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29)
- 2023(12062)
- 2022(10708)
- 2021(10088)
- 2020(8635)
- 2019(19985)
- 2018(20048)
- 2017(38341)
- 2016(21168)
- 2015(23814)
- 2014(23946)
- 2013(23483)
- 2012(21682)
- 2011(19533)
- 2010(19491)
- 2009(17722)
- 2008(17211)
- 2007(15078)
- 2006(13098)
- 2005(11559)
- 学科
- 济(77864)
- 经济(77772)
- 管理(56632)
- 业(52567)
- 企(43768)
- 企业(43768)
- 方法(34765)
- 数学(29358)
- 数学方法(28953)
- 中国(21421)
- 农(21372)
- 学(20516)
- 财(19012)
- 业经(17203)
- 地方(16449)
- 制(15614)
- 理论(15147)
- 贸(14404)
- 贸易(14397)
- 易(13945)
- 农业(13910)
- 和(13303)
- 银(12539)
- 银行(12406)
- 教育(12342)
- 技术(12062)
- 融(11943)
- 金融(11934)
- 行(11861)
- 务(11625)
- 机构
- 大学(292962)
- 学院(290650)
- 管理(112955)
- 济(108454)
- 经济(105766)
- 研究(104251)
- 理学(97312)
- 理学院(96156)
- 管理学(94268)
- 管理学院(93740)
- 中国(75497)
- 科学(67662)
- 京(64543)
- 所(54759)
- 农(53975)
- 研究所(50139)
- 财(49319)
- 业大(47547)
- 中心(46258)
- 江(43507)
- 农业(42551)
- 北京(41253)
- 范(39869)
- 师范(39416)
- 财经(39154)
- 院(38346)
- 经(35536)
- 州(35316)
- 技术(33999)
- 师范大学(31790)
- 基金
- 项目(202583)
- 科学(156331)
- 研究(146476)
- 基金(143616)
- 家(127251)
- 国家(126175)
- 科学基金(105886)
- 社会(87670)
- 社会科(82713)
- 社会科学(82690)
- 省(80295)
- 基金项目(76334)
- 自然(70666)
- 自然科(68993)
- 自然科学(68973)
- 划(68133)
- 自然科学基金(67687)
- 教育(67180)
- 编号(60489)
- 资助(59938)
- 成果(50377)
- 重点(45536)
- 部(43724)
- 发(42812)
- 课题(42718)
- 创(41774)
- 科研(39100)
- 创新(38882)
- 计划(38056)
- 项目编号(37302)
- 期刊
- 济(120554)
- 经济(120554)
- 研究(85978)
- 中国(59405)
- 学报(53628)
- 农(49038)
- 科学(46636)
- 管理(42211)
- 大学(39205)
- 教育(38002)
- 学学(36549)
- 财(36252)
- 农业(34112)
- 技术(25341)
- 融(23254)
- 金融(23254)
- 业经(19692)
- 经济研究(18850)
- 图书(18236)
- 财经(18191)
- 业(17934)
- 经(15429)
- 问题(15221)
- 科技(15210)
- 版(14703)
- 理论(14426)
- 业大(14316)
- 实践(13416)
- 践(13416)
- 技术经济(13135)
共检索到4334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学森 吴燕 陈晓流 孙永华 何天明 冯建荣
以5~6年生的凯特×新世纪、凯特×红丰、凯特×泰安水杏及泰安水杏×凯特等杂交组合的F1群体为试材,对杏的自交亲和性、有效花比率、果实大小及甜仁/苦仁等性状的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凯特杏的S基因位点为杂合型,自交亲和对自交不亲和为显性遗传;(2)3个杂交组合的自交坐果率、有效花比率及平均单果重等性状在F1中广泛分离,杂种群体的平均值低于亲中值,表现明显的衰退现象,表明这3个性状均为数量性状。但3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和广义遗传力(H2)均差异很大,其中自交坐果率的变异系数(101.5%~139.1%)和广义遗传力(87.1%~91.4%)均较大,表明变异主要来自遗传效应,并且自交坐果率的遗传...
关键词:
杏 F1群体 性状 遗传变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甲福 陈发棣 郭维明
以水晶白、晚霞等 30个小菊品种为亲本 ,配制成 2 6个杂交组合 ,对杂种一代的若干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 :杂种一代的冠幅、株高与双亲比较 ,表现出明显的弱势 ,杂种总平均冠幅和株高仅分别相当于中亲值的 6 3 2 %和71 8% ,且随着母本冠幅、株高的增大 ,杂种平均冠幅、株高与中亲值的比值分别由 71 6 %降到 4 9 3% ,76 5 %降到6 3 0 % ,但因变异幅度大 ,仍有超亲个体存在。正叶比长叶具有更强的遗传能力 ,托叶性状遗传能力较强
关键词:
小菊 杂交 性状 遗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君灵 杜雄明 周忠丽 潘兆娥 庞保印
以1个高强纤维品系为父本,6个常规棉品系、5个转Bt基因抗虫棉品系和5个彩色棉品系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利用AD模型,分析了3个群体杂交组合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和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常规棉群体和抗虫棉群体的衣分、籽棉产量等性状基因显性效应对杂种一代性状形成起主导作用,彩色棉群体的籽棉产量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而衣分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基因的加性效应。常规棉群体的比强度以显性效应为主,抗虫棉和彩色棉群体的比强度以加性效应为主。3类群体中2.5%跨长和马克隆值的遗传效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也较大。常规棉群体和抗虫棉群体的产量性状有一定的杂种优势,纤维长度和细度基本上没有优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云跃 马常耕 林睦就 李柏海
对我国银杏全分布区 2 0 0多个单株种核的主要性状进行了测定和统计。结果表明 ,不同气候区种核特征有一定的不同 ,但气候区内群体间和群体内个体间的差别更大。表明遗传改良以在遗传变异丰富的群体内开展基因型选择最有前途 ,但考虑到适应性 ,育种还应立足于本气候区群体。
关键词:
银杏 种核 遗传变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锡顺 杨建国 杨若菡 徐宁生 刘旭云 杜刚
【目的】摸索蓖麻种质资源的分类方法,分析蓖麻数量性状影响产量的程度,探讨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方法】对46份蓖麻种质资源的11个数量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采用作图法研究21份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指数的关系。【结果】5个最大特征根的累积百分率为89.74%。在影响蓖麻产量的性状中,首先应考虑的性状为主穗及一二级分枝的果穗长、蒴果数,其次为单株有效穗,最后为百粒重。初步提出评选蓖麻种质资源的遗传主成分标准。46份蓖麻种质资源被分为4类,地理远缘材料在遗传上不一定远缘,而近缘材料由于选择方向不同可能成为遗传远缘。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指数的关系呈曲线关系。并非遗传距离越大杂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克胜 李淑梅 佟永昌 韩一凡 任建中 郑智礼
以群众杨无性系为材料,研究了F1代木材材性性状的杂种优势,用主成分遗传距离类平均法进行了无性系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抗性进行优良无性系选择。结果表明:(1)杨树木材性状F1代普遍存在杂种优势。(2)18个无性系可聚为明显不同的5类,第一类速生、纤维性状中等;第二类生长中等,密度较小,纤维较好;第三类纤维性状优良且生长良好;第四类亲本P15A生长快,纤维较好;第五类木材密度大,生长中等,纤维较好。(3)根据聚类结果,结合抗性和生长表现选出4个优良无性系。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建梅 李点姣 林荔辉 祁建民 林培清 李中站
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36个杂交红麻产量性状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株高与皮厚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现蕾天数、鲜茎重、鲜皮重、干皮重受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共同控制;始果高度、茎粗则既不受加性效应影响,也不受显性效应影响;产量性状的狭义遗传率均较低.株高、皮厚、茎粗、始果高度等产量性状的狭义遗传率较低,育种中宜在高世代中选择.除现蕾天数外,其他产量性状的平均优势(Hpm)与超亲优势(Hpb)预测值均有正值,其中鲜皮重、干皮重杂种优势明显.F1代的生育期与产量呈负相关.株高与始果高度、茎粗、鲜茎重、鲜皮重、干皮重等性状以及鲜茎重、鲜皮重、干皮重与其他性状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学森 张晶 刘大亮 冀晓昊 张宗营 张芮 毛志泉 张艳敏 王立霞 李敏
【目的】研究新疆红肉苹果与苹果品种杂种F1群体童期、果实性状的遗传变异特点,并进行功能型苹果优株评价,旨在为功能型苹果育种技术体系的创建及新疆野苹果资源的利用保存提供基本资料。【方法】以新疆红肉苹果与‘寒富’等苹果品种6个杂交组合的杂种一代868株实生苗及从中选育出的4个优株为试材,以国外引进的红肉苹果‘德红脆’及苹果栽培品种‘金冠’为对照,检测童期、果实单果重、硬脆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果皮与果肉总酚、抗氧化能力以及类黄酮含量与组分,讨论功能型苹果育种技术。【结果】新疆红肉苹果为亲本的5个杂交组合在定植第3年的开花株率均在15%以上,童期仅2.33—4.33年,而对照‘金帅’ב寒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聂以春 刘金兰
利用具有棉属野生种和半野生种族系血统的种质系与陆地棉品种杂交的5个组合F_1和6个组合F_2为材料,分析了F_1和F_2的皮棉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纤维品质的竞争优势,F_1和F_2性状表型值的相关和F_2的优势降低率。结果表明:F_1和F_2的皮棉产量竞争优势分别为12.4%和5.2%。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增加单株结铃数对产量影响最大,衣分次之,有些组合中增加铃重有重要作用。F_1和F_2的纤维品质差异不明显。因组合不同,F_1和F_2的增产潜力差异较大,少数组合F_2仍具有一定利用价值;F_1和F_2性状表型值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其中以衣分、衣指、绒长和僵瓣率的相关性较高,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杂种优势 相关分析 棉花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昌华 吴天华 张燕之 徐正进 郑文静 赵家铭 王辉
以4个粳型不育系和4个优良恢复系为亲本,采用NCⅡ设计,配置16个杂交组合,对其主要品质指标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稻品质性状指标多数介于双亲之间,杂交粳稻品质多数指标总体上与常规水稻接近,但品质性状可以通过组合选配得到改善。恢复系C852、C224,不育系60A、14A是品质指标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较大的亲本,因此这些亲本在育种实践上有较大的利用价值。杂交粳稻品质性状均受亲本的影响,从影响程度看,多数品质指标受恢复系的影响大于不育系。
关键词:
杂交粳稻 品质性状 杂种优势 配合力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强 梁康迳 郑秀平 吴志源 周天理 周元昌
以6个籼稻不育系为母本和5个早籼恢复系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早籼杂交稻粒形与产量性状进行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1)谷粒长、谷粒宽、谷粒长宽比、谷粒长厚比、穗实粒数、穗空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性状同时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控制,谷粒宽厚比、穗数、单株产量主要受显性基因控制,穗总粒数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2)穗空粒数与谷粒长、谷粒长厚比,穗总粒数与谷粒厚,结实率与谷粒长、谷粒宽厚比、谷粒长厚比,千粒重与谷粒厚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正值或负值已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利用加性相关为主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可取得较好的育种效果.(3)各个性状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树明 罗曦 曾亚文 杜娟 普晓英 邰丽梅 雷国方
以云南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籼稻品种滇屯502、粳稻品种合系35配制的杂种BC1F3(448份)和亲本为材料,在昆明地区生态条件下,对供体亲本及其杂种BC1F3世代的形态性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供体亲本的11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与回交后代差异明显.回交使其后代的性状逐渐趋于轮回亲本,变异系数呈下降趋势,籼粳基本一致.2)供体亲本及其杂种BC1F3的11个形态性状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的t测验表明,除剑叶宽和1~2节长外,亲本与后代其他性状差异不显著,并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籼粳一致.3)主成分分析表明,株高、剑叶长、穗颈长、穗下节长、1~1节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思发 王成辉 刘志国 项松平 王剑 潘增云 段江萍 徐志彬
对兴国红鲤、荷包红鲤、瓯江彩鲤及其双列杂交种(F1)在成鱼阶段的体重和10个形态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遗传相关分析发现:(1)兴国红鲤×荷包红鲤杂交,表现出显著的平均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兴国红鲤×瓯江彩鲤杂交、荷包红鲤×瓯江彩鲤杂交的平均杂种优势不明显,也未表现出超越瓯江彩鲤亲本的超亲杂种优势;(2)体重与全长、体长之间加性相关显著(rA>0.9),但显性相关不显著;全长与体长、全长与尾柄长、体长与尾柄长的加性相关及显性相关均显著(rA>0.9;rD>0.9);全长、体长与体高、尾柄高间均呈显著负加性相关(rA<-0.9);体高与尾柄长呈显著负加性相关(rA=-0.896),体高与尾柄高呈显著正加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顾万春 李斌 郭文英
在山杨主要分布区随机抽取6个天然群体,每群体随机抽样15株采集木芯,分析结果表明:群体间及个体间的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差异都极显著。群体平均密度0.432lg/cm3,极差0.0662g/cm3;平均纤维长度1.0775mm,极差0.2650mm。东北、华北群体的密度呈梯度变异,纤维长度的梯度变异不明显。木材密度群体重复率0.541,个体重复率0.471;纤维长度重复率分别是0.471与0.412。不同群体、不同年轮组的密度与纤维长度的个体重复率有所不同。密度、纤维长度等与生长性状呈微弱遗传相关,可以进行材性与生长的同步遗传改良。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杨爱国 王清印 刘志鸿 周丽青
20 0 0~ 2 0 0 3年在山东省长岛增殖站进行了以栉孔扇贝为母本与虾夷扇贝为父本 (正交 )、虾夷扇贝为母本与栉孔扇贝为父本 (反交 )、栉孔扇贝自交、虾夷扇贝自交的苗种培育 ,并在同一海区进行了养殖试验。结果表明 ,水温 15~ 18℃条件下 ,正、反交均可正常受精 ,受精率在 90 %以上 ,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 ;成体的外部形态与母本基本相同 ,是偏向母本类型的异源二倍体 ;正交组在第 2年高水温季节栉孔扇贝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下 ,成活率达 95 % ,生长速度提高 2 3% ,反交组在苗种中间暂养和养殖过程中的成活率比虾夷扇贝提高 16 % ,生长速度未见显著差别 ;正、反交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