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26)
2023(8955)
2022(7546)
2021(7085)
2020(5764)
2019(13222)
2018(12683)
2017(22381)
2016(12330)
2015(13963)
2014(14006)
2013(13977)
2012(13190)
2011(12002)
2010(12502)
2009(11955)
2008(12129)
2007(10789)
2006(9606)
2005(8696)
作者
(35514)
(30014)
(29429)
(28240)
(18898)
(14238)
(13495)
(11489)
(11374)
(10765)
(10170)
(9996)
(9646)
(9574)
(9319)
(9102)
(8859)
(8528)
(8456)
(8431)
(7507)
(7316)
(7075)
(6808)
(6698)
(6690)
(6639)
(6609)
(6033)
(5908)
学科
(45737)
经济(45648)
管理(42965)
(42588)
(33106)
企业(33106)
(24677)
(22123)
(19810)
农业(16344)
方法(15570)
中国(15329)
(15164)
财务(15133)
财务管理(15084)
业经(14743)
企业财务(14443)
数学(13240)
数学方法(13087)
(12498)
(12257)
银行(12240)
(11580)
(11275)
金融(11273)
体制(10511)
(9469)
制度(9437)
(9053)
地方(8638)
机构
大学(175976)
学院(174211)
(72387)
经济(70575)
管理(64067)
研究(63511)
理学(53689)
理学院(53048)
管理学(52231)
管理学院(51883)
中国(51512)
(40850)
(37255)
科学(34364)
(31552)
(31241)
中心(29879)
财经(29832)
(28609)
研究所(27349)
(26977)
业大(24098)
北京(23597)
农业(23262)
(23185)
(23063)
师范(22860)
经济学(22210)
(22145)
财经大学(21920)
基金
项目(109952)
科学(86721)
研究(83826)
基金(80270)
(68980)
国家(68315)
科学基金(58633)
社会(54614)
社会科(51494)
社会科学(51483)
(42734)
基金项目(41961)
教育(38977)
自然(35666)
(35631)
自然科(34808)
自然科学(34798)
自然科学基金(34203)
编号(34124)
资助(31857)
成果(29513)
(27039)
(25479)
重点(25184)
课题(24634)
(23134)
(23061)
国家社会(22853)
(22660)
教育部(22200)
期刊
(91756)
经济(91756)
研究(60302)
中国(46869)
(37246)
(34631)
学报(26822)
科学(25052)
管理(23870)
(23780)
金融(23780)
教育(22392)
农业(22319)
大学(21892)
学学(20392)
业经(15605)
财经(15602)
(13273)
技术(13112)
经济研究(12929)
会计(11619)
问题(10966)
财会(10761)
(10683)
(9778)
(9547)
(9050)
农村(8947)
(8947)
世界(8674)
共检索到294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卢福营  高健  
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是一项"需求-回应"型创新,核心内容可归纳为:党的领导、分权制约、全程监督、信息沟通、制度规范。其实质是一种独特的农村基层权力调控机制,对遏制农村基层腐败具有重要作用,但制度设计存在一些局限。在当前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实践中,存在着农村基层事务的复杂性与村务监督委员会权限的有限性、农村基层监督制度的系统性要求与"碎片化"现实、农村基层监督的有效性要求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力不充分等重要矛盾,降低了农村基层监督的有效性。新时代农村基层监督在未来发展中应认真回应现实矛盾与问题,依据国家政策的新导向实现三个拓展:一是拓展监督主体,建构农村基层的多元共监格局;二是拓展监督方式,形成权力监督、制度规范、道德调控相结合的农村基层监督体系;三是拓展监督对象,实现农村基层治理主体和事项的全覆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郁  刘彤  
村务监督委员会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的又一创举,填补了农村权力运作中缺失的监督环节。但在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虚置现象严重扭曲了制度设计的初衷,限制了其监督作用的发挥。本文基于对村务监督委员会虚置化困境的分析,探讨其中缘由,对破解此虚置难题的出路作出思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周功满  曹伟  
乡村权力结构中监督权的缺失,是一系列乡村治理问题的症结所在。村务监督委员会作为一项弥补乡村权力监督缺失的制度创新,在实践中与其理想目标尚存在一定差距。文章基于权力结构的视角,分析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制度功能,探讨制度运行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新的乡村权力互动结构,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与乡镇纪委的合作关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徐超   周彩   吴一平  
推动监督下沉、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已成为基层治理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基于2019年具有代表性的全国抽样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中国乡村地区一种自下而上的民众监督模式——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治理绩效。实证分析发现: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显著改善了村庄治理绩效,表现为村民对村干部的满意度和对规章的遵从度的提升。采用工具变量等方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后,回归结果依旧稳健。规范村庄财务管理、提升村民村务参与度是通过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提升村庄治理绩效的关键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村务监督委员会设立带来的村庄治理绩效具有持续性。平均而言,村务监督委员会设立年数每增加1年,村民对村干部的满意度会提升0.3个百分点,对规章的遵从度会上升0.6个百分点。本文为自下而上监督模式的有效性提供了来自村一级的经验证据,对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潘自强  
本文主要以浙江省武义县后陈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为例,介绍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出台背景,论述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在村级民主监督中的机制创新,比较全面地分析其运行实践及取得的绩效,并得出了几点有益的启示。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知林  
本文从浙江武义县后陈村财务监督个案出发,以财务学、制度经济学与法学为主要分析工具,对后陈村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组织及其制度进行学理解析,最终提出一般性结论与建议。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锴  王心阳  
监察委员会的权限包括针对违纪和职务违法行为的监察权以及针对职务犯罪行为的侦查、移送起诉权两种。前者带有行政权的性质,可以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后者带有刑事司法权的性质,无法对其提起行政诉讼。公职人员对监察委员会提起行政诉讼的理论难题在于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但该理论在国内外都有消解的迹象,无法继续作为排除对监察行为进行行政诉讼的理由。同时,我国过去的司法实践中,存在136个以行政监察机关为被告且法院受理的行政诉讼案件,98.5%的案件是公民为了维护自己的控告检举权和知情权对行政监察机关提起的。此次的监察体制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涂建明  
本文从政策规范、学术研究和运行机制等多个维度剖析了审计委员会财务专家的公司治理角色,认为财务专家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了积极的监督作用,但实务中对财务专家的定义和财务专家有效监督基理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模糊性。本文还认为,确保兼具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的财务专家以及完善财务专家市场和财务专家的职业声誉机制,是财务专家发挥有效监督作用的关键所在。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翁武耀  
意大利在税务委员会制度建设和实施方面的成熟经验,对破解目前我国税收司法的困境或许能提供一些启示:在进行税收法制改革的同时,先行设立税务审判庭,在时机成熟时再设立税务法院。此外,在成员任职资格规定上要确保税务案件审理的专业性,在案件管辖范围上应予以放宽,增加政府性基金等课征争议,在诉讼程序上需要在适用《行政诉讼法》的基础上规定一些优先适用的特别规则,等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翁武耀  
意大利在税务委员会制度建设和实施方面的成熟经验,对破解目前我国税收司法的困境或许能提供一些启示:在进行税收法制改革的同时,先行设立税务审判庭,在时机成熟时再设立税务法院。此外,在成员任职资格规定上要确保税务案件审理的专业性,在案件管辖范围上应予以放宽,增加政府性基金等课征争议,在诉讼程序上需要在适用《行政诉讼法》的基础上规定一些优先适用的特别规则,等等。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静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的内部监督机制设置近乎空白,这十分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在综合考虑了当前的立法现状、相关部门所作出的实体化建设以及人民法院的成功经验等因素的基础上,本文建议建立审理监督委员会,以此弥补仲裁机构监督机制的缺陷。在符合当前立法精神和实际形势下合理设置审理监督委员会,势必能够更好的配合劳动仲裁和人事仲裁的机构整合,更好适应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志波  
建立和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以下简称为"债委会")制度,是中国银保监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金融风险、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制度创新。实践证明,债委会制度为金融机构提供了集体协商、集体决策、一致行动的工作平台,有助于重塑银、政、企互信合作机制,为统筹解决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陆瑶  
审计委员会制度作为提高外部审计的独立性的一个监督机制而被引入。理论上审计委员会代表所有者负责外部审计事务,监督经理人防止审计合谋;现实中审计委员会受制于经理人而缺乏独立性,成为制约其作用发挥的瓶颈。审计委员会在维护外部审计独立性过程中又产生了新的独立性问题。本文以独立性为切入点,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分析了上述差异及其原因,认为需要在人员构成与聘用、薪酬制度等方面完善审计委员会制度,以促进审计委员会对外部审计独立性的维护作用的提高。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刘力云  
本文通过介绍审计委员会制度的产生和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 ,说明审计委员会制度实质上是内部审计 ,是一种内部控制 ,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 ,因此与我国的监事会制度在本质上有很大不同 ;其发展源于职业组织、立法机构和企业自身的共同推动 ;审计委员会只有具备足够的权威性、客观性、胜任能力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我国企业如果建立审计委员会 ,也不能设在监事会下 ,仍然应隶属于董事会。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洪剑峭  方军雄  
本文采用2002年至2004年上市公司的数据,以盈余质量视角研究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基于各年截面数据,设有审计委员的上市公司均具有较高的盈余质量,同时也发现这种盈余质量上的差异已经存在于上市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的上一年。当控制这种成立前的盈余质量差异之后,本文发现,设立审计委员会前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没有显著变化。因此,本文结论并没有发现审计委员会在提高会计盈余质量方面已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