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85)
- 2023(5378)
- 2022(4990)
- 2021(4497)
- 2020(4202)
- 2019(10080)
- 2018(9977)
- 2017(19163)
- 2016(11124)
- 2015(12839)
- 2014(13218)
- 2013(13394)
- 2012(12726)
- 2011(11622)
- 2010(11738)
- 2009(11107)
- 2008(11302)
- 2007(10512)
- 2006(8848)
- 2005(7830)
- 学科
- 济(47483)
- 经济(47443)
- 管理(27770)
- 业(27754)
- 方法(25928)
- 数学(23446)
- 数学方法(23219)
- 企(21904)
- 企业(21904)
- 农(12901)
- 学(12733)
- 财(11499)
- 中国(10348)
- 地方(9715)
- 贸(8644)
- 贸易(8644)
- 农业(8454)
- 业经(8367)
- 易(8325)
- 和(7781)
- 制(7620)
- 务(7155)
- 财务(7136)
- 财务管理(7111)
- 环境(6961)
- 企业财务(6659)
- 理论(6329)
- 银(6238)
- 银行(6108)
- 融(5895)
- 机构
- 大学(170249)
- 学院(168845)
- 济(64490)
- 经济(62976)
- 管理(61024)
- 研究(60416)
- 理学(52502)
- 理学院(51826)
- 管理学(50746)
- 管理学院(50454)
- 中国(43261)
- 科学(42960)
- 农(41716)
- 京(36592)
- 所(34162)
- 农业(33671)
- 业大(33310)
- 研究所(31620)
- 财(28249)
- 中心(27489)
- 江(26167)
- 财经(22722)
- 北京(22677)
- 农业大学(22110)
- 范(21583)
- 师范(21233)
- 院(20950)
- 州(20775)
- 省(20775)
- 经(20442)
- 基金
- 项目(114500)
- 科学(86097)
- 基金(79673)
- 研究(76249)
- 家(71979)
- 国家(71421)
- 科学基金(58259)
- 省(47326)
- 社会(44717)
- 基金项目(42548)
- 社会科(42236)
- 社会科学(42215)
- 自然(40299)
- 划(39886)
- 自然科(39263)
- 自然科学(39234)
- 自然科学基金(38487)
- 教育(35266)
- 资助(34102)
- 编号(30795)
- 重点(26717)
- 成果(25022)
- 发(24984)
- 计划(24795)
- 部(24636)
- 科技(23455)
- 科研(23074)
- 创(22985)
- 课题(22036)
- 创新(21702)
共检索到240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文丽 李天来 代洋 范泽坤
为了探讨食用菌生产后产生的大量菌糠在饲料上的应用价值,按饲料养分的检测方法对6种菇类菌糠进行了营养检测。从6种菌糠的粗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等基本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种菌糠均可以做为饲料的添加料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使用比例调配,根据饲料种类有选择性添加。从总氨基酸含量上看,蛹虫草、香菇、杏鲍菇和金针菇菌糠含量较高,适合做精细饲料的填料,但从必需氨基酸含量上看,蛹虫草、香菇、滑菇有其自己的优势,可根据需要酌情添加。做为饲料的添加料蛹虫草和滑菇菌糠需要适当添加钙素营养。各菌糠水溶性氯化物含量均在0.01%以上,符合饲料对氯元素的要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璐 杜双田 金凌云 荆留萍 李慧君 朱永真 王崇鼎 江微
【目的】研究杏鲍菇的营养生理特性。【方法】以杏鲍菇菌株XBG-01为供试材料,测定不同培养基中菌落的直径及菌丝生长速率,观察气生菌丝的长势,研究不同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杏鲍菇能以多种单糖、双糖、多糖等作为碳源,其中以果糖、葡萄糖和甘露糖为碳源时,菌丝生长均较好,最适碳源为果糖;在供试氮源中,杏鲍菇对复合氮源、无机氮源、氨基酸均能利用,其中以蛋白胨为最适氮源,麦芽浸粉和酵母膏次之;无机盐中的1.0 g/L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维生素中6 mg/L维生素B2、烟酸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中8 mg/L IAA、KT,均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
关键词:
杏鲍菇 营养生理 菌丝体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苏琍英
研究表明合理搔菌可以、(1)明显提高金针菇第1,2潮菇的产量和质量。生物利用率比对照提高约9.0%.(2)出菇整齐,采菇期集中。第1潮菇的采收期多数为3~5 d,比对照缩短6 d.(3)转潮快。第2潮菇的采收期比对照提前约15d.(4)搔菌有效地抑制病害的蔓延。搔菌的发病率为0,而对照为17.0%.
关键词:
金针菇 掻菌技术 采收期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坚 高巍 林伯德 孙淑静 郑昭 杨洁 谢宝贵
应用SRAP对金针菇种质资源进行评价.选用多态性好的7对SRAP引物对30个来源不同、各具代表性的供试菌株进行PCR,共获得92条重复性良好的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9条,占85.9%;用SPSS软件计算相似系数和进行平均法聚类分析,白色菌株之间遗传差距较小,黄色菌株之间遗传差距大,30个供试菌株可分为14类.本研究还表明,SRAP具有高效、稳定、重复性好的特点,可应用于遗传连锁群构建、品种鉴别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波 鲜灵
本文利用ISSR技术对来自国内外栽培菌株和野生菌株114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建立了遗传相似性聚类图。结果表明,114个金针菇菌株在遗传相似性水平为0.66时,聚为一大类群,在遗传相似性水平为0.75时,将114个金针菇菌株划分为7个类群,类群Ⅰ包括97个菌株,类群Ⅱ包括8个菌株,类群Ⅲ包括1个菌株,类群Ⅳ包括1个菌株,类群Ⅴ包括3个菌株,类群Ⅵ包括5个菌株,类群Ⅶ包括1个菌株;在0.81水平上可划分为35个亚类群,显示出我国金针菇菌株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关键词:
金针菇 菌株 遗传多样性 分子标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定洪 王波 彭卫红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23个金针菇菌株进行分析,使用生物软件构建系统树。试验筛选出了7个扩增谱带清晰、多态性好的SRAP引物。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143~1.000,遗传差异较大,相似系数为0.486时,23个菌株聚为3个群。实验结果显示出SRAP技术能够客观反映出全部供试材料遗传关系。
关键词:
金针菇 SRAP 遗传鉴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艳 王波 赵瑞琳
利用ISSR技术对29个金针菇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农艺性状分析,建立了遗传相似性聚类图和农艺性状指标。结果表明,29个金针菇菌株遗传相似性水平在0.670.89,在0.67水平上29个菌株被聚为一个类群,在遗传相似性水平为0.70上,将29个金针菇菌株分为4个大类群;在农艺性状上存在较大差异,产量上分为高产类、中产类和低产类,生育期上分为早熟和晚熟两类,子实体形态特征上分为黄色和白色、粗柄和细柄、基部绒毛分为有和无,建立了金针菇主要农艺性状指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崇鼎 杜双田 马璐 朱永真 江微 常昕
【目的】筛选生产性能优良的杏鲍菇菌株。【方法】在相同的栽培基质及环境条件下,对不同来源的13株杏鲍菇菌株(PE-01~PE-13)的生物学效率、生产周期、子实体长度、子实体密度、菌柄直径进行测定,然后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其生产性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3个杏鲍菇菌株中,菌株PE-01为优良菌株,其平均生物学效率为76.9%,生产周期较短,子实体长度较短,子实体密度、菌柄直径较适中;PE-06、PE-07为较好菌株,PE-09、PE-11为一般菌株,其他为劣种菌株。【结论】不同杏鲍菇菌株的生产性能差异较大,在选择优良菌株时应依据多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在本试验条件下,PE-01为最优杏鲍菇菌...
关键词:
杏鲍菇 生产性能 模糊综合评判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娟 李玉祥 李惠君
采用15g/L溶壁酶处理获得了香菇单核体L38-S03、L52-ade和金针菇单核体FV11-S23的原生质体。1g/L焦磷酸二乙酯灭活的L38-S03和腺嘌呤缺陷型L52-ade的原生质分别与8g/L碘代乙酰胺灭活的FV11-S23的原生质体进行PEG-Ca2+促融合,在RCM、IRMM培养基上再生,得到142个融合子。其中17个菌株能结实出菇。筛选出F01、F02和F033个融合子菌株,并从培养特征、显微结构、拮抗反应、同工酶谱分析和出菇特征等方面与亲本菌株L38、L52及FV11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融合子既有双亲菌株的特征,又有别于双亲菌株。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林俊彬 严俊杰 韩星 赵金 甘颖 苗人云 冯仁才 李斐 赖学飞 仝宗军 甘炳成
【目的】通过分析20份杏鲍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和菌丝、子实体的性状,为新型分子标记在杏鲍菇资源保护利用方面提供一定的基础,也为后续主要性状基因的准确定位、杂交育种、表型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株全国不同地区收集到的杏鲍菇菌株作为试验菌株,对其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将分析得到的SNP位点作为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测定其菌丝在PDA培养皿上的生长速度、产量、子实体长度、菌盖直径、菌柄长度、菌柄直径、子实体硬度、子实体脆度、子实体咀嚼性和子实体胶着性,随后对10项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将各项性状指标与遗传多样性结果进行联合分析,评价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当遗传距离大于0.08时,20份杏鲍菇菌株分为6个类群,每个类群的菌株的性状与其他类群相比均有一定的差异且类群内菌株性状比较接近。其中类群Ⅴ所含菌株数量最多,包含13份菌株,且各项性状指标最为突出;其次是类群Ⅱ包含3份菌株,其余几个类群都只包含1个菌株,不同类群之间性状均有差异,类群内差异很小。【结论】国内不同地区的杏鲍菇菌株在遗传多样性、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性状和质构方面均有差异,其中各项性状比较优异且均衡的杏鲍菇菌株聚类在类群Ⅴ,说明杏鲍菇中SNP标记与子实体性状有很强的相关性。在育种实践中,可以通过SNP标记预测菌株的性状,以遗传距离比较远、个别性状比较突出的菌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育种,大大减少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与精度。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刘晓庆 张宇萌
在分析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食用菌价格预测模型。充分发挥ARIMA时间序列模型可以根据研究指标从过去到现在的演变过程找出定量演变规律,并依据其进行预测的优势,对食用菌市场价格进行预测分析。通过对江苏省杏鲍菇价格样本序列的实证分析表明,该模型短期预测的精确度较高,从而证明了ARIMA模型用于食用菌价格预测的有效性,解决困扰农民的盲目生产和销售问题。
关键词:
食用菌 价格 预测 ARIMA模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波 祁丽萍 贾定洪 鲜灵
对3个金针菇菌株进行了原生质体分离与交配型分析,结果表明,3个金针菇菌株均出现2种交配型,2种交配型比例不一致,其中有2个菌株的两种单核体的分离比例均符合1∶1,1个菌株的两种单核体的分离比例不符合1∶1,并且在交配型比例上出现偏差现象。对3个金针菇菌株的单核原生质体菌株生长速度试验表明,单核原生质体菌株在菌丝生长速度上其出发菌株比较,表现出生长速度慢的现象,同一菌株具有2种不同交配型因子的原生质体单核菌株两两配对杂交菌株,其生长速度均快于其出发菌株和原生质体单核菌株,且同一菌株具有2种不同交配型因子的原生质体单核菌株生长速度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菌落形态和菌丝生长速度与交配型因子有关。
关键词:
金针菇 单核原生质体 交配型 菌丝生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定洪 彭卫红 王波 黄忠乾 谭伟 甘炳成 郑林用
以香菇栽培袋分离菌株为研究材料,以香菇931-9为对照菌株,采用ITS及β-tubulin序列分析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香菇栽培袋是2种香菇菌株菌丝的混杂,与对照菌株931-9不是同一个菌株,证实青川县香菇栽培袋分离菌株与对照菌株931-9不是同一菌株。
关键词:
香菇 ITS β-tubulin 鉴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波 祁丽萍 鲜灵 高俭 贾定洪
原生质体技术在遗传分析和育种中具有重要作用。金针菇双核体在制备原生质体过程中会出现单核化。为了解单核原生质体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对3个金针菇菌株单核体原生质体不同交配型菌株以及配对而成的双核体菌株进行了ISSR分析。结果表明,3个金针菇菌株2种不同交配型单核原生质体配对的双核体与出发菌株之间遗传关系较近,遗传相似系数高的为0.97、低的为0.75;3个金针菇菌株的不同交配型菌株之间遗传差异较大,分别为0.77、0.73和0.59,表明不同交配型的单核原生质体菌株之间遗传差异显示其遗传背景的不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