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37)
2023(12011)
2022(10187)
2021(9448)
2020(8181)
2019(19108)
2018(18871)
2017(36773)
2016(19670)
2015(22408)
2014(22505)
2013(22419)
2012(20972)
2011(18825)
2010(18674)
2009(17432)
2008(17124)
2007(15482)
2006(13229)
2005(11130)
作者
(56912)
(48060)
(47624)
(45559)
(30270)
(23312)
(21912)
(18816)
(18196)
(17067)
(16388)
(16030)
(14887)
(14878)
(14840)
(14776)
(14677)
(13900)
(13729)
(13638)
(11704)
(11655)
(11596)
(11037)
(10807)
(10795)
(10540)
(10458)
(9792)
(9618)
学科
(90175)
经济(90086)
(58326)
管理(55669)
方法(46372)
(44470)
企业(44470)
数学(42081)
数学方法(41630)
(33855)
(23236)
农业(22553)
中国(20491)
业经(20337)
地方(19820)
(15980)
(15647)
(15233)
贸易(15227)
(14751)
(14671)
财务(14630)
财务管理(14590)
企业财务(13897)
(12427)
金融(12424)
(12259)
银行(12232)
环境(11917)
技术(11801)
机构
学院(285644)
大学(284122)
(119171)
经济(116746)
管理(115188)
理学(100548)
理学院(99542)
管理学(97843)
管理学院(97302)
研究(88601)
中国(67905)
(57144)
(53932)
科学(53789)
(51847)
中心(44685)
业大(44084)
财经(43627)
(43350)
(43221)
(39640)
农业(39607)
研究所(39265)
经济学(37081)
(36518)
师范(36171)
北京(34751)
(33961)
经济学院(33853)
财经大学(32392)
基金
项目(196772)
科学(156136)
基金(144554)
研究(143141)
(124424)
国家(123363)
科学基金(107664)
社会(92455)
社会科(87561)
社会科学(87536)
(79439)
基金项目(77149)
自然(69891)
自然科(68298)
自然科学(68279)
自然科学基金(67049)
教育(66636)
(64854)
资助(59406)
编号(58029)
成果(45835)
(44325)
重点(43843)
(42242)
(40822)
课题(39383)
教育部(38420)
科研(38408)
创新(38160)
国家社会(38038)
期刊
(126821)
经济(126821)
研究(76896)
中国(51102)
(50911)
学报(43647)
(42462)
科学(40714)
管理(38140)
大学(33891)
农业(33745)
学学(32248)
(27370)
金融(27370)
技术(25431)
教育(25174)
业经(24387)
财经(21378)
经济研究(18954)
(18190)
问题(17585)
统计(16229)
(15635)
(14888)
(14535)
技术经济(14528)
理论(13504)
决策(13391)
商业(13031)
资源(13000)
共检索到4070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斌  宁泽逵  
当代以徐勇等为代表提出的村干部双重角色理论得到了广泛认同。但是,该双重角色理论缺少量化分析支撑。作为双重代理人的村干部,是严格意义上的不偏不倚的"中间人",还是有所偏重?皆需要量化、验证。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村干部角色代理权重的概念,并试图在这一分析框架下量化村干部角色代理倾向。并认为,村干部具有天生的向村民代理人角色倾斜的潜质,同时指出,当代村干部角色代理方向应是在村民自治的精神下更多的为民服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宁泽逵  
本文将关于村干部的激励强度划分为"工作满意度评价"、"工作难易度评价"与"留任意愿评价"三个替代指标。通过分析第一手农村调查数据并建立Logistic模型,研究了"工资报酬"、"社会声誉"、"发展机会"及"规范化村治制度"等激励因素对村干部激励强度的贡献情况。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谢琳  罗必良  
村干部的土地所有权认知是村庄农地制度秩序生成的重要因素,对农地流转纠纷的产生和抑制有着重要影响,而村干部不同的角色定位进一步使得他们对待自身认知的关注重点有所不同。作为上级政府的代理人,村干部们在采取行动时更顾及上级的利益而忽视农民的利益,农地流转纠纷由此增加。在社会关联度大的集体里(自然村),村干部更像是村民的监护人,因此小集体所有权认知能够抑制纠纷的产生;在社会关联度小的集体里(行政村),村干部更像是个人经营者,因此大集体所有权认知往往成为纠纷产生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郑广琯  
本文基于对辽宁省8市74村1205个村民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使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研究了村委会选举公正程度对村干部行为的影响以及村干部行为对农村干群关系的影响。计量分析发现,在村委会选举中,严格按照制度规定举行选举、改进选举的宣传工作、防范候选人使用不正当竞争手段,都有利于提升村民对选举公正程度的评价;在从村干部工作成绩、对村民的关心状况、遵纪守法表现三个方面测量村干部行为的基础上,本文研究发现,提高村委会选举公正程度将显著改善村干部行为,而村干部行为的改善对农村干群关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许婕  王征兵  郭斌  
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农村该往何处去,农业谁来经营,成为当前政府和学界讨论的焦点。从乡村治理的角度看,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应该是什么?围绕这一问题,对陕西省454位村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聚类分析法就村干部具体工作重点及难点进行优先序排列分析,考察了当前我国农村实际的政策需要。研究发现,村庄发展规划、农产品销售、农业新品种引进被认为是当前最为重要也最具挑战的工作,进而为政府部门提供了相关农村发展规划的决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郭斌  王征兵  
通过对免除农业税前后(2004年、2005年)陕西省勉县50名村干部、100名农户的跟踪调查及2005年10月对陕西省户县50名村干部的问卷调查发现,发展经济、提供公益服务将成为免除农业税后村干部最重要的工作,村干部的服务性职能明显增强。针对免除农业税后村干部面临的现实困境,本文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村干部职能转变的激励机制。为此,本文重点构建了免除农业税后村干部的业绩测评体系,提出了要建立村干部的绩效工资机制等。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征兵  宁泽逵  Allan Rae  
本文将村干部的激励强度划分为工作满意度、工作难度评价和留任意愿三个替代指标。本文通过分析第一手农村调查数据并建立Ordered Logitistic模型和情景试验调查,研究了工资报酬、社会声誉、规范化村治制度的运行效果及发展机会等激励因素对村干部激励强度的贡献。研究发现:①村干部名义补贴兑现率能够显著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和降低其工作难度评价,并提高其留任意愿;②村干部的社会声誉能够显著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和留任意愿,并降低其工作难度评价;③规范化村治制度的运行效果能够提高村干部的工作满意度和留任意愿,但在短期会增加其工作难度评价;④为村干部创造学习、进修的机会对村干部激励的效果是模糊的。研究结果表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定贵  俞健  
为了解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产影响因素的认知差异,以广西贫困村为例,分别对乡镇干部和村干部进行问卷调查,乡镇干部发放问卷287份,实际回收268份,村干部发放问卷378份,实际回收327份,共595份。对调查结果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乡镇干部与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产影响因素的认知存在较大差异,乡镇干部偏向于从农村发展的内因上找原因,而村干部更倾向于从外因上找原因。因此,思想观念对农村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应该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文化教育。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葛文光  刘宇鹏  
通过对224个村的调查和统计分析,从村民对村干部选举的参与状况以及对村干部选举的看法等方面,了解了河北省部分农村村干部选举的现状,发现了一些实际的问题,诸如,村民对选举的参与意识不高;村民对选举基本程序不了解;村干部选举中贿选、拉帮结派现象突出;村级组织的建设薄弱等。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村级组织健康发展的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裴志军  
论文基于CGSS数据,以村干部的薪酬及其决定为自变量,置村干部于国家、村庄和家庭的三维互动关系中,以标准的经济人为假设,把村干部的角色定位和行为选择作为因变量,分析了村干部作为共同代理人在多任务执行中的代理行为问题。研究发现,村干部的角色定位和行为选择与其的薪酬高低显著相关,村干部工资越高越倾向于代理国家从事政府交予的各项管理任务;村干部的补助越高,就越可能代理村民从事村庄治理事务。村干部的角色定位和行为选择与其的薪酬决定主体显著相关,无论是村干部的工资还是补助,如果是由乡镇政府决定,那么村干部成为国家的代理人可能性较大,如果由村两委或村民代表大会决定,那么村干部成为村庄代理人的倾向较明显。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博文  吕悦  余劲  
村干部作为乡村振兴的“实践者”与“领路人”,在基层村庄治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社会角色理论,以秦、甘、滇三个典型村的实际案例为对象,将村干部角色凝练为应然理想角色、资源汲取角色与宗族势力角色三种类型,并分析村干部角色对村政双向联动、政府资源驱使与宗族权威依赖三种乡村治理模式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当村干部扮演应然理想角色时,村庄治理呈现村政双向联动的结构模式,并显著促使其治理高效;当村干部扮演资源汲取角色时,村庄治理呈现政府资源驱使的结构模式,并显著促使其治理低效;当村干部扮演宗族势力角色时,村庄治理呈现宗族权威依赖的结构模式,并显著促使其治理无效。提高乡村治理有效性应充分发挥村干部应然理想角色功能,在利用好村庄内生性社会资源的同时重塑干群关系,建立和完善对村干部小微权力的监察机制,在推进村政双向联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最终目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浩杰  王征兵  李嘉晓  
通过对海阳市留格镇的调查,发现农业免税后村干部职能重点较免税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管是村民还是村干部都对免税后村干部职能有了新的要求和认识。对调查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虽然带领村民发展经济增收致富职能是村民和村干部都希望的,但是该职能不宜再作为对村干部的硬性要求及其职能重点,"后税费时代"村干部的职能重点应当转向公共事业服务职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毅  
With regard to the behavior of and the role played by village officials, all general studies position them as proxies of the nation and kingpins of the village.But we think that this theory of "double-role" is only a general static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not a situational study in terms of proc...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文丽  
乡村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组织者,他们的话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的现实状况和需求。调查显示,乡村干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有信心的,这是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基于这种判断和对新农村建设话语的分析,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值得注意的五个关键性问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肖唐镖  
在当今农村,什么人最有可能成为村干部?本文的分析表明:多数村干部拥有中学文化程度;在村主要干部职位上,中共党员和男性村民拥有绝对的优势。宗族之外的宗教、协会等民间组织背景尚未成为促成村干部出任的因素。村干部在乡村已乏道德权威,其权力与权威出现分离。从村干部的成长路径看,相当部分人曾在外村工作过或有非农经历,并有部分人有企业工作经历或曾参军“;富人村官”和“村官谋富”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村支书是从其他村干部位置转任过来。对出任村干部,家庭成分和父辈职业已无明显影响,但父辈的文化程度却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区域之间的村干部群体尽管有着共同的特征,但在村庄、宗族与职业背景等方面却有一定的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