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16)
- 2023(17189)
- 2022(14841)
- 2021(13751)
- 2020(11449)
- 2019(26557)
- 2018(25983)
- 2017(50278)
- 2016(26949)
- 2015(30229)
- 2014(30092)
- 2013(29603)
- 2012(27237)
- 2011(24561)
- 2010(24422)
- 2009(22539)
- 2008(21865)
- 2007(19281)
- 2006(16942)
- 2005(14346)
- 学科
- 济(115740)
- 经济(115526)
- 管理(77392)
- 业(75326)
- 企(60788)
- 企业(60788)
- 方法(54148)
- 数学(47056)
- 数学方法(46471)
- 农(37271)
- 中国(29521)
- 财(28772)
- 地方(27094)
- 业经(26908)
- 农业(24977)
- 学(23712)
- 制(21189)
- 理论(18543)
- 和(17863)
- 贸(17842)
- 贸易(17833)
- 务(17775)
- 财务(17694)
- 财务管理(17655)
- 易(17206)
- 环境(16938)
- 企业财务(16823)
- 融(16628)
- 金融(16624)
- 技术(16316)
- 机构
- 大学(384978)
- 学院(383318)
- 管理(153949)
- 济(153757)
- 经济(150526)
- 理学(134499)
- 理学院(133034)
- 管理学(130609)
- 管理学院(129904)
- 研究(124630)
- 中国(92292)
- 京(80260)
- 科学(76930)
- 财(70980)
- 农(61697)
- 所(60635)
- 江(58632)
- 中心(57648)
- 财经(57552)
- 业大(56855)
- 研究所(55422)
- 经(52426)
- 范(51620)
- 师范(51148)
- 北京(49507)
- 经济学(47233)
- 农业(47076)
- 院(45610)
- 州(44868)
- 财经大学(42992)
- 基金
- 项目(269827)
- 科学(213595)
- 研究(197609)
- 基金(197550)
- 家(171297)
- 国家(169864)
- 科学基金(147132)
- 社会(127414)
- 社会科(120090)
- 社会科学(120057)
- 省(105071)
- 基金项目(104822)
- 自然(95118)
- 自然科(92856)
- 自然科学(92836)
- 自然科学基金(91157)
- 教育(90873)
- 划(88052)
- 资助(80947)
- 编号(80132)
- 成果(64438)
- 重点(60214)
- 部(59964)
- 发(57101)
- 创(55442)
- 课题(54714)
- 国家社会(52444)
- 教育部(51782)
- 创新(51695)
- 科研(51557)
- 期刊
- 济(165799)
- 经济(165799)
- 研究(109562)
- 中国(70180)
- 学报(60053)
- 农(58416)
- 科学(56236)
- 管理(54106)
- 财(53371)
- 大学(46751)
- 学学(44158)
- 教育(41113)
- 农业(39317)
- 融(33316)
- 金融(33316)
- 技术(32562)
- 业经(28933)
- 财经(28349)
- 经济研究(25243)
- 经(24125)
- 问题(21875)
- 版(18617)
- 图书(18453)
- 业(17967)
- 科技(17956)
- 理论(17863)
- 资源(17801)
- 技术经济(17748)
- 统计(17744)
- 商业(16473)
共检索到5481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裴志军
本文把村域社会资本界定为一种集体层面的社会资本,指特定村落的关系网络型态以及支配村落内包括信任和互惠等影响人们行动的整体准则。本文在已有的社会资本测量文献基础上,提出了村域社会资本测量的6个维度:普遍信任、规范信任、正式网络、非正式网络、共同愿景与社会支持。基于浙江省西部农村的37个村落的数据,研究构建了村域社会资本的测量量表,并对量表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显示,研究开发的量表与数据拟合效果良好,为农村村域资本的测量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裴志军
在回顾了社会资本测量文献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区域社会资本测量的6个维度:普遍信任、规范信任、正式网络、非正式网络、共同愿景与社会支持。基于浙江省的36个县域的数据,构建了区域社会资本的测量量表,并对量表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显示,本研究开发的量表与数据拟合效果良好,为区域资本的测量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关键词:
区域社会资本 规范信任 社会支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圣中 艾春菲
江西省村落社区建设取得了众所周知的成就,已经在全国产生重要的影响。透视江西村落社区的变革,结合中国村落变迁历史可以看出村落在共同体和社会之间的变迁轨迹:从传统共同体到革命后的村落社会,从改革开放时代的经济社会到村落社区建设中的共同体回归。这一历史变迁中的核心变量是村落信任的变化,传统时代建立在宗族关系上的信任随着革命后的制度变迁被国家信仰替代,自由经济时代的物质崇拜也进一步替换了国家信仰,因此信任变得越来越淡薄。村落社区回归恰恰找回了村民之间的信任,因此积累了一定的社会资本,推动了乡村社区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
村落社区 信任 社会资本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裴志军 杨峻
村民选举中的贿选是现阶段村民自治中一个棘手的问题,也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议题。与以往关注导致贿选行为产生的经济、政治以及环境等原因不同,本研究以浙江西部37个行政村的调查为基础,从农村居民对选举投票的态度出发,考察了倾向于接受贿选的村民的社会资本因素。研究表明,村民的制度信任、人际信任、社会网络和村庄共同愿景对村民的选举投票态度有显著的影响,制度不信任、人际信任度低、社会网络少和村庄共同愿景不强烈的村民更可能是中间投票人,也更倾向于接受贿选。加强村民社会资本的构建可以减少贿选行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蔡碧凡 陶卓民 郎富平
有效、公平的社区参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本研究运用比较分析法、实地考察和文献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从社区参与的角度选择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七里乡黄土岭村、临安市太湖源镇白沙村、富阳市东洲街道黄公望村三个典型案例进行比较研究,提炼出基层组织引导、企业(景区)带动、社区主导三种典型社区参与模式,并对这三种模式的共性、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模式的参与主体多元化;社区参与内容较为单一,参与层次浅;社区参与的程度依发展阶段而有所不同;社区受益主要源自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就业和自主创业机会的获得和培训教育机会的提供等。总体而言,社区参与的有效性、公平性与旅游业所处的发展阶...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社区参与模式 有效性 公平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纯阳 黄福才
文章在文献研究和专家调查的基础上,界定了村落遗产地利益相关者,并借鉴"多维细分法"和"米切尔评价法",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对村落遗产地利益相关者的分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村落遗产地利益相关者在主动性、重要性和紧急性等3个维度上存在不同差异,而且根据这3个维度可以将村落遗产地利益相关者细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蛰伏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每一类利益相关者在村落遗产地旅游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发挥的作用、扮演的角色等各不相同,对于村落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也不一样。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包亚芳 孙治 宋梦珂 李政欣 叶馨遥 臧德霞
在提出公共空间文化活力概念的基础上,以浙江省兰溪市为研究案例地,以传统村落居民为实地问卷调研对象,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剖析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文化活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文化活力的5个影响因子分别为公共空间的文化性、包容性、管理与维护、布局与设计以及安全性。文化性、管理与维护以及布局与设计3个因子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文化活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文化性的影响效应最强,管理与维护、布局与设计的影响效应次之。据此,提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文化活力提升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窦银娣 谢双喜 李伯华
传统村落核心价值的挖掘对村落进一步的保护和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针对传统通用的单维价值评价标准挖掘性不强、地域性较弱等特点,运用因子分析法,从价值特色、保护管理、现状条件三个目标层出发,以多维价值评价方法为切入点,结合已有指标体系融入地域性指标因子,构建传统村落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省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传统村落多维价值可以从传统产业经营价值、人居环境风貌价值、资源开发潜力价值和历史遗产纪念价值等四个维度进行评价;从四个维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传统村落内部发展现状差异明显,不同村落不同维度的价值发展状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结合村落现存核心价值和村落发展现状,可将传统村落划分为四种保护类型的村落,并提出针对性策略,为传统村落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多维价值 实证研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景新 朱强 余国静 吴一鸣 李琳琳 沈凌峰
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涵盖了省域内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以及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和民俗风情村落。历史文化村落是中国乡土文化遗产的博物馆,是"乡愁"记忆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国国学的思想宝库,及时保护利用功在当代、惠及子孙。对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树立正确的观念、科学规划和严格执行最重要,持续而有保障的土地、资金和传统技艺投入是关键,正确处理各利益主体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是保障。
关键词:
历史文化村落 古村落保护利用 传统村落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耀烈 王茜
以浙江省企业为切入点,研究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和企业组织自身三个维度下的因素和变量对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的影响。从而建立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模型,以期为各部门得出有益结论。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池上新
本文借鉴帕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研究中国村落共同体社会资本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村落共同体社会资本是典型的集体层面的社会资本,区别以往的研究,本文将以村落而非个人为研究单位,分析村落共同体的社会网络、社团参与、互惠规范以及信任等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不是单向度的作用关系,而是—种多向度的互动关系,其中社会网络与互惠规范、互惠规范与社团参与、社团参与与社会信任均存在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另外,本文发现,家庭消费水平影响村落共同体的社会资本。
关键词:
村落共同体 社会资本 互为因果 消费水平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怀宇 张子源 吴玲
我国在村落规模和社会异质性方面发生了新变化,文章以此为切入点,研究农村环境集体治理水平影响因素,有助于实现乡村生态宜居和有效治理。文章基于1490个自然村负责人问卷数据,运用交叉分析法和有序Probit模型分析比较村落规模、社会异质性和村落属性等因素对水渠和防护林两类环境资源集体治理水平的影响,创新性地首次使用多样性和两极化指数衡量农户职业属性和经营规模异质性,并将不同环境资源的公共性程度纳入考量。结果表明:(1)村落规模对水渠和防护林集体治理水平有显著负向影响(系数为-2.44)和无显著影响,说明资源公共性程度越高,其集体治理水平受村落规模影响越小。(2)职业属性和经营规模多样性对水渠和防护林集体治理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系数分别为0.67、0.16和0.73、0.79,说明我国多元主体之间容易达成共识。(3)小农户和规模经营的两极化对水渠和防护林两类环境资源集体治理水平无影响,说明小农户与规模经营之间既未形成集体行动规范,也未产生集体行动壁垒。(4)集体活动次数对水渠和防护林集体治理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系数为0.01和0.27,说明集体治理水平与沟通成本和贡献“可见性”有关。(5)通勤务工时间60分钟以上和30分钟以下对水渠和防护林集体治理水平有显著负向和正向影响,系数为-0.50和0.33,说明通勤务工越便利的村落,集体治理水平越高。文章提出政策启示:要充分挖掘农村环境资源多元功能,促进非务农农户参与集体治理,发挥大规模经营农户领导作用,定期开展村民议事协商,支持农户就地就近就业创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倪建伟
村域工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全球资源紧缺与环境问题凸显的国际背景以及中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下,正在也必将继续面临的重要发展问题。本文在分析村域工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以浙江省横蓬村为例,研究了村域工业发展历程与现状,对其1980~2005年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估与分析,并提出了继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村域工业 可持续发展 产业集群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裴志军
本文分析了农村居民的家庭社会资本、相对收入和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家庭社会资本的四个维度——人际信任、制度信任、社会网络和共同愿景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其中人际信任、社会网络和共同愿景对情感体验有显著影响,而制度信任对情感体验的影响不明显;相对收入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但对情感体验的影响不明显,并且家庭社会资本的四个维度还通过相对收入影响生活满意度;在主观幸福感的两个维度中,情感体验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要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更要注意以信任、公共精神等价值规范为核心的社会资本培育,提高农村家庭的社会资本。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娟
公民社会是基于西方历史发展抽象出来的关于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思想理论,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以来引起多学科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农村社会学领域的学者亦把这一理论运用到农村社会发展、乡村治理等研究中,但是,从理论上看,现有的研究在应用公民社会理论时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定位有一定的偏误;从历史上看,研究中所涉及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农村出现的所谓"公民社会""公民社会组织"与公民社会存在本质差别;从农村社会现实看,村民的社会组织参与情况及农村社会组织的性质亦不能说明农村公民社会已经形成或者萌芽。因此,公民社会并不符合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也不是中国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农村社会发展研究需要积极把握国家与社会分化或融合的关系形态,探索中国本土化的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农村社会学 公民社会 市民社会 社会组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