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92)
2023(6107)
2022(5042)
2021(4714)
2020(3870)
2019(8721)
2018(8685)
2017(15559)
2016(8685)
2015(9910)
2014(10087)
2013(10040)
2012(9557)
2011(8653)
2010(8838)
2009(8448)
2008(8214)
2007(7528)
2006(6989)
2005(6109)
作者
(24959)
(21170)
(20443)
(19737)
(13173)
(10223)
(9664)
(8044)
(7950)
(7524)
(7285)
(7132)
(6855)
(6568)
(6300)
(6277)
(6206)
(6106)
(5831)
(5807)
(5424)
(5091)
(4982)
(4903)
(4842)
(4692)
(4632)
(4605)
(4340)
(4154)
学科
(33448)
经济(33397)
(24178)
(22332)
管理(20562)
农业(16438)
(13954)
企业(13954)
地方(12352)
业经(12094)
中国(10864)
方法(9031)
(8697)
(7750)
(7593)
农业经济(7277)
(6793)
数学(6540)
理论(6439)
数学方法(6403)
教育(6349)
(6193)
资源(6107)
发展(5654)
(5640)
工作(5637)
环境(5515)
土地(5485)
(5471)
银行(5465)
机构
学院(120832)
大学(118918)
管理(43292)
研究(42307)
(41802)
经济(40377)
理学(35841)
理学院(35336)
管理学(34655)
管理学院(34400)
中国(34154)
(26726)
科学(26593)
(25495)
(21958)
中心(21590)
(21132)
(20937)
师范(20806)
(20394)
研究所(18941)
农业(18592)
业大(18427)
(17917)
北京(16753)
(16633)
师范大学(16480)
财经(15038)
(14980)
(13336)
基金
项目(77762)
研究(61124)
科学(60006)
基金(53138)
(45393)
国家(44831)
科学基金(37964)
社会(37591)
社会科(35065)
社会科学(35054)
(32586)
基金项目(28504)
编号(27619)
教育(27001)
(26185)
成果(23655)
自然(22907)
自然科(22166)
自然科学(22160)
自然科学基金(21737)
资助(20464)
课题(19025)
(18224)
重点(17156)
(16057)
(16020)
(15389)
(15248)
项目编号(15048)
规划(14866)
期刊
(60450)
经济(60450)
研究(36987)
中国(33054)
(29508)
学报(19523)
农业(19092)
教育(18901)
科学(18465)
(15569)
大学(14910)
管理(14388)
(13957)
金融(13957)
业经(13568)
学学(13189)
图书(12213)
资源(9894)
技术(9812)
书馆(9552)
图书馆(9552)
农村(8369)
(8369)
问题(8289)
农业经济(8070)
(7997)
(7916)
(7775)
财经(6808)
社会(6572)
共检索到202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程大立  
村史志是记录自然村或行政村的历史和志书,具有文献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是传统村落振兴的重要文化资源。文章认为应充分发挥村史志存史、资政、教化等功能,让传统村落留住文化根脉、铸造精神灵魂、优化社会治理;努力实现村史志从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换,发挥村史志的经济价值,助力传统村落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爱东  
马克·布洛赫为法国的农村史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法国农村史》,填补了当时法国农村史研究的空白,在研究时段、研究领域、研究对象以及比较和倒溯的史学方法、总体的跨学科思想等方面集中体现了年鉴学派第一代大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把法国乡村史研究甚至整个历史学的发展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红艳  
一个村落的历史与村落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宏观上对村落史的研究是对村落史的一种宏大叙事,微观上对村落演变的研究是对村落发展的一种透视。而对于村史馆的研究则是中透视中的一个环节。从村史馆的维度出发,通过对一个具体而微的村落中村史馆的展示特征和时空特征的分析,研究指出:村史馆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出编年和纪年结合的方式;在空间维度上,则体现了实物与社区传统的结合。作为文化记录的一种形式,在时空上其展示时间表现出即时即地性,展示空间则呈现出凝固性的特征。最后对对村史馆的管理模式及其面临的困境进行讨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红艳  
一个村落的历史与村落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宏观上对村落史的研究是对村落史的一种宏大叙事,微观上对村落演变的研究是对村落发展的一种透视。而对于村史馆的研究则是中透视中的一个环节。从村史馆的维度出发,通过对一个具体而微的村落中村史馆的展示特征和时空特征的分析,研究指出:村史馆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出编年和纪年结合的方式;在空间维度上,则体现了实物与社区传统的结合。作为文化记录的一种形式,在时空上其展示时间表现出即时即地性,展示空间则呈现出凝固性的特征。最后对对村史馆的管理模式及其面临的困境进行讨论。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钱茂伟  董秀娟  
20世纪80年代中叶兴起的村志编修,出现了全新的人人入村志现象,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引谱入志",另一种是增加"村民录"。在三十余年的探索中,"引谱入志"、村民录中隐含的"人人入志"理念越来越清晰,呈现出公众史学的色彩。"引谱入志"有合编与分编两种方式,分编的方式更能突出村志对"人"的关注。村民录可细分为三种,兼顾了村内村外、本土与移民。"引谱入志"使家谱由一姓之谱而百姓之谱,实现人人入志,增强了村志的人文性与可读性,宜大力提倡。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钱茂伟  董秀娟  
20世纪80年代中叶兴起的村志编修,出现了全新的人人入村志现象,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引谱入志",另一种是增加"村民录"。在三十余年的探索中,"引谱入志"、村民录中隐含的"人人入志"理念越来越清晰,呈现出公众史学的色彩。"引谱入志"有合编与分编两种方式,分编的方式更能突出村志对"人"的关注。村民录可细分为三种,兼顾了村内村外、本土与移民。"引谱入志"使家谱由一姓之谱而百姓之谱,实现人人入志,增强了村志的人文性与可读性,宜大力提倡。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雅秀  
山西东南部的晋城市拥有数量众多的传统村落,按照兴起原因可分为"以名宦故居为主"与"因交通和手工业、商业兴起"的村落。晋城传统村落中分布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呈现出防御性较强、明清古建筑群保存相对较好、商汤信仰庙宇较为普遍的特点。在依托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产业振兴的过程中,晋城一部分古村落积累了有效的经验,但另一部分村落存在些许问题,因此,应采用恰当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方式、因地制宜进行古村落历史资源整合,改善古村落民生等产业振兴对策。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俊渠  秦红增  
乡村振兴与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统一于村落社区整体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就是要以村落社区为基本载体,通过村落社区的整体发展来实现农村文化资源的整体性传承。基于南宁市的案例分析发现,村落社区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的机理表现为三种基本类型:村落自治组织引导下的草根文化团体、政社互动下的公共文化事业、资本和市场引导下的文化产业。要实现村落社区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需要进一步从村落社区规划、村落产业开发、村落组织建设、村落主体培育以及多元主体参与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戴康  
村史馆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以及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实践项目。通过对上海市曹杨新村村史馆的案例研究,呈现村史馆的治理路径与治理逻辑。运用空间生产理论发现,为了传承曹杨根脉,曹杨社区打造三种村史馆空间形式,其中物质形式的村史馆用以再现日常生活,虚拟形式的村史馆用来弘扬传统文化,象征形式的村史馆用作传递价值观念。曹杨新村村史馆的创新实践表明实现村史馆的有效治理需要开发空间的社会性、拓展空间的文化性、建构空间的政治性。在未来村史馆治理中,应当立足于空间理论的指引,合理规划和开发村史馆,使之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与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更积极的效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鑫宇  
传统村落建筑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探究传统村落建筑文化保护的现实路径,对传承乡村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新时代传统村落建筑文化保护也存在问题,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现传统村落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探析传统村落建筑文化保护的现实路径,要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主体切入,互相促进、互相配合,以求更好地实现传统村落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娜尔   王倩  
传统村落作为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乡村风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统村落研究与保护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传统村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极高的研究价值,但也面临着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需要了解传统村落研究的现状和热点,以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吴媛姣  蒙艳华  
以分层次管理理论为基础,本文从地理空间、组织形式、教育程度、贫困等级四大方面剖析传统村落经济发展的层次差异,根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总体要求,认为振兴少数民族村落,需要立足传统村落发展的优劣势,从人才、产业、文化振兴三大方面制定层次适配的传统村落振兴战略,系统实施、全面落实,努力实现各层次村落发展升级以及美丽乡村建设。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苏卉君  
实现以传统村落为基础单元的乡土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和走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文章认为,应深入分析乡土文化和传统村落特色,以乡土文化复兴激发人们对传统乡村文化的兴趣,以活化乡土文化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乡土文化复兴中充分利用设计手段,有助于展示新时代乡土文化的新面貌,有助于将传统村落的乡土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源,进而助力乡村振兴事业。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周亚  李旺  
村史馆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它融合了一般意义上档案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的某些特点与功能,同时又具有独立性。村史馆的价值主要包括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并具体表现为收藏与展陈、教育与娱乐、保存与传承、公共空间、认同构建、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功能。其中,文化价值是其核心价值,社会价值是衍生价值,经济价值是附加价值。应着力发挥村史馆的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度开发其经济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向阳   张晓敏  
传统村落现代化转型是传统村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转型方式。传统村落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传统村落的现代化转型需要既保护传统文化,又满足现代化的需求。推进传统村落现代化应构建转型发展机制,明确乡村振兴与传统村落建设的原则和方向,探索文化保护、特色开发和有序利用的多维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