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28)
- 2023(11340)
- 2022(10145)
- 2021(9646)
- 2020(8234)
- 2019(18961)
- 2018(18851)
- 2017(35887)
- 2016(19982)
- 2015(22789)
- 2014(22720)
- 2013(22488)
- 2012(20818)
- 2011(18806)
- 2010(18689)
- 2009(17252)
- 2008(16741)
- 2007(14890)
- 2006(13056)
- 2005(11360)
- 学科
- 济(74261)
- 经济(74169)
- 管理(56012)
- 业(51553)
- 企(43837)
- 企业(43837)
- 方法(36047)
- 数学(30606)
- 数学方法(30133)
- 学(21504)
- 农(19417)
- 中国(18998)
- 财(18145)
- 业经(16339)
- 地方(14895)
- 理论(14303)
- 制(13374)
- 和(12988)
- 贸(12986)
- 贸易(12977)
- 农业(12875)
- 易(12575)
- 环境(11981)
- 技术(11942)
- 务(11669)
- 财务(11598)
- 财务管理(11572)
- 教育(11192)
- 企业财务(10948)
- 银(10895)
- 机构
- 大学(288320)
- 学院(283620)
- 管理(110123)
- 济(101911)
- 经济(99311)
- 研究(98961)
- 理学(95327)
- 理学院(94207)
- 管理学(92141)
- 管理学院(91677)
- 中国(71805)
- 科学(67997)
- 京(64230)
- 农(54729)
- 所(52114)
- 业大(50205)
- 研究所(48014)
- 财(45440)
- 中心(44506)
- 农业(43212)
- 江(41893)
- 北京(40967)
- 范(37854)
- 师范(37323)
- 院(36705)
- 财经(36585)
- 州(34114)
- 经(33234)
- 技术(32931)
- 省(31245)
- 基金
- 项目(199914)
- 科学(153503)
- 基金(142687)
- 研究(138796)
- 家(128019)
- 国家(126990)
- 科学基金(106274)
- 社会(82356)
- 省(78845)
- 社会科(77711)
- 社会科学(77683)
- 基金项目(76160)
- 自然(73664)
- 自然科(71895)
- 自然科学(71872)
- 自然科学基金(70564)
- 划(67490)
- 教育(63434)
- 资助(60152)
- 编号(56076)
- 成果(45549)
- 重点(45200)
- 部(42263)
- 发(41754)
- 创(40704)
- 计划(39554)
- 课题(39301)
- 科研(39194)
- 创新(38000)
- 大学(36524)
共检索到413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峻 孟平 吴斌 张劲松 褚建民
该文以杏--丹参林药复合系统中药用植物丹参为研究对象,利用Li--COR 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定其光合和蒸腾作用,其目的是探讨林药复合系统中药材的生理生态特征,为发展果药复合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杏--丹参复合系统中,杏树行中间测点的光照强度日变化规律与对照一致,都是单峰曲线,但是峰值低于对照.树行的东西冠下测点的日变化规律是对称的,前者上午出现峰值,后者下午出现峰值.树行中间、东林冠下和西林冠下日平均光照强度比对照分别减小25.6%6、8.5%、62.6%;统计分析表明各测点光照强度达显著差异.②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了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得到丹参叶片的光饱和点...
关键词:
林药复合系统 丹参 光合特性 蒸腾特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红云 梁宗锁 舒志明 兰晓继 曹让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丹参叶片光合光响应特性的影响,为丹参大田高产栽培的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田移栽丹参为研究对象,设CK(对照)、MX(混合肥)、N10(施用尿素215.5 kg/hm2)、N20(施用尿素431.0 kg/hm2)4个处理,通过Li-6400光合测定仪测定丹参叶片的光响应曲线。【结果】施肥处理显著增加了丹参的净光合速率(Pn)和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N20处理显著增加了丹参的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导度(Gs);丹参的光饱和点(LSP)与光补偿点(LCP)在N10处理下降低,N20处理下升高,而混合肥处理下前者升高后者降低。【结论...
关键词:
丹参 施肥 光响应 光合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海燕 林江辉 李辉信 刘德辉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含量菲处理对丹参根生物量、脂溶性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的影响及菲在丹参根内的累积。结果表明:丹参收获后,土壤中的菲残留量为0.09~0.26mg·kg-1,丹参根内菲含量为0.45~0.57mg·kg-1;添加菲处理的丹参根生物量比对照略有增加,其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的含量高于对照,但未达显著水平,隐丹参酮、丹参酮Ⅰ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3种丹参酮含量随土壤菲初始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菲含量在31.1和234.8mg·kg-1时,对丹参根的生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促进了丹参酮在丹参根内的累积。
关键词:
菲 丹参 根生物量 丹参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海燕 刘德辉 林江辉 代静玉 李辉信
采用盆栽试验,利用猪粪、菜籽饼和无机肥的不同配施,研究了施肥对丹参的生长及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含量的影响。试验设2个营养水平:Ⅰ.每盆含N 1.25 g、P 0.99 g、K 1.46 g,Ⅱ.每盆含N 2.50 g、P 1.98 g、K2.92 g。结果表明:施用1/2猪粪Ⅰ+1/2无机肥Ⅰ混合肥料(每盆含N 1.25 g、P 0.99 g、K 1.46 g)的丹参,其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含量最高;施用1/2菜籽饼Ⅰ+1/2无机肥Ⅰ混合肥料(每盆含N 1.25 g、P 0.99 g、K 1.46 g)的丹参,其根干质量最大,单株丹参素和原儿茶醛总量最高。表明,N、P、K用量分别为每盆1.2...
关键词:
施肥 丹参 丹参素 原儿茶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沈双 张顺仓 杨东风 梁宗锁
【目的】研究6,7-V和MS培养基中不同营养元素对丹参毛状根生长及丹参酮类成分积累的影响,探求更有效提高丹参毛状根中丹参酮含量的方法。【方法】以6,7-V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分别将MS培养基的大量、微量和有机元素替换6,7-V培养基的相应成分,取培养21 d的毛状根测定其鲜质量,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培养基和毛状根中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的含量;以6,7-V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以其大量元素为基础,分别用MS培养基中的大量元素KNO3、NH4NO3、MgSO4.7H2O、K2HPO4替换6,7-V培养基的相应大量元素组分,取培养21 d的毛状根测定其鲜质量,利用HPLC法测...
关键词:
丹参 毛状根 丹参酮 大量元素 有机元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杭亮 王俊儒 杨东风 舒志明 梁宗锁
【目的】探讨紫花丹参、白花丹参中根、茎、叶、花等部位有效成分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NaNO2-AlCl3-NaOH法和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紫花丹参、白花丹参中根、茎、叶、花等部位的总丹参酮、总黄酮、总酚酸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丹参酮ⅡA、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总丹参酮、总黄酮、总酚酸含量在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的根和叶中均较高,而在茎中较低。其中紫花丹参叶部总丹总丹参酮、总黄酮、总酚酸含量分别比茎部高2.5倍、3.8倍和3.5倍。白花丹参叶部这3类成分含量分别比茎部高2.4倍、1.8倍和1.9倍。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的地上...
关键词:
紫花丹参 白花丹参 不同部位 有效成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化文平 刘文超 王喆之 李翠芹
【目的】乙烯响应因子(ethylene response factor,erf)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普遍参与植物各类胁迫反应。前期从药用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中筛选得到了一条与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中cr orca3高度同源的erf转录因子编码基因(命名为sm ora1)。论文旨在通过干涉丹参sm ora1的表达,进一步明确sm ora1在植物抗病反应与丹参酮合成代谢调控中的作用。【方法】扩增sm ora1基因片段,构建sm ora1基因干涉载体pk-orai并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转化丹参,经抗生素抗性筛选和pcr鉴定获得阳性转...
关键词:
丹参 乙烯响应因子 抗病性 丹参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叶子飘 高峻
【目的】利用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的光响应数据和CO2响应数据验证植物的光响应和CO2响应新模型,为新模型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器控制光强、CO2浓度等因素,测量丹参在生长盛期叶片的光合作用对光和CO2的响应数据。利用所构建的光合作用对光和CO2响应新模型拟合丹参的光和CO2响应数据,并将其与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Michaelis-Menten模型拟合的丹参光和CO2响应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在丹参生长盛期,用新模型拟合的丹参饱和光强和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930.41和11.28μmol/(m2.s),丹参的饱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章 王强锋 陈强 刘轶豪 张凌子
【目的】为了揭示中江县丹参连作土壤的细菌多样性。【方法】在中江丹参GMP基地采取患病丹参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正常生长丹参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采用可培养和免培养技术细菌研究供试土壤的细菌类群变化。【结果】应用稀释分离法,从供试土壤中获得46株可培养细菌,16S rDNA-RFLP分析表明,在79%相似水平分为7个遗传群,对代表菌株16S rDNA进行序列分析,构建了系统发育树,供试菌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拜叶林克氏菌属(Beijerinckia)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结论】PCR-DGGE图谱聚类分析表明,丹参连作显著影响了土壤细菌类群,供试土壤细菌类群间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多样性;条带克隆测序表明绝大多数菌株属于未培养细菌。
关键词:
丹参 连作 微生物类群 PCR-DGGE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翟彩霞 温春秀 张彦才 王丽英 李巧云 陈丽莉
采用"3414"二次回归最优设计和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氮、磷、钾肥对丹参养分吸收、根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丹参在生长30,30~90,90~120 d对N吸收量占全生育期吸收总量的百分比为:5.2%~14.8%、61.8%~93.4%、0.6%~28.7%;P2O5的各时期吸收百分比为:2.6%~7.8%、37%~63.7%、28.5%~59%;定植生长30~90 d时丹参对K素的吸收量占全生育总吸收量的86.3%~95.3%。形成100 kg丹参产量需N量为1.89~2.26kg,需要P2O5的量为0.57~0.69 kg,需要K2O的量为1.35~2.14 kg。氮肥对丹参根长影...
关键词:
丹参 施肥 数学模型 根性状 养分吸收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珅 林爱真 杨媛 沈亚芳 饶盈 羊健 刘云辉 王洋 周伟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是中国的一种传统中草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显著。由于丹参药用原材料需求量大,其品质越来越受到重视。丹参酮为丹参主要药效成分之一,如何利用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创新以提高丹参药材的品质是当下研究的热点。论文围绕丹参酮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和转录调控因子的克隆与功能研究、诱导子促进丹参酮代谢合成的分子机制等方面最新研究展开综述;同时总结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研究对研究前景进行分析后指出:为了从分子水平上全面阐明丹参酮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后续研究应首先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邹转 田红彦 袁翔宇 贺陆洋 徐绍忠 赵昶灵 陈天凤 殷举娇
【目的】探索丹参类正交后代不育类型及不育的原因,为丹参类药材新种质的研究提供材料。【方法】以丹参与滇丹参正交后代作为试验材料且以亲本作为对照,利用TTC和I_(2)-KI对3者进行花粉活力鉴定、花朵形态学观察以及不同发育时期花蕾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测定和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酶活性测定。比较3种材料各指标的变化后分析引起不育的原因。【结果】花粉活力测定表明正交后代花粉粒无活力,判定其为雄性不育;观察不同材料花部特征可知:正交后代花丝长度介于亲本之间但3者无显著性差异;花药长度3者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正交后代的花瓣上唇长和宽均介于2个亲本之间,正交后代和滇丹参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丹参下唇长和宽均大于正交后代及滇丹参。在花的整个发育过程中,丙二醛(MDA)含量正交后代高于丹参与滇丹参;可溶性糖含量正交后代相较于亲本略有升高;游离脯氨酸含量正交后代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SOD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趋势;POD活性正交后代比亲本高。而从单核期到成熟期,可溶性蛋白含量正交后代急剧下降而滇丹参与丹参则依然呈现上升趋势;CAT活性正交后代变化不大,2个亲本略有下降。【结论】丹参与滇丹参的正交后代的不育类型为雄性不育,其花部形态上均无异常变化。在花的整个发育过程中,由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导致正交后代的花营养不足,而脯氨酸的含量低导致花药抗逆性差,MDA含量、CAT、SOD及POD等酶活性的异常造成细胞内不能及时清除自由基、活性氧等对细胞膜造成伤害的物质,最终导致正交后代不育。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华 荣维广 潘东 陶翎 尚学瑜 曾得意 赵维佳 郭巧生 杨红
建立了中药丹参中12种农药多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以丙酮石油醚(体积比为6∶4)混合溶剂提取,固相萃取法(SPE)净化、富集,在SPB 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程序升温条件下分离样品,GC-ECD检测丹参中12种农药残留量。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10 mg.L-1,线性相关系数为0.992 2~0.999 7,最低检出限为0.01~0.05 mg.kg-1,加样平均回收率为76.8%~104.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辰露 梁宗锁 高峰 刘峰华 魏良柱 赵宏光
【目的】探讨在陕西省不同生态区中,温湿度、降雨、日照时数等主要气候因子对丹参主要药效成分积累的影响,并对丹参2类主要药效成分积累水平与生境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科学拓展丹参适宜种植区和中药材"成分定向培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将相同种源的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种苗于同时期按照统一的人工管理要求,栽植于陕西省3种典型气候区和1个过渡气候带的22个试验区中,通过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平台和陕西省经济作物气象服务台获取各试验区的主要气候因子信息,各试验点选取直径0.3~0.6cm的干燥丹参根条,采用rP-hPlc指纹图谱技术检测丹参主要药效成分,研究不同...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邓恒为 郭伟良 孙晓飞 谢珍玉 王世锋 胡文婷 周永灿
在单因素提取工艺优化的基础上,选取液料比、浸润时间、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实验设计,并结合响应面分析法进一步优化丹参中抗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SA)活性成分提取工艺。优化所得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37.8:1.0(ml:g)、浸润时间104 min、提取温度86.7℃、提取时间182 min。响应面模型预测在该提取工艺下抗SA活性成分提取得率极值为25.95%,经4次平行验证实验的实际提取得率为(25.87±0.03)%,为优化前的2.59倍,表明优化方法高效可靠。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丹参 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