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73)
- 2023(9629)
- 2022(7832)
- 2021(7291)
- 2020(5653)
- 2019(12422)
- 2018(11929)
- 2017(22553)
- 2016(12406)
- 2015(13160)
- 2014(12655)
- 2013(12537)
- 2012(11420)
- 2011(10356)
- 2010(10309)
- 2009(9652)
- 2008(9469)
- 2007(8497)
- 2006(7664)
- 2005(6521)
- 学科
- 济(53417)
- 经济(53358)
- 农(49567)
- 业(44231)
- 农业(32946)
- 管理(30912)
- 企(23160)
- 企业(23160)
- 业经(19805)
- 方法(18243)
- 数学(16188)
- 数学方法(16108)
- 中国(13759)
- 农业经济(12644)
- 财(12388)
- 制(11903)
- 地方(11824)
- 发(10975)
- 贸(10794)
- 贸易(10786)
- 易(10563)
- 村(9657)
- 农村(9639)
- 发展(9390)
- 展(9385)
- 学(9299)
- 体(9150)
- 策(9086)
- 收入(8800)
- 环境(8013)
- 机构
- 学院(177960)
- 大学(171270)
- 济(75176)
- 经济(73899)
- 管理(69354)
- 理学(61498)
- 理学院(60858)
- 研究(60553)
- 管理学(59963)
- 管理学院(59662)
- 农(59376)
- 中国(46761)
- 农业(45558)
- 科学(38771)
- 业大(38296)
- 京(34129)
- 所(30752)
- 财(30089)
- 中心(29064)
- 农业大学(28728)
- 研究所(28214)
- 江(26520)
- 财经(24168)
- 业(22741)
- 省(22678)
- 经济管理(22361)
- 经(22285)
- 经济学(21846)
- 范(21680)
- 师范(21379)
- 基金
- 项目(126973)
- 科学(99962)
- 基金(93245)
- 研究(90183)
- 家(83765)
- 国家(82877)
- 科学基金(70059)
- 社会(60749)
- 社会科(57126)
- 社会科学(57108)
- 省(51490)
- 基金项目(50514)
- 自然(44717)
- 自然科(43660)
- 自然科学(43647)
- 自然科学基金(42903)
- 划(41916)
- 教育(38234)
- 编号(35837)
- 资助(34650)
- 农(34274)
- 发(28900)
- 重点(28343)
- 部(27745)
- 创(26873)
- 成果(26744)
- 业(26148)
- 国家社会(25819)
- 创新(25041)
- 科研(24222)
- 期刊
- 济(88044)
- 经济(88044)
- 农(66293)
- 农业(44832)
- 研究(44466)
- 中国(36331)
- 学报(35066)
- 科学(31343)
- 大学(26919)
- 学学(26395)
- 业经(23388)
- 业(20657)
- 财(20570)
- 管理(19736)
- 融(17661)
- 金融(17661)
- 农业经济(14871)
- 农村(14445)
- 村(14445)
- 问题(13403)
- 版(13141)
- 业大(11901)
- 经济研究(11449)
- 技术(11350)
- 财经(11142)
- 教育(11024)
- 农业大学(10878)
- 世界(10709)
- 资源(9883)
- 经济问题(9836)
共检索到254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易裕元 陈芙蓉 刘彩艳 赵一夫
基于15个省(区、市)5971份农户微观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村干部领导力对农民乡村治理效能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村干部领导力对农民乡村治理效能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村干部领导力通过农民村庄认同感和民主参与两个渠道对农民乡村治理效能感产生独立中介效应和链式中介效应,其中独立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57.3%和9.0%,链式中介效应占11.1%;异质性分析发现,相比于西部地区,东、中部地区村干部领导力对农民乡村治理效能感的影响更为明显。因此,应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增强农民村庄认同感和完善民主参与机制,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易裕元 陈芙蓉 刘彩艳 赵一夫
基于15个省(区、市)5971份农户微观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村干部领导力对农民乡村治理效能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村干部领导力对农民乡村治理效能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村干部领导力通过农民村庄认同感和民主参与两个渠道对农民乡村治理效能感产生独立中介效应和链式中介效应,其中独立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57.3%和9.0%,链式中介效应占11.1%;异质性分析发现,相比于西部地区,东、中部地区村干部领导力对农民乡村治理效能感的影响更为明显。因此,应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增强农民村庄认同感和完善民主参与机制,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颜峰
为农民“减负”为乡村干部“减压”颜峰(山东省滕州市经管局)中央《关于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的决定》下发后,各级各部门对“减负”工作高度重视,工作力度大,措施得力,“减负”效果明显,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但农村基层干部反映,现在的乡村干部难当,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干部能否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符合本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以良好的形象和人格力量感召群众,凝聚民心,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笔者以新疆伊宁县为个案,对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如何提高村干部领导力的路径进行论述,以期达到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目的。
关键词:
村干部 领导力 新农村建设 伊宁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上官莉娜 魏楚珂 杜玉萍
基于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hinese Social Survey)数据,通过构建有序Logit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素养对农民乡村治理参与行为的作用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素养显著正向影响农民的乡村治理参与行为;除数字金融素养外,不同层面的数字素养都对农民参与乡村治理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外在政治效能感在数字素养对农民乡村治理参与行为的影响过程中发挥正向的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为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既要注重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弥合接入层的数字鸿沟,也要完善对农村居民的数字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释放数字红利,提高村民的政治效能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上官莉娜 魏楚珂 杜玉萍
基于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hinese Social Survey)数据,通过构建有序Logit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素养对农民乡村治理参与行为的作用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素养显著正向影响农民的乡村治理参与行为;除数字金融素养外,不同层面的数字素养都对农民参与乡村治理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外在政治效能感在数字素养对农民乡村治理参与行为的影响过程中发挥正向的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为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既要注重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弥合接入层的数字鸿沟,也要完善对农村居民的数字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释放数字红利,提高村民的政治效能感。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杨峻 李会林
将村干部的领导方式分为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三种类型,从经济绩效、政治绩效(分为民主管理绩效、公民参与绩效)、社会绩效、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绩效4个方面衡量村民自治绩效,根据对多个省份16个村庄的问卷调查,分析村干部领导方式对村民自治绩效的影响。分析表明,权威型领导方式与社会绩效以及公民参与绩效显著正相关,民主型领导方式与经济绩效、民主管理绩效、公民参与绩效、社会绩效、公共供给绩效显著正相关,而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因此,村干部民主型领导方式我国农村治理中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权威型的领导方式也有一定的适应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祖岩
引导农民进市场乡村干部要防止五种偏向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对农村经济的领导,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是乡村干部面临的严峻课题。当前,要防止五种偏向。(一)凭经验引导。大多数乡村干部是“洗脚上田闯市场”,习惯于“思路围着田埂想,工作沿着...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帅
基于3 844个农民样本数据,对选举效能感及其与村民自治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选举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平均得分为73.78分,且横向上东中西部地区差异明显,得分依次为76.76、72.57和73.03分;农民选举效能感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协商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影响系数分别为0.026、0.022、0.043和0.017,即农民的选举效能感越高,其参加村民自治的概率越大,自治的有效性就会越强。
关键词:
选举效能感 村民自治 民主选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宇翔
为了研究村干部兼任管理者对农民合作社发展绩效的影响,课题组以在陕西、山西两省调研的一手数据为基础,使用排序Logit模型,从农民收入和农村社区发展两个方面评价村干部作为管理者在农民合作社发展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村干部兼任农民合作社管理者能有效提高成员收入和推动社区发展;村委会与农民合作社管理者关系是否融洽对农民合作社绩效没有显著影响。村干部兼任农民合作社管理者是目前合作社成员的理性选择,村干部身兼多重角色,可以有效推动农村内外部社会人力资源和资金的整合,有利于带动合作社发展。为了保证合作的公平性、民主性,需要对村干部实施适当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以防止股权过度集中导致的合作异化现象。
关键词:
村干部 农民合作社 兼职 绩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博文 吕悦 余劲
村干部作为乡村振兴的“实践者”与“领路人”,在基层村庄治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社会角色理论,以秦、甘、滇三个典型村的实际案例为对象,将村干部角色凝练为应然理想角色、资源汲取角色与宗族势力角色三种类型,并分析村干部角色对村政双向联动、政府资源驱使与宗族权威依赖三种乡村治理模式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当村干部扮演应然理想角色时,村庄治理呈现村政双向联动的结构模式,并显著促使其治理高效;当村干部扮演资源汲取角色时,村庄治理呈现政府资源驱使的结构模式,并显著促使其治理低效;当村干部扮演宗族势力角色时,村庄治理呈现宗族权威依赖的结构模式,并显著促使其治理无效。提高乡村治理有效性应充分发挥村干部应然理想角色功能,在利用好村庄内生性社会资源的同时重塑干群关系,建立和完善对村干部小微权力的监察机制,在推进村政双向联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最终目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永君 李丹阳 阳清
柔性嵌入是驻村干部通过沟通、对话、协商参与乡村治理的管理实践。柔性嵌入式治理并非单纯的行政制度吸纳与整合,而是包括文化嵌入、认知嵌入、关系嵌入在内的多维柔性嵌入的互动与治理的过程。从辽宁省X县的治理实践来看,驻村干部参与乡村治理仍受根深蒂固的刚性治理思维、运转不畅的民主协商机制、薄弱的乡村社会资本、匮乏的村庄公共精神等现实因素掣肘。需要从转变刚性治理观念、运用情感治理技术、完善基层协商机制、挖掘乡村内生资源、培育村庄公共精神等层面进一步激活柔性嵌入机制,持续提升驻村干部参与乡村治理效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清溪 邬志辉
乡村教育依靠经费投入和政策扶持获得巨大的发展动能,今天如何平稳越过经费投入和政策扶持的敏感区,强化乡村学校内部治理,成为进一步释放乡村教育发展动能的关键,而校长领导力则成为乡村教育发展的新动能。但反观乡村学校的校长领导力现状却并不理想,诸如传统认识误读校长领导力、向城惯性牵制校长领导力、乡村教育的复杂环境等都对乡村学校领导提出了很多挑战。为此,加强乡村校长队伍建设、开展乡村校长领导力专题培训、强化乡村校长的个人修炼、关照乡村教育实践的特殊性成为改善乡村校长领导力状况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
乡村教育 校长领导力 发展新动能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仁杰 何爱平
利用CHIPS2002的村级调查数据,本文验证了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以村长和村支书为代表的村干部的高等教育背景与企业管理经验对农民收入的提升作用。本文发现村干部个人素质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影响农民收入:第一,高素质的村干部更有利于带动村庄引进外部投资,更能为村庄提供良好的支农服务以增加农民收入;第二,高素质的村干部与上级政府部门的交流更加密切,这种政治关联对提高农民收入有着显著影响。另外,在基层民主制度下进一步考察村干部的个人素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本文发现基层民主制下选拔出来的学历高、懂管理的高素质村干部对农民收入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本文的结论对于通过完善村干部选拔机制和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来提高...
关键词:
村干部素质 基层民主 农民收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永君 李丹阳 阳清
驻村帮扶是国家推进脱贫攻坚战略有效落地的重要机制,并延续到乡村振兴时期。帮扶实践中的干部与农民互动实质上体现为干部动员和农民参与,而动员与参与的协调、匹配程度对帮扶绩效和乡村治理效果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构建“动员-参与”协同性与乡村治理有效性的关联性分析框架,以辽宁省3个村庄为例,对帮扶实践中驻村干部与农民的关系互动及其内在逻辑进行研究,进而为驻村帮扶机制的有效运作提供智力支持。研究表明:(1)驻村干部的回应性动员与农民的治理性参与共同形成高协同性的积极互动;驻村干部的行政性动员与农民的维权性参与则形成互动缺失下的冲突状况;驻村干部的回应性动员下农民仍然不参与,主要是能力不足导致;驻村干部的行政性动员下农民不参与则主要是缺乏参与意愿。(2)驻村干部动员的回应性与农民参与的治理性产生关联,并共同影响“动员-参与”协同性;“动员-参与”协同性对关系互动有效性产生正向影响,并共同促进乡村治理的有效性。(3)从消极互动到积极互动的核心转化机制在于提高驻村干部动员的回应性,进而促进农民的治理性参与,激活村庄内生资源禀赋,最终达致高度协同、积极互动、治理有效的理想状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