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16)
2023(19828)
2022(16887)
2021(15652)
2020(13048)
2019(29850)
2018(29363)
2017(56483)
2016(30324)
2015(33798)
2014(33606)
2013(33087)
2012(30389)
2011(27335)
2010(27454)
2009(25590)
2008(24235)
2007(21535)
2006(18956)
2005(16592)
作者
(86495)
(72288)
(71447)
(68505)
(45699)
(34838)
(32660)
(28242)
(27426)
(25593)
(24672)
(24417)
(22638)
(22530)
(22315)
(22150)
(21310)
(21216)
(20801)
(20707)
(17788)
(17719)
(17550)
(16678)
(16236)
(16068)
(15991)
(15907)
(14651)
(14441)
学科
(126716)
经济(126497)
(89225)
管理(85012)
(67531)
企业(67531)
方法(57165)
(52387)
数学(49450)
数学方法(48844)
中国(36009)
农业(34938)
业经(32167)
(32080)
(29242)
金融(29238)
地方(28245)
(28234)
银行(28184)
(27070)
(26620)
(25933)
理论(20947)
(20834)
贸易(20817)
(20682)
财务(20605)
财务管理(20562)
(20214)
企业财务(19665)
机构
学院(426547)
大学(425723)
(171540)
管理(168434)
经济(167914)
理学(146656)
理学院(145094)
管理学(142410)
管理学院(141633)
研究(140931)
中国(111078)
(88696)
科学(87598)
(82437)
(78124)
(69747)
中心(67541)
业大(67379)
研究所(63658)
农业(63421)
财经(63383)
(62198)
(57987)
(55949)
师范(55394)
北京(55111)
经济学(52209)
(50766)
(50757)
财经大学(47302)
基金
项目(297246)
科学(234621)
研究(217027)
基金(216945)
(188915)
国家(187274)
科学基金(161638)
社会(138933)
社会科(131035)
社会科学(130998)
(116172)
基金项目(114841)
自然(104711)
自然科(102294)
自然科学(102267)
自然科学基金(100407)
教育(99120)
(97207)
资助(89013)
编号(88758)
成果(71384)
重点(66310)
(65602)
(63542)
(61397)
课题(60105)
国家社会(57515)
创新(57272)
科研(57066)
教育部(56174)
期刊
(184773)
经济(184773)
研究(121742)
中国(81071)
(81000)
学报(69767)
科学(63626)
(58406)
管理(57663)
农业(54648)
大学(53942)
学学(51132)
(50302)
金融(50302)
教育(44068)
技术(35402)
业经(34588)
财经(30687)
经济研究(28302)
(26219)
(25799)
问题(25011)
(22117)
图书(21017)
理论(20314)
科技(20083)
统计(19940)
技术经济(19503)
资源(18568)
业大(18543)
共检索到621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剑锋  周子彦  
村域社会组织是农村融资场景下重要的"第三方机构",强调并发挥其"助贷"功能有利于进一步释放金融供给能力。本文基于合约理论与发展经济学方法,分析认为村域社会组织能够通过"发展"和"监督"两种功能影响农户融资可得性。在设计"融资需求、融资约束及融资可得性"这样一组能够完整反映微观层面供求格局的指标基础上,运用全国性的家户调查数据对正规贷款、非正规贷款以及商业信用这三类农户农业生产融资渠道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村域社会组织能够显著影响农户农业正规贷款可得性,且主要原因在于其提高了农户的贷款需求;第二,上述作用存在农民收入调节效应,村域社会组织主要影响高收入农户的农业正规贷款可得性以及低收入农户的农业非正规贷款可得性;第三,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村域社会组织的影响渠道存在差别,前者主要通过"监督"功能影响农户农业正规贷款可得性,后者则主要借由"发展"功能对商业信用融资可得性以及融资需求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乐   陈炎   赵辉  
随着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户分化的态势逐渐显现,兼业农户成为农村创新创业、促进产业发展的主流群体。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改善农户信贷可得提供有利契机,但能否以及如何对兼业农户的信贷可得产生影响尚未可知。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兼业农户信贷可得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兼业农户的信贷可得;机制检验发现,收入多样性和社会互动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兼业农户信贷可得中具有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兼业农户信贷可得存在地区异质性和兼业程度异质性,对中西部地区和二兼农户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明晰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兼业农户信贷可得的内在作用机理,对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均衡发展,增强主流农户信贷可得,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东武  
首先,通过基于引入社会资本、抵押贷款参数以及Cobb-Douglas函数构建的社会最优贷款模型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社会资本有助于提高农户贷款的可得性。其次,基于所有人、中高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三视角,以及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所有人视角看,农户普遍缺乏合格的抵押品,抵押贷款在总体上降低了农户贷款的可得性,而社会资本能增加农村地区的贷款规模;从中高收入群体视角看,较富裕的农户普遍能提供抵押品,有助于提高贷款的可得性;从低收入群体视角看,银行更关注农户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在贷款中的作用大于抵押品,社会资本与贷款可得性呈正相关。目前,在中国的农村,低收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韬  罗剑朝  陈妍  
本文基于山东省泰安市171个农户5年借贷行为的调查,采用补充双对数模型和截断泊松回归模型,对农户是否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以及获贷成功笔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老年农户家庭,中年农户家庭更容易获得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农户承包土地规模越大,到正规金融机构的交通越便利,5年内越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中老年农户家庭相对于老年农户家庭,其获得多笔贷款的概率显著降低。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要实现金融业与农地流转对接以及加强农村交通设施建设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董诗涵  丁从明  
论文重点研究了社会信任与关系型融资之间的关系。文章运用CFPS(2014)微观数据,发现信任水平越高的债权人,越愿意提供关系型融资。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社会信任对非正式融资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农村而不是城市地区,在年龄结构上主要集中于25~50岁的年龄范围。考虑到可能的内生性估计偏误,文章不仅要解决人力资本、社会网络、宗族力量等遗漏变量问题,还利用"南稻北麦"的种植方式作为社会信任的工具变量进行IV估计,进一步证实信任对关系型融资的因果效应。结果显示,在正式金融制度短缺的落后地区,积累社会资本、提高社会信任水平,对于促进非正式金融市场发展、满足社会多样化金融需求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最后针对关系型融资的互联网化和乡村宗族文化式微下社会信任作用的不断消解问题,提出一些政策指导。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杜金向  董乃全  
借鉴Cobb 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了农户信贷投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基于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1986-2009年的微观面板数据(Panel Data),运用个体变系数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对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户信贷投入与农户人均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农户正规金融的信贷和非正规金融的借贷的投入与农户收入增长效应,不同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促进了农户收入的增长,而中西部地区却是负效应。民间借贷对东中西部农户的收入均为负效应。农户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对收入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也表明农村金融在信贷资金转换为投资配置效率上...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于丽红  兰庆高  戴琳  
本文以辽宁省626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例,对不同土地经营规模农户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农地抵押融资需求随着土地面积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但不同规模农户之间差异明显;不同土地经营规模农户农地抵押融资需求虽然在预期借款额度和用途上存在差异,但在借款期限上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进一步分析总体及不同经营规模农户农地抵押融资需求影响因素发现,小规模农户农地抵押融资需求主要受供养比、贷款经历、家庭年收入、农业收入比重和贷款利率影响;中等规模农户的需求主要受供养比、农业收入比重、资产值和贷款手续影响;大规模农户的需求主要受社会关系、贷款经历、家庭年收入和贷款手续影响。最后,本文提...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孙倩   王秀东   问锦尚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金融支持。本文基于2014—2020年中国农村微观经济数据和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采用含有内生变量的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贷款可得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提升了农户获得正规渠道贷款的可能性,尤其促进了中高收入群体以及较高受教育程度农户获得正规渠道贷款;同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降低了低收入和低文化水平农户的非正规渠道贷款可得性。第二,二级指数数字金融使用深度,三级指数支付、保险和投资对正规渠道贷款可得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货币基金、信贷、信用体系建设等领域在农村地区的发展还明显不足,对于缓解农户面临金融排斥的作用有限。对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加强农村普惠金融制度建设,推进政府协同金融机构联合创新;完善金融市场结构,构建全方位数字普惠金融生态体系;针对不同特征农户群体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精准性;加强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与金融教育。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胡士华  李伟毅  
基于信贷市场上的道德风险理论模型,实证分析农户融资结构及决定因素。计量结果支持了理论预测,即农户所能提供的担保资产量(或农户被监督的程度)决定了其借款来源结构的组合形式;担保品充足的农户容易申请到正规金融机构的担保贷款,而随着农户担保品的减少且容易被贷款人监督时,其更可能获取非正规金融部门的监督贷款,或者是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混合贷款。其政策含义在于构建信息收集机制,鼓励信贷技术创新,建立农村资产可抵押(担保)市场,以及综合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比较优势以整合农村信贷市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营军  褚保金  徐虹  
本文从农户金融排斥的视角出发分析政策性金融存在的必要性和潜在作用,运用微观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影响农户受到金融排斥的主要因素,以此定位农村政策性金融需求主体。研究发现,非干部、非种养大户或个体工商户、户主受教育年限较短、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净值较小、耕地面积较小、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户更易受到金融排斥,而具备这些特征的农户是政策性金融的有效需求主体。政策性金融通过批发贷款、间接扶持等方式可以有效带动这部分受排斥农户,解困农户融资难题。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谭银清  陈益芳  
本文利用CHARLS全国调查数据,通过Probit模型检验了金融可得性对农户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都能显著提高农户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概率,且正规金融的影响效应更大;但另一方面,无论是融资数量还是资金来源,非正规金融都是农户融资的主要渠道,正规金融对农户融资存在着严重的供给约束,金融需求与供给的脱节成为农户转变生产经营模式的重要障碍。因此要持续推进我国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就必须创新农村金融市场,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提高农户的金融可得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谭银清  陈益芳  
本文利用CHARLS全国调查数据,通过Probit模型检验了金融可得性对农户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都能显著提高农户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概率,且正规金融的影响效应更大;但另一方面,无论是融资数量还是资金来源,非正规金融都是农户融资的主要渠道,正规金融对农户融资存在着严重的供给约束,金融需求与供给的脱节成为农户转变生产经营模式的重要障碍。因此要持续推进我国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就必须创新农村金融市场,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提高农户的金融可得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谭银清  陈益芳  
本文利用CHARLS全国调查数据,通过Probit模型检验了金融可得性对农户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都能显著提高农户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概率,且正规金融的影响效应更大;但另一方面,无论是融资数量还是资金来源,非正规金融都是农户融资的主要渠道,正规金融对农户融资存在着严重的供给约束,金融需求与供给的脱节成为农户转变生产经营模式的重要障碍。因此要持续推进我国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就必须创新农村金融市场,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提高农户的金融可得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标  张领先  傅泽田  王洁琼  
为探究农户农机需求及影响其购买行为的关键因素,运用统计描述和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对全国561个农户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有39.9%的农户购买农机,有70.8%农户主要从个体农户获得农机服务;机械化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运输>翻耕平整>收获>播种栽培>灌溉>加工贮藏>植保,农户对农机作业质量最满意,服务态度次之,收费情况最低;农机需求从大到小依次为:耕整机械>收获加工机械>施肥机械>播种栽培机械>排灌机械>植保机械>动力输送机械;家庭年收入、农业收入占比、示范户、农业企业、耕地总面积、距离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涨宝  贺亮  
采用对湖北省随州市和黄冈市301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职业务农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有相当比例(41.5%)的农村劳动力愿意成为职业农民,当前农村社会并非无人愿意种地,而是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劳动力及其家庭面临"无地可种"的困境。(2)农户生计显著影响其劳动力的职业务农意愿。就生计模式而言,相比于纯非农户,兼业农户中的劳动力更可能选择职业务农;就资源禀赋而言,拥有可代替劳动力的农机具及家庭实际经营耕地面积具有正向刺激作用;就生计状态而言,家庭货币支出压力越大,其劳动力职业务农意愿越强。此外,个体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政府农业补贴力度与个体劳动力职业务农意愿呈显著正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