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38)
2023(11391)
2022(8938)
2021(8175)
2020(6569)
2019(14775)
2018(14742)
2017(27957)
2016(15285)
2015(16954)
2014(16948)
2013(16608)
2012(14898)
2011(13624)
2010(13826)
2009(13100)
2008(12844)
2007(11844)
2006(10832)
2005(10059)
作者
(42499)
(36495)
(35584)
(33916)
(22595)
(17133)
(16024)
(13956)
(13656)
(12620)
(12411)
(11865)
(11535)
(11464)
(11260)
(10964)
(10570)
(10430)
(10325)
(10213)
(9193)
(8832)
(8697)
(8384)
(8260)
(8161)
(8064)
(7869)
(7281)
(7238)
学科
(65408)
经济(65313)
(52775)
(49456)
管理(44033)
农业(32908)
(32054)
企业(32054)
业经(23145)
方法(20553)
中国(19087)
(18089)
(17669)
数学(17472)
数学方法(17310)
(15723)
贸易(15718)
(15498)
地方(13736)
(13587)
(13347)
农业经济(12477)
(12306)
发展(11442)
(11424)
(11324)
(11152)
技术(11100)
(10764)
银行(10751)
机构
学院(219505)
大学(215636)
(96176)
经济(94308)
管理(84518)
研究(74314)
理学(72580)
理学院(71910)
管理学(70863)
管理学院(70489)
中国(58985)
(53929)
(44610)
(44467)
科学(42473)
农业(40707)
业大(36992)
(36590)
中心(35336)
(35064)
财经(34100)
研究所(32624)
(30970)
经济学(29259)
(27973)
师范(27742)
(26946)
北京(26876)
经济学院(26421)
(25831)
基金
项目(145136)
科学(115918)
研究(111335)
基金(106615)
(91851)
国家(90980)
科学基金(78607)
社会(74199)
社会科(70123)
社会科学(70110)
(57434)
基金项目(56684)
教育(48911)
自然(46914)
编号(46647)
(46404)
自然科(45826)
自然科学(45817)
自然科学基金(45028)
资助(40827)
成果(38098)
(33986)
(32934)
(32641)
重点(32016)
国家社会(31746)
(31532)
课题(30797)
(30589)
创新(28712)
期刊
(115811)
经济(115811)
研究(65359)
(60383)
中国(50274)
农业(40698)
(34060)
学报(32999)
科学(31791)
管理(28526)
大学(27031)
学学(25657)
业经(25113)
(24925)
金融(24925)
教育(21294)
(18823)
技术(17962)
问题(17264)
财经(17015)
经济研究(15828)
农村(15085)
(15085)
农业经济(15072)
(14581)
世界(13524)
(13145)
(12145)
经济问题(11644)
技术经济(10735)
共检索到3419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庄天慧  胡霜  贺家欣  
移风易俗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基层治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资源下乡”“行政下乡”的背景下,村干部知识化可能更加适应基层治理中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新要求,也是国家政策导向。本文使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村主任知识化对农村家庭人情支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与宗族等非正式制度的关系。研究发现,更高受教育程度的人当选村主任能显著且稳健地降低农村家庭人情支出占比,而宗族势力等非正式制度的存在会制约村主任的积极作用。但如果村主任自身来自宗族内部,则治理效果更加明显。结果验证了非正式制度可能会削弱正式制度的功能和作用,但二者也可能是共存互补关系的理论解释。为此,本文提出在基层治理和文明乡风建设中应注重基层干部的个人能力,提高其受教育水平,处理好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关系。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田学斌  闫真  
近年来,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而农村居民人情消费出现上升势头,人情支出已成为农民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经济负担。本文从非正式制度的角度、借助交易费用范式,尝试对农村人情消费这一带有普遍性的现象进行解释,对协助优化农民消费结构、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促进消费和谐也有一定价值。分析表明,人情消费需要正确的引导,也需要通过进一步推动农村的城市化、加速农民的流动,建立健全农村市场运行体制机制,只有这样,农民行为才能逐步走上市场化、法治化、契约化的轨道。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蒲晓红  王雅  赵海堂  
我国正处于世界风险社会之中,聚焦于农村地区,囿于制度建设滞后和资源禀赋薄弱,农村居民往往处于风险分配的弱势境地,致使其摆脱风险场的能力较弱,从而放大其风险感知。文章基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视角,利用2017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运用OLS和PSM模型,比较分析基本养老保险和人情消费对农村居民风险感知的影响。研究发现:基本养老保险和人情消费均能显著降低农村居民的风险感知,但人情消费对风险感知的影响大于基本养老保险。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政府信任在基本养老保险与风险感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熟人信任在人情消费与风险感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应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合理引导人情消费活动,注重培育政府信任,着力提升熟人信任,从而降低农村居民风险感知。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涛  朱铭来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涛  朱铭来  
本文研究农村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等正式制度以及社会网络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由于家庭网络和社区网络产生的信任度和归属感会导致家庭的社会边际收益与私人边际收益,社会边际成本与私人边际成本的不一致,引入社会网络外部性的概念,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中的空间交互效应来衡量。结果表明:农村社会保险对农村家庭消费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农村家庭可以通过购买商业保险弥补农村社会保险的不足;家庭网络促进了农村家庭消费,而社区网络的不畅降低了农村家庭消费意愿,社会网络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农村家庭消费既存在竞争关系,又使得在考虑其他不可预测冲击时产生依赖关系;社会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家庭商业保险消费,但农村家庭对于商业保险消费的认同相对滞后。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白积洋  
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尚面临许多瓶颈,其中农村金融问题尤其令人关注。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决定着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成败。但我国农村信用社不仅在正式制度安排方面尚不规范,而且还受到了非正式制度的制约。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缺失直接制约了其经营业务的开展;而农村长期形成的习俗与社会关系抵押等非正式制度因素以及衍生的非正式金融,则间接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快农村信用社的非正式制度改革,加强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协调合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姜广东  
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需要普遍信任的社会结构和平等的价值观 ,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决定了它与此相悖的价值观和信任结构 ,这种倾向在农村表现得尤为明显。农村浓烈的传统文化背景和供给不充分的正式制度使非正式制度安排严重冲击正式制度安排 ,致使农村难以形成可由第三方裁决的正规契约 ,不利于经济组织的可持续成长。要淡化传统体制和文化对经济组织的负面影响 ,农村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自由流动取决于产权的明晰化。确定农地的私有权、废除现有的户籍制度成为实现这一切的根本条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德强  
农村民间金融借贷高发率是不争的事实,其产生的正面影响正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同。学者们更感兴趣的是民间金融运行机理的内因,由于研究视角的差异,采用的分析方法不同,以往学者分析的结果给人的表象是观点各异,事实上分析的基本都是外因而非内因。本文以中国农村所特有的非正式制度为研究的视角,构建"独立国"的假设,从理论上阐述农村民间金融运行的内在原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庄天慧  胡霜  贺家欣  
村主任受教育程度既关系到基层人才队伍质量,也影响着农民生产生活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于2014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面板数据,分析村主任受教育程度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更高受教育程度的人当选村主任,能显著提高农民家庭的人均总收入,并且在农民收入多元化发展和农民群体内部异质性并存情况下,村主任增收渠道和效应产生了不同的受益群体,能够显著增加种植大户的人均农业收入和低收入农民家庭的人均非农收入。在山区等信息封闭的地区,更高受教育程度的人当选村主任对农民家庭收入及结构影响更明显,能增加山区农民家庭人均非农收入和人均财产性收入,减少其人均救济低保收入。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对不同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的农民家庭分类施策、因材施策,对于乡村人才振兴与减少相对贫困、提升农民家庭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庄天慧  胡霜  贺家欣  
村主任受教育程度既关系到基层人才队伍质量,也影响着农民生产生活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于2014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面板数据,分析村主任受教育程度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更高受教育程度的人当选村主任,能显著提高农民家庭的人均总收入,并且在农民收入多元化发展和农民群体内部异质性并存情况下,村主任增收渠道和效应产生了不同的受益群体,能够显著增加种植大户的人均农业收入和低收入农民家庭的人均非农收入。在山区等信息封闭的地区,更高受教育程度的人当选村主任对农民家庭收入及结构影响更明显,能增加山区农民家庭人均非农收入和人均财产性收入,减少其人均救济低保收入。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对不同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的农民家庭分类施策、因材施策,对于乡村人才振兴与减少相对贫困、提升农民家庭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梦笔  王志芳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博  郭方  孙璐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等回归方法,检验作为正式制度的数字普惠金融、作为非正式制度的社会网络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和社会网络均能显著缓解农户收入差距矛盾,总体效应明显,但对于高收入和低收入农户群体的结构效应不显著;第二,农户家庭的社会网络在农村金融和收入分配中发挥的作用具有两面性,其信息传递和风险分担功能有助于缓解农村信贷约束,缩小农户收入差距,但信贷资金分配向社会网络资源丰富的高收入农户群体倾斜,会弱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矛盾改善的缓解作用。上述研究结论带来的启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要增强对不同层次收入农户群体的针对性和可及性,着重服务农村低收入群体;农村普惠金融在数字化进程中要注意保持“乡土”特色;数字普惠金融在善用农村社会资本和避免村民社会网络的逆向影响中需要仔细权衡,力求达到最优效果。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托尼·赛奇  陈方  
由胡必亮教授撰写的新作《非正式制度与中国农村发展》研究了他精心挑选的中国五个村庄,向人们展示出传统怎样与现代结合,产生了有助于发展的非正式制度。这部著作值得那些对中国发展、农村发展以及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研究感兴趣的人仔细研读。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武锡申  
社会资本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概念,但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不同的观点很多,促成了这种复杂性。组织的视角尤其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框架。有理由相信,一个社会的社会资本的构成、质量和数量并不必然是最优的。社会资本受到发展过程的影响,并影响发展过程。在社会资本的提高中,存在着重要的公共角色,但谁来担当这种公共角色,以及这种公共角色应当如何担当,这些问题仍然需要大量的思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成吉  李雪莲  丛丽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党中央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不提高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不培养一大批新型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任务就不能完成。农民知识化是我省现代农业建设的"十化"之一。如果没有农民的知识化,新农村建设就变成了"空中楼阁"。因此,农民知识化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智力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