了促进村庄协调转型的启示。
关键词:
系统论 村庄 转型 耦合协调性 评价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红兵 周新 曾洁 闫文周
土地整理是实现我国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举措.但作为区域整治活动,土地整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直接或间接地对其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为了尽量减少土地整理的负面影响,积极的生态补偿做法是必要的.以西安市蓝田县某村落土地整理项目为例,研究了生态补偿措施和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在渠道设计中,需要考虑耕层保护,边坡平台建设等问题.以石头为原料的渠道、灌渠和排水渠道,由于其采用了泥石碴路的方法,道路和渠道可以显著减少土地整理过程中的负面生态效应.因此,结合DEA算法能够较好的对绿色农业生态补偿绩效进行评价分析,增加了DEA算法对管理现实世界问题的贡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梁小英 顾铮鸣 雷敏 王晓
论文依据土地提供主要服务的差异将土地利用功能划分为3个大类和6个亚类;通过对比研究区2010年与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和土地功能的变化,分析两者表征土地系统变化的差异;再利用5个景观格局指数对比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和土地功能类型变化对景观的影响,探索两者表征景观的差异。通过上述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地功能类型均能表征不同类型间的转化,但前者可更为细致地表达出土地功能所包含土地类型间的转化;②在土地利用类型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土地功能依然可以表征土地系统的变化;③土地功能变化分析能得到更为宏观的景观空间特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蒋辉
文章采用系统耦合方法,研究了我国农村电商与农村市场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总体上农村电商与农村市场的耦合度和协调度都处于不断提升趋势,耦合度与协调度的变化也基本呈线性相关。而从发展阶段看,两者协调性所处阶段明显滞后于耦合性所处阶段,尽管近几年基本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但是仍处在中度协调阶段。从分维度研究结果来看,主要是由于农村电商企业效益、农村信息化基础两个维度发展仍较为薄弱,与农村市场之间的协调性较低,于是影响整体面上的协调性。
关键词:
农村电商 农村市场 耦合度 协调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田石磊 廖超英 王小翠 甄丽莎
【目的】对蓝田县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进行评价,为蓝田县生态补偿标准制定、绿色GDP核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蓝田县森林资源的资料,以西方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采用基于成本估价方法中的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和基于损害/收益估价方法,评价蓝田县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结果】蓝田县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总价值为28089.53万元/年,单位面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0.4859万元/(hm2.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2006年林产品价值的4.3倍。【结论】蓝田县森林系统生态服务价值主要体现在保持水土、森林游憩方面,应继续推行生态补偿政策,并适时提高生态补偿标准。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蓝田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帅 李涛 廖和平
[目的]为探究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村减贫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方法]在分析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耦合机理的基础上,使用洛伦兹曲线和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算33个涉及扶贫开发任务区县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的耦合协调度。[结果]研究时段内:(1)经济发展对于农村减贫具有正向带动作用,但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经济发展带动农村减贫的作用逐渐减弱;(2)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一圈两翼”的特征,中心城区及周围区县为经济发展高值区,渝东南武陵山区和渝东北秦巴山区为经济发展低值区,贫困空间分布格局与之相反;(3)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显著的空间不均衡格局,在主城都市区形成了明显的高值区,渝东北和渝东南连片特困地区形成明显的低值区;从时间序列来看,耦合协调状态整体呈现逐级正向跃迁的趋势。[结论]基于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耦合协调状态的空间差异性,未来应因地制宜、分区分类精准施策,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定青 翟晓婷
关中地区渭河水系支流众多,与城镇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结合本地区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特点,以渭河重要支流灞河流域的典型城镇蓝田县为例,分析了城镇分布与流域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河流水系与城镇发展建设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提出与河流相协调的城镇生态化建设理念及对策,针对流域生态环境特点进行整体规划与控制,依托河流水系建构生态廊道网络,通过生态区划对不同类型城镇发展予以引导。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起华 朱玉春
厘清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的逻辑,对农村公共事务治理效果的提升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基于宁夏、陕西和河南三个省份1440户农户入户调查数据,利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以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资为例,实证分析关系网络对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农户选择参与村庄集体行动的比例较低,但大多数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的程度较高。关系网络对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的意愿及程度均有显著正影响,在细分维度变量中,弱连接网络对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的意愿及程度均有显著正影响,而强连接网络对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的意愿有显著正影响,对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的程度有正影响,但不显著。进一步边际效应分析表明,关系网络对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的意愿及程度提升的边际效应都比较显著,在农户参与意愿提升方面,强连接网络边际效应略大于弱连接网络,而在农户参与程度提升方面,弱连接网络边际效应远大于强连接网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起华 朱玉春
厘清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的逻辑,对农村公共事务治理效果的提升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基于宁夏、陕西和河南三个省份1440户农户入户调查数据,利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以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资为例,实证分析关系网络对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农户选择参与村庄集体行动的比例较低,但大多数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的程度较高。关系网络对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的意愿及程度均有显著正影响,在细分维度变量中,弱连接网络对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的意愿及程度均有显著正影响,而强连接网络对农户参与村庄集体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于少康 汪浩 刘瑛
核心提示2015年江西省余江县被列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地区,借此契机蓝田村开展了江西省首批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试点工作。本文以蓝田村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为例,梳理了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思路和内容,从基础数据调查、规划编制模式、空间布局安排和挖掘文化特色等方面对规划的编制经验和方法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余江县 江西省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张蓉珍 雷瑜 申建荣
温泉旅游度假区是我国一个新兴旅游项目,近年来发展很快。通过大量的实证调查,对影响蓝田汤峪温泉度假区开发的主要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这些因素是温泉资源自身因素,周边自然和人文景观,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温泉旅游文化特色,空间集聚和竞争以及人才状况。它们共同作用于汤峪温泉旅游的发展。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对蓝田汤峪温泉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温泉度假区 蓝田汤峪温泉 影响因素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葛智超 张贵军 杨皓 张蓬涛
应用基于熵值法的耦合函数模型对涞水县生态退耕前后土地利用与农户生计的耦合度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与农户生计状况的耦合度在2002年退耕工程实施后由26.14o下降到-40.92o,退耕中期(2004~2007年)耦合度恢复为34.26o,退耕后期(2008~2010年)又下降到0o以下,呈波动变化,耦合程度经历了协调发展、低级共生再到协调发展、低级共生四个过程,并阐述了如何稳固退耕还林的成果。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土地利用 农户生计 耦合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海滨 宋鑫铭 王翔宇 张亮
[目的]构建河北省农业产业化指标体系,测算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分析农业产业发展与促进农户增收的耦合程度,探究其限制因素,对促进农户增收、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和障碍度模型,从农业产业发展能力和促进增收能力2个维度构建农业产业化指标体系,分析2012—2021年河北省及各地级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关系。[结果]结果表明:(1)2012—2021年河北省农业产业化水平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增速较快。唐山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最高,承德市上升幅度最大,廊坊市最低。(2)农业产业发展能力子系统和带动增收能力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呈持续增长趋势,协调等级向良好协调过渡。地级市耦合协调度呈现中南部>东北部>北部的空间分布特征,石家庄市和唐山市耦合协调度最高,廊坊市最低,承德市增长最快,邯郸市、张家口市等耦合协调度呈下降趋势。(3)农户参与水平中的农户参与度、农民受益率、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数量为阻碍河北省及各地级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因子。[结论]河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增长迅速,促进农户增收效果明显,下一步重心应放在扩大龙头组织的带动能力,拓宽农户参与产业化渠道,让农户充分分享产业增值带来的收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磊 王琰琰 张宇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相互促进与制约,共同影响着城市的发展状态,准确把握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构建环渤海区域27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两者之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各个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内部指数水平均处于波动状态,且处于非同步型阶段,各个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差异明显;(2)研究区域内城市的耦合度均处于拮抗阶段,且以中高度耦合为主;区域空间耦合度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京津冀圈耦合度达到中高度耦合,山东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性分析——以环渤海地区27个城市为例
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性评价——以中部六省为例
喀斯特山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评价——以贵州省为例
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性研究
重庆市“土地、人口、产业”城镇化质量的时空分异及耦合协调性
西南林区水电移民安置区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稳定性耦合协调分析——以四川西部地区为例
西南喀斯特典型区国土空间功能质量评价及耦合协调分析——以广南县为例
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性及其时空分异——以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为例
民族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研究——以福建省10个县(市)为例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性分析——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