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13)
2023(7614)
2022(5954)
2021(5628)
2020(4406)
2019(10277)
2018(9517)
2017(17515)
2016(8702)
2015(9788)
2014(9142)
2013(9530)
2012(9027)
2011(8579)
2010(8542)
2009(8173)
2008(7998)
2007(7008)
2006(6361)
2005(5646)
作者
(24581)
(20848)
(20368)
(19742)
(13069)
(9903)
(9171)
(8006)
(7981)
(7226)
(7200)
(6737)
(6706)
(6548)
(6470)
(6363)
(5916)
(5899)
(5806)
(5433)
(5253)
(4946)
(4842)
(4832)
(4690)
(4585)
(4401)
(4186)
(4164)
(4147)
学科
(46038)
经济(45993)
(24479)
(22587)
管理(19142)
中国(16574)
方法(16463)
农业(16112)
数学(15114)
数学方法(15011)
(12610)
企业(12610)
业经(12159)
(10886)
贸易(10878)
(10742)
(9607)
(8648)
(8509)
(7719)
银行(7717)
地方(7621)
(7562)
发展(7496)
(7485)
关系(7478)
(7434)
金融(7434)
农业经济(7256)
(6716)
机构
大学(132627)
学院(130365)
(67443)
经济(66493)
研究(52952)
管理(47265)
中国(42711)
理学(40508)
理学院(40035)
管理学(39554)
管理学院(39281)
(28922)
(28584)
科学(27085)
(25366)
(24169)
中心(23382)
财经(23145)
经济学(23129)
研究所(22985)
(21516)
经济学院(20842)
北京(18841)
(18595)
农业(17637)
(17584)
师范(17494)
(17436)
财经大学(17270)
业大(16704)
基金
项目(86400)
科学(69973)
基金(66991)
研究(66306)
(58430)
国家(57952)
科学基金(49266)
社会(47417)
社会科(44908)
社会科学(44902)
基金项目(33934)
(28961)
教育(28913)
自然(27797)
自然科(27216)
自然科学(27208)
资助(27106)
自然科学基金(26777)
(25365)
编号(24607)
国家社会(21993)
(21411)
中国(21007)
成果(20878)
(19654)
重点(19521)
教育部(18876)
人文(17766)
(17588)
(17497)
期刊
(77002)
经济(77002)
研究(44735)
中国(29887)
(28902)
(20073)
科学(19671)
农业(19437)
学报(19151)
管理(17089)
大学(16213)
(15784)
金融(15784)
学学(15119)
经济研究(13204)
业经(12935)
财经(12308)
教育(12056)
(10802)
(10776)
世界(10760)
问题(10383)
国际(9619)
技术(8994)
(8824)
农业经济(7762)
农村(7713)
(7713)
社会(7029)
(7000)
共检索到2076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崔宝玉  王孝璱  
为评估村书记村主任“一肩挑”的实施效应,本文在梳理“一肩挑”实施的制度背景和历史演进基础上,利用2019年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主观效能和客观效能两个层面考察了实行“一肩挑”对乡村治理效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其一,实行“一肩挑”显著提升了农户主观层面的治理效能,但对客观层面的治理效能没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二,上级政府传递的支持“一肩挑”的政治信号对“一肩挑”实施效果起到正向促进作用,但强力的推动方式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其三,“一肩挑”实施效果会随着时间累积而增进,而且,在中型、中部地区、有1~2个大姓和集体经济收入较高的村,“一肩挑”的实施效果更为明显。其四,实行“一肩挑”会通过集体行动机制、组织动员机制和政治关联机制提升村“两委”的集体行动能力、组织动员能力和凝聚共识能力,进而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涛  吴思红  
学术界的主体研究思路认为,村支书与村主任关系不合是因为村委会选举改变了权力来源,从而形成的体制性的"村两委矛盾"。本研究认为,在中国乡村的政治生态中,村委会选举对村主任和村支书的角色定位影响力较弱,村庄政治中的派系斗争才是二者关系不和的主要根源,这种村庄内部的权力斗争虽然无法上升为体制性冲突,但却披上了体制性冲突的外衣。支书主任"一肩挑"并不能消除派系斗争,但可以起到降低开支,减少村干部摩擦的作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黄凯斌  
在不少地方,村民委员会与村党支 部的关系不协调,影响农村的稳 定和发展。为了摆脱困境,近年来有 些地方试图通过“两票制”、“两推一 选”等办法,实行村党支部书记与村 委会主任“一肩挑”。董江爱博士在山 西某县的调查发现“两票制”、“两推 一选”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村党支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孔泽宇   严新明  
基于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村两委“一肩挑”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实行村两委“一肩挑”能够提高农民收入;异质性分析发现,村两委“一肩挑”对农民收入的正向影响在村主任受教育程度较高、宗族网络势力较弱、村庄规模较大时更加显著;机制检验显示,村两委“一肩挑”通过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和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而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分析表明,村两委“一肩挑”能够提高农民非农收入比重,降低农村收入不平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孔泽宇   严新明  
基于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村两委“一肩挑”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实行村两委“一肩挑”能够提高农民收入;异质性分析发现,村两委“一肩挑”对农民收入的正向影响在村主任受教育程度较高、宗族网络势力较弱、村庄规模较大时更加显著;机制检验显示,村两委“一肩挑”通过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和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而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分析表明,村两委“一肩挑”能够提高农民非农收入比重,降低农村收入不平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素豪  
全面推行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的乡村治理模式在国家政策层面已经达成共识,然而“一肩挑”如何影响农村基层治理效能仍然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议的理论和实证问题。基于行政村层面的微观数据,考察了“一肩挑”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显著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从作用机制来看,“一肩挑”的协调功能有助于提高村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村庄集体经济发展,进而提高村集体对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一肩挑”的控制功能通过重构乡村治理组织权责,推动农村公共事务管理效率提升,进而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此外,在城市郊区、人口规模较大或村干部主体素质较高的行政村,“一肩挑”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应更加明显。据此提出完善“一肩挑”制度设计、优化“一肩挑”推行策略、健全“一肩挑”监督机制的建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素豪  
全面推行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的乡村治理模式在国家政策层面已经达成共识,然而“一肩挑”如何影响农村基层治理效能仍然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议的理论和实证问题。基于行政村层面的微观数据,考察了“一肩挑”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显著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从作用机制来看,“一肩挑”的协调功能有助于提高村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村庄集体经济发展,进而提高村集体对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一肩挑”的控制功能通过重构乡村治理组织权责,推动农村公共事务管理效率提升,进而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此外,在城市郊区、人口规模较大或村干部主体素质较高的行政村,“一肩挑”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应更加明显。据此提出完善“一肩挑”制度设计、优化“一肩挑”推行策略、健全“一肩挑”监督机制的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文成  朱荣康  
新时代,全面推行村支书“一肩挑”是党和国家的政治要求。“一肩挑”过程中各地结合实际,开创不同的“一肩挑”治理模式,加强了党的领导,化解了“两委”间的矛盾冲突,密切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联系,有效提升了村级组织的治理效能。同时,“一肩挑”也存在党的政策与现行村委会组织法之间的张力、退出人员因利益受损易引发矛盾冲突、村庄中党员的数量和质量不足、“一肩挑”村支书权力集中监督难等问题。为保证“一肩挑”顺利实施,必须化解“一肩挑”政策与现有法律之间的张力,妥善安置退出人员,创新人才选拔机制,构建权力制约体系。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徐增阳  任宝玉  
本文认为 ,村支部与村委会的冲突包含个人间冲突、组织间冲突和权力间冲突三个  层次。村委会直选后 ,这三个层次的冲突都被放大。而“一肩挑”并不能真正解决“两委”  冲突 ,其对解决个人间冲突是有效的 ,对组织间冲突的解决是有限的 ,而对权力间冲突则  无能为力。文章最后提出了解决“两委”冲突的若干思路。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杨义武   芦千文  
基于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一人担任的“一肩挑”制度实践背景,本文利用中国乡村振兴调查数据库的数据,分析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对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发现:“一肩挑”制度实施显著提升了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但与其在探索期和倡导期的影响相比,这种提升效应在全面推进期有所下降;“一肩挑”制度实施可通过增强村庄集体行动能力、改善干群关系和壮大村庄经济等方式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异质性分析表明:与村党组织书记为初中及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村庄相比,村党组织书记拥有高中及同等学力的村庄实施“一肩挑”制度更有利于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与村党组织书记任职前的身份是农业生产经营大户、个体工商户和企业主、村“两委”干部的村庄相比,村党组织书记任职前的身份是退伍军人或政府干部的村庄实施“一肩挑”制度更有利于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与特大型村庄相比,大型或中小型村庄实施“一肩挑”制度更有利于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与东部地区村庄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村庄实施“一肩挑”制度更有利于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杰  李斌  
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的全面推行,是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直接体现,能够有效克服村级组织权威分散化问题及由此造成的村域治理限度。通过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的特定人事安排,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促进了村级组织权威的重塑,并在其组织耦合中实现权力结构一体化运作,全面提升村级组织治理能力。同时,借由制度效能在村域治理中的延展,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亦可强化对村域公共事务的有机整合,促成以党为中心的村域整合治理,并在接受实践成效之检验中,形成良性循环,不断将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的制度效能转化为治理效能,推进乡村善治与全面振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新文  张龙  
村支两委“一肩挑”是一项旨在增强党在乡村场域内治理权威性与合法性的制度安排,并表现为实践先于理论的特征,这既是一种基于现实需要的必要性考量,也为基层治理的党政统合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制度试验。通过对科层制与复合科层式的治理模式比较分析,可以归纳出复合科层式治理兼具政治与行政融合、权力结构糅合、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互嵌以及行动主体角色均衡等多维复合与叠加优势。复合科层式治理理念在村支两委“一肩挑”层面形塑了“党政融合”的复合型治理结构、“双向赋权”的复合型权力结构、“融法于情”的复合型制度结构以及“三重代理”的复合型角色结构等多维度的乡村治理效能。在复合科层式的乡村治理模式中,以党建为中心的群众路线为其注入了精神内核与价值动力,因而担任两委“一肩挑”角色的村庄组织更需要注重群众路线的实现以及公共事务治理过程中的全过程民主。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同顺  史猛  
村级两委负责人得以实现大规模"一肩挑"的条件是:进行包括改变党组织负责人的产生方式、改进候选人的提名条件等一系列制度创新;借助中央的权威塑造村民对"一肩挑的认识";通过利益补偿机制对村级精英进行有效整合等。但大规模推进"一肩挑",尤其是百分之百做到"一肩挑",也面临着冲破相关制度规定、农村党建基础薄弱以及对村干部监督压力进一步加剧等现实挑战。在农村两委换届的实践中,既要明确"一肩挑"的努力方向,也要坚持在法治的框架内因地制宜地推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佳婧  
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来源于基层实践,在2019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均有表述。这种模式是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宏观背景下,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回应日益复杂的乡村治理环境而做出的制度安排,目的是更好地赢得群众认同、促进村庄整合、提升治理效能。同时也要注意农村的差异性,注重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不断加强村支部带头人队伍建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庄天慧  胡霜  贺家欣  
村主任受教育程度既关系到基层人才队伍质量,也影响着农民生产生活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于2014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面板数据,分析村主任受教育程度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更高受教育程度的人当选村主任,能显著提高农民家庭的人均总收入,并且在农民收入多元化发展和农民群体内部异质性并存情况下,村主任增收渠道和效应产生了不同的受益群体,能够显著增加种植大户的人均农业收入和低收入农民家庭的人均非农收入。在山区等信息封闭的地区,更高受教育程度的人当选村主任对农民家庭收入及结构影响更明显,能增加山区农民家庭人均非农收入和人均财产性收入,减少其人均救济低保收入。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对不同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的农民家庭分类施策、因材施策,对于乡村人才振兴与减少相对贫困、提升农民家庭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