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09)
- 2023(13635)
- 2022(11468)
- 2021(10666)
- 2020(8952)
- 2019(19988)
- 2018(19453)
- 2017(36830)
- 2016(19825)
- 2015(21594)
- 2014(21030)
- 2013(20313)
- 2012(18666)
- 2011(16678)
- 2010(16319)
- 2009(14794)
- 2008(14158)
- 2007(12099)
- 2006(10286)
- 2005(8072)
- 学科
- 济(78878)
- 经济(78783)
- 业(56739)
- 管理(55305)
- 企(43087)
- 企业(43087)
- 方法(38236)
- 数学(34306)
- 数学方法(33865)
- 农(32770)
- 农业(22061)
- 财(20663)
- 业经(20350)
- 中国(18992)
- 地方(16667)
- 学(15812)
- 制(14782)
- 贸(14173)
- 贸易(14168)
- 易(13814)
- 务(13127)
- 财务(13093)
- 财务管理(13066)
- 环境(12572)
- 企业财务(12491)
- 技术(12039)
- 银(10868)
- 融(10822)
- 银行(10822)
- 金融(10820)
- 机构
- 学院(274069)
- 大学(272596)
- 济(109805)
- 管理(109757)
- 经济(107679)
- 理学(97454)
- 理学院(96396)
- 管理学(94600)
- 管理学院(94094)
- 研究(87622)
- 中国(64416)
- 农(56730)
- 科学(56427)
- 京(54036)
- 财(47833)
- 业大(47418)
- 农业(43904)
- 中心(42727)
- 所(42497)
- 财经(39685)
- 研究所(39592)
- 江(39571)
- 经(36423)
- 范(35368)
- 师范(34888)
- 经济学(33954)
- 北京(31718)
- 院(31537)
- 经济学院(30996)
- 州(30965)
- 基金
- 项目(203468)
- 科学(161603)
- 基金(150881)
- 研究(142483)
- 家(133799)
- 国家(132634)
- 科学基金(114468)
- 社会(93772)
- 社会科(88711)
- 社会科学(88685)
- 省(81881)
- 基金项目(81372)
- 自然(76335)
- 自然科(74621)
- 自然科学(74594)
- 自然科学基金(73279)
- 划(67860)
- 教育(65355)
- 资助(59402)
- 编号(55381)
- 重点(45870)
- 部(44879)
- 发(43471)
- 创(42972)
- 成果(42380)
- 创新(40264)
- 科研(40086)
- 国家社会(39317)
- 计划(38798)
- 教育部(38409)
- 期刊
- 济(112840)
- 经济(112840)
- 研究(68510)
- 农(55499)
- 学报(49795)
- 中国(47315)
- 科学(44798)
- 大学(37897)
- 农业(37145)
- 学学(36502)
- 管理(36181)
- 财(35784)
- 业经(22886)
- 融(22669)
- 金融(22669)
- 教育(22161)
- 技术(21525)
- 财经(18627)
- 业(16923)
- 经济研究(16875)
- 版(16109)
- 经(15875)
- 问题(15494)
- 业大(14248)
- 科技(13655)
- 资源(13291)
- 统计(12467)
- 农业大学(12365)
- 技术经济(12151)
- 商业(11871)
共检索到374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唐京华
伴随基层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民主选举已成为村民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村庄治理的重要途径。然而,受乡村利益关系及文化因素的影响,不少地方的村庄选举中出现了村干部共谋行为。本文以山东省S村换届选举为例,对村干部选举共谋事件中的宗族关系、权力制衡与乡镇政府行为做了分析。研究发现,村干部选举共谋行为对村庄民主发展和村庄治理产生了不良影响,包括堵塞年轻精英进入村庄治理的渠道,削弱自治组织的治理权威,恶化村庄治理的整体环境。村干部选举共谋行为的产生是传统与现代、正式和非正式规则交互作用的结果,其对内表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对外则具有相当的排斥性,虽产生于选举过程,却作用于村庄治理的长期实践,必须加以重视。从根本上说,遏制村干部选举共谋行为需要从内外两方面着手:一是要增强乡村社会自身的制衡能力,发展壮大村民自组织,以有组织的村民群体牵制少数几个村干部的联合行动;二是要增强外部权威的依法监督和干预,提高违法成本。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友叶 陈义平 徐理响
村级选举是考察村民自治、村庄自主和乡村治理的可视化窗口。探究村级选举实践中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是中国农村研究的重要论题。通过对安徽省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实证性剖析发现,村级选举表现出"高票当选、低票落选"的弱竞争性样态。本文立足于政治系统论,以"制度—生活"为核心机制建构村级选举生态系统,深度分析该生态结构的生成逻辑、运行秩序与实践困境。制度权威影响下选举的规范化与乡村秩序中选举的生活化共同塑造"竞而不争"的选举生态。制度化选举赋予"竞"的生态属性与选举行为,生活化选举形塑"不争"的选举策略与乡土规则。"竞而不争"的选举生态反映了现代性的制度规范与乡土性的生活智慧,在政治制度、政治文化与政治生活三重维度上营造良性选举秩序。由于村级选举中制度性因素与生活化要素的共同作用,在一些选举场域中造成自治空间的消解、选举程序的虚置与选举运行的非均衡化等实践困境。对于如何化解选举中的困境,平衡制度化选举与生活化选举在基层实践中的矛盾性与差异性,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
村级选举 政治生态 乡村治理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何永济 谢克俭 周国良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杨君 贾梦宇
权力继替规则是观察与理解中国村庄治理的一个重要视角。在政治精英、社会精英与经济精英的长期争斗与合作中,村庄治理格局逐渐从权力主导的"多元精英"治村过渡到"富人"治村。在这一变迁过程中,村委会选举和资源无疑是关键因素。选举与资源构成了村庄精英权力继替的基本规则,而这种规则与逻辑在"体制内精英—体制外精英—普通村民"的村庄政治分层结构中发挥作用,形成了中国村庄特有的"精英流动"现象。
关键词:
多元精英 富人治村 选举 林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葛文光 刘宇鹏
通过对224个村的调查和统计分析,从村民对村干部选举的参与状况以及对村干部选举的看法等方面,了解了河北省部分农村村干部选举的现状,发现了一些实际的问题,诸如,村民对选举的参与意识不高;村民对选举基本程序不了解;村干部选举中贿选、拉帮结派现象突出;村级组织的建设薄弱等。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村级组织健康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村干部 选举 村级组织建设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钟庆君
村内通婚使村庄内部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因姻亲关系产生的小亲族和个人利益至上原则,在消解家族对抗的同时,也导致村庄内部凝聚力进一步下降。本文以S村为典型案例,通过分析村内通婚对村内人际关系的改变和对村庄治理的影响后认为,在一个既定的村庄内,村内通婚对村庄治理具有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而从长远看,大量的村内通婚不利于村庄的治理和发展。
关键词:
村内通婚 家族问题 村庄治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晓莉
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中,村民选举在选民登记、候选人条件、贿选查处等方面会不断出现新情况、发生新变化、产生新动向、暴露新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研究政策、统一认识,明确界限,完善机制。只有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农村民主选举才能健康顺利地发展。
关键词:
农村基层换届选举 村委会 选民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吴思红
在村民委员会竞争性选举中,贿选现象愈演愈烈,这已成为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一大障碍。贿选的产生和蔓延有其内在的社会基础,构成这一社会基础的主要因素有利益取向、村庄派系、人际信任和半熟人社会中的"面子"等,它们相互之间形成共振并反作用于现行相关法律制度。所以,必须运用多元的手段和方式来约束和调整贿选行为。
关键词:
贿选 社会基础 法律制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金海
本文选取中国中部一个“城中村”的选举换届过程为研究对象,详细地考察了村委会的选举过程。由于一份旨在争夺主任职位“传单”的出现,彻底撕裂了平静的选举过程和村庄权力格局,家族、地缘和经济利益交织在一起,年轻者和年长者相互竞争,致使城中村的选举异常激烈。在确定村庄最高掌权者无望后,竞争的重点开始转移到3位成员之中的委员一职位。本文结论认为,从城中村的政治生活来看,虽然选举的村民是原子式的,但选举权利的表达却是组合式的,组合的方式主要有家庭式、地缘式和组别式。虽然选举是法律赋予农民的权利并且每3年就可享受一次,但对经济发达的村庄而言,它将常常阻断村庄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进程,选举的周期变动必将影响到经济...
关键词:
家族 城中村 选举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郑广琯
本文基于对辽宁省8市74村1205个村民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使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研究了村委会选举公正程度对村干部行为的影响以及村干部行为对农村干群关系的影响。计量分析发现,在村委会选举中,严格按照制度规定举行选举、改进选举的宣传工作、防范候选人使用不正当竞争手段,都有利于提升村民对选举公正程度的评价;在从村干部工作成绩、对村民的关心状况、遵纪守法表现三个方面测量村干部行为的基础上,本文研究发现,提高村委会选举公正程度将显著改善村干部行为,而村干部行为的改善对农村干群关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传师 郑传贵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M镇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调查,并与第四届、第五届选举对比分析后认为,在纯农业地区,依附农业税而产生的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有了新的改变,特别是以“海选”村委会为突破口,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价值,被誉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的村民自治制度更加趋于形式化,走向一种假象的民主,基层政府、村干部、村民的参与热情降低,村民自治制度正面临着比以前更多的问题。本文最后提出,应缩小村民自治单位,“海选”组级以下的村民代表,改变“海选”村委会的两次面向全部选民的方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沈艳 姚洋
运用1986—2002年间8省48村和家庭的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村庄选举的引进如何影响村一级的收入分配,发现引进选举制度使村级基尼系数降低6·4%—8%。我们也分析了选举的时间效应,发现首届选举后的第3—6年间,选举降低收入分配差距的效果最显著。这些结论对正确地认识和完善村庄选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村庄选举 收入分配 动态面板模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龙
村干部在村庄治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在实践中村干部行为却出现了日益权变的趋向。通过对S省J县7个村庄的项目进村的案例比较研究发现:村庄资源禀赋与公众参与是影响和塑造村干部角色与行为的关键变量。项目进村中,村干部角色在国家"代理人"与村庄"当家人"的制度角色定位中出现了变异或偏移,呈现出"撞钟型""横暴型""分利型""协调型"干部四种行为类型,村庄治理也由此呈现为"沉默秩序""普力夺秩序""谋利秩序"和"多元治理秩序"四种治理型态。新时代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对村干部角色具有纠偏和规制效应,促使村干部角色回归其应然位置,促进乡村多元有序治理和良善秩序的生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仇童伟
为剖析宗族与地方行政力量在土地产权实施过程中的互动特征,文章利用2014年CLDS数据,分析了宗族和行政力量对村庄地权实施的影响。在以民主选举表征民主治理的基础上,研究发现,宗族的存在会抑制土地法律文书的发放,并激励土地调整。在引入民主选举对宗族作用的调节效应后发现,在实施民主选举的村庄中,因传统惯习内嵌于基层治理,导致宗族对土地法律文书发放的抑制性增强。研究还发现,族权与行政权"合谋"会抑制土地法律文书的发放和土地调整,但民主选举会通过约束行政权和放活自治权,使二者的关系由行政权"绑架"族权变为宗族发挥自治功能。为避免行政权与族权"合谋"造成的治权资本化,并对非正式社会安排的自我实施功能加以合理利用,建议通过行政权让位自治权,政府治理扶持村民自治,治理单元多元化和自治功能下放等方式,发挥非正式社会安排在村庄地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土地产权 宗族 民主选举 民主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农村空心化程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山东省村庄调查数据
基于0.25m分辨率影像的村庄用地潜力调查——以山东省巨野县12个村庄为例
乡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认知和能力评析——基于山东省济南市的调查
山东省村庄集聚实践与反思
撤村并居 迁村并点 村庄合并 填空补实——对山东省菏泽市村庄改造试点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村庄的“弱监护人”:对村干部角色的大众视角分析——以鲁南地区农村实地调查为例
能人型村干部如何影响村庄新内源式发展:基于全国性村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村庄视角下家庭农场的嵌入性分析——基于山东省张村的考察
能人型村干部生成逻辑及其治村实践——基于三个典型村庄案例的经验证据
利益密集型村庄治理“弱集体秩序”的生成逻辑——基于S省A村的调查与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