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97)
2023(9792)
2022(8057)
2021(7804)
2020(6534)
2019(14998)
2018(15379)
2017(28221)
2016(15568)
2015(17228)
2014(16708)
2013(15616)
2012(13921)
2011(12529)
2010(12964)
2009(11738)
2008(11722)
2007(10312)
2006(9085)
2005(8123)
作者
(41827)
(34991)
(34750)
(33359)
(22388)
(16850)
(15552)
(13393)
(13193)
(12635)
(11968)
(11931)
(11595)
(11302)
(10890)
(10728)
(10342)
(10277)
(10143)
(9960)
(8779)
(8607)
(8509)
(8054)
(8014)
(7822)
(7754)
(7725)
(7230)
(6942)
学科
(54400)
经济(54341)
管理(45515)
(44752)
(39785)
企业(39785)
方法(26097)
数学(22980)
数学方法(22384)
技术(17196)
中国(16364)
(14020)
(13954)
(13819)
业经(13206)
理论(13179)
技术管理(12100)
(11156)
(10694)
银行(10672)
(10287)
(9885)
金融(9884)
(9847)
教学(9838)
教育(9578)
地方(8994)
农业(8711)
(8334)
贸易(8327)
机构
学院(204140)
大学(202842)
(78937)
管理(78671)
经济(77154)
研究(68657)
理学(67879)
理学院(67142)
管理学(65577)
管理学院(65173)
中国(50924)
(42974)
科学(42554)
(38174)
(34435)
(32565)
(32083)
研究所(31312)
中心(30846)
业大(30237)
财经(29450)
(27471)
北京(27332)
师范(27158)
(26828)
(25491)
技术(25436)
(25362)
农业(25186)
经济学(23700)
基金
项目(138007)
科学(109342)
研究(101217)
基金(98050)
(86413)
国家(85673)
科学基金(73973)
社会(62661)
社会科(59443)
社会科学(59430)
(56752)
基金项目(50955)
教育(50093)
自然(48502)
自然科(47545)
自然科学(47532)
(47442)
自然科学基金(46705)
编号(40673)
资助(40563)
(34708)
成果(33064)
重点(31770)
创新(31469)
课题(30234)
(29776)
(28928)
大学(26255)
科研(26145)
(26098)
期刊
(86349)
经济(86349)
研究(62047)
中国(49160)
教育(35902)
管理(33681)
学报(32063)
(30107)
科学(30037)
(28969)
大学(25056)
学学(23272)
技术(22649)
农业(19353)
(19339)
金融(19339)
财经(14703)
经济研究(14479)
业经(14152)
(12718)
科技(12457)
(11773)
职业(11260)
(11247)
技术经济(11170)
统计(11050)
问题(10118)
(9639)
论坛(9639)
(9466)
共检索到3112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关莉   张圆圆   郭晓琴   赵彪  
材料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关乎未来社会发展以及人才教育,所以,高校教改需要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出发,基于“专业—创新—竞赛”环节,实现材料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螺旋提升式“育人”目标,大力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能力。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余胜泉   汤筱玙  
智能时代社会生活形态的重塑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诉求,迫切呼唤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立足于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本文从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评价机制和治理体制五个层面阐述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度转型。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以前沿的认知科学规律为引领,以释放人机结合的分布式智能为目标,以多态多境跨域的课程体系为基础,以面向成长的发展性评估为导向,以开放弹性适应性的治理为保障,从而实现人才供给和需求的有机衔接、培养理念和过程的一体贯通、教育环节和要素的协同配合、育才价值和育人旨归的内在统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建富  
职技高师必须基于教师专业化、终身教育、人本教育等理念,积极探索、构建有别于普通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模式。实行学科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的"4+1"、"4+2"、"3+2"模式是职技高师比较理想、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教师教育必须实行独立的教育学院管理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厥祥  
浙江万里学院确立了"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通过以协同创新为特征的系列组织体制变革,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有效平台;从管理到治理的内部运行机制转型,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组织保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怡  
培养优秀的英语专业人才不仅是英语专业教育改革的目标,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学生的语言应用较为欠缺、教学理念落后、课程设置不科学和培养模式趋同等问题,应立足社会实际,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改革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英语与其他专业领域的应用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构建完善的语言知识与应用体系,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梁维中  陈永生  宋良  安永良  尹东松  马波  毛新宇  王振廷  
为了解决学生实践能力差、工程师素质缺乏、岗位适应能力弱的问题,构建了"校企双赢顶岗3+1+工程师素质教育培训"的材料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研究主要围绕"校企双赢顶岗3+1+工程师素质教育培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体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校企联合培养体系。在研究实践中,黑龙江科技大学材料类专业与企业共建顶岗实习基地及产学研基地群,优化实践体系,建造校企联合培养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创新培养模式有效实施,推进产学研协同育人,实现校企双赢,提高材料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该研究成果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形成了鲜明发展特色,在相关领域具有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蒋文娟  檀朝桂  黄勇力  杨丽  周益春  
地方院校受学校品牌、建校历史、教育经费、教师待遇以及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影响,难以吸引一流的师资。同时,作为综合性大学,追求学科、专业门类齐全,导致了专业不专。不但是学生不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即使是老师,在对企业需求方面的了解也远不如专科学校。由于经费不足,大多数地方综合性大学实验条件相对较差,理论性课程设置较多,实验课程中验证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常维亚  朱郴韦  邢鹏  
培养和造就大批基础扎实,专业面向宽,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协调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突出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需要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顶层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建军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成果之一的独立学院,经过近10年的发展,规模和效益都令人瞩目。随着教育部为独立学院设置的5年过渡期即将结束,独立学院一部分从母体高校完全独立出来,转设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一部分回归母体,转成为公有民办二级学院;一部分基本维持现状;一部分自然淘汰。独立学院的改革与发展进入后独立学院时期,内涵建设、模式创新、质量立校是学院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路径,创新是撬动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化改革的必由之路。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瑶  吴秋生  黄贤环  
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三去一降一补"工作,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基于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搭建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分析框架,并提出会计人才培养实现人本化、价值化、管理化、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诚信化和法制化的"十化"培养模式是助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路径。会计人才培养"十化"的模式创新能够为高素质劳动力供给、人力资本增值、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组织制度创造等方面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指导我国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创新会计人才培养实践。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中国教育报刊登记者唐景莉、实习生温小乐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张尧学司长的采访文章,提出了高校新的“质量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章金萍  
教材承载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诸多内容。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应立足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需要,通过教材内涵的改革和创新引领教学模式的改革,遵循开放性、多元性、动态性、实用性和个性化的原则,优化教材内容体系,并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规范教材编写程序、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鼓励引进境外优秀教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卢晓勇  揭敏  刘晓强  
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是目前软件工程专业急待解决和探索的问题,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4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和理论探讨,提出了以套件教学为主体的改革模式及发展趋势。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建钢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思考、倡导和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了。20多年来,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要支撑主体的高等院校,一直在对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行一定的探索与实践,但成效并不明显,其中的关键既在于没有弄清楚什么是创新型人才,更在于没有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本文主要就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问题展开研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