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29)
- 2023(9707)
- 2022(7876)
- 2021(7385)
- 2020(5761)
- 2019(13170)
- 2018(12576)
- 2017(23574)
- 2016(12866)
- 2015(14296)
- 2014(14335)
- 2013(14034)
- 2012(13155)
- 2011(12177)
- 2010(12116)
- 2009(11251)
- 2008(10562)
- 2007(9545)
- 2006(8683)
- 2005(7295)
- 学科
- 济(57206)
- 经济(57128)
- 业(30432)
- 农(30154)
- 管理(29253)
- 地方(23632)
- 农业(20715)
- 企(18183)
- 企业(18183)
- 方法(16995)
- 中国(16207)
- 业经(15447)
- 数学(15207)
- 数学方法(14981)
- 制(12323)
- 地方经济(11618)
- 财(11363)
- 学(10508)
- 发(9784)
- 环境(9527)
- 农业经济(9033)
- 体(8074)
- 融(7944)
- 金融(7941)
- 发展(7577)
- 展(7560)
- 土地(7439)
- 和(7403)
- 银(7403)
- 银行(7398)
- 机构
- 学院(177207)
- 大学(172088)
- 济(68095)
- 经济(66234)
- 管理(65129)
- 研究(63199)
- 理学(55519)
- 理学院(54754)
- 管理学(53746)
- 管理学院(53409)
- 中国(47417)
- 科学(40028)
- 京(36440)
- 农(36072)
- 江(32965)
- 所(31328)
- 财(31057)
- 中心(30574)
- 研究所(28510)
- 业大(28178)
- 范(28154)
- 师范(27944)
- 农业(26670)
- 省(25460)
- 州(23806)
- 院(23630)
- 财经(23088)
- 师范大学(22382)
- 北京(21873)
- 经(20591)
- 基金
- 项目(124232)
- 科学(97385)
- 研究(95885)
- 基金(85580)
- 家(73609)
- 国家(72849)
- 科学基金(61936)
- 社会(60772)
- 社会科(56993)
- 社会科学(56976)
- 省(54285)
- 基金项目(46334)
- 划(42910)
- 教育(42382)
- 编号(41177)
- 自然(36873)
- 自然科(35811)
- 自然科学(35803)
- 自然科学基金(35056)
- 成果(33103)
- 资助(32202)
- 发(30298)
- 课题(29521)
- 重点(28530)
- 部(25978)
- 创(25373)
- 发展(24690)
- 年(24425)
- 展(24246)
- 制(24140)
共检索到2747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杜国明 薛濡壕 王介勇
文章在阐释乡村振兴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村域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和计量模型,并以东北黑土区典型县域为例开展实证研究,探讨典型黑土区乡村振兴的推进路径。结果表明:(1)村域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是由产业发展等5个维度层、农业生产水平等13个因素层与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等38个指标层构成。(2)拜泉县乡村振兴指数得分呈现"金字塔"结构,乡村振兴水平处于较低水平且各维度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性,总体以县城为核心呈现圈层式分布特征。(3)分维度看,拜泉县乡村振兴中治理能力水平最高,文化建设、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水平其次,生活质量水平最低。(4)分村域看,乡镇政府驻地村的乡村振兴水平略高于其他行政村,脱贫村与非贫困村的乡村振兴水平基本持平。(5)根据拜泉县乡村振兴面临产业同质化、农村空心化、基建薄弱化等问题,提出既要从宏观层面把握不同乡村推进路径,也要针对各乡村发展短板,重点从强基础、调结构、优空间方面,因村施策、分类稳步推进不同类型村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茹 杜国明 李玉恒 王玲 Monika Stanny Alexey Naumov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大规模流失引发乡村人地关系失衡,加剧了村庄空心化问题。科学测度乡村空心化、提出以乡村振兴为导向的空心村整治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黑龙江省拜泉县为例,基于人口转移率测度了乡村空心化水平,运用熵权TOPSIS法评价了村庄发展潜力水平,将二者结合识别了村庄发展类型,提出差异化的空心村整治策略。研究结果显示:(1)拜泉县乡村空心化水平均值为0.6529,空心化程度明显。乡镇层面的空心化处于中度和高度水平,村庄以高度和重度空心化为主。农村人口流失主要归因于城乡建设不均衡、农村就业机会少、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偏低等。(2)村庄发展潜力均值为0.2279,整体水平偏低且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县城周边、沿主要交通干线以及主要河流的村庄发展潜力水平普遍高于偏远地区的村庄。产业兴旺(0.5026)水平显著高于乡风文明(0.2703)、生态宜居(0.1472),治理有效(0.0317)、生活富裕(0.0482)水平较低,成为村庄发展潜力的短板。(3)拜泉县村庄类型划分为Ⅰ类——高潜力低空心化、Ⅱ类——高潜力高空心化、Ⅲ类——低潜力低空心化、Ⅳ类——低潜力高空心化4类,整体以Ⅱ类——高潜力高空心化为主,且县域南部村庄发展状态好于北部地区。未来村庄发展应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重心向Ⅰ类、Ⅱ类以及南部村镇转移,并完善宅基地、生态用地、耕地等相关制度体系,促进村庄内部结构调整;培育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探索特色产业规划与升级道路;构建“中心镇—中心村—农民社区—村庄”的新型村镇体系,加强城乡互动,促进要素聚集、资源共享;同时加大环境整治,增强社会保障,吸引人才回归,实现空心化治理与县域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杜国明 张雯 张爽
构建面向乡村振兴的县域空间区划体系,配之适宜的空间管制措施是实现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针对当前县域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与乡村发展、农民需求之间的矛盾,通过规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从多尺度、多角度和多类型构建面向乡村振兴的空间区划体系。结果表明,县域空间区划体系可以从地域功能分区、村域振兴分类和村庄发展分型三个层次构建。针对县域范围内各区域功能差异,划分为牵引区、本体区、保障区和协同区;基于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和区位条件等,将本体区划分为工业发展类、种养发展类、旅游发展类、林业发展类和渔业发展类等村域发展类型;基于村庄的自然状况、社会经济、生产生活和景观特征等,将村庄的发展型态划分为极核发展型、乡城转换型、特色发展型和转移发展型。结合各分区分类分型模式提出产业带动、生态保护、区域协调、多元发展和分型优化的管制措施与发展路径。将该区划体系应用于依兰县,可以较好地反映依兰县乡村发展的空间格局,规范县域空间发展秩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姜鑫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既有利于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也助于推动乡村全方位振兴。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是红灯记故事发生地和抗联四军诞生地,推动红色文旅产业升级对于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具有独特的价值。通过系列调研,文章分析当前鸡西市鸡东县地区红色文化旅游制约因素,立足当地特色红色文化历史资源,探索新时代文旅视域下农村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关键词:
红色旅游 乡村振兴 社会治理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壬午 计文瑛 张彤 王树清
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及试验区实践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的内涵、特征及其构成,并介绍了该技术体系在黑龙江省拜泉县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玉恒 黄惠倩 郭桐冰 杜国明
研究目的:将韧性理论引入耕地保护研究,评价黑土区耕地韧性进而揭示其短板要素,提出黑土区耕地韧性的提升路径与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基于覆盖黑龙江省拜泉县16个乡镇、154个行政村的问卷调查及土地遥感数据,从韧性发生学视角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以村域为单元,利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拜泉县耕地韧性。研究结果:(1)拜泉县耕地韧性为0.421,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耕地韧性不足;(2)立地条件对耕地韧性具有显著负向作用,耕地韧性较高的村庄集中于远离县城且地面坡度较低的地区,靠近县城且地面坡度较大的村庄耕地韧性相对较低;(3)农田排涝设施短缺、耕地劳动力投入不足是制约拜泉县耕地韧性的关键短板因素,耕地集中连片程度、耕地的机械、化肥投入以及粮食产出与收入有效支撑了拜泉县耕地韧性。研究结论:针对外界环境的复杂性、动态性以及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有效实施耕地保护应强调基于韧性的治理理念。一方面要注重不同地域耕地内核系统与外界环境系统的交互作用方式与过程,诊断识别影响耕地质量与生产力的关键短板因素并制定应对措施;另一方面要培育增强对发展环境变化和外界不确定性的研判能力,及时调整耕地保护策略,从而有效规避风险挑战或将损失降到最低。
关键词:
韧性 耕地保护 东北黑土区 粮食安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皖婷
文章以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镇洛古河村为例,研究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村官对农村生活的引领作用。首先对大学生村官政策进行解读,其次对大学生村官对于农村生活发展的作用从基层组织建设、生活环境、产业创新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最后以洛古河村为例,举例说明大学生村官对于优化基层组织建设、改善环境问题、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产业升级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 乡村振兴 农村生活 作用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路艳娇
乡村振兴战略下制约农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问题和瓶颈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对农村职教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运行机制不顺畅;农村职教专业结构与乡村振兴产业结构对接不紧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缺乏系统规划设计、精准程度不高;农村职教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基础和后劲不足;在破解农村实用人才"留得住用得上"问题上措施不得力等。未来,需要从加强政府统筹、加快构建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加大涉农专业结构布局调整,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途径、模式、方法,提升农村职教基础保障能力在破解农村实用人才"留得住用得上"问题上有所作为等方面加快改革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新荣 唐靖廷 杨勇军 戴化勇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时期,一些乡村的凋敝和衰落与当前经济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地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加快实施这一国家战略,是一项重大课题。尤其是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前沿阵地的广东,近年来乡村的发展与整个经济发展形成了明显反差,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确保粮食安全,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都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为此,本文在研读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农村实地调研,提出这一战略在广东的推进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杜会永 王德章 冉庆国 蔡宁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新形势下增加农民收入、增强企业效益、提高农业竞争力以及保障食品安全等的要求,土地流转既有内在改革的动力又有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外在压力,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健全农地流转市场、规范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意义重大。黑龙江是农业大省,但是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如何发挥好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提质以及食品安全等的作用,是助力黑龙江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进行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就需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推进农地流转,实现农地占补平衡;需要加强宏观指导和监管,既不损害农民的长期利益,也要保障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土地流转市场运行顺畅。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土地流转 农民增收 食品安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艳丽
近些年来,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兴起,数字技术在我国农村地区迅速普及,作为数字经济的分支数字农业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生活方式及生活理念的转变。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发展数字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本文探讨了黑龙江省在发展数字农业中的一些硬件优势,同时也分析了客观存在的若干软件劣势,通过本文分析,以期提升黑龙江省农业数字化附加值,建设有利的数字化环境,避免“数字鸿沟”,让龙江的农民兄弟平等的享受到数字化科技发展带来的红利。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乡村振兴 黑龙江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峰华 刘洪萌 郭长英 林露 王敏 郑建华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转向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阶段,需要根据新出现的问题,建立防返贫的长效机制,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脱贫。文章分析了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的减贫现状,针对黑龙江省农民收入总体水平偏低、农村集体经济多数偏弱、乡村治理水平有待提升、低收入群体依然大量隐形存在等面临的挑战及困难问题,提出了建立黑龙江省防返贫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即积极向上争取国家支持,拓展增收保障机制;及时调整贫困线标准,完善兜底保障机制;持续巩固脱贫成效,优化乡村振兴发展路径机制;强化队伍能力建设,优化基层治理保障机制。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佳 张林
一、注册会计业行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作为我国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行业是市场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已经成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注册会计师行业在提升企业信息质量,增强信息透明化、监督市场经济,规范资本市场,进行有效资源配置,服务社会发展等方面贡献了巨大的作用。目前,我国执业注册会计师10万余人,会计师事务所8000余家,2016年业务收入超过700
[期刊] 征信
[作者]
黑龙江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以下简称哈尔滨中心支行)紧紧围绕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部署,以征信服务惠“三农”为目标,积极助力黑龙江省乡村振兴。科学增设自助查询网点。黑龙江省乡镇人口繁密、处地偏远,哈尔滨中心支行积极践行“征信为民”宗旨,综合考虑农村交通便利度、人口密度、查询需求等要素,在乡镇科学增设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代理网点,实现农民征信信息“就近查”“便捷查”。
关键词:
征信服务 “三农” 乡村振兴 黑龙江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章磷 张秀茹 姜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监测和评价县域发展水平是实现乡村振兴总体目标的重要保障,研究县域空间结构对乡村振兴路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构建县域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TOPSIS和空间分析方法,测算2018—2020年黑龙江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后,模拟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3个县(市)乡村振兴系统评价值逐年提升,子系统评价值具有明显差异性;县(市)发展存在全局空间正向相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四个子系统呈局部正相关,相邻县具有相似特征。据此结合实际将黑龙江西部地区县(市)划分为推进发展、协调发展和提升发展三种类型,提出突出特色发展、协调地域发展和巩固总体发展等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指标体系 水平评价 莫兰指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