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66)
- 2023(9371)
- 2022(8094)
- 2021(7561)
- 2020(6559)
- 2019(15360)
- 2018(15262)
- 2017(28728)
- 2016(15945)
- 2015(18206)
- 2014(18257)
- 2013(18294)
- 2012(17482)
- 2011(15932)
- 2010(16325)
- 2009(15323)
- 2008(15315)
- 2007(14145)
- 2006(12438)
- 2005(10945)
- 学科
- 济(66970)
- 经济(66876)
- 业(43861)
- 管理(42211)
- 企(31276)
- 企业(31276)
- 农(31261)
- 方法(28742)
- 数学(25359)
- 数学方法(25093)
- 农业(20782)
- 中国(17711)
- 财(16952)
- 业经(16768)
- 地方(16640)
- 制(15100)
- 学(14095)
- 贸(12017)
- 贸易(12010)
- 易(11598)
- 银(10645)
- 银行(10621)
- 行(10093)
- 务(9801)
- 财务(9779)
- 财务管理(9744)
- 和(9726)
- 融(9692)
- 金融(9689)
- 理论(9619)
- 机构
- 大学(229435)
- 学院(229408)
- 济(91317)
- 经济(89014)
- 管理(87377)
- 研究(76714)
- 理学(74586)
- 理学院(73694)
- 管理学(72440)
- 管理学院(71982)
- 中国(60305)
- 京(48720)
- 科学(47202)
- 农(46025)
- 财(43213)
- 所(38891)
- 中心(37953)
- 江(37666)
- 业大(35896)
- 农业(35184)
- 研究所(35033)
- 财经(33503)
- 范(32530)
- 师范(32251)
- 北京(30434)
- 经(30091)
- 州(29800)
- 经济学(27305)
- 院(26915)
- 省(26083)
- 基金
- 项目(147975)
- 科学(115570)
- 研究(110114)
- 基金(105855)
- 家(91360)
- 国家(90464)
- 科学基金(77097)
- 社会(68693)
- 社会科(64638)
- 社会科学(64619)
- 省(59191)
- 基金项目(57008)
- 教育(50741)
- 划(49342)
- 自然(49282)
- 自然科(48071)
- 自然科学(48058)
- 自然科学基金(47227)
- 编号(47074)
- 资助(42446)
- 成果(39126)
- 部(32922)
- 重点(32800)
- 发(32406)
- 课题(31818)
- 创(30031)
- 科研(28420)
- 创新(28005)
- 教育部(27992)
- 大学(27786)
共检索到352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行玉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委会职责的重心在于村庄自治性事务,服务于村庄、维护村民合法权益是其核心功能。然而,个案考察显示,村委会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具有严重的选择性、自利性倾向,背离了自身职责与功能。其原因在于村民自治中决策、管理与监督环节民主建设滞后、村民自治物质基础薄弱、基层政府指导与监督职责缺失以及深层次上村庄治理中传统体制与观念的影响。
关键词:
村委会 职责 行为倾向 村民自治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传玉
以山东三个村庄的调查为例,以利益和文化为分析框架,来透视村委会选举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的具体运作情况。
关键词:
村民自治 个人利益 村落文化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肖唐镖 邱新有
本文对 40个样本村的选民在选举过程中的心态变化、投票取向及其理性程度、选民 在选举中参与行为以及竞争理念等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指出 ,在村委会选举中 ,选民的选 择行为已趋于理性化 ,越来越多的选民能积极参与选举 ,并敢于在选举中公开争取和维护 自身的民主权利。即使是那些对选举活动弃权或冷漠的选民 ,他们的行为与其说是由于 观念与素质所限 ,倒不如说是对选举的失望所致。不过 ,目前村民的政治文化是分层的、 多元的 ,既有公民文化、顺民文化 ,也有臣民文化 ,还有暴民文化。因此 ,村民选举与村民 自治的发展尚需长期的努力。
关键词:
村委会选举 选民 参与类型 政治文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尹奇 李俊龙 陈昱洁
研究目的: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探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村委会的行为。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研究结果:村委会双向代理行为从总体来说促进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有序流转,但也出现了诸如村委会权力寻租、村委会行为决策有较大不确定性和村委会双向代理风险较大等问题。村委会代理行为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集体土地产权代理人市场缺乏竞争;委托人缺位;村委会代理行为受信息和规则因素的制约等。研究结论:应当规范和引导村委会的双向代理行为,具体措施包括引入竞争机制,优化代理人行为;做实农户委托人身份;优化村委会作为双向代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于潇 Peter Ho
农民收入较低、增收缓慢是中国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年来,村委会、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非法侵害农民利益的案例屡见不鲜,这不但破坏了乡村治理的效果,而且也使农民收入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将村委会、村干部因素与农民收入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北京大学CFPS2010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村委会的政治、经济行为与农民收入的相关性较大;村干部的基本特征也能够明显地影响农民收入;此外,村庄的自然状况也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钟裕民 刘伟
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出发,村级公共品供给存在着三方行为主体:全体村民、村委会、生产企业,三者在村级公共品供给的过程中实质上形成了委托、代理加采购的委托代理关系。若要防止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村委会对村民利益的损害,就必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构建激励和监控相结合的机制,促使村委会致力于村级公共品的最优供给。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孙送春
村委会政策执行监督因监督意识淡薄、法律规范不完善、奖惩机制不健全而出现委托人监督缺失、代理人自我监督乏力、政策对象监督失效等现象,这不利于村委会权力的良性运行和村民合法权益的有效维护,不利于国家政策的贯彻以及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必须强化监督意识、健全政策执行监督机制,完善村委会政策执行监督体系,确保监督主体的独立性、监督过程的合法性、监督结果的有效性,以提高村委会政策执行效率,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关键词:
村民自治 村委会 政策执行监督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何永济 谢克俭 周国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丽琴
中央立法中关于村委会职能的规定是村委会开展日常工作的重要准则,同时也是地方立法机关制定相关立法的依据。但是,考察中央立法,我们发现,由这些职能规定所反映的村委会性质在不同立法中不能保持恒定;指导及协助关系不仅存在于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立法中的某些职能设置没有充分考虑村委会的适格性问题;个别法律条款的文字表达极易产生歧义,不利于实施,进而影响中央立法的权威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
中央立法 村委会职能 问题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卢福营
文章以一个村庄的一次村委会选举为个案 ,考察了村委会选举中新凸现的派系竞争现象 ,分析了当前村委会选举中派系竞争的特点 ,并指出了派系竞争作为嵌入村委会选举的新变量 ,向村委会选举的制度与运作提出了一系列挑战
关键词:
派系竞争 村民委员会 选举 挑战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黄辉祥
笔者通过对武汉市农民工政治参与状况调查结果的分析 ,认为农民工参与村委会选 举的比例较低。其原因主要有制度性限制 ,信息沟通不畅 ,利益关联淡薄 ,政治效能感弱 和选举成本的私人性与选举对象的公共性之间的矛盾等。村委会选举中农民工的参与缺 失表明 ,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缺乏有效的制度性渠道 ;改变这种情况的根本措施在于通过制 度创新 ,将农民工纳入到政治生活民主化和社会化的轨道中来
关键词:
村委会选举 农民工 政治参与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金艳锋
我国农村全面推行村民自治已近二十年。作为村民自治重要内容的村委会选举开展现状如何?本文根据作者的实践和观察,对村委会选举存在的问题作简单梳理,试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从选民角度、基层政权体制角度和制度经济学角度对这些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何正确看待这些问题,正确认识村委会选举制度的旺盛生命力。
关键词:
农村 村委会选举 问题 分析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郭婷
中国的村委会选举实施30年来,竞选激烈程度普遍提高,特别是有大量集体经济资源的村庄,甚至出现了大规模贿选的现象。为探究贿选的发生机制,本文以Y村城中村改造征地纠纷下的村委会选举为案例,从完美信息动态博弈和行为经济学前景理论的角度,对Y村政治域、共用资源域和社会交换域中村民、竞选者和基层政府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不同主体利益博弈是选举纠纷的本质,村民、竞选者和基层政府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违法贿选,接受贿选,默认贿选)成为这三方利益博弈的均衡。即便放松理性经济人的假设,由于村民相信贿选者和基层政府在未来会合谋侵犯集体利益,他们还是会做出接受贿选的短视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农民参加村委会选举的行为研究——基于三省六县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村委会直接选举的模式研究
土地红利分配、村委会职能与城镇化
论村委会选举中党组织建议权的行使——以广东省有关地方法规和实践为例的理论分析
国营农场管理体制下村委会职能定位的探讨——以辽宁省盘锦市L村为例
从农村土地确权看新时期村委会的地位和功能
村庄异质性、村民协商获得感与村委会工作满意度——基于10个乡镇1987个样本的实证分析
农村基层自治下民主决策、选举与财务支出——基于CHIP村委会数据的实证分析
村民在村委会选举中的投票行为与公共投资出资意愿——基于全国5省100村2000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农地流转中村委会的角色冲突及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